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第五十二回感神恩重建玄宮

第五十二回感神恩重建玄宮

因記老子之言,「以柔道治國,以仁愛利民,以德臨天下,以儉行朝政,以無為為事,以清靜為本。」自此便輕稅賦,免徭役,息戰事。。


文/庋恥齋


烈馬原須真主服,靜待百年忍獨孤。

遇得金龍穩坐背,百世謳歌唱光武。


天社山突降祥瑞,光武帝欲建斗姥殿


翌日早起,道人們做完早課下了殿用過齋,待得天色放光,那住持便來到光武帝丹房,門首有人傳報,光武命請。道人進內躬身施禮,口稱「萬歲」。


光武道:「道長免禮。」

道人道:「啟稟陛下,天社山今降祥瑞!」


光武道:「不知是何祥瑞?」


道人道:「陛下前日臨幸,貧道還說無稠粳仙草供奉,不想昨日晚間小徒來報,這山上林壑間已長滿稠粳,此草絕於新莽,而今日重生,豈非祥瑞?」


光武道:「天下萬物,必依道而行,依時而生,何瑞之有?」


道人道:「貧道已吩咐小徒煎茶,即刻便送上。陛下真乃當今聖主,果然所步之處,神芝遍地。」

此時門外侍衛進來通秉,原來是道童烹好了稠粳茶前來奉上。光武帝傳旨命進,端起杯子淺啜一口,一股清香沁徹心脾,果真同在紫府所飲者無二,此時方信道人所說無差。


道人接過徒弟手中遞來的一方錦盒,雙手呈給光武道:「陛下,此盒內裝的便是稠粳仙草,貧道命愚徒採摘了些上好的連夜烘焙乾了奉與陛下,待陛下回京後也好飲用。」


光武接了,謝了道人。放下盒子,光武對道人道:「前日朕登山之際,過天慈宮, 見宮室破敗,殿宇傾祀,如今太清宮也不見當日氣象,甚可悲哀。」

第五十二回感神恩重建玄宮


嶗山太清宮(資料圖)


道人道:「但凡世間萬物盛衰有時,生滅有度,依時而興,依時而滅。自新莽篡漢,天社山雖奈天出玄霧未遭兵罹,卻也香火慘淡。維繫一山道眾生活之資尚且艱難,再無餘財休葺殿宇,故而才有如今破敗之像。」


光武道:「朕欲重建斗姥殿,整葺太清宮,道長意下如何?」


道人道:「陛下發心,善莫大焉。道雖無形,法卻有度,正教弘揚須奈道場,陛下隆恩,蒼生之幸。」

光武道:「朕見天社山山頂甚是平整,氣勢亦是不凡,不妨將斗姥殿建在此處,道長所見如何?」


道人拱手道:「陛下金口,敢有不從。」


光武步出丹房,道人隨後,兩人往宮外走去,後面護衛跟隨。繞過玄元殿,步行片刻便到了山頂,光武帝伸手一指,道:「道長且看!此處上接碧霄,有靈瑞之氣,下通泉壤,有祥和之氣,將宮室建與此處如何?」


道人道:「龍目所取,豈有偏差?待選吉日,貧道便動土營造。」


光武道:「斗姥神像乃上古聖物,不容輕褻,待宮室建成還煩道長迎請至此供奉才是。」


道人道:「貧道遵旨。但不知那天慈宮是否就此廢棄?」


光武道:「不可,天慈宮當修葺一新。」


道人道:「不知陛下移斗姥聖像後,天慈宮當作何用?」


光武笑道:「道長還記得金母顯聖否?朕在寶山得遇瑤池金母,甚感慶幸。想當初孝武皇帝於元封元年正月於嵩山建祠供養,齋戒七日方還,四月有天女降,孝武皇帝齋戒百日至七月七日,迎西王母承華殿前,得贈仙桃七枚。其間虔誠殷切,無一日忽怠,方得金母垂憐。不想朕今日亦能親睹聖顏,既有如此奇緣,當銘感不忘。朕欲在天慈宮供奉金母聖像,使萬民瞻禮。」


道人道:「貧道遵旨。」


光武道:「時候不早,朕也當回京了。營建宮室,修塑神像之事便託付道長,所需之資,朕一併撥與便是。」


道人謝了恩,跟光武帝返回太清宮。待眾人收拾妥當,光武便起駕回京了。


道人攔路贈良駒,光武帝以道治天下


光武帝等一行人離開太清宮,行至虎跑徑,見道上站了個道人,牽著匹黑馬攔住了道路。


那道人站在道中央,拱手道:「陛下暫緩龍輿!」


護衛見有人攔路,慌忙排開架勢護駕。光武帝喝退眾人,親自走上前去,道:「不知道長為何攔路?」


那道人道:「貧道乃原太清宮住持道人,也曾會過高皇帝。後隱於天社山深處。昔日西楚項羽自刎烏江,走了烏騅馬,吾奉玄都敕旨,暫養此馬。此馬乃天河神種,擇主而侍。項羽孤傲,背道而馳,故而此馬舍之而去。如今逢聖主臨世,重振漢室,此馬在山中昂首長嘶,想是真主人到了,故而貧道隨此馬在此等候陛下,以奉此良駒。」

第五十二回感神恩重建玄宮



烏雅馬乃天河神種,擇主而侍(資料圖)


說罷道人放開馬韁,那烏騅馬服下身子,光武帝見此狀,便上了馬背,那馬站起來,穩穩駝住了光武。光武帝對道人抱拳道:「道長慈悲!」


那道人抱拳一躬,轉身就走,未行三五步便沒了蹤影。眾人齊聲讚歎。


回到宮中,光武帝便下旨,賜天社山修建斗姥殿與修葺天慈宮、太清宮之用。又寫了「崑崙別院,金母行宮」八個字賜予道人。因記老子之言,「以柔道治國,以仁愛利民,以德臨天下,以儉行朝政,以無為為事,以清靜為本。」自此便輕稅賦,免徭役,息戰事。自己也手不玩珠玉之器,身不著重彩之服。把個大漢朝治理得井井有條,民安物阜。


建武十一年二月,天社山斗姥殿正式破土開建。光武帝得奏,下詔赦囚,另頒聖旨:「建武十一年二月己卯,光武皇帝詔曰:朕聞,天地之性以人為貴,其位雖疏,實則無別。大夫庶人,身命無貴賤。若殺奴婢者,其罪不得減。欽此。」詔書一下,萬民感恩。


天社山修葺已完成,張陵慧心初顯現


光陰荏苒,轉眼便到了建武十七年七月,天社山此時已經是修葺一新,斗姥像自天慈宮移至山頂斗姥殿內,大殿神座上方懸掛著「崑崙別院」。山前地母廟也休憩整齊,聖像重施彩繪。而天慈宮內一尊騎三足神鳥的西王母聖像端奉當中,兩側有神女仙官配祀。殿上匾額鐫刻光武皇帝御筆親書「金母行宮」。從外望去,山門高聳,殿宇堂皇,一雙獅子門首立,八條金龍繞柱蟠。青磚築神道,碧瓦覆殿堂。松柏森森青青翠,芙蓉簇簇暗暗香。紅菊、綠菊,爭芳鬥豔;青鳥、藍鳥、褐鳥,輾轉翱翔。竹中隱隱藏貔貅,樹上明明有猿猴。麻姑赴宴,控青鸞而停步;玉女捧櫝,落雲霞而獻珠。逢三月諸仙賀壽,過百年已成仙都。誰說是凡間世界,天慈宮安坐金母。

第五十二回感神恩重建玄宮



三丈高的老子聖像重新粉飾更是莊嚴(資料圖)


再看太清宮,那些殿堂已是如新,三丈高的老子聖像重新粉飾更是莊嚴。殿左側數丈之地,建起一座祠堂,門首匾額上書「高祠」二字,祠堂內供奉著高祖、景帝神位,祠堂內香煙不息,祭祀不綴。宮內收拾整潔,甘露泉旁那塊玲瓏剔透的石頭上的泥土雜草也清除乾淨,竅竅相通,甚是好看。道人們忙前忙後準備供品,搭建壇場,準備為聖像開光,為大漢祈禱國運昌隆,人民安泰。


光武帝使者也到了天社山,念了詔書,交予道人光武帝所賜諸物,道人謝了恩,便領著使者觀禮去了。


話分兩頭,卻說那張陵到此時已是七歲。小小年紀竟然已將《道德經》背誦如流,父親往往問及所悟,竟能通達奧旨。每日在家習字讀書外,便到山間田野玩耍。張大順夫婦對他也極是放心,也不多過問,盡由他去。


不覺又過了八年,轉瞬已是建武二十五年。這日,張陵吃完午餐,就懷揣著一本書出了門。逗逗林間松鼠,摘些道旁野花,一路戲耍就到了天目山中一片松林。來到林間一片空地,張陵在石頭上坐下。從懷中摸出書,朗朗讀了起來。讀了一半,覺得有些累了,張陵便靠著石頭閉目養神。


正在張陵昏昏欲睡之時,便覺有人輕輕拍自己肩膀,張陵睜開眼睛一看,「哎呀」一聲,跳了起來,倒身叩首,口稱:「不知先生到了,學生失禮了。」(編輯:憶慈)


(本文由騰訊道學整理髮布,選編自《神隱天社》,北方文學出版社2011年10月第一版,文:庋恥齋,轉載請註明原出處。)

第五十二回感神恩重建玄宮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築路突遇離奇怪事 山村窪地竟是萬人坑
道生無極:道家的神明之德是大道玄同的文化基石

TAG:騰訊道學 |

您可能感興趣

西楚霸王項羽回陽記第五十二回:劉邦一病不起 陳勝兵敗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