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對父子在位時期,創造了號稱明朝版「文景之治」,文治武功超然

這對父子在位時期,創造了號稱明朝版「文景之治」,文治武功超然

明朝開國皇帝是朱元璋,第二個皇帝是朱允炆,第三位皇帝是朱棣,但是這裡要說的是第四位皇帝和第五位皇帝的事兒。

明朝的第四位皇帝是明仁宗朱高熾,第五位皇帝是明宣宗朱瞻基。

這對父子在位時期,創造了號稱明朝版「文景之治」,文治武功超然

雖然這兩位皇帝一起總共也就執政了十一年,但卻被史學家們稱之為「功績堪比文景」,史稱「仁宣之治」。

先來說說明仁宗朱高熾,朱高熾是朱棣的長子,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由於他的儒雅與仁愛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愛。但身形較胖,導致身體較弱。

這對父子在位時期,創造了號稱明朝版「文景之治」,文治武功超然

雖然朱高熾喜靜厭動,在文學和政治上天然的洞察敏銳力,但是作為朱棣的兒子,也不會太差,朱棣起兵靖難,命朱高熾留守北京。朱高熾團結部下,以萬人之軍成功地阻擋了建文帝的大將李景隆的50萬大軍,保住了北京城。這一戰役對整個靖難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也是朱高熾在靖難中最耀眼的一筆。在此期間,建文帝遣書給朱高熾,許以封王,爭取朱高熾歸順朝廷。朱高熾接到書信之後看也沒看,原封未動地送到朱棣面前,使建文帝的反間計失敗。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朱棣在最後一次遠征蒙古之役後回朝時去世,這標誌著強有力的軍事擴張的結束和一個內部改造的時代的開始。這些新的為政的態度被繼位的朱高熾之治制度化了。雖然他在位不到一年,他的儒家理想主義的影響在以後整整一個世紀中仍能感覺得到。

這對父子在位時期,創造了號稱明朝版「文景之治」,文治武功超然

朱高熾登基後,採納夏元吉的建議,取消了鄭和預定的海上遠航,取消了邊境的茶、馬貿易,並停派去雲南和交趾(安南)的採辦黃金和珍珠的使團。他重新命夏元吉和另一名被貶的官員吳中分別任戶部尚書和工部尚書。朱高熾以這些行動開始取消或調整他父親的行政政策。

朱高熾即位後開始了一系列改革,首先赦免了建文帝舊臣和永樂時遭連坐流放邊境的官員家屬,並允許他們返回原處,又平反冤獄,使得許多冤案得以昭雪(如建文忠臣方孝孺的「誅十族」慘案,永樂朝解縉的冤案都在這一時期得到平反),並恢復一些大臣的官爵,從而緩和了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

這對父子在位時期,創造了號稱明朝版「文景之治」,文治武功超然

朱高熾死後,他的兒子順理成章的繼位,這位兒子也是朱高熾能成為太子的最主要原因,朱棣太喜歡這個孫子了,在定下朱高熾為太子的時候直接把這位孫子定為了皇太孫,所以也沒人敢和他搶帝位。

朱高熾的兒子就是明宣宗朱瞻基,明宣宗雖然和他父親很多地方很相似,但是比他父親在武功上要強很多,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與父親的喜愛與賞識。永樂九年(1411年)被祖父立為皇太孫,數度隨朱棣征討蒙古。

這對父子在位時期,創造了號稱明朝版「文景之治」,文治武功超然

當時朱高熾死的很突然離奇,當時朱瞻基正在南京,他的皇叔朱高煦準備在半路截殺太子,然後自立為帝。還有一種陰謀論,說是朱瞻基等不及父皇朱高熾傳位,謀殺了他,朱高熾的非自然死亡、朱高煦的措手不及、朱瞻基的從容即位是歷史留下的謎團,但可以肯定的是朱瞻基安全抵達京城。

回到北京之後,他一方面妥善處理了父皇的後事,一方面加緊北京城的戒備,防止有人伺機作亂,然後從容登基。

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朱瞻基在性格上,他與其父朱高熾相似,也具有他父親那種對皇帝作用的理想主義的、然而是保守的想法。朱瞻基是文人和藝術的庇護人,他的統治的特點是其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這對父子在位時期,創造了號稱明朝版「文景之治」,文治武功超然

但是這位明宣宗和他父親一樣,因患病而意外死去,終年38歲。他在位只有10年。但是朱瞻基的統治是明史中一個了不起的時期,那時沒有壓倒一切的外來的或內部的危機,沒有黨派之爭,也沒有國家政策方面的重大爭論。政府有效地進行工作,儘管宦官日益參與了決策過程。及時的制度改革提高了國家行使職能的能力和改善了人民的生活,這兩者是賢明政治的基本要求。後世把宣德之治作為明代的黃金時代來懷念,這是不足為奇的。

朱瞻基在位時實行重農政策,賑荒懲貪。仁宣兩朝,內閣大學士楊士奇、楊溥、楊榮執掌朝政,多有建樹。他們在位期間成為明朝皇帝歷史上少有的吏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時期。史載:「仁宣之治,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歲不能災。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谷應泰說:「明有仁、宣,猶周有成、康,漢有文、景。」後世稱之為「仁宣之治」,比之於西漢「文景之治」。

這對父子在位時期,創造了號稱明朝版「文景之治」,文治武功超然

明宣帝和他父親不同的一點有必要說下,就是明宣帝,或許並不如他表現的那般,他在武功上頗有建樹,整頓軍隊提高戰鬥力,曾親率三千精銳騎兵迎戰萬餘蒙古鐵騎,朱瞻基命令將鐵騎分為兩路夾攻敵軍,並且親自射殺敵軍先鋒,殺死三人。兩翼飛失如雲,敵人不敢前進。繼而,朱瞻基又命連續發射神機銃,敵軍人馬死傷大半,剩下的全部潰逃。朱瞻基用數百鐵騎直驅前行,敵人看到黃龍旗,才知道是皇帝親征,於是全部下馬拜倒在地請降,朱瞻基將這些人捆縛抓獲,大勝而歸。

可見明宣帝隱藏在內心深處,是渴望戰鬥的。

這對父子在位時期,創造了號稱明朝版「文景之治」,文治武功超然

宣德五年(1431年1月),宣宗以以外番多不來朝貢為由,命令鄭和再次出航。返航期間,鄭和因勞累過度於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隊由太監王景弘率領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第七次下西洋人數據載有27550人。這也是最後一次下西洋。

朱瞻基登基後不久,明朝周邊的哈密回回、滿剌撒丁、占城、琉球中山、爪哇等數十國前來朝貢明朝,幾乎是每年都來。

這對父子在位時期,創造了號稱明朝版「文景之治」,文治武功超然

將這兩條聯繫起來,或許鄭和的最後一次下西洋,並不簡單,而鄭和之死或許也不是因為勞累過度去世,很有可能是外出擄掠,順者昌逆者亡,率領數萬精銳大軍,足以將那些中小型國家滅國,而鄭和之所以死,可能也是死於一場戰爭。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白歷史 的精彩文章:

《水滸傳》中被忽略的一員重將,雖是地魁星,但作用和功勞排前五
此人作戰勇猛性格剛烈,有其父之風,替父報仇,將關羽家族滅門
此人是北宋官方版「武將第一人」,特殊謚號獨一份,配享真宗廟庭
為何曹操不重用「五子良將」?看看他們你就明白了,有能力更放心
丈二鋼槍無敵手,身騎快馬騰雲,人材武藝兩超群,可惜被奸臣害死

TAG:黑白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海賊王,如果這幾對父子「齊心」,世界政府的「統治」就結束了!
古代一對父子開了個小茶館,沒想到因此發明一句俗語
杜江父子在新一期節目中,鏡頭明顯少了,其實是有原因的
古代最牛的兩對戰神父子,都立下不朽之功,結局卻截然相反
隋唐三對父子猛將:兩對父開國,一子被李治除名一子被武則天冤殺
不是父子勝似親父子,歷史上最孝順的皇帝,讓丞相之位只屬一人
歷史上在政治和文學方面均可以媲美「三曹」父子的,可能只有南北朝時期的「四蕭」了
武侯祠有父子雕像四對,三對大名鼎鼎,一對鮮為人知
別冤枉趙匡胤了,宋朝軍隊戰鬥力不強,原來是一對父子造成的
古代三對父子猛將:一對都被封王,最後一對大小百戰無敗績
隋朝開國名將,軍事天才,政治白痴,父子兩人皆禍從口出,被誅殺
忠君愛國的李淵父子起兵,最終推翻隋朝,其背景是怎麼一回事?
這位美女一生嫁了三個皇帝,關係複雜,有父子皇帝,還有敵國皇帝
他們是沒有光環的蜀漢普通戰將,父子兩代同時殉國!
三國中的六對父子兵,對對名不虛傳
古代三對父子猛將:一對在五代最牛,最後一對大小百戰無敗績
這一對父子皇帝實在不如崇禎
兩對戰神父子,都立下不朽之功,結局卻截然相反
漢民族歷史上最屈辱的事件,是怎樣被這對父子皇帝玩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