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見性很簡單,就像脫衣服一樣
你要拿出自性,
得先把那貪嗔痴去掉了,
把你的毛病改正了,
一層層改,
完了剩下不就是嗎?
——妙祥法師
【宣化上人 · 開悟前要勤拂拭】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有的人就說(神秀法師)這首偈頌是不對的,我說這首偈頌是對的。為什麼?這個身,是菩提的一個種子,就比方菩提樹一樣;人的心,就好像一個明鏡一樣。
所以他說「時時勤拂拭」,就是叫你常常修行,時時都要修行。
「勿使惹塵埃」,你不要叫它掛上塵埃了。所謂「今日擦,明日蹭,擦來擦去如明鏡」,你把塵土都擦去,那個明鏡光就現出來了,就沒有細惑了。
所以說「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也對的;這是在沒有開悟以前的人,應該遵守這種的道理。
可是六祖大師就說了: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沒有一個菩提樹。「明鏡亦非台」,那個明鏡就是明鏡,沒有台。「本來無一物」,你本來就沒有塵土,你何必又去擦呢?
「何處惹塵埃」,什麼都沒有了,你塵埃又惹到什麼地方去呢?所以這首偈頌,是開悟的人所應該知道、遵守的。
(摘自《楞嚴經淺釋》)
【妙祥法師 · 去掉毛病習氣見自性】
什麼是開悟呢?開悟就是成就,就是當下成就。佛法不像外道法,修一個,增加一個。佛法是減法,就是不斷地減,去毛病、去習氣。
因為佛性是不生不滅的,不是修成的。就像虛空一樣,虛空不是修成的,所以說虛空不爛。如果是修成的,它必然有毀壞的時候。
《楞嚴經》也反覆強調這個問題,可修之器無不爛,虛空就是不爛,不爛就代表了我們的佛性。
(摘自《為寶林寺尼眾開示》)
有的很渴望師父講深一點,最好你把那個自性拿出來叫我們看看,你把我的自性點出來,在哪塊兒?哪塊兒是?
我們的願望是好的,但那方法不對頭,為什麼說不對頭?我再舉個例子,我們穿衣服是先穿裡邊,還是先穿外邊?親洞,你說先穿裡邊,還是先穿外邊?
一沙彌:先穿裡邊。
那你脫衣服呢?
一沙彌:先脫外邊。
反過來了,是不是?我們穿衣服是先穿裡邊,當我們脫衣服的時候,是先脫外邊,它一層一層地脫掉,你不能說我先把裡邊衣服拿出來,他能拿出來嗎?拿不出來的事。
這個事不怨我,脫衣服都是這樣,還得一層層地脫。
所以說,你要拿出自性,得先把那貪嗔痴先去掉了,把你的毛病改正了,一層層改,完了剩下不就是嗎?是不是?這是正路,所以修行要有次第。
(摘自《除一分習氣 證一分法身》)
修行佛法上有八萬四千種法門。但是修行主要是一個,就是我們修的是心。而所謂的修行,就是去掉我們的毛病和習氣。
也就是說,每個眾生都有佛性,佛性是現成的,佛性不是修來的,它本來就有的。為什麼我們眾生不能見佛?就是毛病和習氣太重,把佛性擋住了。就像烏雲似的,把太陽擋住了。太陽不是修來的,原來就有的。
所以,只要把我們的毛病習氣去掉了,就可以見到我們的自性,就可以了脫生死。所以修行就得從這下手,首先去掉毛病和習氣。什麼是毛病和習氣呢?也就是貪、嗔、痴。
貪,我們知道,就是人的這種慾望,為了自己的生存,為了自己的快樂,採取了一種過分的貪心,越多越好,滿足自己的需要,而且無有止境。
這個心就是我們最大的一個障道因緣,包括貪物質,貪色,貪錢財等等,這些都屬於貪心之類的。
嗔,我們大家知道就是嗔恨心。嗔恨包括粗的和微細的,粗的,發火,甚至動粗、動武。細的,心頭煩惱,這都屬於嗔恨這一類的。
還有愚痴,這個痴在我們來講,表現比較重。主要表現在哪呢?就是特別是對於佛法不能認真去修學,而且一聽到佛法,就生起輕視心,對善法也不愛做。而且有時候明知道是對的,更是不信,也不去做,也不去努力。
有的甚至學佛了,而不能聞到正法。特別是有的人修行,不能按照戒律去做,這都屬於愚痴心。這個表現還有很多的,有很多居士修學佛法很多年了,這個就不詳細說了。
主要我強調一點,也是在修行佛法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嚴格持戒,這是修行佛法中最重要的一點。
如果有了戒律,那我們修行的就是佛法;如果沒有戒律,我們修的就是外道。外道不持戒,或是守不正確的戒,這都屬於外道。
佛法必須有戒律為基礎,戒律是第一重要。因為有了戒律一切善根才能生起。如果沒有戒律,一切善法都不能生起。
所以說,在修行佛法中,戒是非常重要的。
(摘自《為寬甸居士開示》)
了解「幾棵草救了僧人命 也差點要了他們命
」,請點藍字標題或回復「草系」。更多資訊請回復「目錄」,或查看歷史消息。
[ 溯本歸源,續佛慧命。遼寧海城大悲寺—溯源佛教網官方微信公眾平台:suyuanfojiao ]
※吃素有什麼好處,照樣生病……
※你走得太慢了!因為我不想死得太快
※虛雲老和尚的傳奇人生畫傳(39-44歲)
TAG:溯源佛教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