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良志:冷月

朱良志:冷月

在《紅樓夢》第七十六回中,一次月夜,湘雲和黛玉對詩,小說寫到:


(黛玉)因彎腰拾了一塊小石片向那池中打去,只聽打得水響,一個大圓圈將月影盪散復聚者幾次。只聽那黑影里嘎然一聲,卻飛起一隻白鶴來,直往藕香榭去了。黛玉笑道:「原來是他,猛然想不到,反嚇了一跳。」湘雲笑道:「這個鶴有趣,倒助了我了。」因聯道:窗燈焰已昏,寒塘渡鶴影。林黛玉聽了,又叫好,又跺足,說:「了不得,這鶴真是助他的了!這一句更比『秋湍』不同,叫我對什麼才好?『影』字只有一『魂』字可對,況且『寒塘渡鶴』何等自然,何等現成,何等有景且又新鮮,我竟要擱筆了。」湘雲笑道:「大家細想就有了,不然就放著明日再聯也可。」黛玉只看天,不理他,半日,猛然笑道:「你不必說嘴,我也有了,你聽聽。」因對道:冷月葬花魂。湘雲拍手贊道:「果然好極!非此不能對。好個『葬花魂』!」


「冷月葬花魂」,真是「果然好極」,這個意象在中國文化中很普遍。

清畫家戴熙有題畫語道:「宵分人靜,風起雲湧,長林蕭蕭,如作人語。聆之者,唯一丸涼月而已。荒寒幽杳之中,大有生趣在。」禪宗也有冷月孤圓、光吞萬象的妙悟境界。一丸冷月是中國人心靈境界的重要象徵,它所包含的清冷的格調、澄明的氣氛、悠遠的情懷和獨立無待的精神,正是中國藝術家所追求的。

朱良志:冷月



雪國

世界上很少有哪個民族不喜歡雪,大雪飄飛,白雪皚皚,人在這樣的氛圍中,容易忘記塵世的煩躁,產生一種超越的感覺;雪是乾淨的,而人們平時生活容易沾染上污濁的東西,在雪中,我們似乎將心靈洗滌了一番,雪是冷寂的,給人凄涼的感受,使人有更深的內心體驗,和這個充滿戲劇般喧鬧的世界形成鮮明的對比,在雪中,人們獲得深深的心靈安寧。而在中國,雪常常被上升到一種哲學的思考。禪宗頗喜歡雪的意向。百丈懷海《廣錄》說:「只如今,心如空虛,學始有所成。西國高祖云:雪山喻大涅盤。此土初祖云:「心心如木石。」雪山這一比喻,強調皚皚白雪蕩滌染污,又強調在冷寒境界中的涅盤超升。如有僧問:「什麼是摩訶般若?」一位禪師回答道:「雪落茫茫。」


對於禪師來說,雪就是空,就是無,就是無心,是不加裝飾的本色世界,是無塵土的凈界。禪宗認為妙悟的過程就是抖落身上的塵埃,所謂「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禪的理想天國,就是一個雪國。禪是冷的。有的人這樣形容禪:「步步寒華結,言言徹底清。」每一步都看到凄寒的花。沒一句話都是清冷的冰。


詩人對雪一往情深。雪給人帶來永恆的寧靜,唐人司空曙《過胡居士睹王右丞遺文》:「舊日相知盡,深居獨一身。閉門空有雪,看竹永無人。」琉璃世界,一片寂靜,深心獨往,孤意自飛。頗有點柳宗元《江雪》詩的意韻。雪給人帶來性靈的怡然。白居易這首詠雪詩頗解人頤:「亭上獨吟罷,眼前無事時。數峰太白雪,一卷陶潛詩。」心中有雪,世界皆潔白。雪是一個清洗靈魂的世界,又是一個孤往世界。


中國畫家喜畫雪景。文徵明說:古之高人逸士,往往喜弄筆作山水以自娛,然多寫雪景。」樂卿題李成《江山雪眺》圖云:「古人最喜畫雪」。


被稱為南宋畫祖的王維就是一位畫雪專家,僅見宋徽宗朝《宣和畫譜》的著錄,就有26幅。王維可以說是中國畫史上第一個將雪景作為主要表現對象的畫家。今從傳為其所作之《雪溪圖》中尚可見出「雪意茫茫寒欲逼」的特徵。王維酷愛畫雪,是因為要追求那雪之後的寒意、寒神;大量創造荒天寒地,使王畫顯示出「雲峰石跡,迥出天機,筆意縱橫,參乎造化」的境界特點。傳他曾作過《袁安卧雪圖》,畫雪中芭蕉茂盛地生長,將不同時間中出現的物像融在一起,表現獨特的意韻。

五代時,北方畫家關仝善畫雪,他以雪來寄託自己幽遠飄逸的用思。《宣和畫譜》說關仝「善作秋山,寒林,於其林居野渡、幽人逸士、漁市山澤,使其見者悠然如在灞橋風雪中,三峽聞猿時,不復有市朝抗塵走俗之狀,」關仝的畫以「冷」的面目表現「逸」的用思,從他的《關山行旅圖》中也可以看出寒而硬的特點。生於寒天雪國中的關仝善以寒入畫尚可理解,而生於南方溫潤之鄉的五代畫家董源,也對寒天雪地情有獨鍾,《宣和畫譜》著錄其畫,就有《雪浦待渡圖》、《密雪漁歸圖》、《雪坡鍾馗圖》、《寒江石圖》等。董源作畫重平遠幽深之境,而秋的高遠和冬的嚴凝最宜出此境,於是,雪景也受到他的重視。


宋代山水畫家真正得李成荒寒骨氣的,范寬、郭熙二人最為突出,以致在北宋時形成了以李、范、郭為主的喜畫雪景寒林、推崇荒寒畫風的潛在繪畫流派。郭若虛以李、范之作為一文一武,而兩家都有寒冷的特點。惲南田說:「雪圖自摩詰以後,唯稱營丘、華原、河陽、道寧。」范寬的雪景非常有特點,從他的《雪霽圖》、《雪山蕭寺圖》、《雪景寒林圖》等圖中就可看出那種混莽而又荒寒的韻味。清初宋犖《論畫絕句》說:「華原雪景特雄奇,筆底全將造化窺」,正說到這一特徵。郭熙善寫山水寒林,在李成的寒林之外,別構一種靈奇。他的樹做鷹爪,石如鬼面,似亂雲暗度,於荒寒中多了一份蕭森之感。

朱良志:冷月



喜畫寒林雪景,成了中國畫創作的一種傾向,其風氣傳至元季四家、清之四王和四畫僧等,形成了中國畫獨有的荒寒境界。

畫家喜歡畫雪,是因為雪具有和畫家心靈密切相關的內涵,雪景是一種象徵物。惲南田說:「雪霽後寫得天寒木落,石齒出輪,以贈賞音,聊志我輩浩落堅潔耳。」可見畫家作雪景,並非只是為了強調冰天雪地的寒冷,而是借雪景來寄託獨特的思想。白雪連綿,盪盡污垢,在雪意闌珊中,畫家追求不落凡塵的境界。畫雪反映了山水畫家的超越情懷。明王稚登贊趙大年《江干雪霽圖》有「皎然高映」之趣。有「人在冰壺玉鑒中」之感,就是就超越情懷而言的。清寒的雪景還表現畫家之遠思。《繪事發微》說:「凡畫雪景,以寂寞暗淡為主,有玄冥充塞氣象。」雪為白,白為無,白雪提供了一片空無的世界。在這一世界中,致玄冥,通鴻蒙,有一種超越的用思。


當代學者王伯敏在談到元四家的創作風格時說:「他們的作品儘管都有真山真水的依據,但是,不論寫春景、秋景,或夏景、冬景,寫崇山峻岭或淺汀平坡,總是給人以冷落、清淡或荒寒之感,追求一種『無人間煙火』的境界。」中國山水畫在寧靜的氛圍中,總有一種幽冷的氣息,似有一種淡淡的憂愁在,畫面大多取深深的崖谷、黝黑的山林、蕭瑟的曠野、微茫的天空、兀立的孤雁,而且墨分五色,以玄色代替天下無窮之色的表現方式,更加重了這種氣氛,絢爛的世界被凝固成如冰的墨色,雍容富麗的色彩被汰盡,剩下的就是高寒之水墨筆法所表現出的高寒趣味。

朱良志:冷月


靜 瓶


中國藝術追求的冷寂的境界,就如同一件明代的青花,寧靜而淵澄,有一種既然而平淡的美。


中國瓷器自五代北宋以來追求寧靜淵澄,和中國人的文化追求有關。「步步寒華結,言言徹底清」是一種審美理想世界,「一片冰心在玉壺」反映了人們自律的精神。世界永遠充滿著齷齪和清潔之間的角逐。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僅是一種社會理想,也是一種審美追求。


明徐上瀛《溪山琴況》就推崇音樂中的清清世界:「語云:彈琴不清,不如彈箏。言失雅也。故清者,大雅之原本,而為聲音之主宰。地不僻,則不清;琴不實,則不清;弦不潔,則不清;心不靜,則不清;氣不肅,則不清。皆清之至要者也??試一聽之,澄然秋潭,皎然寒月,幽然谷應,始知弦上有此一種清況,真令人心骨俱冷,體氣欲仙矣。」


清清的世界,是清寒的。清寒境界是片寧靜的天地。寧靜驅除了塵世的喧囂,將人們帶入幽遠精澄的世界中;寧靜蕩滌了人們的心靈污垢,使心如冰壺徹底冷,從而會歸於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寧靜本身就是道,就是宇宙之本,宇宙生命之秘密就在寧靜中躍然顯露。


老子說:「夫物云云,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曰復命。」他把靜和道聯繫在一起的,萬物的存在之根是淵深的、又是寧靜的,這就是永恆的道。歸於靜,也就是歸於道,大道就在於靜。


中國藝術追求這種絕對的寧靜。


如在中國畫中,永恆的寧靜是其當家面目。煙林寒樹,古木老泉,雪夜歸舟,深山蕭寺,秋霽嵐起,龍潭暮雲,空翠風煙,幽人山居,幽亭枯槎,漁庄清夏,這些習見的畫題,都在幽冷中透出寧靜,這裡沒有鼓盪和聒噪,沒有激烈的衝突,即使像范寬《溪山行旅》中的飛瀑,也在陰晦空寂的氛圍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囂。寒江靜橫,雪空綿延,淡嵐輕起,孤舟閑泛,枯樹兀自蕭森,將人們帶入那太古般永恆的寧靜中。如北宋畫家王晉卿,善畫「煙江遠壑,柳溪漁浦,晴嵐絕澗,寒林幽谷,桃溪葦村」,靜寒是其基本特點,如其傳世名作《漁村小雪圖卷》,畫山間晴雪之狀,意境清幽,氣氛靜寂,畫中漁村山體均以薄雪輕施,寒林點綴於石間崖隙,江水湟漾,與遠山相應,一切都在清暉中浮動,真是幽寒寧靜之極。中國古代畫論中頗多玩味嫩寒之語,周亮工《讀畫錄》卷三錄明胡長白題畫詩數首,如「一水帶寒月,孤村幕夕煙。」「殘月半窗白,寒星徹夜疏。」正所謂冷風過林,自協音徽;涼月暉席,都成秋痕。嫩寒之意,歷歷可見。

朱良志:冷月



中國畫家酷愛靜寒之境,是因為靜反映了一種獨特的心境。畫之靜是畫家靜觀默照的結果,也是畫家高曠懷抱的一種寫照,畫家以靜寒來表現他與塵世的距離,如陸治自題畫云:「松下寒泉落翠陰,坐來長日澹玄心。」在靜寒之中冶澹心靈;同時,畫家也通過靜寒來表現對宇宙的獨特理解。


中國藝術的靜寒之境,絕不是追求空虛和死寂,而是要在靜寒氛圍中展現生命的躍遷。以靜觀動,動靜相宜,可以說是中國藝術的通則,它一般是在靜寒中表現生趣,像戴熙所說的「一丸涼月」,則「大有生趣在」,惲南田所說的,在「荒荒寂寂」中,感受到一片生機鼓吹,即屬於此。靜寒為盎然的天機躍動提供了一個背景。文嘉自題《仿倪元鎮山水》:「高天爽氣澄,落日橫煙冷,寂寞草雲亭,孤雲亂小影。」在靜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見那孤雲舒捲,輕煙飄渺,使青山浮蕩,孤亭影亂,這不正是一個無比喧鬧的世界嗎!徹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這動靜轉換中全然盪去。


靜與空是相聯繫的,靜作用於聽覺,空作用於視覺,聽覺的靜能推盪視覺的空,而視覺的空也能加重靜的氣氛。在中國畫中,空絕非別無一物,往往與靜相融合,形成一寧靜空茫的境界。因此靜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國藝術熱衷於創造「空山無人,水流花開」的境界,不界入人世的概念、俗世的慾望,不界入人的複雜文化活動,人的社會活動場景漸漸從繪畫的主流中,盡量保持「自然的純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樣呈現,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聯繫。空山無人,任物興現,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王紱自題《水墨小景》云:「雲山淡含煙,疏樹晴延日,亭空寂無人,秋光自蕭瑟。」萬物自在興現,無勞人作,故突出一個「閑」字,所謂閑看浮雲自舒捲,心付孤舟隨意還。奚岡說:「閑將散筆寫倪迂,樹色嵐光淡欲無,心隨孤蓬隨去住,一窗寒雨夢江湖。」物自起而人自閑,人自閑則物之生意更濃。鄭板橋詩云:「流水澹然去,孤舟隨意還」,正是此境。

朱良志:冷月



孤 峰


蘇軾《卜運算元》:「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一個孤獨幽冷的世界。


寂寞和孤獨是同體而生的,而孤獨者必然伴著冷寒。冷、寂、孤的體驗,在中國藝術中廣泛存在,成為中國藝術家的普遍追求。他們表現的冷、寂、孤的感受並非是生命的哀嘆,而是獨立高標、不同俗流的狷介,是超出群倫、從容瀟洒的舒捲。如莊子所說的,通過體驗達到「見獨」的境界,從而「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

朱良志:冷月



南宋馬遠有一幅《寒江獨釣圖》,是一很有意思的作品,今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靜謐的夜晚,淡淡的月色,空空蕩蕩的江面上,有一葉孤舟靜橫,小舟上一人把竿,身體略略前傾,凝神專註於水面。小舟的尾部微翹,旁邊則是几絲柔痕,將小舟隨波閒蕩的意味傳出。馬遠是畫水的高手,這幅作品可見其功力。他對道禪哲學有很深的研究,此畫雖簡,但表達的生命感受卻是豐富的。


夜深人靜,冷月高懸,寂寞的秋江上悄無聲息,氣氛凄冷,一切的喧囂都遠去,一切人世的苦惱都在冷夜的屏障抵制下退出。一丸冷月,雖然孤獨,卻是與漁父相依為命的精靈,冷月砌下的清暉,對這孤獨的人來說不啻是一種安慰;迷朦的夜色,為這寂寞的人提供柔和的保護。小舟靜靜地向前,偶爾激起的流水聲,像是和人絮語。忽而有夜鳥掠過,留下它悠長的叫聲,更襯托這江夜的空明和靜寂。


馬遠以一丸冷月下的孤獨來強調無待,強調性靈的自由。中國藝術家喜歡錶現孤峰、孤樹、孤館作為心靈之象徵。我們看到,在中國園林中,很多假山都累疊成孤峰獨起的形狀,表現的思想與此是一致的。如留園的冠雲峰,就是一峰兀起,如獨立蒼穹,其象徵意義非常明顯,即耿介之人格風範。


李日華云:「江深楓葉冷,雲薄晚山孤。」不是去感受孤峰晚照的餘輝,而是以一峰兀立表現煢獨和凄清。清著名畫家奚岡最善畫孤峰,他有題畫詩說:「寒坡竹樹自蕭森,幽澗泉聲帶苦吟,坐久不知衣袂濕,一圭山影夕嵐沈。」孤峰表現了自己的孤獨和孤介。

朱良志:冷月



在中國畫中,我們總是能看到這樣的畫面,寒鴉,野鶴,一葉孤行舟,倚岸獨釣人,兩三株參差樹,一兩位蕭寺人,都是一樣的冷寒本色、寂寞清魂。畫家們喜歡在畫跋中細研其中的韻味,拈出其安頓生命的意旨。庄澹庵題凌又惠畫云:「性癖羞為設色工,聊將枯木寫寒空。洒然落落成三徑,不斷青青聚一叢。人意蕭條看欲雪,道心寂歷悟生風。低回留得無邊在,又見歸鴉夕照中。」一隻孤鴉在寒空枯木中兀自飛舞,即有秦觀「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的詞境。戴熙說:「一天秋夜無人領,止有寒鴉說樹梢。」寒鴉於樹梢中「說」出了自己的縷縷孤情。李日華《題畫》詩云:「閑雲開處雁行單,老木西風落葉寒。」而寒江孤舟、寒江獨釣是畫家們特喜的畫題,趙孟頫曾得到南宋名畫家胡澹庵於謫居中所畫的《瀟湘夜雨圖》,題云:「一片瀟湘落筆端,騷人千古帶愁看。不堪秋入楓林港,雨闊煙深獨釣寒。」


倪雲林也以孤寒見稱於畫壇,其畫處處在「冷」中表現「孤」的特點,兩三株樹,一兩片石,再就是一痕遠山淡如無,就大致構成了他的畫面。讀其畫,如同見一位清癯的老人拈鬚自立,耿耿嶙峋之志躍然於畫面。虞堪曾題雲林《惠麓圖》云:「天末遠峰生掩冉,石間流澗落寒清,因君寫出三株樹,忽起孤雲野鶴情。」頗可視為對雲林孤寒之境的一種概括。《幽澗寒松圖》,是作者晚年得意之筆,畫面正中干筆鉤出三四株蕭疏之樹,當風而立,木葉幾脫盡,旁側只是一灣瘦水,背面乃淡淡山影,極蒼古老辣。整個畫面所要突出的就是幾株枯樹,境界蒼涼凄清,沉著痛快,正具一種孤寒的韻味。


宋詞中對「孤館」的詠嘆別具衷腸。歐陽修《玉樓春》:「洛陽正值芳菲節,穠艷清香相間發。遊絲有意苦相縈,垂柳無端爭贈別。杏花紅處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誰肯遠相隨,惟有寂寥孤館月。」如今天下,正是「洛陽芳菲節」,能守住「寂寥孤館月」的又有幾人!雖然詞人的「玉樓」中無「春」,但他的性靈中卻藏著濃濃的春意。

朱良志:冷月



????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雅書畫 的精彩文章:

徐冰:我們對齊白石不解,是因為不懂工匠之思和民間智慧
太美的古畫二十四節氣
論書法藝術的「造白」

TAG:月雅書畫 |

您可能感興趣

朱良志——「虛 靜」說
朱良志:我愛金農
葉朗、朱良志:禪宗的妙悟學說
朱良志:中國文人畫有如渡人的扁舟
朱良志:真正的高雅,是在世俗生活中建立起來的
朱良志:文人畫的真性問題
朱良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在何處?
朱良志:中國畫里的好雪片片
讀朱良志《生命清供》
朱良志:文人畫背後有一種獨特的語言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