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冷場,怕照片沒人贊,發語音會再聽一遍……這是病嗎?
作者:裝大雷
編輯:Calo
「
發完自拍會關注多少人點贊,發完語音會自己點開再聽一遍,一旦自己製造了冷場就會很難過,怕沒人回應不敢在群里說話,自認為存在感薄弱......
」
這些描述,你中了幾條?
一直以來,上面這些現象被作為「社交形象焦慮」的具體表現在網上廣為流傳。此言一出,眾網友紛紛留言表示躺槍,認為自己是「重度患者」的也大有人在。
這條引起強烈共鳴的微博,在後續傳播中流變成「有一種病叫社交形象焦慮症」。「病人」們紛紛對號入座。圖片來源:weibo.com
別找「病友」了,這不是病
微博上提及的種種「癥狀」,與其說是焦慮症表現,不如說是低自尊引起的正常行為。與人們在生活中提到的「自尊心太強」中的「自尊心」不同,在心理學上,自尊(self-esteem)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態度以及價值評判——高自尊人群對自己的認識更清晰,評價更中肯;而低自尊人群對自己的認識不穩定且更消極,在人際交往中存在更多問題。
「自尊低」不是病,但比得病還難搞
在社交中,主動向他人暴露自身相關信息的行為被稱之為「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這一概念最早由人本主義心理學家西尼·朱拉德(Sidney Jourard)提出。給人留言透露心聲,在公共平台上發自拍等等,都是自我表露的形式。適當的自我表露會加深了解,建立安全感,從而獲得穩定和高質量的關係。
自拍一張發微博~圖片來源:Elle
但是自我表露也存在兩個風險,既得分人——避免在那些不友好和不值得信任的人面前過多表露;又得分地方——比如有些人特別反感公開的求愛、求婚,你在公開場所進行表白就不太合適。在沒有社交網站的年代,低自尊的人不喜歡自我表露,他們害怕暴露自己的缺陷,從而受到他人輕視和詆毀。
而社交網站的出現降低了以上風險。網上社交不像現實生活中的交談,人們並不需要立刻做出回應,低自尊者可以深思熟慮找個最合適的答覆。發表在《心理科學》上的一項研究證實了這一點。研究者找了80名Facebook的用戶,讓他們填寫自尊量表,並分別評估在Facebook和現實生活中表露自己的安全指數。結果提示,低自尊的人覺得在Facebook上表露自己更安全。
圖片來源:PC Magazine
看樣子,低自尊的人似乎應該能在社交網路上會收穫更滿意的人際關係。事實上,社交網路剛興起的時候,很多人也的確表達過此類樂觀估計,認為網路的匿名性會鼓勵那些害羞、孤獨的人,社交障礙患者和低自尊的人群表露自己。
但是目前看來,這種想法似乎太過樂觀:一方面,隨著社交網路的發展,特別是熟人社交圈,比如微信朋友圈的出現,匿名性慢慢在消解,現實生活中的社交壓力已侵襲網路交流。另一方面,評論、轉發、點贊以及閱讀數等反饋的及時、多樣與量化,也增加了低自尊人群在社交方面的焦慮情緒。
在這種壓力下,由於低自尊人群非常在意自己在他人面前呈現出來的形象,所以他們會花費更多的精力去做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一項研究表明,低自尊的人經常變換自己社交網站主頁內容,比如隔一段時間就換一下主頁背景,刪掉原先發的一些照片或狀態,取消對某些人的關注……等。
點擊播放 GIF/740K
社交反饋的壓力使低自尊人群更加註重自己在他人面前的形象。
其次,低自尊人群在社交網站上所發消極狀態比例相對更大。研究表明,低自尊的人會在網上發布更多負面狀態,如悲傷、憤怒、挫折和焦慮等。而陌生人的評分則顯示,人們更喜歡「正能量」傳播者。如果一個人自尊比較高,經常發送積極的狀態,朋友們會對他偶爾的負面狀態比較敏感。換句話說,朋友給予更多關注的,通常是你「一反常態」時所發的狀態。因此,低自尊人群常態化的消極狀態,反而得不到所求的關注。
在社交網路上,低自尊的人最「不招待見」的還有一條:2015年發表在《人格和個人差異》上的一篇研究表明,他們會發很多與戀人相關的狀態——以期通過別人的回應來確定自己的幸福。這種「秀恩愛」的傾向似乎也不利於人際關係和諧。
燒燒燒!!!
面對「低自尊」,我們該怎麼做?
不管印象管理的壓力是否依託於社交網路,低自尊人群在社交中出現的問題還是要回到自身找答案。對自己的消極評價,改變了低自尊者的注意偏向,使他不再關注與對方討論的話題內容,而是想掩蓋自己的不足,避免讓他人發現。因此,當他人對自己的某些方面做出評價時,他會非常敏感——因為他太看重自己的「表現」,所以對於一些人來說,與低自尊者交流本身是缺乏樂趣的。
其次,低自尊者在遇到挫折,比如得到他人負面評價時,會將原因歸結於自身穩定的特質上,比如發信息給別人沒有及時收到回復,他可能認為是自己的卑微、「存在感薄弱」而導致他人的漠視,而不去具體分析各種可能性,比如收件人也許手機沒電或忙於其他等。
在獲得負面評價或被關注度未如期待時,自尊較低的人容易只歸咎於自身的性質。圖片來源:shuttlestock
最後,對自身評價的不穩定會使低自尊者過分依賴他人的看法,將生活的主動權拱手於他人。這些都帶來了社交焦慮情緒,比如過分關注他人看法,唯唯諾諾不敢表達自己,不能很好處理人際摩擦等等。
怎麼破?負面情緒和秀恩愛的狀態當然可以發,沒必要在這上面壓抑自己。但是可以在髮狀態之前簡單想一下,自己發這條狀態的動機是什麼:是發泄情緒和分享幸福,還是為了得到關心,或者通過別人的贊確認自己喜歡現在的戀人?如果是後者,試著克制自己那麼一兩次,慢慢來;其次,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內容」上來,就事論事,對錯都具體分析,不要什麼都上升到對自己的人格和能力評價上,讓自己在交流中更輕鬆。
學會忘卻「自我」,把事情做好,通過經歷去認識自己,而非他人。慢慢地,自尊自然就會爬上來,人際焦慮感就會下降,也會收穫更優質的友誼。
至於多聽幾遍微信語音、總是刷新看自拍照有多少人點贊……這些頂多有點浪費時間的小習慣本身,就隨它們去吧。
※「看不完電視」的不完全進化論
※糖豆一秒就能變彩虹?玉米澱粉竟然會跳舞?教你一招變酷炫!
※大鵝令人聞風喪膽,但它已經陪伴人類幾千年了!
TAG:果殼網 |
※為什麼你買的鐵觀音會不好喝?問題出在哪裡?
※如果猴子會說話,聲音會很可怕
※快來看看為什麼說話聲音會不好聽?沒準練練就好了
※同時弄爆十個玩具響屁!它的聲音會不會特別的震撼呢?
※好聽的聲音會讓耳朵懷孕,扒一扒自帶低音炮的男神
※為什麼聽見指甲刮黑板的聲音會很難受?
※你恐怕還不知道,當你和你的上司交流時 你的聲音會變得非常滑稽
※為什麼指甲刮黑板的聲音會讓我們不舒服?
※當我撒謊的時候,我的嗓音會更加溫柔
※為什麼指甲刮黑板的聲音會讓你顫抖?
※泰妍躺放直播:跟誰見面,聲音會發生變化
※為什麼用指甲刮黑板的聲音會讓人顫抖?
※日漫中較知名的五位美女聲優,就是聽聲音會懷孕的那幾個
※為什麼指甲刮黑板的聲音會讓你抓狂
※馬路噪音會讓你長「游泳圈」?
※心理測試:測測你的聲音會是什麼性格
※微博小米合謀AI,語音會成為內容分發的新形式么?
※鐵觀音茶,為何獨有安溪的鐵觀音會聞名海外?
※150年前中國人是如何學英文的?看到This is not good man的諧音會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