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行草想寫好,學這6點才有效
一、下筆見楷書習慣
這裡所說的楷書,不是特指哪一個朝代的楷書,而是立足當代縱觀整個書法史就所有楷書和其它書體相比較而言,楷書的用筆特點一是注意線條的起筆和收筆,起筆和收筆的動作做得精緻、豐富而到位;二是運筆形成線條中段的動作以提按為主,很少有絞轉筆法;三是橫折的地方几乎都是轉折,有明顯的折筆動作。在王羲之之前,張芝擅章草,章草的字是個個獨立的,字與字之間沒有連帶貫氣,字與字之間只是從作品整體上有氣韻之間的呼應。而到了王羲之為什麼發展成了今草,原因就在這裡:因為轉折筆法的介入而改變了字中橫折筆畫「勢」的方向,由原來使轉筆法「勢」的方向是向右斜下而改變為垂直向下或是向左斜下。
二、篆籀筆法書寫線條
篆書用筆最大的特徵是筆筆中鋒,所有的轉折幾乎都接近於平動使轉,沒有轉折(像祁三公山碑等個性風格獨特的篆書碑帖除外),曲線較多,幾乎沒有提按、頓挫。隸書用筆的主要特徵是橫折幾乎都是絞轉筆法,轉折很少或沒有;橫直線較多,橫直線之中由提按、絞轉筆法形成的「波曲」、「一波三折」較多。篆書和隸書共有的用筆特點是起筆和收筆都講究藏頭護尾,尤其注意線條中段的充實、厚重。在書論中,我們經常講的古法、古質,「法」在哪裡,「質」在哪裡,可能就深藏在線條的中段里。
三、氣息蘊藏篆隸遺風
這是王羲之筆法最為重要的特徵。篆隸遺韻是篆書和隸書書體所呈現出的高古、樸拙、厚重、蒼茫、大氣的精神美。王羲之的筆法之所以具有這樣的「篆籀意」或者說篆隸遺韻,原因之一是這種用筆是當時相對普遍的一種用筆習慣。由於王羲之當時所處的魏晉時代是隸書向楷書、章草、今草過渡時期,從居延漢簡到陸機的《平復帖》,到王羲之的《初月帖》《姨母帖》,我們可以發現,王羲之具有篆隸遺韻的絞轉筆法是在這一書體過渡時期的一種傳承性筆法,這是書法史上筆法發展到這一時期應該出現的正常結果。
四、用筆速度略微遲澀
用筆的速度是影響線條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速度幾乎不影響線條的形,但卻能夠很大程度上影響線條的質感、節奏和內蘊。要想得到像北朝人線條中段中實的線條質量,用筆要遲澀。如何才能遲澀,無外乎使用絞轉筆法,增加筆鋒與宣紙的摩擦力,增加反覆短距離折筆的動作。這裡包世臣所說的「五指齊力」應包含使用絞轉筆法時手指捻動筆管和手上的扭拗動作之意。
周汝昌先生在《永字八法》一書中引用清人王應奎的《柳南隨筆》中有一段話:「而吾友顧文寧所藏松雪《黃庭》墨跡,蓋臨右軍本也;用筆頗以側取致,以瘦標骨,以澀見古——與石刻迥然不同。」可見,只有遲澀,才會有古質。
五、轉折處善用絞轉筆法
王羲之在橫折的處理上有自己獨到的一面,特別是與後世書家比起來,王羲之的橫折處理基本以絞轉使轉為主、轉折為輔,而後世書家除了唐代的顏真卿還有時使用絞轉使轉以外,其他書家在橫折的處理上幾乎都是採取轉折的筆法,使轉筆法少之又少。《初月帖》《姨母帖》,在王羲之的這兩個帖中,特別是《姨母帖》中所有字涉及到橫折的地方,幾乎都是絞轉筆法的使轉。由於這一筆法源自於篆書、隸書筆法中的使轉,所以使得橫折的線條紮實厚重,古樸渾穆。同時,這一筆法除了使線條具有紮實的質感以外,還使王羲之作品在橫折上很少「圭角」,保證線條在氣息上鬱勃充溢、飽而不漏。
六、用筆精緻細膩、豐富多變
在前文的論述中,如王羲之《初月帖》與陸機《平復帖》的筆法比較分析中,還有很多地方都提及,包括上邊分析的王羲之筆法五個方面的特徵,都是這一觀點的論據,也都說明王羲之在用筆上的精緻細膩和豐富多變,更多的時候王羲之的筆法是一種隨機賦形、隨形賦法,簡直是神來之筆,難以捉摸。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臨摹沒效果?要增加這7種練習
※「叫囂」齊白石的豐城畫家!
※誰要說你賣字畫丟人,把這條微信甩給他!
※王羲之最美的小楷
TAG:書法易 |
※擅行草慕二王,有傳承有創新,書作筆意自然瀟洒大氣!
※都在學二王書法,我們最缺失什麼?
※王鏞‖「二王才叫基本功」,這是很片面的理解
※怎麼學習二王,沈尹默先生是這樣說的
※學習二王書法,這篇文章一定要讀!
※楷學歐體,行學二王,石華林書法自成一格,別有趣味
※再讀二王這四帖,原來暗藏這麼多玄機!
※王鏞:「二王才叫基本功」?這是很片面的理解!
※搞清楚轉筆和折筆,二王筆法就學懂了大半!
※當代人,為何學不好「二王」書法?
※現代學二王的兩大家白蕉與沈尹默誰寫的好?
※向爐石二王子道歉:你一點都不二!一波強勢卡組推薦!
※元代書法大家,這樣寫二王
※當代大師白蕉書法精品欣賞,把二王都寫活了!
※全職獵人363,二王子盛世美顏,最適合做國王是的第一王子
※爐石傳說:二傻子逆襲秒變高富帥!現在到底該不該合成二王子?
※書法,當然要用心去寫!名家張良深得二王三昧,書作高古俊美!
※二王之妙」到底有多妙?
※米芾是怎樣詮釋二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