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歲錢不壓「歲」,古人守歲拜年有啥大講究?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自古以來,中國人過春節的習俗有很多。據《爾雅·釋天》中對年的記載,「唐虞曰載。疏曰:載,歲也。注曰:載,始也,取物終更始。釋曰:別年歲之名也。 」由此可知,先民們早就認為年含有生命轉換、新舊交替的意義。先人們根據「觀物取象」之法觀察物候得來「年」之名,成為中國古代農業文明精華的體現。
過年時拜年、飲春酒等習俗早已有之,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時期;年三十徹夜不眠、不熄燈的習慣也是早在隋唐時期就已經成為一種慣例了。據說古人拜年不僅要跪拜行禮,還流行「飛貼」哦!一起來看看古代人過年的那些「大講究」吧!
用泥封窗避寒,過年必須「暖暖噠」
民諺說:「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北方叫掃房,南方叫撣塵。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
其實,過年「掃塵」的習俗由來已久。據《詩經·豳風·七月》記載,「穹窒熏鼠,塞向禹戶,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由此可以看出,在西周,人們過年的時候,也要清除垃圾,熏趕老鼠。更為機智的是,古人用泥封閉窗戶以躲避寒冷的北風,過節也要「暖暖噠」!
點擊播放 GIF/344K
關於「掃塵」,民間還流傳著一則傳說,掃塵習俗是因通州(今南通)佃農為迎接玉帝的年糧而來。早先,這裡的佃農一年忙到頭,除納糧交租外,所剩無幾。他們祈求灶王爺在臘月二十四日上天奉本時多說好話,以便玉帝開恩,從天倉撥點恩賜,在除夕前降下年糧——「米雪」,讓他們飽飽地吃頓團圓飯。
為了迎接玉帝的恩賜,佃農們每年都在臘月二十八日前,將宅院里外打掃得清清爽爽,以迎接天賜年糧,年復一年,春節掃塵的風俗就這樣一代代流傳下來啦。
除夕豈止春晚,守歲必須「燃」起來
除夕之夜,家家通宵守夜已經成為一種風俗。漫漫長夜,守歲干點啥?如今,咱們熟知的「守夜」方式是這樣噠:
然而,古代人的守夜方式卻不是這麼簡單哦!
古代皇宮中的皇室和貴族們在除夕守歲的時候要整夜地燃燒檀香篝火,皇帝常常設宴招待群臣,文人才子則獻詩祝賀,場面非常隆重。
李商隱在《隋宮守歲》一詩中描述了唐時宮廷守歲的情景,「沈香甲煎為庭燎,玉液瓊漿作壽杯。遙望露盤疑是月,遠聞鼉鼓欲驚雷。 」
隋朝時,隋煬帝在除夕守歲時要燃燒香木,一般用沉香和檀木,由此所散發出的香味可達幾十公里。根據資料記載,僅除夕守歲時,隋煬帝一夜就要燃燒掉「香,二百餘乘,甲煎二百石。由此可見隋唐時期宮中盛行守歲之俗,其場面之隆重,耗資之巨大令人驚嘆。
在尋常百姓家,在除夕之夜家人相聚守歲,歡宴共飲,通宵達旦,以迎接新年的到來。孟浩然的《歲除夜有懷》中的「守歲家家應未卧」一句,就反映了當時普遍盛行的守歲習俗。到了子夜,要燃放爆竹,以驅趕「山臊餓鬼」。「守歲多燃竹,通宵莫掩扉」,「闔門守初夜,燎火到清晨」,這些詩句描繪了當時人們除夕之夜在家中點燭燃火的習俗。
在唐朝,婦女還有在除夕之夜鏡聽的習俗,婦女鏡聽是為了占卜外出丈夫的歸期或取得功名之期。王建在《鏡聽詞》中的「重重摩挲嫁時鏡,夫婿遠行憑鏡聽」,就反映了婦女鏡聽的習俗。
除夕守歲的習俗發展到宋代,又被稱為分歲。分歲習俗在北宋時期全國盛行。又有「守冬爺長命,守歲娘長命」的俗語。孝敬的兒女們為了給父母增福添壽,通宵守夜。可見,古人守歲有為父母增福添壽的寓意。
發「飛貼」送賀卡,拜年也有大講究
如今,人們發個簡訊、去個電話就算是拜年,古人拜年卻不似這般隨意,可謂十分講究。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僕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為承放飛帖之用。此俗始於宋朝上層社會。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節:「是月也,片子飛,空車走。」成為時尚。至今的春節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大約從清朝時候起,拜年又添「團拜」的形式,清人藝蘭主在《側帽余譚》中說:「京師於歲首,例行團拜,以聯年誼,以敦鄉情」,「每歲由值年書紅訂客,飲食宴會,作竟日歡」。
但從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數家庭均不接待婦女,謂之「忌門」。僅限於男子外出拜年,婦女則須等到正月初六以後才能外出走訪。拜年活動要延長很長時間,到正月十五燈節左右。傍晚時分到人家拜年叫「拜夜節」,初十以後叫「拜燈節」,所以有「有心拜年,寒食未遲」的笑話。
壓歲錢原來壓的不是「歲」
每到春節,長輩們通常會給小輩準備壓歲錢。這種風俗從漢起源,流傳至今,已然成為中國獨特的年文化。不過,古代普通人家的「壓歲錢」可不是真金白銀哦,而是類似於護身符一類的東西。
壓歲錢起源於漢代,又叫押歲錢、壓祟錢、壓勝錢等,並於漢魏六朝時期開始流行。相傳古時候每到大年三十,都有一名叫「祟」的小妖去戲耍家中幼兒,孩子往往被嚇得大哭,並因此患病。有一對夫妻老年得子視為寶貝,在年三十的晚上,為了防止「祟」來傷害其子,母親就用八枚銅錢用紅紙包住,放在孩子枕頭底下。「祟」出現之時,被銅錢紅包嚇退。因為「歲」和作祟的「祟」同音,壓歲就等於壓祟,壓歲錢的叫法也流傳開來。
古時的壓歲錢並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而是帶在身邊把玩,當做吉利物品或辟邪用的類似錢幣樣子的東西。漢代壓歲錢以圓形圓孔和圓形方孔居多,錢幣正面一般鑄有「千秋萬歲」、「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福山壽海」這樣的吉祥語;背後則有北斗七星、龍鳳、龜蛇、雙魚、斗劍、星斗等等的各種祥瑞圖案。
普通百姓家以這種類似錢幣的物件作為壓歲錢,古代大戶人家發的壓歲錢,可是正兒八經的「金元寶」——金銀錁子,與現在的金條、銀條類似。
《紅樓夢》中就多次提到金銀錁子。在第五十三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 榮國府元宵開夜宴」中,寧府尤氏準備給榮府賈母的針錢禮物中就有「一包碎金子,共一百五十三兩六錢七分,裡頭成色不等,總傾了二百二十多個錁子。有梅花式的、也有海棠式的、也有筆錠如意的,也有八寶聯春的。」
古代的壓歲錢,要麼不給,要麼就是巧用心思的大手筆呢!
咋樣,古人守歲拜年的方式是不是比咱們現代人講究許多呢?過年啦,小編在此恭祝各位網友新春快樂,萬事如意,過年多得壓歲錢哦!
責 編:許寧
校 對:果果
總 編:一君
來源:綜合新華網等網路
識別二維碼
點擊播放 GIF/12K
點擊播放 GIF/14K
打開新世界
※今年流行轉發黃鼠狼拜年?網友:你可能拜了個假年……
※春節安全指南之
※拜年了!第二波現金紅包陪你過除夕!
※今年春晚這麼多槽點!我彷彿看了一台「假」春晚!
※春節不節食,純靠吃,也能有維密一樣的好身材?
TAG:我們愛科學 |
※農村大年初一相當熱鬧,孩子們最愛拜年收壓歲錢
※大年初一,給您拜年了!
※祝?大年初一,給您拜年了!
※有了這100條雞年祝福語,再也不擔心拜年時詞窮了!
※大年初一,去拜年
※大年初二,拜年的20種講究,不可不知!
※過年了,給大家拜年了!
※?新年到,給您拜年了!
※大年初三是赤狗日 你知道這天為什麼不拜年嗎?
※?大年三十,給您拜年了!
※迪拜年齡最小的富二代,年僅15歲,網友驚呼:這才是未來老公啊
※連拜年都不了解,就說過年沒年味?
※大年初二 女婿拜年 給父母送什麼年禮
※過年好!《六月說過年》,給您拜年啦!
※新年喵星人給大家拜年啦,快把好吃的拿出來讓我舔舔!
※故事:誰說黃鼠狼拜年沒安好心呀,大年夜它來俺家拜年了!
※大年初一拜年,原來這麼講究!趕緊看下,千萬別搞錯了
※大年初一,帶著心頭肉給大家拜年啦!
※祝??大年初一,給您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