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2016年矽谷科技產品和行業盤點

2016年矽谷科技產品和行業盤點

2016年已經過去,這是一個值得回味的一年。在過去的一年,矽谷密探追蹤報導了海外上百個科技產品。在這裡我們做一個簡單的梳理和盤點,盤點過去一年的創投熱點,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聊天機器人


聊天機器人和語音智能助理是去年的一大熱點,在12月份,Google宣布向開發者開放Google Assistant的,為去年的聊天機器人大戰寫下尾聲。

根據BotFunded.com.統計,去年有超過2億美元的資金湧入聊天機器人的初創企業。



2016年矽谷科技產品和行業盤點



(2016年上半年的Chatbot的初創公司)

自然語言作為人機交互界面,這無疑是比從滑鼠鍵盤到觸摸屏還要令人激動的巨大變革。以前我們的交互,都是通過圖形界面(GUI)來完成,但圖形界面並不是一個完美的方案,這只是一個權宜之計。如果能夠在語義理解的基礎上做更多的事情,很多繁瑣、重複的文字類的人工勞動將被自動化的機器取代(不過語義理解目前還有技術難度)。


目前大部分Chatbot的初創公司集中在企業服務領域,比如Assist(客服領域)、Sudo(客戶關係管理)、Birdly(客戶關係管理)、Sudo(客戶關係管理)、msg.ai(電商領域),也有少數公司是面向消費者的智能助理,比如Viv(類Siri,被三星收購)、Niki(個人購物訂單助手)、Myally(個人日程管理),還有既能2B也能2C的生產力助理,比如Clara(郵件助手)、Chatfuel(bot開發平台)、Automat(個人和企業bot開發工具),之前還有電商服務機器人Mezi。


當然大公司也動作不斷,Facebook在2016年的F8大會上宣布了Facebook聊天機器人計劃,目前能夠幫助人們在網上訂餐、訂票、訂鮮花等,Google也推出了帶有聊天機器人的聊天軟體Allo。微軟也在去年推出了智能機器人開發框架(bot Framework)。而Amazon Echo這款智能語音音箱也在去年突破了510萬台。


聊天機器人似乎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比如,必勝客在8月將推出聊天機器人,從Facebook和Twitter社交平台上接受訂單;Booking.com的聊天機器人可以推薦當地的美食和旅遊景點。


目前整個工業界都在嘗試,Amazon Lab、微軟、Google和Facebook都在嘗試。未來語音助理和聊天機器人會在商業上有比較大的進展。

無人車


去年無人駕駛依舊是最熱門的話題之一,2016年是無人車的轉折之年,討論的話題中心已經從會不會到來,轉變成了幾年內到來。


無人車領域的知名創業公司包括Movidiaus(無人車晶元,被Intel收購),nuTonomy(自動駕駛軟體和演算法),Nuro.ai(未知,Google無人車前員工創辦),Zoox(未知),Varden Labs(未知),Nauto(無人駕駛數據),AdasWorks(自動駕駛汽車軟體和演算法開發商),Quanergy(LiDAR和演算法),Zendrive(數據分析),Drive.ai(深度學慣用於自動駕駛),Otto(貨車自動駕駛,被Uber收購),AutoX(未知,計算機視覺背景)。


但最大的玩家依然是大中型公司。



2016年矽谷科技產品和行業盤點


(33家公司參與開發無人車 來源:CBINSIGHTS)


去年3月份通用汽車宣布10億美元收購自動駕駛的初創公司Cruise,這是一件標誌性的大事件,媒體對無人車創業公司的報道從3月開始熱火朝天。



2016年矽谷科技產品和行業盤點


(無人車新聞報導的趨勢 來源:CBINSIGHTS)


去年5月份特斯拉宣布十年計劃,特斯拉將構建一個無人駕駛車的共享網路,又在晚些時候宣布其接下來出廠的車輛都配有自動駕駛所需的所有硬體,而軟體更新則會逐步推出。業界對硬體上是否真的能達到無人駕駛的要求都有爭議,但是特斯拉此舉顯示其在無人駕駛的決心。


Uber用七億美元價格搜狗了無人駕駛貨車公司公司otto,並聯合沃爾沃投資3億美元研發無人駕駛汽車,並且在舊金山、匹茲堡等地上路。福特也在去年宣布2021年推出自己的無人駕駛汽車共享服務。賓士和寶馬也宣布2021年前後將推出無人駕駛汽車。豐田和沃爾沃也公布了類似的五年計劃。


智能汽車組件提供商博世、Mobileye、Delphi Automotive,以及晶元巨頭英特爾、英偉達紛紛加入戰局。


英特爾去年圍繞無人車領域收購了數家公司,比如做視覺處理器晶元的Movidius。七月英特爾宣布與德國寶馬 、Mobileye 合作共同開發無人駕駛汽車,產品將在 2020 年問世,英特爾還內部進行了重組,組建了一個無人車部門。


而在12月份,谷歌則宣布無人駕駛項目成立實體公司Waymo,並暗示將專註於無人車駕駛技術,而非整車製造,這被認為是谷歌無人車項目的重大轉型,並且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挫折,早些是時候蘋果的無人車項目Project Titan也經歷了換帥,也轉向為更大專註無人車駕駛技術研發,而不是找一輛無人駕駛電動車。


不過對無人車駕駛是一場混戰,除了技術之外,如何賺錢也成為廠商必須思考的問題,一個成功的典範就是英偉達的無人車晶元已經賣給特斯拉等廠商開始賺錢了,股票也大漲。


直播


2016年,可以說是美國「直播(livestreaming)」領域的「元年」,或者說,是美國科技巨頭們紛紛覺醒並把目光和資源投注到該領域的一年。


一月份Facebook Live上線,直接面對的就是15億Facebook用戶這麼一個龐大的群體。隨後為了給直播造勢,Facebook的CEO,馬克·扎克伯格親自上陣,先是拉著老婆直播秀恩愛,後又首次直播採訪太空宇航員,次次都上頭條。不過Facebook Live最有遠見的舉動,應該是成為了暴雪公司的合作夥伴,讓用戶們可以直接在社交平台直播暴雪旗下多款遊戲。



2016年矽谷科技產品和行業盤點



這讓谷歌旗下的YouTube坐不住了,緊隨其後全面開啟直播功能。YouTube上不少遊戲頻道擁有百萬級訂閱用戶,並且做視頻起家有先天優勢,所以很快就搞得有聲有色,去年總統大選的最後時刻,各家電視台都在YouTube上開啟了實況直播。


然後8月份,微軟突然出手,收購了直播平台Beam。Beam的獨特之處在於能讓用戶邊看直播邊和主播進行直接互動,甚至幫主播選擇遊戲模式、配備武器等,在此過程中還能掙到經驗值、獲得禮物和解鎖新表情。這起收購對雙方都是非常有利。Beam背靠微軟和Xbox的玩家基數,預期將獲得大規模用戶增長;而微軟也有意藉助Beam直播平台,推廣自家的遊戲,比如《盜賊之海》和《我的世界》現在都是Beam上的重要分類。



2016年矽谷科技產品和行業盤點



另一款受歡迎的直播應用是Periscope。在2015年還沒正式上線時,Twitter就收購了它。後來證明此舉很有先見之明——Periscope在15年8月,推出4個月後,就擁有了過千萬註冊用戶。2016年它也是動作不斷,無論是直播足球比賽和NFL(全美橄欖球聯盟)合作,還是民主黨的抗議活動被電視台封鎖後直接用Periscope直播,都給Periscope帶來很高關注度。12月Twitter宣布把Periscope一些功能直接嵌入Twitter應用的主頁面,但直播鼻祖Meerkat去年的倒閉也給Periscope蒙上了一層陰影。


我們注意到,雖然直播有秀場、泛娛樂和遊戲三大類,但在美國,最受歡迎的是遊戲直播。以上各大公司都把遊戲直播作為非常重要的一環。



2016年矽谷科技產品和行業盤點



(Twitch 首頁主力推廣的遊戲)


另外,根據調研機構NewZoo發布的調查結果,2016年有超過5億名觀眾會定期收看遊戲直播,並且主要集中在兩大平台——半數人在Youtube上觀看,21%選擇Twitch。Twitch去年平穩發展沒有大動作,但它是遊戲直播領域的「開山鼻祖」,於2014年被亞馬遜以9.7億美元高價一次性收購。分析機構認為,Twitch的用戶非常硬核,主要由男性遊戲玩家組成。



2016年矽谷科技產品和行業盤點



(MOBA、射擊和即時策略遊戲是Twitch的主要直播內容)


目前其它巨頭都把直播作為戰略布局的一環,還沒把盈利提上日程,但Twitch早就開啟「付費訂閱」功能,在直播間的廣告插入也早有探索,預計2020年Twitch可能達到10億美元年收入。


VR/AR


2015年末2016年初,VR(虛擬現實)可謂是最火的科技創新領域。人們開始對戴著一個頭盔或者眼鏡沉浸式體驗虛擬世界產生好奇,更有人把2016年稱作「VR元年」。


一月份,高盛發布了《VR與AR:解讀下一個通用計算平台》的行業報告,剖析了VR/AR的生態系統、市場現狀、挑戰和機遇以及對未來的預測。高盛預計到2025年VR/AR的市場規模將達到800億美元。他們同時也列舉了短期內VR/AR最有市場意義的9大應用領域,分別是視頻遊戲、事件直播、視頻娛樂、醫療保健、房地產、零售、教育、工程和軍事。有了高盛的背書,越來越多的創業者投身到這一行業。



2016年矽谷科技產品和行業盤點



(高盛報告,VR/AR生態系統及市場規模)


VR被認為是下一代計算平台,大公司如Facebook、HTC、三星、Google、Sony等在主導行業標準的建立,而不少創業公司則圍繞整個生態系統分別在顯示技術、位置追蹤、動作感測器、攝像頭、觸覺以及內容製作等細分領域進行發力。



2016年矽谷科技產品和行業盤點



去年VR/AR領域的投資已經超過20億美元,上半年是投資高峰期,而下半年創業公司的投資明顯遇冷。


先來看看大公司的設備爭霸戰。3月和4月,消費級VR設備Oculus Rift和HTC Vive相繼發貨。而在年末時,Google搶灘登陸在10月推出Daydream VR的平台,11月推出對應硬體設備;而擁有大量主機遊戲用戶的索尼10月推出PlayStation VR在後半程發力。


不過,隨著各大廠商在去年都推出自己的消費級VR頭戴設備,VR行業的問題也突顯出來,硬體設備的提升遭遇瓶頸期,VR設備保有量不足,而且月度的活躍量也不算高(扎克伯格在10月份的Oculus大會上說是100萬),這就導致不少內容創業者的熱情難以被激發,優質VR內容缺乏,消費者買回家的設備開始積灰,持續惡性循環,甚至一度有言論「VR已死」。想想整個一年,能夠眼前一亮記憶深刻的VR應用恐怕也就只有Google的VR繪圖軟體Tilt Brush了。



2016年矽谷科技產品和行業盤點




2016年矽谷科技產品和行業盤點



(Invasion! 在Google Cardboard中的版本)


而索尼的PlayStation VR之所以能夠在VR硬體的軍備競賽中有後來居上的趨勢,也在於他們手中掌握著大量主機遊戲愛好者和經典遊戲IP,這些遊戲的VR化帶動著硬體設備的銷售,譬如生化危機、最終幻想系列就都有了VR版本。


而對於另外一批急於尋求商業化的VR內容創業者,他們做出了及時的轉型,從2C轉為2B,在Google Cardboard商店擁有多款熱門遊戲的Realiteer,就從遊戲製作商轉為針對醫療健康領域的VR解決方案供應商。


而反觀AR,Pokemon Go成為了現象級的遊戲,讓人們看到了基於地理位置的AR應用的前景,雖然很多人都不屑於稱之為AR遊戲,但其仿效者卻越來越多,2016年年末支付寶就上線了AR紅包功能,很有創意。現有成功的AR內容,都做得比較輕,而業內人士一直期待的或許是硬體的大突破,不管是售價3000美元鮮有人問津的微軟Hololens,還是創造了融資神話的Magic Leap,都在這一年遇到了困境。Magic Leap甚至在年末被爆疑似造假,其硬體設備難以小型化的問題也浮出水面。不過,由於AR行業的帶動,計算機視覺、手勢識別、3D定位等不少周邊行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總體來說,VR/AR在2016年高開低走,理性的創業者與投資人也意識到這還是一個很年輕的產業,需要整個生態體系內的所有機構與企業慢慢把這個市場培育起來。


SaaS


2016年依舊是SaaS非常重要的一年,大量的投資集中在企業服務領域。



2016年矽谷科技產品和行業盤點



(截止到11月份,已經超過10億美元投資給初創企業)


去年SaaS依舊延續了移動優先的趨勢,各大移動端SaaS軟體跑馬圈地,SaaS領域去年加劇的現象是集成,Zenefits深度集成了Slack,Slack深度集成了Google Drive(在Slack內編輯文件和文檔),HipChat深度集成了亞馬遜的語音助理Alexa,Freshservice深度集成了Office 365的日曆。


SaaS領域去年的新趨勢是智能化,chatbot初創公司瞄準SaaS市場,Google也在持續使旗下軟體更加智能化。


SaaS領域去年的新趨勢是Messaging Economy,Slack這款企業通信軟體成為當紅炸子雞,而且微軟還跑出來攪局,推出了企業通信軟體Teams。


於是Slack奮起反擊,鬧出了SaaS領域年度最大八卦,買下紐約時報整版撕逼微軟。



2016年矽谷科技產品和行業盤點



除此之外,Salesforce 也推出了聊天 LiveMessage,可以在各大平台供客服使用。



2016年矽谷科技產品和行業盤點



如果說還有什麼大動向,那就是Salesforce去年收購了PredictionIO、MetaMind等人工智慧公司,全力打造以智能為特色的新平台「Einstein」。


此外,SaaS領域的黑馬Zenefits的創始人帕克·康拉德(Parker Conrad)被踢出局,繼任CEO David Sacks又跑路要加入新任總體Trump團隊,Zenefits內部管理面臨挑戰,反正今年Logo是鳥的公司活的都不好。


2017已經到來,我們期待今年會更精彩。


更多文章,可到微信公眾號:矽谷密探 尋求報道/請加微信guigumitan02,微博&官網@矽谷密探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矽谷密探 的精彩文章:

她備受爭議,卻能在與創業大佬的競爭中笑到最後
當AR進入傳統零售,這款小產品的思路值得借鑒
東北話和川普,機器都能聽懂,吳恩達說的端到端學習究竟是什麼?
企鵝智酷發布8萬字互聯網白皮書,和63位大佬一起預測未來
林志穎都來參加的創業節目激戰半程,我們來盤點下諸位「失敗者」

TAG:矽谷密探 |

您可能感興趣

2016智能家居行業盤點:你們做得不認真,憑什麼要我買單
十年內如何創業才能掙錢:未來門檻不高的五大賺錢行業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