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舌尖上的書法經典

舌尖上的書法經典

書法的迷人之處,常常在書法之外。

比如那篇《蘭亭序》,除了「天下第一行書」,它還是一篇流傳千古的美文,這便和文學靠近了;它還能帶你走近王羲之,走入晉朝,這又跟歷史挨邊了。

今天,我們不談書法,不談文學,不談歷史,踏著年味神遊到幾部傳世的書法經典里,去尋找一下舌尖上的美味……

水果篇——

王羲之《奉橘帖》

舌尖上的書法經典

王羲之的《奉橘帖》只有兩行,12個字,上書「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送人三百個橘子,還嫌不夠多,可見王家的果園是多麼大。據專家說,柑橘要在霜降後採摘,酸度下降,甜度升高,橘子就好吃了。那麼在霜降之前送橘子,多半有請人嘗鮮之意。

柑橘,橙子,色澤鮮艷,酸甜多汁,惹人饞延欲滴。而在歷史上,這種水果常常與美女相伴,便更加顯得迷人。宋周邦彥有詞曰:「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縴手破鮮橙」,據說描述的就是李師師與宋徽宗私會的場景,真令人無限遐想啊。

舌尖上的書法經典

舌尖上的書法經典

王獻之《送梨帖》

舌尖上的書法經典

老子送橘,兒子送梨。王獻之寫道:「今送梨三百。晚雪,殊不能佳。」文字差不多,形式差不多,就連水果的數目都驚人地一致。三百,對王家有著怎樣的意義呢,難道是起步量?

更有意思的是,無論橘子,還是梨,都和美女有著不解之緣。今天有個形容少女的詞「蘿莉」,就和梨有脫不開的關係。小說《洛麗塔》拍成電影后,傳到中國,譯名就叫《一樹梨花壓海棠》,它源自蘇東坡打趣詞人張先的一首詩:「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舌尖上的書法經典

中藥篇——

王獻之《新婦地黃湯帖》《鴨頭丸帖》

舌尖上的書法經典

舌尖上的書法經典

王獻之身體不好,總吃藥。初見「鴨頭丸」,我以為是種好吃的東西,後來一查,原來是一種中藥。藥物組成是,甜葶藶(略炒)1兩,豬苓(去皮)1兩,漢防己1兩。主治水腫,面赤煩渴,面目肢體悉腫,腹脹喘急,小便澀少。為什麼叫鴨頭丸呢,原來是要用綠頭鴨血將這些葯混合起來做成藥丸。由此或許可以破解王大令英年早逝的密碼。

王獻之身子弱,他的媳婦似乎身體也不咋樣,剛結婚就喝「地黃湯」。地黃湯有很多種,最有名的要數六味地黃湯了,不知王家的新媳婦,是不是服的這一種呢?

(六味地黃湯原料)

張旭《肚痛帖》

舌尖上的書法經典

張草聖的《肚痛帖》原本已失,宋代刻石現存西安碑林。它記錄了張旭生活中的一次小恙:「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熱所致,欲服大黃湯,冷熱俱有益。」

在中醫藥典里,大黃湯共有八個藥方。根據張旭所描述的癥狀,他應該服用的是專治腸癰(闌尾炎)的藥方:「大黃(銼,炒) 牡丹皮 消石(研) 芥子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各)5克」,用法是「上藥銼碎。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以利下膿血為度,未利再服。」

舌尖上的書法經典

(歸芍大黃湯,供參考)

美食篇——

歐陽詢《張翰帖》

舌尖上的書法經典

《張翰帖》也稱《季鷹帖》、《張翰思鱸帖》,是歐陽詢僅存的四件墨跡之一,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此帖為唐人鉤填本,筆墨厚重,鋒棱稍差。

帖子記錄了西晉人張翰的故事:「張翰字季鷹,吳郡人。有清才,善屬文,而縱任不拘,時人號之為江東步兵。後謂同郡顧榮曰:天下紛紜,禍難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難。吾本山林間人,無望於時。子善以明防前,以智慮後。榮執其(疑缺「手」字)愴然,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鱸魚,遂命駕而歸。」

張翰這個人很瀟洒,在外地當官當得好好的,忽然思念家鄉的美食,就毅然辭官回家了。他思念的美食是什麼呢?菰菜,鱸魚。鱸魚我們都知道,菰菜似乎有點陌生,其實菜市場也很常見,就是茭白。

這兩樣東西有那麼值得思念嗎?看看下面的圖,真心覺得,辭職也是值了。

舌尖上的書法經典

舌尖上的書法經典

舌尖上的書法經典

懷素《苦筍論書》,黃庭堅《苦筍賦》

舌尖上的書法經典

舌尖上的書法經典

懷素與黃庭堅,一唐一宋,兩位草書大家。黃庭堅曾為懷素的《苦筍論書》書跋,後來自己乾脆寫了一篇《苦筍賦》。他們兩個都愛吃苦筍。一個湖南人,一個江西人,看來苦筍的粉絲還是蠻能跨界的。

苦筍其實並不苦,甚至有點甜,但就因為帶個「苦」名,肯定嚇得有些人退避三舍了。

吃苦筍的樂趣,一在於美女挖筍,二在於美味烹筍,這次第,想想都得流口水啊。

舌尖上的書法經典

舌尖上的書法經典

舌尖上的書法經典

舌尖上的書法經典

楊凝式《韭花帖》

《韭花帖》,楊凝式書,行楷,墨跡麻紙本,高26厘米,寬28厘米,共7行,63字。這是一封信札,講述午睡醒來,腹中甚飢之時,恰逢有人饋贈韭花,佐以羊羔肉,非常可口,遂執筆表示謝意。

韭菜花和羊肉,是美食中的絕配。怎麼那麼巧,楊凝式全趕上了。北方人喜歡吃涮羊肉,尤其是寒冬臘月,炭火銅鍋,配一碗麻將小料,多放韭菜花,那味道美得難以言說。不過,楊凝式生活在五代,涮羊肉發明在元代,楊風子吃上了韭菜花,卻沒吃過涮羊肉,不如今天的我們有口福咯。

舌尖上的書法經典

舌尖上的書法經典

舌尖上的書法經典

美酒篇——

蘇軾《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

蘇東坡是個偉大的人物,不僅詩文書畫俱是天才,他還是個美食發明家。在黃州下放期間,他發明了東坡肉,有肉無酒哪行,他又發明了中山松醪酒。

這兩個賦,乍看還以為是寫風景的,仔細一讀,再看東坡居士的後記,方知是給兩種酒做的廣告:「始安定郡王以黃柑釀酒,名之曰『洞庭春色』。其猶子德麟得之以餉予,戲為作賦。後予為中山守,以松節釀酒,復以賦之。以其事同而文類,故錄為一卷。」

橘子釀酒叫「洞庭春色」,松脂釀酒叫「中山松醪」,從起名的水平看,這次蘇學士要略遜一籌了。兩種酒是何種味道,我們已經品嘗不到,不過,想想也是醉了。

當然,洞庭和中山的後世商家不會放過炒作的機會,千年之後,仍令「洞庭春色」與「中山松醪」橫行於世,且極盡豪華包裝之能事,只可惜,喜歡書法的人未必願意買這筆「文化賬」吧。

舌尖上的書法經典

綜上,書法經典不僅在筆尖上,也可以在舌尖上。可惜自宋之後,再也沒有記錄美味的書法名作傳世了。流傳世間的,多為詩詞,雖然書法的形式越來越多樣,內容卻越來越匱乏了,這不能不說是種遺憾。

但好歹,明清書家還能寫一些自作詩詞,而我們當代的書家,能把古代詩詞寫對就不錯了。其實,現在的書家完全可以把美食寫在紙上,沒準那些精心「創作」的東西成了垃圾,無意寫的美食反倒能傳世呢。

熱烈期盼《鹵煮帖》《鍋巴菜帖》《夫妻肺片帖》的誕生!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日課 的精彩文章:

大年初五,這是最受歡迎的一個字!
在書法的世界裡,老虎不吃人,模樣還挺可愛……
936年前的大年初二,蘇軾寫下此帖……
一個愛書法的姑爺遇上會寫字的老丈人,然後……
雞年最美春聯,就是這個味兒

TAG:書法日課 |

您可能感興趣

舌尖上的詩經
舌尖上的書法,秀色可餐!
舌尖上的法式浪漫,彈奏著當代的古典韻律
舌尖上的不理-史上最偉大的「法律虛構奇案」
飯麩果的做法 舌尖上的美味
舌尖上的心理
舌尖上的秘密
舌尖上的筷子
舌尖上的玉雕
五花肉的銷魂做法,舌尖上的美味
舌尖上的廈門
好物 舌尖上的蜂蜜
紅豆雙皮奶的做法 讓你收穫舌尖上的甜蜜
養立法師揭開舌尖上的秘密
舌尖上的記憶
舌尖上的香椿芽
舌尖上的珍饈——剜頭雞
舌尖上的藝術 阿甘正傳
舌尖上的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