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隸書《王基碑》,結法嚴整,風神雄健清雋
文史
02-12
《王基碑》全稱《東武侯王基碑》。隸書,三國·魏,魏元帝景元二年(261)四月立。在洛陽關林。清乾隆初年,河南洛陽城北十五里處農民掘地得之,後移至洛陽城明德中學中,嵌於壁間。初出土時,僅刻其半,碑之上段尚未刻鑿,朱書燦然。惜因未加保護,書丹之字很快磨滅。這塊碑因此成了一塊很特殊的碑。它雖然是一塊殘缺不全的碑,但卻成為漢魏時碑刻系先書丹後鐫字的有力的實證。碑主王基,字伯輿,東萊(魏治掖,今山東掖縣)曲城(故城在今掖縣東北)人。歷文帝、明帝、齊王、高貴鄉公、元帝五代,文武兼備,勛著魏室。官至東武侯,魏元帝景元二年卒,追贈司空,謚「景侯」。《三國志·魏志》有傳,業績、官職與碑文多合。
《王基碑》的書法與魏之《受禪表》、《上尊號》以及《曹真殘碑》近似,結法嚴整,用筆斬截,風神雄健清雋。其運用所謂「折刀頭」的筆法更為強烈(參見《受禪表》條),不少字的形貌已直如楷書,故評家亦指其「上托隸源,下開魏齊風範(由雲龍《定庵題跋》)。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書法學苑 xueeracad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顏真卿行書《三表帖》,豪邁洒脫,大師氣象
※趙孟頫《松江寶雲寺記》,亦行亦楷,瀟洒自如
※唐伯虎行書《飲中八仙歌》,揮灑自如,神機流走
TAG:書畫和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三國時期《王基碑》,隸書經典,風神雄健清雋
※嚴整斬截、雄健清雋:三國魏 隸書《王基碑》書法欣賞
※8歲能寫榜書,11歲臨寫何紹基碑帖幾能亂真,擅隸書與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