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激烈反對劉備伐吳,他為什麼還要御駕親征?
(圖)夷陵之戰
公元222年,剛剛稱帝的劉備親率大軍東征,發動夷陵戰役,此戰役為三國時期三大著名戰役之一,然而,此役劉備被東吳大都督陸遜打得大敗,幾乎是全軍覆沒,同時也逼迫黃權向北投降曹魏,劉備隻身逃回白帝城,從此,蜀漢成為三國中最弱一方,劉備也因此於第二年氣死在白帝城。
對於劉備伐吳,歷史上是很有爭議的,絕大多數的人認為當時的劉備並不具備伐吳的能力,而且也遭受到了絕大多數部下的反對,這其中就包括諸葛亮,因為在《三國志》中的《法正傳》中諸葛亮在劉備戰敗逃回白帝城之後,大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不東行,必不傾危矣。」以此斷定諸葛亮是反對劉備伐吳的。喜歡諸葛亮的人還因此分析出諸葛亮反對劉備伐吳的理由:一是劉備當時的實力不夠東吳強大;二是諸葛亮大哥諸葛瑾在東吳為核心高層,劉備伐吳,必然會危及大哥的安全;三是《隆中對》中諸葛亮的對策核心是聯合東吳,劉備方可三分天下有其一。
事實果真如此嗎?我不以為然,由於蜀漢是三國中唯一不置史的國家,所以,三國中的許多歷史之謎往往就集中在蜀漢,但是,我們可以分析,劉備伐吳,諸葛亮如果持反對意見,其理由其實很牽強,不可能成立。
首先,劉備失去荊州,那《隆中對》就失去了意義。如果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獻下聞名天下的《隆中對》是真實的,那劉備要三分天下的前提有三個,一是聯合東吳,二是佔據荊州,三是取代益州。現在,劉備聯合東吳、通過荊州、取代劉璋佔據益州,三分天下的目的已經達到,那劉備是否需要聯合東吳也就不再是先決條件了,但佔據荊州這個條件是不能失去的,因為《隆中對》中劉備三分天下只是奪取天下的第一步,是先擁有自己的根據地,最終通過兩條道,一是西出秦川,二是東出荊州,兩路一起北伐,成就霸業,恢復漢室。現在,關羽在襄樊一戰,失去荊州,事實上就說明劉備要征服天下已無可能,只能由兩條腿走路變成了一條腿走路,完成興復漢室的可能性就沒有了,所以,荊州事實上成為劉備不可失去的基地,既然如此,諸葛亮反對劉備伐吳就失去了理論基礎。更何況,荊州相對益州,那是人財兩旺,既是當時人口最集中的地區,也是糧食最豐盛的地區,更是三國的核心地帶,擁有荊州,北可伐魏,東可伐吳,至少是保衛蜀漢最好的緩衝地帶。
(圖)隆中對
其次,此時的劉備正具備稱霸天下的實力和最好時機。我們知道,劉備在取代劉璋佔據荊州之後,早已不是多年前到處流浪的劉備了,已經擁有數十萬精兵,而且擁有天府之國,並且在漢中一戰,大敗曹操,取得漢中戰役的勝利,從此自稱漢中王,這與當年劉備一直被曹操打得東躲西藏的時代已經截然不同了,劉備已經擁有與曹操爭霸天下的實力了。曹操都已開始忌憚劉備,那孫權又豈能不忌憚劉備呢?所以,此時的劉備已經相當成熟,可以說是能夠獨步天下了,更何況現在的老對手曹操已死,曹丕能力遠不及曹操更何況北魏正處於政權新老交替時期,而孫權能夠稱霸江東,那是其大哥孫策的功勞,尤其是令天下膽寒的周瑜已死,而且呂蒙、魯肅都已不在,放眼天下,誰敢與之爭鋒?現在,你孫權竟然敢暗算我劉備,殺我大將關羽,奪取我荊州,那我豈能容你。這樣,正好達到劉備藉此消滅東吳,獨佔江南的目的,這樣,北伐曹魏,統一天下那自然就有了更大的資本。諸葛亮豈能因為個人親情而反對劉備伐吳呢?如果真是這樣,那諸葛亮就不是諸葛亮,當年他就不可能投奔劉備,會轉投孫權,因為誰都知道,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友誼,只有利益,一旦可以利用的時機已經過去,那成為敵人就是必然,更何況,三國都有意在天下的願望。翻遍《三國志》,即使是《三國演義》,諸葛亮和諸葛瑾也沒有因為私情而有過會面,雙方都在各自為主,要不然,兄弟倆也不可能在兩個政權里都深得主人的信任並且成為核心人士。
第三,劉備手下將士多是荊州人士,伐吳是順應民意。我們知道,劉備在荊州劉表那裡是盤踞了十年,早已將劉表手下一大批謀臣武將收歸自己門下,如黃忠、魏延等,可以說劉備當年能夠在赤壁之戰後佔據南部荊州五郡,那主要是荊州將士的功勞,包括諸葛亮,那也應該算荊州人,為什麼黃忠能夠成為與關羽並列的大將?為什麼魏延能夠成為漢中太守?既是他們能力的表現,更是表彰這些荊州人士的政治需要,後來,劉備西征取代劉璋,奪取益州,那同樣是荊州將士的功勞,現在,幫助劉備完成帝業,正是其光宗耀祖的最好時期,可是,荊州竟然被孫權奪去了,那這些荊州將士有家不能回,自然有想法。所以,劉備東征伐吳,那也是順應民意,否則,劉備江山豈能安穩?為什麼劉備在稱帝之後,迅速伐吳,一方面為了體現自己的親民和重情誼,另一方面就是為了安撫民心,為荊州將士找到回家的路,所以,劉備東征在歷史上打出的是為關羽報仇的旗幟,事實上還有一個旗幟那就是為荊州將士收復家鄉。諸葛亮作為大智慧之人,豈能不知道這個道理?所以,諸葛亮不可能在這個節骨眼上反對劉備東征伐吳,而是同樣希望劉備利用這大好的時機。
(圖)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稱他為先主。
第四,沒有諸葛亮的鼎力相助,劉備豈能安心伐吳。大家知道,在劉備稱帝之後,蜀漢政權中劉備是核心,但諸葛亮是劉備最得力的助手,因為這個時候,法正、龐統已死,關羽、黃忠(於公元220年病逝)已亡,馬超已老(馬超於公元223年元月去世),雖然張飛還在,趙雲還在,但頂起蜀漢政權的就是劉備和諸葛亮,如果諸葛亮真反對,劉備豈能不聽諸葛亮的勸告?否則,他怎麼能夠安心東征伐吳呢?劉備東征為什麼不帶諸葛亮,並不是因為諸葛亮反對東征,而是要兵分兩路,諸葛亮這一路帶著趙雲穩定後方,準備糧草,而劉備這一路帶著張飛,一心東征。
第五,劉備敗逃回白帝城,諸葛亮的感嘆完全是自責。劉備東征伐吳,其實無論是諸葛亮、還是張飛、或是趙雲,我們在《三國志》各自的傳中都沒有看到有反對的聲音,可為什麼在《法正傳》中諸葛亮會有感嘆呢?其實諸葛亮的感嘆並非是因為自己反對,而是感嘆如果法正在,那法正就會比他想得更周全,有可能反對劉備東征,諸葛亮發出如此感嘆,其實就是在譴責自己,當初應該反對劉備東征,可惜沒有,也就是說諸葛亮根本就沒有想到劉備東征會敗得這樣慘,最初的願望即使沒有取得東吳,但至少是能夠收復荊州,最差的結果應該是奪得荊州至少部分地區,能夠恢復以湘水為界,各自擁有部分荊州的局面。
所以,劉備東征伐吳,完全是一種對自己能力的自信,也是政治需要,更是順應民意,形勢所迫,作為劉備最倚重的心腹諸葛亮,一定是經過兩人多次商討的結果,我們不能以成敗論英雄,更不能因此而拔高諸葛亮的先見之明,那是《三國演義》為了拔高諸葛亮而虛設的平台,事實上,諸葛亮也不可能預見到劉備東征伐吳會如此慘敗,所以感嘆法正死得太早,譴責自己作為軍師沒有考慮周全,作為神機妙算之人,竟然沒有算到東吳竟然會橫空出世陸遜這樣比肩周瑜的人才,這其實也是為主人劉備承擔失敗責任的一種正常表現。
原標題:諸葛亮是否真反對劉備伐吳
*作者:丁征宇,魚羊秘史原創專欄作家。鳳凰網2014年度十大新銳潮流博主,新浪名博,知音專欄作家。
※當代社會還有哪類女性會珍惜婚姻?
※北宋滅亡都是王安石惹的禍?這個帽子好大!
※我國最古老的22個姓氏里有你的嗎?
※這個皇帝竟然為了滿足自己「怪癖」,最終亡國喪命 !
TAG:魚羊密史 |
※大宋一官員不給母親服喪,蘇軾帶頭反對,王安石為何力挺?
※謝霆鋒想娶王菲回家,去慘遭父親反對,理由竟然和張柏芝有關係!
※謝霆鋒被爆想娶王菲過門,遭父親極力謝賢反對
※黃蓉強烈反對郭芙愛楊過,因為她斷定楊過那方面不行!
※父母為什麼要反對你們的愛情,根源在那裡?
※父母反對的愛情,要如何對待?
※父母反對的愛情,我又該如何去說服他們?
※王安石變法,好朋友司馬光為什麼要反對?
※諸葛亮為何違背劉備遺囑,並且不顧眾人反對提拔馬謖?
※朱棣為什麼不顧朝臣反對,一定要遷都北京,我來告訴你真相
※謝霆鋒想娶王菲卻遭父親反對?網友:憑什麼你就可以找嫩妹!
※跟男友快要結婚卻遭父母反對 該怎麼辦呢?
※馬超為何要置父親和家人不顧,非要反對曹操
※司馬光與王安石本是好友,可他為何極力反對王變法?
※在朱元璋封王的事情上,劉基為何要極力反對
※王菲謝霆鋒結婚遭家人強烈反對,謝父曾說「很疼張柏芝」
※劉備東征趙雲反對無效,諸葛亮嘆若法正在就好了
※王思聰支持宋小君反對大張偉抄襲,網友不買賬只因發現了他們兩背後的關係
※林彪為何極力反對抗美援朝?原因絕對讓你意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