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壽春三叛之第一叛

壽春三叛之第一叛

王凌之亂,又作壽春一叛,是三國時期251年王凌領導的反對曹魏司馬懿一族的討伐性起事,也是250年代壽春三叛的第一叛。

背景

和壽春三叛的另兩叛一樣,此次叛亂是司馬懿一族在249年高平陵之變奪取國家政權後引發的。大約240年,王凌作為曹魏一員有聲望的將官被任為征東將軍,負責揚州軍務。241年,吳將全琮率數萬軍攻曹魏的芍陂,王凌率軍戰鬥數日將其擊退,因功封南鄉侯,升車騎將軍,下轄1,350戶。

導火線

大約此時,王凌外甥令狐愚因功任兗州刺史,屯平阿。舅甥二人在淮南地區都取得了顯著的威望。王凌隨即被提拔為司空。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中滅曹爽一族後,王凌被任為太尉,假節鉞。王凌和令狐愚商議,認為皇帝曹芳不足為君,楚王曹彪更能幹,於是計劃立曹彪為帝、定都許昌。

249年九月,令狐愚派部將張式去白馬聯絡曹彪,王凌也派人去洛陽將計劃告知兒子王廣,但王廣不同意,說:「廢立是大事,會招來災禍。」東晉習鑿齒所著非官修史書《漢晉春秋》提供了一種說法稱王廣寫了封長回信給父親,稱曹爽及其黨羽失去人心所以倒台,而司馬懿的政策更受歡迎,且司馬氏手握重兵,難以撼動。裴松之在他的《三國志》注中認為此說是習鑿齒杜撰,因為此信的語調和筆法與先時不同。

叛亂

十一月,令狐愚再派張式聯絡曹彪,但張式未歸,令狐愚即病死。250年,熒惑守南斗,王凌說:「南斗中有星星,當會有人突然富貴。」裴松之注引《魏略》稱王凌向東平人浩詳詢問此星象的預兆,而浩詳為了取悅他,撒謊說會有王者興起。王凌就此打定了起事的主意。

251年春,吳軍屯塗水,王凌請求朝廷允許他予以攻擊,希望以此為起事作掩飾。司馬懿對王凌的意圖略有察覺,未予回應。王凌派部將楊弘將廢立之事通知兗州刺史黃華,但楊弘和黃華向司馬懿揭發了王凌。令狐愚生病時,心腹治中從事楊康應召前去洛陽,也泄露此事。四月,魏帝曹芳得知了王凌謀反的消息。

司馬懿當即調軍走水路攻王凌。他先發赦令赦免王凌,派使者籲請王凌投降,自己進軍到距王凌大營百尺之內以向其施壓。單固前為令狐愚心腹別駕,也知道此事,因病辭職,司馬懿路過壽春,單固去見他,司馬懿問單固是否知情,單固說不知,司馬懿又問令狐愚是否謀反,單固否認。王凌自知力量薄弱,放棄抵抗,派掾王彧謝罪並送上印綬和節鉞。裴松之注《三國志》引《魏略》記下了王凌寫給司馬懿的兩封謝罪信的細節。

司馬懿次子安東將軍司馬昭奉命督淮北諸軍事,率師會司馬懿於項城。當司馬懿軍到丘頭時,王凌自縛以示悔罪。司馬懿奉詔派主簿給王凌鬆綁並慰勞,歸還印綬和節鉞。此後王凌和司馬懿有一段相距十餘丈的對話。王凌自知犯了重罪,向司馬懿求棺材釘以為試探,司馬懿給了他。司馬懿派600人押送王凌回洛陽,五月途經項,王凌飲葯自殺。裴松之注《三國志》引《魏略》稱,王凌自殺前大呼:「我八十歲了,名譽全毀了!」干寶《晉紀》更注釋稱王凌自殺前在項經過賈逵廟,大呼:「賈梁道!只有神知道王凌是大魏忠臣啊!」

單固因被楊康供出涉案,與下屬都被下廷尉獄,始終不認罪,司馬懿讓楊康來對質,單固詞窮,大罵楊康。楊康以為出首可以封爵拜官,卻因為言辭參錯也被與單固一同處斬。魏廷賜曹彪自盡,其下屬同謀者全家被殺。王凌和令狐愚的屍體被從墓中挖出,就近暴屍三日,印綬、朝服都被焚毀掩埋。

後果

司馬昭因此功增邑三百戶,假金印紫綬。司馬昭次子司馬攸也因從征王凌,封長樂亭侯(儘管根據《晉書》本傳記載,當時司馬攸只有四歲或六歲)。

此事的後果是,很多曹魏官員察覺司馬懿家族處事嚴厲,這極可能是因為魏廷被分為支持司馬懿的一派和忠於曹魏皇族的一派。此亂對隨後壽春的第二和第三叛也有強烈影響,因為它們也是被同樣的推翻司馬氏、恢復君權的旗號鼓舞而發起的。

此亂期間,在高平陵之變前裝病的司馬懿真得了大病,於251年9月去世。長子司馬師繼承了他的攝政地位,立即面臨一場刺殺圖謀和壽春的第二叛。

更多歷史,敬請關注王昆明細說歷史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昆明細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下邳之戰經過
漢中之戰經過
益州之戰經過

TAG:王昆明細說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壽春三叛之第二叛
壽春三叛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