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既然一年之計在於春,那咱讀點書唄?

既然一年之計在於春,那咱讀點書唄?

文/張洛鳴


(識局微信公共賬號zhijuzk)


前言

其實我是沒資格做「薦書」這種事的,因為就算把《新華詞典》和《哈利·波特》都算上——《哈利·波特》要算7本哦——我從小到大讀過的「非課本類書籍」也不夠500本。而且,我的欣賞水準比較低下,很多在豆瓣上被瞧不起的書,我都覺得挺好。


那我幹嗎要自取其辱呢?首先是因為我發現識局上很少有這類文章,所以來拋個磚、引個玉。其次,我認為「讀書」並不是為了獲取知識,或至少不主要是為了獲取知識,它更大的作用在於對自己思想的啟發。也就是說,「讀書」讓我有了自己的思考,而不是任由別人替我思考。從這個角度講,就算這些書「推薦錯了」我也心安理得,反正我又沒說你應該記住那裡面的每句話,並把它們當成「正確的」。


——它們只是「我認為正確的」,或「我認為部分正確的」,如果你認為它們「不正確」,簡直太正常了。不過我必須強調一句:你認為它們「不正確」的前提是「你讀完了它們」,而不是「你在網上看到有人罵它們」。


當然,我之所以想起「薦書」,也跟時下一種流行現象有關:大多數人可能會為「沒錢」感到慚愧,卻不會為「沒文化」感到羞恥。有些人甚至理直氣壯地說,我沒文化,所以你別整那些高深的,我聽不懂。他們說得那樣自然、平和、驕傲,彷彿「聽不懂」不是他的問題,而是說話人的錯誤。這就有點兒可怕了。

人還是要有點文化的。其實,我推薦的這幾本書都很平常,我敢保證其中絕大部分大家都聽說過,當然,很可能也已經讀過。不過,正如眾所周知的那樣,對同樣的書,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看法,所以我很希望讀過的人能對我提出批評。


哦,對了,我好像忘記論述「讀書的重要性」了。不過這應該不重要——因為「讀書」真沒什麼重要的,它不能當飯吃,不能當房子住,甚至不能撫慰那些空虛蒼白的心靈。它唯一的作用可能是,讓你知道很多終生碌碌奔走的人永遠不會知道、也不想知道的事,可是知道這些,未必是福。


下面正式開始。書單以倒敘方式展開,越後面的越是我所傾力推薦。另外,本書單僅限於人文社科類書籍


十、《易中天中華史》


〔中國〕易中天著

既然一年之計在於春,那咱讀點書唄?



我知道大家一看這個,就對這份書單喪失了最後的一點信心。


不過我並不是說這套書有多好,或有多大的學術價值。相反,我認為它甚至在某些地方摻雜了過於濃烈的個人情緒,所以不很客觀。但這並不能掩蓋它的優點:首先當然是「有趣」,更重要的則是「開放性」。


易中天老師口氣很大,號稱要「重寫3700年來的中華歷史」,其實中華歷史已經是既定了的,除非他老人家搞到時光機,否則不可能「重寫」。然而他又確實在某種程度上「重寫」了中華歷史,因為他沒有糾結於「是什麼」,而是站在更宏大的人類視角上去叩問「為什麼」,也就是我們的祖先是如何一步步選擇自己的命運、以及被別人選擇命運的。這種歷史好像確實沒人寫過,至少沒人完整地寫過。

其實這套書的知識性並不強,至少我本人沒有從中學到新的歷史知識;但它告別了過去一成不變的固定歷史觀,我認為這更重要——你真的認為,記住「奧斯曼土耳其攻陷君士坦丁堡的歷史影響」會對你的人生有什麼幫助嗎?有那個功夫,你不如去記鹿晗的生日,或者杜蘭特的數據統計,那至少能讓你在茶餘飯後有點談資。


真正有意義的歷史,是以開放性的歷史觀,幫助讀者悟出屬於自己的「奧斯曼土耳其攻陷君士坦丁堡的歷史影響」。要知道,背誦別人的知識,知識永遠是別人的;自己思考得到的東西,哪怕跟教科書不一樣,也是自己的收穫。


另外,易老師還在書中探討了另一個重要問題:每當面對歷史的岔路口,祖先還有別的選擇嗎?這種討論看上去沒什麼意義,因為就算有,祖先也沒選,現在放馬後炮,早晚了三秋。可它很有意義——歷史是寫給未來看的,若能以史為鑒,我們或許會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不管怎麼說,這套書在歷史學家眼裡恐怕都是不夠專業的,充其量也只能算「另類」。然而我打算在女兒上初中的時候把它推薦給她——它會告訴她歷史,又不會把她的歷史觀局限住。這樣,女兒長大後再接受「跟自己不一樣的東西」,就不會像她父親那樣困難了。

九、《經濟學原理》


〔美國〕格里高利·曼昆著

既然一年之計在於春,那咱讀點書唄?



我相信,幾乎所有學經濟學的大學生都讀過這套書,但遺憾的是,非經濟學專業的人們就未必讀過了。


——非經濟學專業的人,沒讀過某本經濟學著作,有什麼值得「遺憾」的嗎?我認為有,因為任何人都不可能跟市場說,「我不是學經濟學專業的,請不要跟我聊經濟規律」。當然,市場也確實不會跟你說,來來,咱們聊聊經濟規律;它只會把經濟規律砸到你臉上,然後說,傻×,學著點!


這就是經濟規律。你可以拒絕認識它,甚至可以拒絕相信它,但你逃不開它——因為它源自人性。這就好比即使你不知道萬有引力的存在,也仍然會被它吸在地球上一樣。


所以,我們可能需要了解一點經濟學的原理,哪怕它們很基礎、很淺顯、很直白;而《經濟學原理》最大的好處就是,它雖然很厚,但從頭到尾都很基礎、很淺顯、很直白。它幾乎就是在談人性。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第一次看這套書的時候,甚至會有種想罵人的衝動:廢話,這麼簡單的道理,還用說嗎,真TMD浪費紙!可是靜下心來仔細想想,這麼簡單的道理,之前還真沒意識到。


鑒於此,我把這套書塞進了這份書單。當然,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種版本的《經濟學原理》,曼昆的版本是不是最好,見仁見智;我只能說,它是我讀過的所有版本中文筆最流暢、文風最幽默的,而且凡是能舉例子說明的問題,它絕不幹巴巴地講道理。我想這應該是這套書最大的優點——讀的過程中,你不會哈欠連連、昏昏欲睡,讀完了,也不會懵懵懂懂、渾渾噩噩。


這套書的另一大優點是,它囊括和綜合了西方經濟學所有名家的重要理論觀點,如果你沒空挨個去讀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維弗雷多·帕累托、約翰·凱恩斯、保羅·薩繆爾森……那讀它就對了。


不過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經濟學原理》不是教給你發財致富的。它向你揭示經濟運行的本質,但不向你兜售賺錢的方法;它能幫你成為「理性人」,但不能讓你成為「大富翁」。


考慮到這是譯著,翻譯還是很重要的,個人推薦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版本,由梁小民和梁礫兩位先生翻譯。


八、《世界是平的》


〔美國〕托馬斯·弗里德曼著

既然一年之計在於春,那咱讀點書唄?



這本書已經過時了。


過時是正常的,因為它本來也算不上什麼「歷久不衰的經典名著」;但另一個原因或許更重要:世界壓根就不是它所描繪的那樣是「平的」。


所以我把它也塞進了書單——在「反全球化」一浪高過一浪的時代里,世界看上去並沒有「變平」;而此刻重溫這本為「全球化」搖旗吶喊的著作,或許能讓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什麼是「全球化」,以及它會有怎樣的命運。


其實,當前西方各國「反全球化」情緒高漲很正常,尤其對那些面臨收入下降和失業壓力的產業工人來說,與其向他們解釋那些複雜高深的市場運行理論,不如告訴他們,是「外國人」搶走了他們的工作。你甚至不能說這是完全沒道理的,何況就算它完全沒道理,也會因為通俗易懂和方便宣洩情緒而被大多數人接受。


——大多數人都相信的事情,就一定是「有道理」的,這是人類慣常的邏輯。


然而「反全球化」本身有個缺陷:它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一個國家的經濟問題。比如川普,他好像利用了國內「反全球化」的力量,但他不能反對全球化本身——否則他就該把牆修到美國的東西海岸,而不是墨西哥邊境。再說「牆」這東西也不是萬能的,它要真能擋住「人」,大清就入不了關了。


因此,不管現在世界發生了什麼,我們總歸要做好迎接全球化的準備——如弗里德曼所說,「全球化」不是「美國化」,其他國家也有機會;「全球化」更不是把人的「個性」碾平,而是讓每個人獲得比以往更平等的機會。這不是壞事。


誠然,弗里德曼在有些方面過於樂觀了。雖然在「3.0版本」里,他提到了911、地緣政治和一些地方的盲目排外思想,但總體上,他相信這些問題不難解決。我倒沒這麼樂觀,不過我同樣相信:開放、包容和平等,終將成為全人類的共同信仰。


這本書的簡體中文版本好像一直是由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它還有個「姊妹篇」,也被翻譯成《世界是平的》,由東方出版社出版,不過那本書的原名貌似叫做《理解全球化:「凌志汽車」和「橄欖樹」》。如果大家有興趣,也可以拿來一起讀,因為它也是弗里德曼寫的,可以參考。


而我說的這個,全名叫做《世界是平的:21世紀簡史》。


七、《人類簡史》


〔以色列〕尤瓦爾·赫拉利著

既然一年之計在於春,那咱讀點書唄?



如果我們認為,「站在全人類的視角」是一種非常宏大的視角,那這本書的視角還要再宏大一百倍——它站在了「全物種的視角」。這讓我一度懷疑作者是個外星人,因為這貨聊起人類來太冷靜了,除了同樣使用人類語言外,好像跟人類沒什麼別的瓜葛。


那「全物種視角」到底是個啥玩意呢?說穿了也簡單。比如,我們經常不假思索地說「蒼蠅是害蟲」,但從來不說「蜻蜓是害蟲」,而這其實是一種「人類視角」——蒼蠅對人類有害,所以是「害蟲」;蜻蜓對蒼蠅有害,所以不是「害蟲」。然而蒼蠅顯然不會這麼認為。在它們看來(如果它們也有看法的話),自己的一切行為都只是為了生存罷了,憑什麼你人類為了生存就可以理直氣壯地污染環境,我蒼蠅傳播點病菌就是「有害」了?這是以自我為中心的霸權邏輯!


「全物種視角」就不這麼看問題。在它看來,人類、蒼蠅和蜻蜓,都是地球上的物種,其中人類與蒼蠅這兩個物種在生存中產生了矛盾和衝突,僅此而已。這根本沒有誰對誰錯、孰優孰劣。人類當然不太容易接受這種觀點,不過沒關係,我相信蒼蠅更不會接受的。


赫拉利自然不會在書中討論這麼無聊的問題,不過他確實是跳出「人類視角」看問題的,因此他的書雖然有點「歷史虛無主義」,卻往往切中問題要害、揭示問題本質,而且很多要害和本質,是前人從所未言、甚至從所未想。


比如他告訴我們,人類之所以獨霸地球,是因為其他物種只能靠基因的改變來實現進化,人類卻能靠「想像力」的改變來獲得發展——一百萬年前的大猩猩會因為發現香蕉而歡呼雀躍,現在的大猩猩仍然這樣;一百萬年前的人類看到山野間的明火會高興得手舞足蹈,但現在的人類看到明火多半會打電話叫消防車。


這種學說可不是把人們常說的「主觀意識」換成「想像力」、重新包裝一下這麼簡單(何況我們不能認為其他物種沒有「主觀意識」),具體內容我就不多說了,大家看過自然會知道。當然,我可以舉個簡單例子——作者認為,世界上所有的公司都只存在於人類的「想像」中,一旦全人類都不再認可公司的組織和運行規則,全部公司都會瞬間消失。


很不可思議是嗎?但作者完全可以自圓其說,同時還捎帶著給你一個全新的世界觀。不過我想提醒大家的是,讀這本書的時候最好保持警惕,否則你原來的世界觀有崩塌的危險。


目前,這本書最常見的簡體中文版本是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由林俊宏先生翻譯。據說原著的語言非常生動幽默,如果這是真的,那我可以認為,譯者完全保留了原著的風格。


六、《國家的常識》


〔美國〕邁克爾·羅斯金著

既然一年之計在於春,那咱讀點書唄?



我居然推薦了一本美國大學生的教科書——當然,不是所有大學都用。在那邊,好像也沒有哪本教科書是所有學校都用的。


既然是教科書,最大的好處當然是「全面」,事實上作者也做到了這一點:他在相當有限的篇幅內,精確地描述了英、法、德、日、俄、印度、墨西哥、奈及利亞和伊朗這9個國家的歷史、地理、制度、文化和互動模式,哦,還有它們的「爭論」。最後這點大家在讀之前可能不太好理解,不過讀了就明白了。


一般教科書最大的短板大概在於「淺白」,不過這本書可一點都不淺白。作為「比較政治學的經典巨著」,它始終貫穿著作者的批判精神,在它看來,沒有哪種制度是完美的,所有東西都有優點,也都有缺陷。同時,它很少向學生灌輸知識,也不標榜自己「絕對正確」。


當然,每個人都是主觀的,所以任何一本人類的著作都不可能沒有作者自己的立場。羅斯金也有,所以在某些問題上,他並不十分客觀——但這要交給每位讀者自行判斷了。畢竟我也是主觀的,如果因為他的某些觀點跟我不一致,就說他「不客觀」,那我「客觀」嗎?這事好像沒法說。總之在我看來,他應該是做了這方面努力的:他儘可能不去讚美任何一個國家或任何一種制度,也不去嘲諷任何一個國家或任何一種制度。他只是「懷疑一切」,並通過這種懷疑,啟發讀者做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斷。


不過這些都不是我推薦它的最重要理由。我覺得,或許我們不必把它想得太高深,僅僅把它當個科普讀物來看就好。特別是,如果你喜歡跟人聊外國政治、自己又沒去過外國的話,它將對你很有幫助——至少能讓你看上去像個「內行」。


據我所知,這本書目前只有一個簡體中文版本,是夏維勇、楊勇兩位先生翻譯的,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這個版本的翻譯很流暢。


五、《舊制度與大革命》


〔法國〕阿歷克西·德·托克維爾著

既然一年之計在於春,那咱讀點書唄?



按說這本書真的不用我再推薦了,因為之前,某位比我重要一萬倍的大人物已經推薦過。如果他老人家推薦了你還不讀,那我再推薦一遍,你還是不會去讀。


那我幹嗎還要再推薦它呢?因為它真的寫得太好了。它不僅回答了很多我們想不明白的問題,還回答了很多我們自以為想得很明白的問題——讀了它才知道,原先我們想得不一定對。這本書的某些內容,我不方便寫在這裡,但我敢保證,當你讀到它們時,一定會拍案叫絕。同時你還可能會感嘆:這些年來,我們的思維里究竟缺少了什麼。


另外一點要說的是,這本書的作者托克維爾出身大革命前的貴族世家,參與過大革命後第二共和國憲法的起草,還做過它的外交部長——在很多人看來,這樣的「出身」已經決定了他的「立場」是仇視革命。但他並沒有。


托克維爾母親的爺爺是一位自由派貴族,國王牛掰的時候,他資助那些跟國王唱對台戲的啟蒙思想家,國王落難了,他反而出來擔任國王的辯護律師,結果跟著國王一起被送上了斷頭台——對,你沒有看錯,我也沒有寫錯,那時的法國人就是在宣判被告有罪的時候,把辯護律師一塊兒捎上的。「司法程序」在那時已經不怎麼重要了,大家覺得「人人皆曰可殺」,那就「可殺」,哪怕殺錯了,也不必道歉,因為這是「多數的意志」。


蘇格拉底之死跟這有點類似,他的學生柏拉圖因此猛烈抨擊「大眾」是一群沒腦子的人;托克維爾憶及祖先也會潸然淚下,卻沒有因為祖先的遭遇而對人民失去信心——或許他一直記得這位祖先的話:「在國王面前,我為人民辯護;在人民面前,我為國王辯護!」


他傳承了祖先的高尚品質和獨立人格。他雖然批評法國的某些缺點,卻熱愛那片土地和那片土地上的人。這讓他的著作既冷靜又不失熱情。


應該說,《舊制度與大革命》並不是托克維爾最好的著作,不過它最大的好處是:短。這在當今時代可是個大優勢,因為越長的東西,人們看完它的可能性就越小。


這本書的簡體中文版本比較多,我個人推薦沙迎風先生的譯本,因為它很通俗,讀起來不費勁。這個譯本是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


四、《道德情操論》


〔英國〕亞當·斯密著

既然一年之計在於春,那咱讀點書唄?



要說重要性,這本書當然比不上亞當·斯密的另一本巨著《國富論》,畢竟後者是古典經濟學的創世之作,號稱「經濟學的獨立宣言」,就連馬克思的《資本論》也參考和吸收了它的大量觀點,當然,是批判地吸收。


但也有很多人——特別是西方人——認為《道德情操論》比《國富論》更重要,因為沒有它,就不能認識一個真實的亞當·斯密,也不能認識一個完整的市場經濟。何況,《國富論》已經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得到了實踐,《道德情操論》卻沒有。


它本該被付諸實踐。我們都知道,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強調,市場之所以能夠繁榮,在於它喚起了人們的「利己心」,也就是說,大家是出於「自利」的動機才參與到市場交換中來的。這當然沒錯。但問題是,「利己」不等於自私,更不等於冷漠和薄涼。


所以,《道德情操論》並沒有枯燥地說教:「你應該這樣」,「你不應該那樣」,它只是試圖喚起人們的「同理心」——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深入他人的處境中,去體味他人的遭遇、思考他人的苦衷。由此,人們將學會同情和悲憫,學會包容與體諒,從而獲得善良、仁慈和高尚。它很像我們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過那八個字比較抽象,而這本書,很具體。


當然,如果大家能把《國富論》和《道德情操論》一起讀就更好了,因為它們可以互為補充——我想,亞當·斯密本人也有此意。不過我不能同時推薦同一位作者的兩本書,那會顯得我「太沒水平」了,雖然我本來也沒有。


這本書的譯本很多,我讀過的很少,而我讀過的版本翻譯水平差不多,都不太晦澀,也都不太流暢。希望大家能找到比我更好的版本。


三、《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美國〕漢娜·阿倫特著

既然一年之計在於春,那咱讀點書唄?



這本書和它的作者漢娜·阿倫特應該是這份書單里最不知名的。但它只是在國人這裡不知名而已(原因很複雜),在西方,它可謂「臭名遠揚」。


它其實是一本「紀實文學」,主角是納粹德國的高級官員阿道夫·艾希曼,二戰期間,就是這貨負責執行了對猶太人的屠殺。戰後他被抓住,並被送到耶路撒冷受審,在庭審時,他辯稱一切屠殺都只是「執行命令」而已,他是背鍋俠。


這當然是狡辯!可阿倫特認為不是。至少不全是。


阿倫特近距離觀察了艾希曼,並發現了他最大的特點,那就是沒有特點。她看到,這是一個非常普通的普通人,他不暴躁,不殘忍,也不冷酷,甚至不憎恨猶太人。他只是一個希望不斷通過努力工作來博得上司好感、獲得升遷的官僚,雖然言語無味面目可憎,但並不是人們傳言中的魔鬼。最後阿倫特總結說,艾希曼身上的惡是一種「平庸的惡」,它源自獨立思考的匱乏——不過這跟「背鍋俠」不一樣,因為這種惡甚至比希特勒的惡更可怕。


「平庸的惡」並不極端暴虐,但極端冷漠——如果人們問艾希曼和他的下屬,為什麼要屠殺猶太人,他們多半只是聳聳肩,然後心安理得地說:這是國家的命令,我有什麼辦法?但這是對他人生命的完全漠視。我們有理由相信,就算去問希特勒本人,也不會收到這麼沒營養的回答——當然,這也是因為希特勒心裡清楚,屠殺猶太人根本不是什麼國家的命令,只是他的命令而已。


那麼回過頭來看,艾希曼的自我辯解真的毫無道理嗎?也不是。顯而易見,就算他抗命不遵,也會有別人來取代他的位置,同時執行這項命令。就算他選擇搭上身家性命,也改變不了什麼,所以他實際上別無選擇。


這真是個很麻煩的事,用人話幾乎說不清楚,所以《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經問世,阿倫特立刻捅了馬蜂窩——她自己就是個猶太人,還是因為納粹迫害才跑到美國的,如今卻「為猶太民族的敵人辯護」,同胞當然罵她。她當然不是真的為艾希曼辯護,但被誤解後,她也不為自己辯護,只說,我的視角是超越民族的,我站在全人類的角度看問題。


阿倫特是否真如她所說的那樣,要等各位讀了這本書後自己判斷了。它目前唯一的簡體中文版本是譯林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我只好推薦這個。


二、《資本論》


〔德國〕卡爾·馬克思著

既然一年之計在於春,那咱讀點書唄?



我能猜出某些人看到這個書名時臉上的表情。這不奇怪,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不認同就是不認同,這玩意勉強不來。


但我想請問這些人:你真的讀過它嗎?咱先不說讀通、讀懂、讀透,就說「從頭到尾讀下來」,做到了嗎?如果你做到了,然後說,我覺得它有些地方說得不對,那沒關係,咱慢慢討論;如果你沒做到,卻說「它說得不對」,就不好辦了——你都不知道它說了些什麼,怎麼能確定它說得「不對」呢?


然而這類人是最難勸服的。他們根本不屑於探究某本著作究竟說了什麼,更不屑於靜下心來思考它說的話有沒有道理,只是根據自己不知從何而來的「經驗」,宣洩自己的抵觸情緒。我沒本事勸服他們,不過我理解他們。


——因為我發現,就連某些聲稱「很喜歡」這本書的人,也沒讀過它。所以我突然想到:抵觸情緒或許有它產生的深層次根源。


科學理論與宗教的最大區別之一就在於,宗教的第一義是不可說的。比如我們不能在邏輯上證明上帝是否存在,只能選擇「信」或「不信」。但科學理論是可以論證的,也可以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和發展。我相信《資本論》屬於後者,而抵觸情緒的產生,大概就源於有些人把它當成了前者。


我當然承認,如今的世界與馬克思寫作《資本論》的時代相比,出現了很多新的變化,這些變化是馬克思沒有看到的。於是,馬克思根據他所處的時代寫成的著作,在今天來看難免有些「過時」。但《資本論》在整體上是不過時的——這不僅是說,它對政治經濟學的理論貢獻永遠不過時,更是說,它的思辨精神、批判精神永遠不過時,它的人文情懷、悲憫情懷永遠不過時。


或許我沒有資格對它的具體內容進行評價,不過這也沒有必要,因為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反正據我所知,馬克思本人從未說過自己的學說四海皆準、萬世不易,他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他不會這麼說的。


《資本論》的中譯本當然很多,不過恕我直言,德文著作的譯文讀起來還是普遍有點艱難的,也不獨馬克思的著作為然。這或許跟德文的語言習慣有關,我不懂德文,就不瞎猜了。個人比較推薦重慶出版社2006年推出的「全新修訂版」,由何小禾先生翻譯——它可能不是最好,但至少看上去很薄。


一、《中國哲學簡史》


〔中國〕馮友蘭著

既然一年之計在於春,那咱讀點書唄?



我把這本書排在書單的第一位,終於讓這份書單看上去「毫無價值」。


那我為什麼還要堅持這麼干呢?因為「人品」是一回事,「學術」是另一回事,兩者或許有聯繫,但肯定不是線性聯繫,人品有虧的人不一定在學術上也差。何況,我並不覺得馮先生在某些特定歷史時期做的某些事能證明他「人品有虧」,畢竟形勢比人強,他也有很多無奈,其內心的掙扎苦楚,恐怕不是外人所能體會。這些咱就不討論了。


當然,這本書的學術價值似乎也並不太高,畢竟它只是「入門級」的,真要推薦,還不如推薦馮先生的另一部著作《中國哲學史》。不過《中國哲學史》比較厚,而《中國哲學簡史》比較薄,這一點光從書名就能猜出來。


我一向喜歡推薦薄的書。《易中天中華史》摞起來或許很厚,但每一本都很薄。


馮先生在中國古代哲學的研究上有很多創見,這些創見讓他獲得了很高的學術地位,但這不是我推薦這本書的原因。「簡史」嘛,就算把作者的創見都寫進去,也必然是濃縮的,讀者很難細細體味。然而「簡史」的優點在於它的「脈絡感」強,就算你之前完全不了解中國古代哲學,讀了它,也能大致上了解了。


你為什麼非要了解中國哲學呢?這當然沒什麼「非要」的,不了解也能活。然而,哲學是一個民族思想的根基和源泉,只有讀懂了華夏的哲學,才能真正讀懂它的文化和精神,才能真正明白它的過去與未來。說白了,哲學是我們認識自己的鏡子。


中國古代哲學與西方哲學有很多不同。哲學或許並無「優劣」,但確實有「異同」,而其中的「差異」,正是「我們」與「他們」不一樣的「土壤」——一切的文化、制度和習慣都建立在這種「土壤」之上。因此,學習「我們的」與「他們的」哲學,是「求同存異」、「取長補短」的前提。


正如馮先生所說,哲學也有它的土壤,中國古代哲學(尤其儒家哲學)是根植於農耕文明和宗法倫理之中的。其實,就算最不懂哲學的中國人,也會受到中國古代哲學的影響,只是在「不識廬山真面目」的時候,察覺不到罷了。我相信《中國哲學簡史》正是揭示它真面目的那本書,而且它順道把那土壤也一起揭示了。


另外,這雖然是一本哲學書,但你不用擔心讀不懂它。它既不枯燥也不艱深,相反,它很淺顯——因為深邃,所以淺顯。


因此,當你翻過這本書的最後一頁,你很可能會不由自主地閉上眼,靜默一分鐘,諸子百家如清澈溪流般在你眼前淌過。當你再度睜開眼睛,或許會有種煥然一新的感覺,以為自己已經洞悉了塵世的全部秘密。不過我要提醒你,這是種錯覺。初學哲學的人幾乎都會有這種錯覺,我到現在仍然有。


哲學是無止盡的。它永遠叩問著人類內心深處那個浩瀚無邊的宇宙。


更多資訊、海量視頻、專業財經金融信息,盡在識局網!還在等什麼,趕緊進入:www.ishiju.com吧


我們是識局團隊!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識局 的精彩文章:

爆游、爆留學、爆就業,2016日本人為我們造了多少爆詞?下一個你猜!
為什麼日本年輕人相對不喜歡跳槽,而咱中國年輕人卻愛跳跳更健康?
老王的夕陽戀:房子這道坎,不只是年輕人的痛

TAG:識局 |

您可能感興趣

一年之計在於春,那就從清明開始吧~
一年之計在於春,做到這5點,健康常相伴!
一年之計在於春,立春啦!
一年之計在於春,關於立春你又知道多少?
一年之計在於春茶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不做的8件事
一年之計在於春,遵循這飲食5大原則,身體一年都好!
一年之計在於春,做好這飲食5大原則,身體一年都好!
一日之計在於晨,早餐你吃好了嗎?
一年之計在於晨,你的早餐竟然會影響你的判斷力!
一年之計在於春,能硬一年頂起飛,老中醫秘方讓你夢想成真
一日之計在於晨,這5個習慣堅決要改掉!
怎麼讓盆栽茶花爆盆,一年之計在於春,從現在開始你就得著手抓
一年之計在於春 春餅這樣吃健康又美味
一年之計在於春,想收穫大長腿寶寶這些別錯過
一日之計在於晨,你需要知道的那些事
一天之計在於晨,早上到底吃什麼水果最好?
一年之計在於春,減肥之計在於秋
俗話稱「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季養生也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