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壇巨匠:吳昌碩書法作品欣賞
吳昌碩(1844—1927)原名俊,又名俊卿,中年以後更字昌碩,亦署倉碩、倉石、蒼石、昌石,69歲後以字行,別號缶廬、苦鐵、大聾等,浙江安吉人。吳昌碩是近代中國最傑出的藝壇巨匠之一,他以詩、書、畫、印四絕享譽海內外,對於近百年來中國傳統書畫篆刻藝術的走向影響深遠。
吳昌碩(1844-1927)
吳昌碩以臨寫石鼓文稱譽於世,石鼓文的風格原本屬於比較工穩端正一路,而吳昌碩的石鼓文卻寫出了一種流動感,更以遒勁老辣、筆墨厚重為其主要特徵。
後人學石鼓文者,多以其為圭臬,反倒是學石鼓文原本工整一路風格的愈見稀少,由此也足見吳派石鼓文影響之大。
吳昌碩學石鼓文的時間很早,30歲到蘇州,從當時著名的書法家楊峴學金石學和書法,即開始臨寫石鼓。
吳昌碩晚年曾說:「余學篆好臨石鼓,數十載從事於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從現存作品看,早期臨寫的石鼓文,筆法受當時另一位篆書大家楊沂孫的影響很大,筆畫細廋,體態平板,略顯軟弱拘謹。
浙江省博物館藏贈施石墨七言對聯,作於光緒二十年(1894),吳昌碩時年51歲,即具有早年臨石鼓文書法的典型特徵。直到60歲以後,他才開始形成自己
的面貌。70歲以後,個人風格進一步成熟和強化。如展品中的「鶴壽千歲」橫幅,是吳昌碩83歲時的作品,用筆老辣,有如枯藤盤旋,蕩氣迴腸。
篆書七言對聯(贈施石墨)
篆書「鶴壽千歲」橫幅
篆書《西泠印社記》軸
釋文:小圃雉鳴逢雨夕,瀞流魚出樂華朝。
圖/吳昌碩《集石鼓文五言聯》香港藝術館 虛白齋藏
圖/吳昌碩《三言聯》
篆書七言對聯(贈施少墨)
石鼓文四條屏
篆書「壽」字軸
石鼓文七言對聯(贈余紹宋)
吳昌碩臨寫石鼓文,注重的是整體氣勢的強烈突出,他曾說自己寫石鼓文是「臨氣不臨形」,正是這種對於「金石氣」的執意追求,使得他的書法在當時能與眾不同,形成自己獨特風格。「金石氣」是吳昌碩書畫作品的靈魂所在,也是後人鑒賞大師藝術的最佳切入點。
一提起吳昌碩的書法,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石鼓文,他臨寫石鼓文的名聲太大,反而把他在其他書體上的成就給淹沒了。其實,吳昌碩的隸書也寫得極具個性。
「村裡謝安石,家中白侍郎」;「漢書下酒,秦雲炅河」,分別書於80、81歲時。漢隸以橫平豎直、蠶頭燕尾為其基本特點,而吳昌碩的隸書恰恰不是如此,他的隸書體態是變扁橫為直立,顯得特別雄強寬博;又由於吸取了臨寫石鼓文的經驗,所以起筆收筆處,也和篆書一樣,是藏鋒,含而不露,與通常隸書那種波磔左右飛揚的風格大相徑庭。
顯然,在他的隸書裡面,融合了很多篆書的因素。吳昌碩的隸書多系晚年所作,傳世數量不多,但成就同樣不可低估。
隸書五言對聯
隸書四言對聯
如同他的隸書一樣,吳昌碩的行草書也個性突出,用筆迅疾,具有連綿奔放、酣暢淋漓的動感特徵。
體態上通常是從左下方向右上方傾斜取勢,右上方轉筆處多呈銳角,顯得方勁果斷。他的行草同樣受到篆書很大影響,是將篆、隸與行草合為一體,而又統一在行草的氣勢之下。這種書法風格實際上又是受到了明末清初張瑞圖、王鐸等人的影響比較大。
釋文:風波即大道,塵土有至情。
圖/八十自壽聯
圖/紙本行書縱133. 5厘米橫32.5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釋文:倒卷黃河作飛雨,招呼明月到芳尊。
圖/《行書五言詩》軸,紙本,縱136cm,橫47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風香鄰有無,花影佛跏趺。歷劫龍吁盋,餐霞鳳別梧。石真彊取詩,柱詩奈不奇。觚山儻(此字點去)燕支奪,狂歌待老夫。普寧寺牡丹。丁卯深秋錄於癖斯堂。吳昌碩年八十四。
行書詩翰軸
毛筆、宣紙上新,去書法微店看看!
※大氣磅礴顏真卿《裴將軍詩》
※西泠印社社長饒宗頤教你學書法
※大吉大利!歷代名家畫的雞都在這了,快來沾點吉利之氣!
※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
TAG:書法家論壇 |
※葉劍英書法作品欣賞
※吳湖帆書法作品欣賞
※吳昌碩、趙之謙的書法篆刻作品欣賞
※王鐸書法作品欣賞
※一代宗師吳昌碩書法藝術精品欣賞
※曹寶麟書法作品欣賞!
※袁江濤—書法作品欣賞
※黃文泉書法作品欣賞!
※「慈善藝術家」彭曦的書法作品欣賞!
※大興安嶺朱宏書法作品選刊 精品書法欣賞
※吳昌碩 書法欣賞
※黃賓虹書法作品欣賞
※王蘭香書法作品欣賞!
※徐渭書法作品欣賞
※袁世凱的書法作品欣賞!
※魏晉楹聯書法作品欣賞!
※孫中山書法作品欣賞!
※黨曉禾書法作品欣賞
※孫伯翔書法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