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觀後感
昨天,昨天我問我的眼睛
我們何時彼此再相見?
——聶魯達《疑問集》
期待了三個月的電影,周日終於看完了。被朋友邀請寫影評,雖然不忍拒絕,卻也不知如何下筆。一方面因為很少寫影評,另一方面,一直覺得,看電影和閱讀一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經歷,會關注不同的內容,出現不同的共鳴,產生不同的感受。評論實在說不上,反倒覺得以前在學校里,被老師逼著寫的《……觀後感》更適合做這樣一篇小文章的標題。
初識誠叔是高中的時候,看的第一部作品是《雲之彼端 約定的地方》,僅僅看了那一部,內心就被誠叔震撼了。緊接著,把誠叔所有作品都刷了一遍,從《她和她的貓》到《追逐繁星的孩子》,這幾年更是把最喜歡的《言葉之庭》、《星之聲》、《十字路口》等等看了一遍又一遍。在那之前,我心裡承認的日本優秀動畫電影只有宮崎駿的作品,而從那時起,多了一個名字:新海誠。
和宮崎駿堅持手繪不同,誠叔和團隊善於利用現代計算機科技輔助繪圖。雖然少了前者作品中那種淡雅純粹的味道,但也因此使得畫面更加豐盈和鮮活,(我們沒有必要去爭論哪種方式更好,更不必去指責誰,不僅僅是因為兩種形式都有出彩之處,我們也應該理解,習慣了傳統風格的名家有多難接納新技術,而新晉的青年才俊又能有多大的名氣和資本去耗費時間和精力製作手繪的作品?)對於其精美程度,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每一幀截下來都可以做桌面背景。
我們回到這部電影。首先從整體觀影感受和情節上談談。雖然沒有慘遭劇透,但我也在許多零碎的介紹信息中了解到了,這是一部交換身體向的電影(的確有點俗套)。電影開場,情節慢慢鋪開,並沒有給觀眾帶來多少突兀的感覺,和誠叔以前的作品不同的是,這部電影中,新海誠運用了更多的喜劇元素,添加了更多的笑點。根據我的推斷,大概也是為了消除突兀感,以便使劇情柔和發展吧。整部電影進行到半個小時,也沒有特別激蕩的情節產生,像是平鋪直敘般依次講述兩人交換身體後生活中的瑣碎小事,順便埋一點伏筆,比如口嚼酒,外婆要帶三葉去神社的時候剛好是男主在三葉身體里等等。但節奏也越來越快,到了彗星墜落的時候戛然而止。緊接著,在男主尋找女主過程中緩緩聚力,至男主了解到真相後,情節激蕩,整部電影的世界系和時空設定漸漸清晰,繼而在兩人相遇時高潮爆發(然後筆者慘而落淚。。。),最後平和收尾,在觀眾們焦急的期待下,最終相遇並認出了彼此。
整部電影敘事清晰,慣用的意向也沒有落下,開幕轉折爆發都有伏筆。最讓人意外的是,誠哥之前的影片都會在轉折那裡停下,留下愛而不能,深海孤獨的遺憾。有人說,這次誠哥終於放過了觀眾,釋懷了自己。可是我和袁老闆的意見一致,還是希望誠哥留一個開放式的結局,哪怕把這個圓滿放到彩蛋里。
誠叔之前也有很多優秀作品,但是總有一種不完整的感覺,或許他並不是按照一部電影的標準來處理那些作品,所以不論是人設,還是情節,乃至結局,總讓人覺得殘缺不全。這麼多年過去了,誠叔總算是拍了一部正常的電影,情節飽滿,人設完整,結局大團圓。和以前只會單線講述少男少女苦戀而不得不同,這次誠叔終於能玩轉一個複雜的穿越故事了。
加入了穿越等非現實元素就免不了精心設計世界系和各種細節,這部電影最難能可貴的就是,沒有明顯的bug,能做到這點,還要感謝製片人,東寶的王牌——川村元氣(讓日本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告白》,就是出自他之手)。誠叔說,是川村教給他,什麼時候埋伏筆,什麼時候要轉折、什麼時候有高潮,故事才會好看。而熟悉誠叔的人都知道,他以前的電影,主角並不是故事,而是情緒。孤獨是他作品中最常見的主題,男女主角往往各自被思念折磨,孤獨終老。一直有人說誠叔會成為下一個宮崎駿,其實,誠叔就是誠叔,沒必要成為誰。宮崎駿是大開大合的人類視角,新海誠,是深入個人內心深處的「情緒的小起伏」,宮崎駿擅長用宏大的世界,童真與慾望的碰撞,敘說人生的哲理。而新海誠擅長打造二人的「私世界」,用大段獨白,無法逾越的距離,無與倫比的精緻畫面,討論「孤獨」、「遺憾」和「愛情」。兩者各有所長,並沒有優劣之分,只不過每個作者心之所安所向不同罷了。
或許每個導演都有自己所堅持的東西,如果說宮崎駿堅持的是手繪,那麼新海誠堅持的,就是細節和真實。熟悉新海誠的人應該知道,他的作品,在細節刻畫上一向是力求完美,而凡是現實世界中存在的地方或是事物,誠叔也大多儘力還原真實。像這部電影中新宿街頭標誌性大屏幕,三軒茶屋,代入感實在是太強烈了。在誠哥電影里的慣用的飛行器,星空,雲海,急促秩序的人流,櫛比的高樓,穿梭的電車,掉落的粉筆屑,一個都沒有少,不知道有沒有注意到,有一段情節是三葉和敕使討論作戰計劃,地點大概是敕使的房間,人物後面雜亂的背景中,哪怕是陰暗的角落裡,散落在遊戲機旁的遊戲光碟,上面的圖案都不是隨便畫上去的,每一張都是對真實存在的物品的復刻(其中有一張是《合金裝備》2333)
最後講一下配樂方面,兩個字,完美。情緒準確,多而不亂,進入的位置也剛剛好,展現了新海誠把握觀眾情緒的超強能力。
———————————————————————————
以上就是作為一個正常的觀眾,寫出的,對於這部優秀電影的正常的感受。可是,筆者心裡卻有一個微小卻堅定的聲音,不停地說著「不合格,真的不合格。」
究竟是哪裡不對呢?為什麼覺得和期望的相差很大?
筆者之所以愛新海誠的作品,並不是愛情節故事,愛的恰恰在他的作品中,大膽而深刻地展現出來的消極情緒,讓觀眾產生強烈共鳴以致直面靈魂深處那個孤獨自我,肆意宣洩遺憾、孤獨、悲傷情緒的感覺。沉溺於憂鬱和孤獨的確不妥,但如果能在觀看電影的過程中得到酣暢的宣洩,對我們又何嘗不是好事呢?看誠叔過去的作品,即便其中講述的是我沒有體驗過的事情,但是依然能夠讓我沉浸其中。即便是未知的世界,依然能夠打動我的心。這次的誠叔,學會了寫故事,卻把這些弄丟了。三葉和瀧的感情,三位主要配角的內心刻畫,模糊不明,全部交由觀眾自己想像。
你可以說這是誠叔的進步,可是我的自私的小感受卻是「有些失望」,恰恰像他過去作品中主人公們的情緒:「往事不可追,心中空落枉然」。故事到底是不是一部動畫最重要的東西,這一點眾說紛紜,而在現實世界過分理性的我,更喜歡在他曾經的作品中,體驗那樣深入骨髓的情緒共鳴。如同前文所說,這便是我堅持叫這篇文章《……觀後感》的原因。
※投稿 l《你的名字》觀後感
※單身汪之《你的名字》觀後感
※《你的名字》全國首映,觀後感:真的很棒
※所以,這其實是個科幻片?《你的名字》觀後感
※新海誠《你的名字》觀後感和吐槽全在這裡
※《你的名字。》觀後感——一隻單身狗的心路歷程
※《你的名字》觀後感:當下的相遇 跨越了時空
※《悟空傳》觀後感
※【你的名字】觀後感以及我對平時空間的理解
※《戰狼2》觀後感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芳華》觀後感
※《戰狼二》觀後感
※戰火年代的愛情—《等著我》觀後感
※電影《V字仇殺隊》觀後感
※龔璐茜 《「喵星人」》觀後感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羞羞的鐵拳》觀後感
※一篇來自《我是誰的寶貝》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