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個人被朝廷安排暗中對付司馬懿,能是對手嗎
【 提示】
司馬懿遠征遼東,曹叡對他獨掌兵權並不放心,安排了三個人牽扯司馬懿。
這三個人怎能是司馬懿的對手?
陳瓷新著《懿統三國》對此進行了詳細解說,以下為相關內容。
正月,寒風凜冽,天寒地凍。司馬懿奉詔趕到洛陽,在建始殿面聖。
一君一臣,開始了融洽的一問一答。
「遼東偏郡,本不足以勞駕你,但因求必勝,所以不得不麻煩你。你揣摩公孫淵是怎麼打算的?」
「公孫淵棄襄平而逃,上策;據遼水以拒王師,中策;坐守襄平,下策,必為我軍擒獲。」
「公孫淵將取何策?」
「唯明智者能深刻分析彼己。棄城預走,不是公孫淵所能做到的。現在王師懸軍遠征,公孫淵定會認為我軍不能持久,必定是先據戰於遼水,而後固守襄平,公孫淵會採取此中、下策。」
「往還幾時?」
「此去遼東四千里,往百日,還百日,攻戰百日,再加上六十日的休整時間,一年足矣。」
司馬懿一句接一句回答,胸有成竹,氣定神閑,彷彿他是掌控一切的導演,而公孫淵只是配合他演戲的,曹叡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在場群眾演員。這太可怕了!曹叡突然覺得毛骨悚然,他突然想起了大臣高堂隆告誡他朝內有鷹揚之臣的遺言。
可是,平定公孫淵已迫在眉睫,而戒備司馬懿則可從長計議。
怪只怪毌丘儉不爭氣,被公孫淵打得找不到北,不得不起用司馬懿。斟酌良久,曹叡撥付四萬人馬給司馬懿,四萬是個恰到好處的數字,足以解決遼東郡的問題,又不足以擁兵自重。
可是,即使是四萬兵馬,大家也都認為太多了,說軍資和運輸所需難以供給。
這個理由太牽強了,強大的魏國,難道連四萬人馬的供養都保證不了嗎?
這些人找這個理由,只是不便言明不可一下交給司馬懿四萬大兵而已。
可是,曹叡卻堅決地說:「四千里征伐,雖然準備用奇兵,但是也應當有足夠人力物力,就不要過分計較軍隊耗費問題了。」
大臣們一看天子鐵了心要交給司馬懿這個狼顧之臣四萬大軍,都暗自嘆息。
有人不甘心,挖空心思尋找補救辦法。
老天不負有心人,一個叫何曾的人還真想出了法子。
早在曹叡被立為太子之前,被曹丕疏遠,擔任平原侯的時候,何曾就擔任曹叡的近臣,算是親信大臣。他找到曹叡,緊張兮兮地說,司馬懿自己帶領精甲銳鋒,步騎數萬,道路艱難曲折,四千里之遙,命無常期,人非金石,應該給司馬懿設個副手。
何曾的字面意思是說,就是這麼遠的路,萬一司馬懿中途死了,部隊就沒人帶了,所以還是在軍中安個二把手,等司馬懿死了接他的指揮權。
為了說動曹叡,何曾熬夜讀了一大堆書,找了幾個前朝例子,韓信伐趙時張耳為副,馬援討越時劉隆為副。
如此苦心,日月可鑒。
其實他是提醒曹叡要在軍中給司馬懿安個釘子,對他形成牽制。
曹叡何嘗不想這樣做呢?
跟隨司馬懿出征的將領里,既有曹叡的心腹愛將毌丘儉,也有早在曹操初期就已成名的老將牛金,還有嶄露頭角的新秀胡遵。
這時,蜀漢和孫吳兩線還需要得力大將鎮守,曹叡能夠抽調三人隨司馬懿北征,已經是竭盡全力了。
可是,這三個人怎麼會是司馬懿的對手呢?
欲知後事如何,請繼續關註明日《懿統三國》連載。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三國時期,除了蜀漢,還有一個以漢自稱的王國,與曹魏對著干
※五百年才出一個的陰毒之人,曹叡不幸恰好遇到他
※防火防盜防女人,司馬懿隱忍無比,還是讓兒媳婦看出了狼子野心
※懿統三國:曹叡苦於無子,給這座宮殿換名字,立馬有了倆兒子
TAG:歷史挖掘機 |
※蔡京是宋朝有名的奸相!那為什麼在朝廷上無人敢反駁他,軍隊里他也是隻手遮天呢?
※他是唐朝一代名將,在安史之亂時背叛朝廷為何卻沒有遭後人唾棄?
※這位唐朝一代名將在安史之亂時背叛朝廷,為何卻沒有遭後人唾棄?
※此人罵遍朝廷無敵手,堪稱官場中的第一噴,誰都拿他沒有辦法
※他是清代武功第一人,但是為何不與朝廷為謀?
※明朝皇帝不上朝,卻利用這些手段對朝廷的動向了如指掌
※這個朝代遇到的外國對手是最強大的,為何卻能成為最長壽朝廷之一
※被驅逐出朝廷的蔡京為何最後又官居高位,是因為他有這個手段!
※本是朝廷肱骨之臣,卻因為兩人恩怨被滅三族!
※此人是諸葛亮的親生兒子,朝廷內鬥很有一套,對外禦敵連連失利
※一個小兵被抓,謊稱自己是朝廷高官,回去後他果然就當了朝廷高官
※他是明朝的大海盜,後歸順朝廷,成為第一位擊敗西班牙人的中國人
※一個漢人,在女真人的朝廷里做到公爵,靠的竟然是曹操的本領!
※有一個抹黑宋朝的機會擺在面前 元朝朝廷為何沒有珍惜?
※李世民沒登基前,擔任的天策上將是什麼官,在朝廷排名第幾?
※什麼人被叫做「漢奸」?給朝廷搗亂的就是
※歷史上的杜家很多人都是朝廷命官,但是有一個人卻運氣太差
※宋江投靠朝廷,武松堅決反對?一生最血腥之戰,他狠狠留下八個字
※朝廷緝拿要犯,一人上前撕下布告:「我就是!」竟成八大柱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