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當今社會父母與孩子的四種關係你屬於哪一種呢?

當今社會父母與孩子的四種關係你屬於哪一種呢?

家庭利益與家庭關係


每天早上,奶奶做好早餐,等我們起來享用。很奇怪的是,她自己基本上不和我們一起吃,總是等我么吃完了才用餐。而且,和他們那個年代的老人家一樣,遇到好吃的東西,一定要先問一句:你要不要吃呀。


對此,我既好氣有好笑,對奶奶說,現在的生活條件,根本不需要犧牲某一位或幾位家庭成員的幸福,去滿足另一位或幾位家庭成員。她自己覺察之後,也覺得是這樣的,但一旦遇到類似的情況,總是把自己擺在付出和次要的地位,在她的眼中,這個家裡除自己外,都是需要照顧的對象。

其實,我挺理解的。作為上個世紀70年代生人,我們這一代成長中所經歷的家庭環境,並非那麼優越。我記憶中,經常聽到大人說的一句話,就是:只有孩子有出息,我就是砸鍋賣鐵,也要供你讀出來!


這種「我不好,你好」的父母和孩子的關係,父母為孩子犧牲,是上一代父母的烙印。但是,其實也在這一代年輕父母中大量存在,不過,犧牲的方式,從「讓孩子吃飽,上學」,升級成了「讓孩子吃好,留學」,而父母付出的,則是高價學位房,留學學費,買房基金等等


這不由得讓我思考,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到底應該怎樣。我想,大致分起來,有以下四種關係:


一是「我不好,你好」;

二是「我好,你不好」;


三是「我不好,你也不好」;


四是「我好,你也好」。



當今社會父母與孩子的四種關係你屬於哪一種呢?


下面,我們就聊聊這四種父母和孩子的關係。


「我不好,你好」:父母的付出與希望,孩子的責任與壓力有一部反映日本華人生活的紀錄片,叫做《含淚活著》。講述的是一位父親,35歲從上海到日本,離開妻子和女兒去日本打拚。因為借了高額外債,被迫做為黑工,獨自一人在異國他鄉15年的經歷。最後,女兒終於考取了紐約大學學醫,並成為博士。父親也從日本回國,和妻子團聚。


如果僅僅從結果上看,這是父母為孩子付出,並取得成功的一個動人故事。但是,付出的代價,是15年間整個家庭的支離破碎。在這十幾年間,他們一家先是分離在中日兩國,後來女兒考上美國的大學,則是父親繼續在日本打黑工,母親在上海,女兒在紐約,分居三地。在這漫長的時光里,父母漸漸老去,孩子長大成人,而他們和父親從未見過一面


故事的結尾,父親表示他為這個家庭付出了自己的責任,他說:「就像賽跑一樣,接力棒我已經拿了,跑了那麼多年,我的目標是把這個接力棒最後交給女兒。」但是女兒卻說:「我不需要他們為我付出那麼多,吃那麼多苦的」。


我知道,這是中國父母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心態,就是我可以不如別人,但我的孩子卻要勝過別人的孩子;我的人生可以失敗,但我的孩子的人生卻要成功。

但是,孩子人生是否有成就,和父母付出多少辛苦,這中間不是呈現必然的因果關係的!甚至,很多時候,是阻礙孩子取得成就的巨大的障礙。


中國的父母,特別喜歡那種「孟母三遷」之類的故事,也由此奠定了很多父母有一種「自己如果不為孩子付出,就不是合格」的奇怪心態。結果呢,形成了一種「父母如果不悲慘,孩子就是受委屈」的行為模式。


這種模式,對於孩子的成長,有利有弊,弊大於利。所謂的利,就是能增強孩子的責任心,上進心。而所謂的弊,則是剝奪了孩子自我發展的權利,損害了孩子追求自由生活的可能,讓孩子在心理上背負了不該有的壓力。


如果說父母的付出超出了正常範圍,對孩子產生負面的影響,其多半是想從孩子身上得到巨大回報,這種回報有時不僅僅是物質上的,而是一種認可感,換句話講,中國許多失落的、失敗的父母,他們都希望從孩子身上得到自我認可和自我救贖。而一旦這個回報沒那麼快,如「8萬一平米的學位房都買了,還沒考到前三名」,父母就會感到失望、委屈和焦慮。又或者,沒有按照父母期望的方向發展,「不好好學數理化外,非要唱歌跳舞學文藝」,父母則會強制孩子放棄,從而產生巨大的矛盾。

「我好,你不好」:父母的挑剔與責苛,孩子的自卑與膽怯這類父母,大多是生活的強者,事業上的成功者。他們靠著自己的付出,取得了社會的認可,也實現了自我的價值。於是,從自己的人生經驗出發,也用同樣的要求,去要求孩子。


有一次,一位母親找到我,悄悄跟我傾吐自己的煩惱。她說,自己和老公都是名牌大學的博士,各自在工作領域也非常出色,家裡的物質條件很好,而且也很注重對孩子教育和陪伴,「但是,我怎麼覺得孩子那麼笨呢,那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她和老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為什麼兩個博士生養育的孩子,「智力那麼差,反映那麼遲鈍。」


我仔細聽了她的講述,說:「你用對兩個博士的要求,去要求一個五六歲的孩子,怎麼能不感到孩子笨呢?」這位母親反駁道,「不是的,我和他爸爸小時候就很聰明努力,從來都是優秀生。」我又跟她說,「你們是在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孩子,怎麼能否認孩子用另外的方式取得成就呢?」這位母親,久久地沒有說話,陷入了沉思。


我認識很多很有成就的父母,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候,過多地依賴自己現有的成功經驗。而忘了自己是如何從孩子一步一步成熟起來,也忘了自己遇到過的挫折和困難。做企業家的,希望孩子從小就展現商業天才,但也許他自己從小數學就不及格;做藝術家的,希望孩子四歲就要出畫冊開展覽,但他也許忘了自己是如何艱苦練習的;做學者的,希望孩子出口成章,卻忘記了自己曾經的迷茫與困惑。


當父母用自己現在的成就,或者自己成長中的經歷,去嚴苛要求孩子的時候,是極其不公平的。我親耳聽到,一位長輩對自己的兒子說,「你這一輩子,能取得我十分之一的成就,就算不錯了。」我不知道這是激勵還是貶損;我也聽到一位母親對孩子說,「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根本不費勁兒,全是考雙百。」這算是炫耀還是失望?


總之,當父母用「我好,你不好」的方式,去處理和孩子關係的時候,無論作為父母的動機如何,是激勵還是炫耀,其結果就是讓孩子把自己當作了敵人和對手。而孩子處在這樣的一種家庭氛圍之中,自信心就會非常難以建立,「反正怎麼做也不能得到父母的賞識,怎麼努力也不能超越父母的成就」。於是,你就會看到,很多所謂的「二代」,就乾脆把興趣轉移到吃喝玩樂上去,承認自己是一個人生的失敗者和父母成就的獲益者了


「我不好,你也不好」:父母的失敗與認命,孩子的灰暗和放棄在一個飯店裡,我看到一位父親,任憑無良的朋友用筷子蘸了白酒,去喂自己還不會說話的兒子取樂。我對他說,這樣對嬰兒的健康發育非常有害。誰知,他一副無所謂的模樣,「我們這樣的家庭,還健不健康,誰管的了這麼多。」


有很多的父母,遇到了生活的挫折,遭到了事業上的打擊。於是,就放棄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認為自己的命運不好,而且,也由此將這種態度去對待自己的孩子,「誰讓他運氣不好,托生到我們家呢!」


我們很難想像,一個「成功者的孩子也是成功者,失敗者的孩子也是失敗者」的社會,會有什麼希望。孩子是獨立的,作為父母,不是把自己的命運讓孩子去繼承和模仿,而是幫助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而這,也正是生命的精彩之處。


記得在小學和中學階段,我的很多同學,都具有不同的天分,但他們的父母,總覺得自己都不是干那一行的,自己的孩子肯定也不會有出息。於是,不肯為孩子買一把琴,不肯為孩子買一副畫具,不肯為孩子買一本圖書,最後,這些同學也就在父母的暗示下,逐漸放棄了自己的愛好和夢想,甚至早早地就擺了個小攤賣宵夜,開個小店修理摩托。我不是說這些職業有什麼不好,而是說,正是因為父母這種「我不好,你也不好」的思想,讓孩子早早喪失了成就夢想的可能。因為夢想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就的,是一點一滴做起來的,逼迫孩子早早放棄夢想,假如孩子到了中年幡然醒悟,豈不恨死父母?


「我好,你也好」:父母的樂觀與積極,孩子的自由與獨立首先需要說明的是,這裡所謂「父母好」,並非結果上的好,而是狀態上的好。父母可以是普通的職員,是樸實的農民,甚至,是屢次創業失敗但從未放棄保持樂觀的企業家,這都沒有什麼關係。關鍵的是,父母都很自信,都認為自己很好並能給孩子帶來快樂。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社會上把「好的家庭」的標準,設置的非常單一和可笑。作為父母,覺得就要給孩子住大房子,雇保姆,送名校,否則就不是好的父母。其實,這都是從父母的角度的單一思想,而非從孩子角度的事實。當很多父母努力賺錢去實現這些所謂的目標的時候,孩子最開心的卻是每天爸爸能夠騎著單車送自己去學校。


要知道,孩子眼中的好,非常單純,非常美好。他們需要的,是父母每天開心地做自己喜歡的事,回家不抱怨老闆和工作,能夠全心全意地陪伴孩子,鼓勵孩子的每一個成就。就是這麼簡單。


父母的好,是努力做自己的事情,認真享受自己的生活。孩子的好,是安心上學,開心遊戲,和被父母尊重與讚賞。


家庭是一個整體,父母和孩子都是家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無論因為誰的事情,都不應該去過度犧牲某個成員的利益。也就是說,當一份很好的工作呈現在父母的面前,但必須和孩子分離的時候,這份工作違反了「我好,你也好」的原則,就是不可取的;同樣的,當有一所很好的學校,需要家庭為之付出巨額的代價去買居住品質很差的學區房,那麼同樣也違反了「我好,你也好」的原則,也就是不可取的。


生活本來就不是完美的,生活也同樣是需要家庭的每一個成員去擔當的。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父母都有把生活塑造的盡量美好的心態和能力,那麼,孩子也就是生活在一個最理想狀態下的家庭里了。


在這樣的家庭里成長的孩子,擁有的最寶貴的,不是繼承父母的財富和名望,而是獨立的思考能力,和處理不同境況的行動能力。當孩子小的時候,從父母那裡看到的,是榜樣,從父母那裡學到的,是獨立;當孩子長大以後,也就會追求自己的理想,尋找自己的幸福。父母和孩子,都有自己的人生,同時,也把對方的好,作為自己幸福的來源。那麼,「你好,我也好」的關係,就會伴隨父母和孩子的一生。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母嬰護理和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要生孩子如何調理身體
哪些情況需去醫院?孕期別忽視22種癥狀
胎兒缺氧的表現有什麼

TAG:母嬰護理和育兒經 |

您可能感興趣

當今社會一種可怕現象:家長怕孩子,一哭二鬧三絕食就妥協了
為何如今社會 偷腥的人膽子越來越大?你是哪一種呢?
當今社會,是否該教育孩子做個好人?
一個女孩子在這個社會裡,究竟要經歷哪些困難?
在一個對狗並不友善的社會裡,她竟然這樣做!
當代社會需要我們的孩子具備哪些基本素質?
社會應該多一些對孕婦的關愛!
如今社會有錢就變壞和沒錢老好人兩種男人,你選哪一個?
姑娘,這個社會不會因為你是女孩子就放縱你!
孩子的培訓班,父母選擇之難:是孩子的真興趣,還是社會裹挾下的無奈
「一切都是父母的錯」,正在毀滅我們的社會
當今社會,生女兒好還是兒子好?
那些社會人是一些什麼人?他們的經濟來源在哪裡?
你和社會脫節不是因為當了媽,別再讓孩子背這個黑鍋啦
現在社會這麼亂,我身為一個弱女子怎麼才能保護自己呢?
你見過混社會的熊貓么?這蹺二郎腿的樣子,一看就不是正經國寶
在當今社會有兩種男人,有錢變壞和沒錢人好,那麼你會選哪一個呢
當媽後的心酸:我好像跟社會脫節了!你也這樣嗎?
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如何,就看它怎樣對待新媽媽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