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樂廳前世的淺唱低吟
摘要
說起上海音樂廳,讓人記憶猶新的當是2003年的平移工程,歷時兩年,這座老建築向南移動66.46米,又以嶄新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從1930年成立、1949年改名、1959年正式定名,再到平移、重生……塵封的歷史淺唱低吟著展開了動人的畫面……
「南戲」存在的理由
1895年,法國里昂的青年實業家路易?盧米埃爾發明了電影,並於當年的12月28日,在巴黎放映了世界上最早的幾部電影。七個半月後的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園的「又一村」第一次放映了這種「西洋影戲」,成為中國最早放映電影的地方。「西洋影戲」的初次亮相,在上海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滬上時髦人士爭相前往,一睹為快。
徐園原址上的「徐家園」門額
這種時髦,不是人人都可以消受得起的。在當時一隻燒雞不過兩角錢、一筐雞蛋只要一塊錢的年代,一張電影票的價格是三四角錢,寒素之家自然無法問津。可這般令人咋舌的高價,卻擋不住時髦人士的熱情,電影業的蓬勃發展讓老外們看到了巨大的商機。
1908年,外國人雷瑪斯在虹口區海寧路乍浦路口,建造了一座可以容納250人的虹口大戲院。於是,上海有了第一座電影院。隨後,雷瑪斯又在海寧路北四川路修建了富麗堂皇可容納750人的維多利亞影戲院。緊接著,大批由外國電影商人投資建造的電影院興起。至20世紀20年代,電影拍攝、放映行業逐漸成為朝陽產業,電影院也繼茶樓、西菜館後成為滬上最時髦的場所,滬上時髦人士的聚集地。
《申報》上刊登的徐園放映電影的廣告
但這些電影院始終無法與上海這座繁華的國際大都市相匹配,直到南京大戲院(上海音樂廳的前身)的出現。1929年,一些留洋回來的人士決定建造一座具備國際水準的電影院。經多方集資,並通過社會名流何挺然名下的聯怡公司向潮州同鄉會會館租地,在上海八仙橋愛多亞路(後改名延安東路)523號投資建造南京大戲院。
南京大戲院老照片
對聯怡公司出資建造南京大戲院的緣由,世人眾說紛紜。有說不願電影院一直由外商把持,乃民族情感所致;也有說電影放映行業實在是塊令人不忍捨棄的「肥肉」,商業利益驅動而已。不管怎樣,上海第一座由中國建築設計師設計建造的建築就此誕生。
「南戲」是怎樣造起來的
當時,南京大戲院選址何處,也頗費了一點周章。當年的愛多亞路是一條很長的商業街,有貨棧、二流旅館、大舞台等等,並非供路人漫步的小馬路。彼時電影院雖然在滬上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但看電影仍然不是大眾娛樂,消費得起電影的人家至少是家境殷實之人,家境殷實之人又大多自備小車。顯然,選址愛多亞路是為了適應目標顧客的需要。
既然是國際水準的影院,南京大戲院自然是當時滬上一流電影院中的佼佼者,大光明和美琪只是後起之秀。唯一能與之在地理位置上一拼的,只有地處中上階層的國泰電影院。論建築,南京大戲院堪稱無人能及。
民國時期,一批從歐美留學歸國的建築師雲集當時的國民政府首都南京,形成了我國第一代建築師群體。他們既受到歐風美雨的沐浴,又經受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在建築設計中,他們以現代的科學知識和良好的專業素養成功地將中西方文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設計出形式多樣、富有震撼力的傑作。
在這些近代華人設計師中,第一代留洋歸來的范文照、趙深無疑是其中的傑出代表。因而,南京大戲院的設計就全權交由他們主持設計。1929年5月份,范文照完成了南京大戲院的圖紙設計,至此奠定了南戲的整體建築風格。
建築師範文照
這是一座具有西方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立面為簡化的古典主義構圖,正門上方用了兩根愛奧尼克半圓壁柱和兩根愛奧尼克四分之一圓形壁柱,構成三開間的壁龕和三扇圓拱形窗。楣樑上方檐口下有一古典風格的浮雕,特邀請留學法國的新詩人兼雕塑家李金髮設計,由音樂、舞蹈、戲劇的情節組成。人物的造型取材於西歐神話故事,特彆強調抒情和詩意,富於動感和節奏美,以添藝術氛圍。
走進休息大廳,映入眼帘的是十六根合抱的褐色大理石圓柱,氣度不凡。觀眾廳的構圖明確規範,複雜而不凌亂,變化而又富有層次,色彩淡雅莊重。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南戲」的音響效果,其牆壁和柱子均由美國西電公司設計,場內音效極佳。富有戲劇性的是,修建時不知哪個環節的陰差陽錯,將本該不超過0.8秒的電影放映混響時間做成了音樂廳恰到好處的1.5秒(判斷音樂廳優劣的最重要指標是混響時間,混響時間長,樂聲就豐滿圓潤,相反則單調乾癟,但如果過長的話,又會影響清晰度);再加上南京大戲院的造型與音效最佳的窄靴型音樂廳吻合,音質當然無與倫比。這也為「南戲」日後變身為「上海音樂廳」打下了伏筆。
上海音樂廳內景
上海音樂廳的舞台總顯得有些捉襟見肘,這也有其歷史淵源。許是由於當時「國情」,開業後的南京大戲院除了放映電影外,還兼營其他的一些演出,而且其舞台的規模和結構與幾十年後我們所看到的有所不同。據說這可能是緣自一個叫郎德山的人。郎德山是一個家庭馬戲班的班主,在歐美各國巡演並功成名就,後率團回國,組織了一個更大規模的「潘家班」,並投資、入股聯怡公司。
在建造南京大戲院時,他作為一個重要的股東,提出大戲院的舞台要適合「潘家班」的演出,所以,南京大戲院的舞台造得既小又淺,樂池也不大,完全滿足了郎德山的要求。但是無論如何,擁有1540個座位的南京大戲院,仍是當時上海最豪華的影戲院。
「南戲」盛況空前
1930年建成竣工後,於同年3月16日第一次在《申報》登成立廣告:「應社會之潮流,文化之進步,為國家之光榮,民眾之娛樂,同人等本不折之毅力,在本埠愛多亞路自建南京大戲院,建築業已工竣,行於日內貢獻於社會,謹先聞達。上海南怡怡股份有限公司謹啟。」並於同月26日正式營業放映。
首映的是美國環球電影公司的歌舞片《百老匯》,廣告詞登得天花亂墜——「全部歌舞對白悲歡離奇巨片」,由此可以想像當時其隆重熱烈的放映盛況。「南戲」的首映,一時成為滬上的一大新聞。
1930年3月19日《申報》
刊登南京大戲院即將開業的廣告
作為上海第一家放映外國影片的戲院,南京大戲院獲得了美國米高梅公司和福克斯公司的新片專映權,即便當時滬上電影院均熱衷於播放外國文藝愛情片,「南戲」的獨家仍使其在電影界獨領風騷。當然,當中國電影從原始的放映階段逐漸發展到拍攝、製作階段時,國產電影也成為滬上電影院的主打。1932年12月13日,南京大戲院就放映了第一部國產片《銀河雙星》。它曾放映的美國影片《泰山情侶》,創造了數月客滿的紀錄。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豪華影院南京大戲院的電影票價格在同類影院中偏高。和現代影院一樣,三個放映廳以及日夜場均對應不同價格:日場一般為下午3點一場和5點30分一場,正廳大洋六角,樓廳大洋一元,花樓一元半;夜場為晚上9點15分,正廳大洋一元,樓廳大洋一元半,花樓大洋二元。同類影院,如北京大戲院其日場花樓票價僅為大洋一元。
1936年美國影片《泰山情侶》
在南京大戲院上映時的盛況
30年代的「南戲」應該是一個與今天很不相同的地方,用著名文史學者鯤西的話來講,就是安謐。當時買票進入大廳找到座位,即使已接近滿座,即使穿制服的販賣食品的小童來回走著,廳內卻靜悄悄的,更不用說大聲喧嘩了。那時沒有廣告,但在放映正片前有新聞短片或預告片。
一位老先生還充滿感情地回憶起七十餘年前的「露背裝事件」。那天他坐在正廳稍靠前的位子,一位30歲左右、身著露背裝的西歐女子飄然入座。在上世紀30年代,露背裝出現在晚會上尚能被接受,在街頭依然是禁忌。不難想像,該女子的露背裝是如何引得廳內暗潮湧動,幾位英國老太太更是交頭接耳,忙得不亦樂乎,就差沒有直指其人了。
從「南戲」到「北電」再到「上音」
1949年(也有一說為1950年11月18日),經過公私合營,南京大戲院改名為北京電影院,仍以上映福克斯、米高梅等電影公司的電影為主。隨著國內的音樂教育走上了正軌,各種音樂演出活動也日趨頻繁,但偌大的上海,卻沒有一座專門演出音樂會的場所。
1959年,為舉辦第一屆「上海之春」音樂會,需要物色一個專供音樂演出的劇場;而且建國以來,上海交響樂團、廣播樂團、民族樂團以及歌舞劇院相繼成立,也迫切需要一個專業的演出場所。經多方查檢後,發現還是北京電影院的音響效果最好,最符合專業音樂廳的要求,決定改建北京電影院。
20世紀50年代南京大戲院改名北京電影院
於是進行了一次重大的設備整修,填掉了原樂池,拆除了前排的一些位子,拓展了舞台的深度以滿足樂隊演出要求。可惜的是,此次整修時竟然鏟去了古典風格的裝飾浮雕原作,改為我國歌舞人物及少先隊員向英雄模範獻花的形象浮雕。內容當然是為符合當時時代背景,但與上海音樂廳的整體風貌格格不入。
1959年9月20日,整修一新的北京電影院正式更名為上海音樂廳,上海音樂界為上海音樂廳的開幕式舉行了聯合公演。1960年5月10日,第一屆「上海之春」音樂舞蹈節在音樂廳舉行。
此後,1973年和1991年上海音樂廳又有過兩次大修。但由於「年事已高」,上海音樂廳疲態漸露:音樂廳門口就是上海車流量最大的延安高架路,汽車尾氣形成嚴重侵蝕;如果車行在延安路高架上,破舊的室外空調機在正面歐式裝飾上觸手可及;音樂廳西側,整片露在外面的西牆滿目瘡痍;南側則緊鄰居民居住區,巡夜人提醒居民「小心火燭」的呼喊,對演出構成不小干擾;舞檯面積小,合唱隊加上樂隊就會顯得異常局促……
20世紀90年代的上海音樂廳略顯落寞
2002年,為配合城市改造,上海市中心綜合改造規劃決定對上海音樂廳進行保護性遷移和功能完善性修繕,使之遠離車水馬龍,走進綠蔭叢中。帶著一種淡淡的哀愁,2002年8月31日,上海音樂廳舉行了平移重建前的最後一場告別音樂會——《再見,我的珍愛》。告別音樂會的第二天,上海音樂廳就被重重包裹起來……
今天,經過地基移位並作了大量改建和裝飾的上海音樂廳,年輕人仍會讚歎其美輪美奐的建築風格;但對於那些上了年紀的人而言,恐怕唯一能引起如睹舊居一樣感覺的,只有在入口大廳的地方——兩旁蜿蜒而上的樓梯、屋頂及四周極典雅的裝飾。這是舊南京大戲院在視覺上予人最富麗的感覺,這是它給昔日觀眾留下的唯一的記憶。
上海音樂廳新貌
老人們感嘆著,不僅因為南京大戲院已成歷史陳跡,更因為新的音樂廳里曾經出現的樸素而愉悅的面孔已紛紛走樣了。然而新人們還可以憧憬著,新的上海音樂廳也將成為他們最美好的回憶。因為,歲月是最美妙、最神奇的魔術師……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本文新媒體編輯 王良鐳)
本刊稿件均為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繫「檔案春秋」微信號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檔案春秋》由上海市檔案局主管、上海市檔案館主辦,是全國第一本、也是目前唯一一本綜合性檔案文化月刊。以豐富的檔案信息資源為依託,集真實性、內幕性、可讀性於一體,尊重歷史,以檔案說話,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本來面目。歡迎聯繫「檔案春秋」微信號與我們指尖對話,期待您的投稿與反饋!
點擊播放 GIF/40K
檔案春秋
識別左側二維碼
翻閱更多史實秘聞!
TAG:檔案春秋 |
※中國第一家音樂廳在天津——「小白樓」上的美麗風情
※音樂廳‖情歌只為你唱
※餞別歌壇最終場 蘇打綠破紀錄唱進國家音樂廳
※德國地標——愛樂音樂廳神還原成樂高大作
※周立波在美國卡內基音樂廳上演「海派清口」
※《紅樓夢》組曲響徹亞大音樂廳
※2017年「首都市民音樂廳」音樂會在首都圖書館上演
※易北愛樂音樂廳開幕音樂會贈票名單
※德國漢堡易北愛樂音樂廳
※純美童聲唱響2017深圳音樂廳阿卡貝拉音樂節
※上海音樂廳見證了上海歷史變遷的老建築,也將繼續延續自己的傳奇
※這裡是音樂家的盛會,見識世界知名音樂廳的繁榮
※一座建築,成就一座城:德國漢堡易北愛樂音樂廳
※12位傑出民樂演奏家同台亮相北京音樂廳
※從南京大戲院到上海音樂廳,經歷80年音樂傳承的TA如今有了新名字
※音樂廳中樂隊的習慣擺位——弦樂組
※高品質音樂環繞的嬰兒車,讓寶寶在哪都像到了音樂廳
※北京音樂廳「打開音樂之門」暑期系列演出將正式登場!
※戰國地下音樂廳被挖開,23名音樂少女殉葬,女樂手等於家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