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人遇風沙霧霾怎麼穿戴?

古人遇風沙霧霾怎麼穿戴?

在風沙霧霾多發的寒冷季節,現代人不約而同地選擇戴口罩出行。古代沒有口罩,遇到風沙霧霾怎麼辦?早在先秦時,古人已設計出了有遮蔽功能的女用「面衣」,後又發明更時尚的羃離(罒下離字)、帷帽等。此外,古人的衣袖、巾帕亦都能派上用場……

古人遇風沙霧霾怎麼穿戴?


戴帷帽的唐代女性(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女俑)

古人遇風沙霧霾怎麼穿戴?



戴面羃的唐代女性(新疆出土《樹下人物圖》,現藏日本。)

先秦時期已開始穿戴「面衣」


《禮記》記載:「女子出門,必擁蔽其面」


古人對付風沙霧霾的首選「裝備」,大概要數面衣了。明屠隆《在京與友人》文中稱:「燕市帶面衣,騎黃馬,風起飛塵滿衢陌。歸來下馬,兩鼻孔黑如煙突。」


依屠隆所記,明朝時北京的氣候已很糟糕,沙塵霧霾這類臟天氣嚴重:在北京街頭騎馬的人,戴著面衣,被大風吹起的塵土滿街飛揚。返回下馬後,發現兩個鼻孔像煙囪一樣黑。


面衣是中國人最早發明的用來保護面部的一種服飾,早期面衣是專為女性而設計的。穿戴面衣的風俗,在先秦時即已出現,《禮記·內則》便有這樣的說法:「女子出門,必擁蔽其面。」當時女性外出,得把面部遮擋起來。雖然說這種「蔽面」要求,是出於儒家所提倡的「禮」的考慮,卻意外地起到了擋避風沙霧霾的作用,還可禦寒保暖。

擁有一件面衣,在秦漢時已成為有身份女性的必備,出遠門必需。據漢劉歆著《西京雜記》,漢成帝劉驁寵妃趙合德,在其姐姐趙飛燕成為皇后之後,所送的一批高檔奢侈品中,就有一件「金華紫羅面衣」。


金華紫羅面衣是用紫色紗羅裁製的,綉上金花。這樣的面衣,當賀禮送給皇后姐姐自然十分體面。而民間的女性所用的面衣則比較簡單,一般用普通布紗裁製而成,考慮到包裹的需要,面衣的布幅都較寬大,故又有「大巾」、「巨巾」的叫法。


這種面衣很大,穿戴在胸前時把膝部都能蓋起來,故又稱「蔽膝」。西漢揚雄《方言·第四》即稱:「蔽膝,江淮之間謂之褘,或謂之袚。魏宋南楚之間謂之『大巾』,自關東西謂之『蔽膝』,齊魯之郊謂之『袡』。」

古人遇風沙霧霾怎麼穿戴?


戴帷帽出行的唐代女性(仿唐李昭道繪《明皇幸蜀圖》局部)

古人遇風沙霧霾怎麼穿戴?



戴帷帽的宋代女性(宋張擇端繪《清明上河圖》中人物形象)

魏晉以後流行用「大巾」


《釋名》記載:「田家婦女出自田野以覆其頭」


面衣其實就是一塊大方巾,使用時覆蓋在頭上,用帶子繫緊。面衣的使用,從東漢劉熙《釋名·釋衣服》的解釋中可以看出一些:「韠,蔽也,所以蔽膝前也,婦人蔽膝亦如之。齊人謂之『巨巾』,田家婦女出自田野,以覆其頭,故因以為名也。」


《小爾雅·廣服》稱:「大巾,謂之冪。」「冪」是什麼?就是古人的「覆頭之物」。


「以覆其頭」這種用法,讓面衣又有了「蓋頭」的別稱,後世婚俗中新娘子的「紅蓋頭」,即由此流變而來。


面衣本是女用服飾,魏晉以後,男性冬天出行時也可使用面衣。《晉書·惠帝紀》記載:建武元年(公元304年),晉惠帝司馬衷被大將張方劫往長安,「行次新安,寒甚,帝墮馬傷足,尚書高光進面衣。」司馬衷得到這件遮風禦寒之物,別提多高興了,還嘉獎了高光。


與以前相比,魏晉以後面衣遮蔽沙塵的功能較為突出,而禦寒性能減弱。這時的面衣,往往用較薄的紗羅裁製。由於稀薄透明,面部容易讓外人看見,面料多選用遮蔽效果較好的黑色羅紗。


晉干寶《搜神記》中記載有這麼一對神仙夫妻,妻子很漂亮:「質貌嫻雅,年若十八九許,皂榖幪首,絛繒束腰,曾無粉黛之飾,發澤肥凈,光彩照人。」這裡的「皂榖幪首」,就是用黑色面衣蒙著臉面。


面衣到宋朝又稱作「面帽」。宋高承《事物紀原》卷三「冠冕首飾帷帽部·帷帽」條:「又有面衣,前後全用紫羅為幅下垂,雜他色為四帶,垂於背,為女子遠行、乘馬之用,亦曰『面帽』。」


明清時的面衣更有設計感,既實用,又巧妙。從明王圻《三才圖會》所載繪圖來看,明朝的面衣多以質地厚實的布帛為之,中間開孔部分綴以黑紗。


唐初時興穿戴羃離(罒下離字)


《舊唐書》記載:「全身障蔽,不欲途路窺之」


在古代,比一般面衣擋蔽風沙效果更好的應該是一種叫羃離(罒下離字)的佩飾,羃離(罒下離字)很長,既可以遮面,還可障蔽身體,一物多用。


羃離(罒下離字)是多風沙天氣的西北、北方等地少數民族率先發明並廣泛使用的遮蔽風沙裝備,胡人蕃人寒天騎馬時必用羃離(罒下離字)。從《隋書·吐谷渾傳》記載來看,羃離(罒下離字)還是有身份的貴族行頭,吐谷渾國的「王公貴人多戴羃離(罒下離字)」。


大概在魏晉以後,羃離(罒下離字)傳入內地,穿戴羃離(罒下離字)在南北朝的女性中間已成風氣。南朝梁吳均《和蕭洗馬子顯古意詩》(五)稱:「羃歷(罒下歷字)懸丹鳳,逶迤搖白團。誰堪久見此,含恨不相看。」


詩中所說的羃歷(罒下歷字),即羃離(罒下離字)。到唐初,騎馬出行身披羃離(罒下離字)成為中原時尚一族的流行裝扮。《舊唐書·輿服志》對此種時尚有記載:「武德、貞觀之時,宮人騎馬者,依齊、隋舊制,多著羃離(罒下離字)。雖發自戎夷,而全身障蔽,不欲途路窺之。」這個記載表明,羃離(罒下離字)的基本功能是「全身障蔽」的需要,但在遠行途中,羃離(罒下離字)擋蔽風沙的效果十分明顯,所以受人喜歡。


羃離(罒下離字)在唐初為女性專用,這一特點在戰爭時還曾被利用過。《舊唐書·李密傳》記載,李密曾利用女性穿戴羃離(罒下離字)的習俗,讓士兵身披羃離(罒下離字),偽裝成婦女,以蒙蔽對方。


但初唐流行不久,羃離(罒下離字)被穿戴更為方便的帷帽所取代。從李治(唐高宗)當皇帝的永徽年間開始,女性出行多選擇戴帷帽,到李治的皇后武則天改朝主政時,穿戴羃離(罒下離字)已絕跡,帷帽大流行。

古人遇風沙霧霾怎麼穿戴?



戴帷帽的古代女性(明人摹宋繪《胡笳十八拍圖》中人物形象)


宋朝喜歡戴「帷帽」


《事物紀原》:「以障風塵,為遠行之服」


帷帽什麼樣?應該是受到羃離(罒下離字)的啟發,由已成熟的圍帽變異而來,這是用藤席編成,帽檐裝上一圈紗網的帽子。女子外出時戴上可起到障蔽的作用,比穿戴羃離(罒下離字)省事,還時尚,好看。


宋高承《事物紀原》卷三「冠冕首飾帷帽部·帷帽」條稱:「今世士人,往往用皂紗若青,全幅連綴於油帽或氊笠之前,以障風塵,為遠行之服,蓋本此。」


由於帷帽變薄,不只冬天可戴,夏天也能用,可遮陽擋雨避蚊蟲。帷帽在隋代時便已出現,初唐著名畫家閻立本創作《昭君出塞圖》時,可能考慮到北方風沙大,特給王昭君加了一頂帷帽。結果,不少人指出這是敗筆,因為西漢時並無帷帽。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便稱:「閻令公畫昭君,已著幃帽。殊不知木劍創於晉代,幃(帷)帽興於國朝。」


帷帽與羃離(罒下離字)的不同之處,是帷帽垂下來的紗網較短,只到頸部,並不像羃離(罒下離字)那樣遮蔽面積大。所以,相比於羃離(罒下離字)的嚴實包裹,帷帽則「施裙,及頸,頗為淺露」,這在現代看來是很性感的設計。


但保守的古人認為,女性戴帷帽粉頸裸露不太適宜,帷帽因此一度偏廢。不過,由於時尚女王的武則天不反對,她當皇帝後帷帽很快成為流行款,受到當時「公私婦人」歡迎。此即《舊唐書·輿服志》所謂:「則天之後,帷帽大行,羃離(罒下離字)漸息。」


由於帷帽有良好的蔽面功能,到強調禮教的宋朝,帷帽再度流行。司馬光《涑水家儀》中便重申先秦人的要求:「婦人有故身出,必擁蔽其面。男僕非有繕修及有大故,不入中門。入中門,婦人必避之。不可避,亦必以袖遮其面。」


元朝活用「巾帕」


《馬可波羅行紀》記載:「獻食的人,皆用絹巾蒙口鼻」


司馬光要求的「袖遮其面」,就是用衣袖遮捂住自己臉面,不要看不該看的。這種「袖遮其面」,其實也是古人擋蔽風沙霧霾的又一種方法,而且最為簡單,為古人常用。


古人衣袖有講究,多寬幅大袖,又闊又長,既可當衣袋,又可遮面,擋風遮塵,特殊情況下甚至可以當抹布。《戰國策·齊策一》「蘇秦為趙合從說齊宣王」條中,便有「連衽成帷,舉袂成幕」的說法,可見先秦時古人已開始發揮衣袖的遮蔽功能了。


古人衣袖不只有講究,還有秘密,裡面有袋可以藏物,女性常用的巾帕一類東西,便塞於其中。在遇到風沙、霧霾一類惡劣天氣時,便可抽出巾帕,臨時用來遮蔽臉面、掩捂口鼻,以替補面衣的基本功能。


巾帕即手絹、毛巾一類的紡織品。小小的巾帕,作用很大,用法豐富,除遮面、拭眼、抹鼻、揩嘴外,還可表達感情,作定情之物。所以,在秦漢以後,巾帕已成為男女個人常用私物。古詩《孔雀東南飛》中,為婆婆不容而遭休棄的的劉蘭芝便有一塊巾帕:「阿女默無聲,手巾掩口啼。」


巾帕用來掩捂時多用單手操作,不便用手,如端盤子時,則直接束之頭上,掩捂下半部口鼻。十三世紀時,來華的義大利人馬可·波羅便在元大都(今北京)看到了這一幕。馮承鈞譯《馬可波羅行紀》中稱:「在元朝宮殿里,獻食的人,皆用絹巾蒙口鼻,俾其氣息,不觸飲食之物。」「絹巾」就是巾帕一類東西,這種文明的「講衛生」風俗,讓馬可·波羅大開眼界,故而當作新鮮事物寫進自己的東方遊記中。


有學者據此推論,這是中國人發明口罩、率先戴口罩的證明,其實這並不是一回事。「用絹巾蒙口鼻」的現象,並非元朝才有,在發明巾帕後就存在,是活用巾帕。如果非要將之與戴口罩聯繫到一起,可以把這塊「絹巾」視為現代口罩的雛形!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高科技!模擬動物機器人試飛令人讚歎
斯里蘭卡科倫坡大學孔子學院正式揭牌
宇宙同一位置探測到多次射電暴
虛擬現實:促使人們與原有生活方式決裂
什麼是宇宙的日心說模型?

TAG:光明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大風起兮沙塵飛揚,蘭州遭遇大風沙塵天氣
精絕古城風沙下的王室墓葬:那不腐的屍骨是精絕女王?還是沙漠王子?
貝加馬斯卡犬的披毛能抵禦風沙,甚至抵禦狼群的侵害
「霧霾風沙柳絮花粉套餐」來襲,寶媽們快來了解兒童哮喘
風沙小蟲迷眼的處理
《危牆》之二:被風沙淹埋的民勤古長城
歷經千年風沙洗禮的雕像
風沙迷眼,不要吹眼睛
中東地區的風沙這麼厲害?逼得美軍穿高科技「三防」夾克
人生不是鮮衣怒馬仗劍天涯,而是屁股尿流滿面風沙
莫拿沙眼當成風沙眯眼
風沙來襲,洗肺當先┃把吸進去的沙塵吃出來
「天涯的盡頭是風沙」
在西域的風沙里,我們走進亘古不變的時光的河
在漫天風沙里望著你遠去,盤點中國最美的這五大沙漠!
誰說沙漠只有風沙和絕望,設計師將豪宅建在這裡整個畫風都變了
世界村與您分享:風沙吹進眼裡怎麼辦?
冷空氣頻繁 新疆多地出現大風沙塵天氣
你說伊人如花,願許回家,後來滿頭白髮,一身風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