最適合文學青年閱讀的私書單
題圖為戴著小熊帽子的蘇珊桑塔格
過去的2016年,你讀過多少本書?
在日本,有【私】字眼這一說,代表一種絕對個人化視角的品味,因此,【私書單】也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一種私人化的愛好。
文學青年也代表了一種特別群體,他們有著不俗品味與獨特視角,除了閱讀以外,願意更深層次地去觀察生活,審視內在的自我。
下面的9本書,在豆瓣讀書的評分中統統都不低於8,涵蓋了小說、散文、訪談、非虛構報道等各種題材,有抑鬱自殺的作家、有戰後的頹廢青年、有搖滾故都的舊事,以及早在上世紀採訪過世界範圍內一流作家的《巴黎評論》雜誌......
「小說」
鐘形罩
作者:(美)西爾維婭·普拉斯
譯者:楊靖
我知道那個夏天我不大對勁,因為我凈想著盧森堡夫婦,凈想著我真蠢,不該買那麼多不舒服又貴的衣服,現在它們像串起的魚一樣沒精打采地掛在衣櫃里。 按說,那該是我一生中最春風得意的時候。
先讀了西爾維婭的詩,才看了她這本自傳意味極強的小說。
她在大學二年級時被紐約時裝雜誌《小姐》選中應邀擔任該雜誌的客座編輯。紐約生活如同夢幻,宴會,名流,華服,但這些都稍縱即逝,她很快陷入精神分裂,直至進入麥克林精神病院被進行電療。
這本書是她這段經歷的真實寫照,也能讓人窺其後來生活徹底崩潰的前景。她後來在倫敦的公寓自殺而死,是在冬天,暖氣已經停掉了。
西爾維婭·普拉斯
無限近似於透明的藍
作者: 村上龍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原作名:限りなく透明に近いブルー
譯者:張唯誠
我們游泳,在沙灘上玩,我們能看見海對面的城市,那麼遙遠的城市按說是看不見的,可是我們竟能看清城裡人的臉,於是我想,還是在做夢吧。開始的時候,城裡的人們正在過節,好像是個外國的節日,可過了不多久,戰爭便開始了,城裡炮聲隆隆,戰爭真的來了。
這部充斥著吸毒、搖滾、濫交的故事,因為有了這一段麗麗關於」海那邊「的夢,顯得無比純真。人們遠處的戰爭轟轟隆隆,而這些沉溺在幻想中的青年人,他們在海對面的沙灘上靜靜望著這一場毀滅。大概只有在做夢時,才能避開警察的盤問、漫長的無聊和毫無希望的未來吧。
在書的最後,村上龍在後記里給麗麗寫了一封信:「如果你買了這本書,請與我聯繫。不要以為我寫小說就變了,我還是老樣子。」
村上龍
星辰時刻
作者: (巴西)克拉麗絲·李斯佩克朵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原作名:A hora da Estrela
譯者: 閔雪飛
我不是知識分子,我用身體寫作。我所寫下的是潮濕的霧。詞語是縱橫交錯的陰影流出的聲響,是石鐘乳,是花邊,是管風琴里升華的音樂。我發誓這本書不是用詞語寫下。這是一張無言的照片。這本書是一種寂靜。這本書是一個提問。
從《星辰時刻》開始,我開始了解,任何好的文章都有語調,這種語調不會因翻譯的邊界、時間的橫跨而磨滅,反而越加突出,這大概是克拉麗絲的魅力。
這樣一部充滿囈語的故事,作者用這樣一部移民小說來探問自己的絕望與孤寂,從寒冷的烏克蘭到炎熱的里約熱內盧,一個移民的小姑娘尋找自己的星辰時刻,卻終成為所有人的黑暗中心
克拉麗絲·李斯佩克朵
窄門
作者:(法)安德烈·紀德
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
譯者: 馬振騁
牧師首先念完整個章節:「你們要努力進窄門,因為引到死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在單讀視頻里,沈誕琦推薦了她最喜歡的一本書,便是紀德的這一本《窄門》,她說,我們都要努力做好的人。
怎樣能成為一個好人?
恐怕不是用聖經約束自己那麼簡單。在這本小說里,我似乎看到被美德束縛住的偏執的人,在前幾天聽採訪錄音里,採訪對象忽然說,有一天,我忽然變得窄了。
我問她,什麼是窄了?
她回答,就是變得狹隘。
丟棄所有的偏見走入窄門,那窄門只能容得下一個人側身而過,而當你把所有丟棄後,只剩下孤獨了。
安德烈·紀德
「非虛構類作品」
正午故事:我穿牆過去
作者:正午
副標題:我穿牆過去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4年,吳維十九歲。這一年,他的兩個朋友死了。一個混幫派死在街頭,一個死在他的背上。 《裸體朋克》 葉三
正午在今年出了三本正午故事系列,我買了兩本,包括這一本《我穿牆而過》和《此地不宜久留》。
非虛構作品忽然在近兩年成為一個熱詞,所有有志於寫作的人們都想試試水,畢竟從嚴肅的新聞作品到純虛構的小說跨越之中,非虛構似乎成為一架橋樑,素材現成、寫法更易模仿,但是真正寫好,卻真的很難。
在今年,有幾位年輕人做了一篇長江漂流的稿子,好像讓人看到了一種希望:從非虛構轉向影視改編的道路是可以走通的,而他們的做法又顯得極其浪漫:幾個月的公路旅行,幾十萬字的採訪,將近半年的寫作歷程......
可是後來的成品竟引起巨大爭議,可見,真實其實比虛幻更難處理,不管是在紙上,還是現實世界裡。
袁瑋為正午文章配圖:《今天天氣好,我要埋掉我叔叔》
昨日不辭而別
作者:鎚子
副標題:廢都搖滾記憶1990-2014
出版社:鷺江出版社
就說那會兒那個演藝市場實在是.....痛仰來演,門票才15塊錢,太可憐了,從北京坐硬座過來,當時是玩跳俱樂部的雲江波請的,當時還說要不要給人家包個賓館,但是一算賓館太貴了,成本太高,本來就掙不到錢。雲江波說,就住我那裡吧,然後把屋裡布置了一番,屋裡牆上掛滿了痛仰的照片,拿小框一裱。痛仰的高虎一進去,第一句話:不錯啊!三星級!
今年在西安見到鎚子,和他聊了聊,聊的就是他這本為西安搖滾所寫的《昨日不辭而別》。
據他講,這本書寫得很快,但是出版過程卻異常曲折,幾乎夭折。聽他長長地講完這部書輾轉的出版歷程後,我說,這本書簡直就是搖滾本人。他聽後大笑。
後來,他還聊到了關於創作的感想,受益匪淺,他是這麼說的,「沒有天賦這個東西,寫作就像種地一樣,它與你的身體狀態也緊密相關,年輕時你寫三十萬字可能要三個月,再過十年,可能就要更長時間,與此同時,質量也會下降。」
由本書所做拍攝紀錄片《西搖記》放映現場
「採訪紀實」
巴黎評論·作家訪談
作者: 《巴黎評論》編輯部
譯者:黃昱寧 等
原作名:The Paris Review Interviews Vol.1
沒有非凡的紀律卻可以寫一本極有價值的書,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 馬爾克斯
同樣的,《巴黎評論》有好幾本,我買了兩本,沒有完全看完,碰到不認識的作家,沒看過他的作品,自然也不想貿然地去看其創作談。看作家談怎麼寫作是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情,它與看傢具拼裝說明手冊全然不同,這裡面充斥地不全是方法論,而是一種更為形而上的觀念。
在其中,我最喜歡馬爾克斯的那一篇訪談,從未想到,一個以以魔幻小說著名的作家,最為看重的卻是現實,他早年做過記者,非常講究故事在某種程度上透露出的真實,這是創作的力量。
《巴黎評論》雜誌
哈佛非虛構寫作課
作者:馬克?克雷默 (Mark Kramer)/溫迪?考爾 (Wendy Call)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譯者:王宇光
一旦超越了純粹娛樂性和轟動性的範圍,幾乎所有新聞都是一種通過故事來解釋這個世界的承諾。我們將世界翻譯成故事這種形式。 尼古拉斯· 萊曼 《紐約客》專欄作家
記得大學四年的新聞專業學習,似乎從未在國內找到一本真正意義上講授新聞寫作的教材,在考研面試的準備期間,我買了不少新聞採訪學、新聞人物寫作教程等書籍,翻了看看,簡直就像是樣板戲製作指南。
在這本書里,所有的記者,都把新聞當做真正的故事在裁剪,他們尊重真實與客觀,但是在細節的還原與構造上,卻異常用心。
舉個簡單的例子,其中有一位記者,寫了一個產後抑鬱症的女人跳樓的故事,就玻璃撞擊與破碎的原理,他找到了真正的物理學家去了解;另一個記者,在跟采了一位受訪者長達八個月後,才找到了一個真正他覺得能夠寫出來的細節。
Gay Tales,美國「文學性新聞」代表人物
「散文」
威尼斯日記
作者: 阿城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這次來威尼斯,隨手抓了本唐人崔令欽的《教坊記》閑時解悶,這書開首即寫得好,述了長安、洛陽的教坊位置後,筆下一轉,卻說:「坊南西門外,即苑之東也,期間有頃餘水泊,俗謂月陂,形似偃月,故以名之。」 古人最是這閑筆好,令文章一下盪開。
威尼斯是義大利的古迹,洋溢著濃郁的歐洲文藝復興式復古氣息,阿城說它太華麗,就像是中國的賦,工整的詞句鱗次櫛比而來,便壓得人喘不過氣。
好在他有閑情,便能看到那威尼斯早起的女人皮鞋踩得石板噔噔響、小書店外轟隆隆的旅人鬨笑而過,老人只坐在角落翻書。
就像他說的,最是那閑筆好。
阿城
「關於吹手」
無名寫作者 ,
記錄一些怪人和失敗者,我稱之為『怪鳥異形錄』。
※巴塞羅那一個百年建築被翻新,斑駁和鮮艷交錯
※瘋了嗎?2歲娃學物理、邏輯、地理和經濟學?
※關於你眼裡的有方
※鏟屎官們,含上這個梳子,給你的喵祖宗舔毛去吧!
※那些說好不準養寵物的爹們…你們翻臉這麼快真的好嘛
TAG:輕芒APP |
※6本適合大學生或剛開始讀書的人閱讀的書
※數學圖書閱讀
※美國中學生閱讀書單
※繪本進課堂,適合秋天閱讀的圖書書單
※最美科學閱讀 6月書單
※學者、教授、出版社等聯合推薦:適合中學生閱讀的經典文學作品107本
※諾貝爾文學獎再掀讀書熱 讀書社交改變青年閱讀方式
※英文藏書與名著閱讀
※《魯迅全集》青少年學生課外閱讀的最佳選擇
※日本文學作品閱讀網站推薦
※每天讀本書25:《如何閱讀一本文學書》
※如何閱讀科學與數學
※閱讀英文醫學期刊文章的難度從何而來?
※科學圖畫書的閱讀與教學——以《我喜歡你》為例
※領略文學藝術之美!《朗讀者》最全書單,讓閱讀充實你的精神世界
※書單|推薦六本非虛構作品,閱讀個人與時代的記憶
※小學的關鍵不在成績而在閱讀——暑假閱讀書單推薦!
※進入科幻文學,這裡有兩份中外書單|上海書展閱讀專題
※初高中暑期閱讀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