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書法的精神氣象

書法的精神氣象

書法是漢字的書寫,漢字是書法的載體。


漢字,承載著文明的曙光,從遠古走來。它穿越了一個又一個朝代,穿越了漫漫長夜,走到了我們面前。漢字五千年了,它依然年輕,在當今世界,獨樹一幟。漢字,是華夏文明的原始基因,也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根。

書法的精神氣象


(一)


漢字起源於物象,「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象形會意形聲而成字,日月山水,花鳥魚蟲,莫不如此。漢字發展的獨特路徑,體現了中國人的思維特徵,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文化與中國歷史的面貌。


書寫,是漢字的藝術實踐過程,是人的審美意識對象化到漢字之中、使漢字結構不斷完善的過程。漢字之所以是現在的形態,是前人千百年的書寫實踐而成,集中體現了漢字的結構美學與書寫規律:橫平豎直,點畫呼應,上下包容,左右禮讓,以形成中正平和之體,就像人要端莊、樹要挺拔一樣,每個字都是獨立不倚的自我平衡體,堂堂正正,大大方方,不亢不卑,亭亭玉立。可見,諧調性、整體性、穩定性,是漢字的美學原則。諧調性是核心,只有諧調才能實現整體性與穩定性。人們天天面對漢字,為什麼百看不厭?就因為漢字造型美觀,結體和諧,賞心悅目,散發著美的氣息。所謂書法,就是書寫漢字的法規與法度。書法成為藝術,恰恰是在漢字的「書寫」過程中逐漸自覺形成的。

書法的精神氣象



(二)


書法,作為一種藝術,不僅傳達著個人的才情氣質,也承載著時代的精神氣象。


被後人廣泛而長期推崇的書法家,莫過於王羲之。王羲之的行書,形質堅毅,神采俊朗,洒脫飄逸,行雲流水,骨氣與逸氣並生,法度與風度共存。1700年過去了,後人依然難以望其項背。

這是王羲之個人的學養氣質與書法造詣所致,當然,更與那個時代相關。因為那是一個精神解放、人格獨立、文化自覺的時代。魏晉時期,名教潰爛、政治動蕩、豪強專制,士人不再傾心仕途,反而有意疏離權力,「越名教而任自然」,寄情山水,追求不拘禮節的閑適與放達。「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擺脫了名教束縛,士人狷介,清高去俗,「竹林七賢」是也!


所謂「魏晉風度」,就是以老莊為本的玄學與佛學相匯而形成的「與道逍遙」的精神風度,淡泊世俗名利,尋求精神人格的自在真實,「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當時盛行的「人物品藻」,就是自然之「人」的自覺,也是以人為本的審美自覺,從人的音容笑貌、筋骨氣色、舉止風姿看人的稟賦氣質,探求人的形神之美,以至於一系列藝術美學概念由此而生,諸如形神、氣韻、風骨等等。所謂「風骨」,就是不傍不倚、不趨不鶩的獨立與自由。這是魏晉時期的精神風尚,漢字結體與書法藝術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這種時代風氣的影響。南朝梁袁昂在《古今書評》中說:「王右軍書如謝家子弟,縱復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種風氣。」什麼風氣?清爽洒脫之風也!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當時的名流雅士聚於蘭亭,曲水流觴,吟詩作賦,一觴一詠,暢敘幽情,這是何等的雅興!王羲之為這次詩集作序,酒意微醺,一揮而就,《蘭亭序》竟成千古絕筆。


《蘭亭序》真跡不知所終。今天我們所看到的《蘭亭序》是他人的臨本、摹本或刻本,難免顧盼做作,不見「爽爽」之風。《蘭亭序》消失了,《聖教序》為後人集字而成,多少為我們留住了王羲之行書的神韻:率意而為,爽朗通脫,點畫之間,流溢著那個時代的精神風度。

書法的精神氣象


(三)


時間來到了唐代,唐太宗李世民痴迷於王羲之的書法。但是,技法易學,風骨難追,況且,時代變了,產生王書的精神氣候不再,那種「與道逍遙」的隱逸高蹈已隨風而去。


唐代有唐代的使命。唐代的社會氣象與精神氣度推動著唐人繞過王羲之而另闢蹊徑,開創書法的新天地與新境界。是的,唐人在書法上的貢獻是以楷書和草書為代表。楷書和草書,唐人不讓古人,直達巔峰。看顏真卿的楷書,巍巍乎,磅礴偉岸,高山仰止,一個個字,猶如一尊尊佛,雍容寬博,豐腴飽滿,胸襟氣度,自信從容。如果說初唐時期的楷書,以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書家為代表,承續了二王以來的雋永書風,那麼,經過盛唐,南北融合,國勢強盛,時代氣象投射到文化之中,蒼勁與粗獷之氣化入楷書,書風大變,出現了李邕、顏真卿、柳公權等書家,筆畫中潛在著一種無形的力量。至此,可以說,唐人似乎窮盡了楷書的結體法度與風格形態。千百年來,歐體字與顏體字,分別代表了內擫遒勁與外拓雄放的高度,成為楷書的標本,後人難以企及。


張旭與懷素,一反長期以來人們對「二王」亦步亦趨的拘泥,推開細膩古雅的清韻,傾一腔之熱血,筆墨似從天上來,縱筆千里不復回。草書,直接變成了個人情感的抒發,墨隨心舞,筆共意揚,揮毫起風雲,落墨泣鬼神,直把草書推到了「狂草」境地。蘇軾在《東坡題跋》中說,「故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書至於顏魯公,畫至於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蘇軾的浩嘆,可見唐代所達到的文化高度。實際上,這高度正是唐代的文化氣量和精神氣度所致。

隋唐時代,結束了四百年南北朝割據的小格局,形成了天下一統的大局面。歷史走到這裡,天下歸一,眼前一片開闊,歷史氣脈大暢,南北文化能量聚合,預示著開創輝煌時代的到來。天時如此。可以說,唐代是一個政治開明、思想開放、文化融合的時代,不僅儒道釋並存,而且西域文化、外邦文化來者不拒,兼收並蓄。什麼是「盛唐氣象」?說到底,就是大氣量、大志向、大格局。「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莫道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裡看不到任何的精神禁錮與壓抑,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與豪情交響,熱血與勇氣激蕩,熱烈奔放的浪漫主義踏著歷史節拍洶湧而來。

書法的精神氣象



(四)


宋代承續了唐代文化,但難以逾越唐人,儘管米芾喜穿唐服,性格粗放,人稱「米顛」,但畢竟是唐風餘韻。唐詩與宋詞相比,唐詩血氣方剛,渾樸蒼茫;宋詞亦不乏氣勢雄渾之作,但整體上達不到唐詩那樣的飽滿。在楷書上,幾乎被唐人窮盡了法度與風格,宋人一時也找不到拓荒之處,於是在意態上自由發揮,如蘇軾所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


蘇軾、黃庭堅等人把書法的法度先放置一邊,不刻意講究點畫的平直均衡,以自己深厚的學養與才氣入書,強調筆勢的提按頓挫之意,形成誇張變形的欹側姿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宋人「尚意」。尚意,就是注重個人意趣,顯露個性,出新意於法度之外,但畢竟沒有在法度上再創新格。


元明清還出現了許多書家,趙孟頫、鮮於樞、文徵明、祝允明、董其昌等等。他們的書法都很有法度和功力,技法嫻熟,點畫到位,流利美觀,但就是缺少一種力量、缺少一種卓爾不群的精神氣象。他們既沒有魏晉時期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嘯傲山林之精神氣候,更沒有唐代那開放浪漫寬博的精神環境,甚至沒有北宋那濃厚的人文氣氛。他們的書法,更多的是學習、綜合、繼承前人的法度,前人的法度已經成為傳統,筆筆有來歷,字字有出處,他們亦步亦趨,在繼承傳統的前提下,融入個人的些許情趣,體現出很好的文化修養與造詣。書法更多的成為一種實用技法,而很少成為個人情感與精神的抒發。加之明清不清明,大興文字獄,思想禁錮,精神壓抑,書法中再難見到率性而為的天真爛漫。精神被桎梏的時代,詩書僅僅剩下了詩書的形式,唯美而乾癟,形體雖在,生氣難尋。


書法,好像就是寫字,但絕不僅僅是寫字。揚雄說,「言,心聲也;書,心畫也。」書法是心跡,也是時代精神氣象的載體。如果說書法是漢字的舞姿,那麼,這舞姿搖曳的是書法家的心性,也是時代的精神氣象。如今,中華民族正走在復興的歷史征程中,在新的時代精神的灌注下,期待書法藝術締造新的輝煌。


公眾平台簡介


此公眾平台由禪藝國際藝術機構主辦,為簽約畫家、古琴家、全真派道士郭關道長設置公眾平台號,歡迎關注。本平台發布郭關道長藝術創作內容之外另涉及書畫、音樂、藝評、哲學等文化藝術類內容,您若有好文好畫歡迎來稿,請先關注此公眾平台,再投稿至郵箱:ybbud2008@126.com

書法的精神氣象


書法的精神氣象



郭關簡介:出生於湖南,畫家,古琴家,道教全真派道士。作品涉及繪畫、音樂、書法、詩文、斫琴、裝置、行為等領域;知周易、曉音律、好古琴、喜操《幽蘭》《廣陵散》;曾閉關參禪一年,出關後系統研習中觀、唯識學,畫風大變;後於龍虎山修道,通齋醮科儀;其曾就學於人民大學,宗教哲學碩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收藏。現「郭關繪畫全球巡迴展」已在台灣、佛光山、英國、墨西哥等地圓滿舉行。台灣建立有「郭關美術館」,長年展示郭關作品數百件。《韋編三絕》 古琴演奏:郭關道長




書法的精神氣象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關藝術 的精彩文章:

垃圾王國 破碎山河
淺析中國繪畫中內心痛苦與藝術創作的關係
古琴與書畫
道家哲學思想在歷史長河中的作用

TAG:郭關藝術 |

您可能感興趣

書法里的儒道精神
書法間的精神密語
書法的中國精神
楷書的精神
書法間隱藏的精神秘語
學書法與釘子精神顏默
從書法看中國文化精神
漢代篆書的文化精神
書法精神與古琴琴韻
畫牛的精神意義
沈忱 繪製精神的痕迹
書法,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周慧珺書法藝術的特點和意義
書法一種風骨,我們的民族精神——民國書法 馳翰 春拍
情感性精神障礙的心理療法
骨髓里的精神——《飯 量》
畫道精神之具象
楷書精神漫談
書法是中國人的精神氣象,山水是中國人的信仰
喜劇演員的「精神病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