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不吃炸麻花,這年就等於白過了
「本文首發在微信:物道(wudaoone),專註中國精緻生活的文化平台」
炸麻花
文 | 物道
什麼是年味?有人說,是街坊鄰居湊在一起聽鑼鼓喧鳴、看群獅拜年;有人說,是親戚朋友圍坐一起吃糖年盒、話家常;也有人說,是鄉里們提著花燈走街串巷……可在我心裡,年味就是燒紅的油鍋,炸得金黃的麻花。因為炸麻花那一天,把單調乏味的生活變得有滋有味起來。────物道君
過了臘八,年的味道越來越濃了。走在大街上,這兩天年貨的生意開始活躍起來了。兩邊的店鋪里,從不發各式各樣的過年油炸小吃。
走進其中一家店,爐膛內火焰起舞迎賓客,油鍋里濃濃年味滿街飄。沒忍住還是買了幾根,就開始咯嘣咯嘣地吃起來。滿嘴的酥鬆香脆,令我忍不住「撲哧」笑出聲。這是我們孩提時念念難忘的味道。及至成人,依然有滋有味。
小時候,總是盼著過年,不為熱鬧,不為鞭炮,只為了過年時候能解解饞。在老家過年總是年味十足,在距春節的前半個多月就開始張羅,邀鄰居一起開油鍋炸年食,走完這家再到其他家幫忙,從裡到外都透著喜氣,
圖片來源於「xy3951-攝」
圖片來源於「繪色繪影-攝」
年味,在油鍋里飄香
關於這些過年的油炸小吃的故事特別多,讓我記憶最深刻的便是老外婆說的──在那個資源極其匱乏的年代,這些油炸小吃是防止來年要經歷的饑荒,同時也是為了讓外出打工的家人帶在身上,以免餓肚子。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些過年的油炸小吃也一樣。漸漸便有了現在的炸麻花、炸麻葉、油角實心煎堆,以及炸圓子等等。儘管習俗、風味各有不同,但它們的本質和寓意卻從沒變過──希望來年的生活像這鍋滾燙的油鑊一樣「紅紅火火」,人丁興旺,團圓吉祥。
直到今天,小時候的這些油炸小吃已經從小攤子發展到遍布城鄉大街小巷,以麻花為最多。壯如胳膊的天津大麻花,重慶風味十足的陳麻花、外脆內軟的大營麻花等等。然而我還是喜歡家裡做的那一口酥鬆脆香。
天津大麻花 圖片「蘋果林子-攝」 圖片「去留無意-攝」
這是一年裡最有滋有味的時節
炸麻花的「工序」很繁雜,很忙活,卻也是迎接春節最熱鬧的一天。因此家裡人會各自分工,有人搓麵粉,有人搗內陷,有人負責下鍋,有條不紊。
搓面的過程就像是在變著戲法。幾張大案板連在一起,就成了一張巨大的臨時「工作台」,兩邊能供好幾個人同時坐著搓面。兩道柔軟筋道、已經揉成「二股筋」的麻花「雛形」在空中甩動,片刻,一根麻花就已經乖乖躺在盤子上。大家一邊動手,一邊話家常,免不了會相互比較,誰的麻花出手最快,誰的麻花外形最好,無比暢快。
圖片來源於「蝠翼清流-攝」
做好的麻花,順著鍋沿將其溜進燒紅的油鍋。撈麻花是也個技術活。雙手各拿一根特製的長長的筷子,不斷地把下到鍋里的麻花要一起翻動、捋直,這樣,出鍋的麻花顏色才能一致。當鍋里的麻花外表已帶了些許成熟的油黃,里肉也變得酥鬆香甜。
因為炸麻花,單調乏味的生活變得豐盛起來。就算外面滴水成冰,但屋內依然飄香飄著誘人的香味。
做出來的麻花,會放在涼房至少要吃到元宵節。在過年期間,當家裡來客人都會滿滿擺上一盤子讓其享用,或者在走訪親戚的時候以伴手禮帶給對方,寓意為為對方送去吉祥和祝福。
曾經聽過一句話:在人的記憶里,以味覺最為深刻和頑固。就如童年時光中這一個揮之不去的麻花,已經牢牢紮根在歲月的深處,縈繞在舌苔上的記憶。然而真正讓人留念的,何止是這一口香酥掉渣,更多的也許是一家子圍坐在一起,為全新一年準備的開心和興奮。
圖片來源於「鄉下少爺(YC-Lem)-攝」
文字由物道原創,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人生總有不期的美好,和不息的守望。
點擊下方訂閱「物道」,發現更多中國精緻生活之美!
※她用70000張薄如蟬翼的瓷片,做出了驚艷全世界的東方藝術品
※混血女孩到藏區尋根,用10年瘋狂冒險征服了巴黎的頂級秀場
※物道:人生五味 盡在臘八
※小寒:隆冬將至,願你生活有熱湯
※中國13億人的年味,真的變淡了嗎?
TAG:物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