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帆七海——17世紀東亞海洋上的風帆戰艦
揚帆七海——17世紀東亞海洋上的風帆戰艦
17世紀的世界,大航海運動仍然方興未艾,但蒸汽機還遠沒有投入實用化,科學技術和工業文明主導世界的時代還要再等一百多年才會到來。在當時的歐洲,大型風帆戰列艦已經成為了大西洋和地中海上的主宰;但在亞洲東部的海洋上,多種造型各異的風帆戰艦卻是各顯神通,構成了被當時的中國人稱為「七海,也就是」動畫片《海賊王》和電影《加勒比海盜》第三部里所謂的「七武海」上的各色戰艦原型……
歐羅巴艨艟——17世紀的各國戰列艦
「無數的風帆宛如天上的白雲,巍峨的身影彷彿水上的城堡……」戰列艦無疑是風帆戰艦時代的海面上最為壯觀的存在。在風帆戰艦時代,戰列艦一般分為三個等級:一級戰列艦是裝有三層甲板,配備火炮數量達到或者超過100門的大型風帆戰艦;二級戰列艦是三層甲板和配備90門左右火炮的風帆戰艦;三級戰列艦隻有兩層甲板,配備的火炮數量則只有64~74門。一級風帆戰列艦在17世紀時已經出現,其滿載排水量已經達到1500~2000噸,不過像西班牙「至聖三位一體」號那樣的四層甲板、140門火炮的「超級風帆戰列艦」的出現記錄還要等到18世紀,至少目前已知的文獻上,並沒有關於17世紀存在四層甲板超級風帆戰列艦的記載。
(17世紀法國海軍一級戰列艦「太陽王路易」號模型,法國海軍噸位最大的「總旗艦」,卻被火攻船燒毀)
不過當時的一級和二級戰列艦,其航行性能是非常不妙的,比如瑞典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夫斯親自監造的「瓦薩」號,在眾目睽睽之下沉沒在下水儀式上,「瓦薩」號還只是一艘三級戰列艦。而重心更高的一級和二級戰列艦適航性更不樂觀,於是想要不遠萬里開來遠東海域(當年還沒有蘇伊士運河,需要繞過風暴肆虐的好望角)最大的可能就是沉沒在半途中,而當年的歐洲列強也不會拿寶貴的一級和二級戰列艦來冒險。
實際上,整個17世紀,一級甚至二級戰列艦都非常稀缺以至於基本上是作為各國國王的「御艦」和艦隊司令的「旗艦」來顯示王國和海軍的強大,在海戰中發揮作用的卻很是少見。真正作為海軍主力去參與海上搏殺的多是三級戰列艦,不過即使是三級戰列艦也大多只在所在國近海或者地中海活動,很少會去跑遠洋。畢竟無論從海上自持力(當時並沒有現代海軍普遍裝備的補給艦)還是航行能力上看,當時的戰列艦都太大、速度太慢且自持力太低,參加遠航純粹是艦長活得不耐煩了……
(瑞典斯德哥爾摩博物館內根據打撈的沉船複製的「瓦薩」號模型)
和多數歐洲國家相比,荷蘭卻是不折不扣的另類:號稱「海上馬車夫」的荷蘭也擁有一支規模可觀的海軍艦隊,但是荷蘭的國土面積不大,海外殖民地也不多,沒有很多物力和財力建造一級和二級戰列艦。於是荷蘭乾脆放棄一、二級戰列艦,集中建造三級戰列艦,而且荷蘭的三級戰列艦也是異類,雖然有兩層甲板,但只配置50門甚至更少的艦炮;17世紀荷蘭海軍最大的戰列艦「布雷得羅德」號,只有兩層甲板,配備火炮59門。但是,這些數量較少的艦炮都是他國海軍一級戰列艦才可能裝備的大口徑42磅炮和32磅炮(此處的「磅」系所發射的實心彈丸的重量),憑藉大口徑火炮的威力和小噸位帶來的靈活的航行能力,尤其是在淺水區的航行能力遠比他國的風帆戰列艦出色。這些體量和火炮數量都遠不及他國三等戰列艦的荷蘭戰艦不僅可以完全壓制他國海軍的巡洋艦等艦隻,甚至可以與他國海軍一、二級戰列艦一較高下。荷蘭海軍小型戰列艦的出色表現使得英國也開始建造這類小型戰艦,不過在定位上「降了個級」,稱之為四級戰列艦;而這種造艦思路到了蒸汽動力時代後,就有了諸如戰列巡洋艦和袖珍戰列艦那樣的「異類」傳承者。言歸正傳說17世紀,荷蘭海軍一度擁有出色的統帥,人稱「老爹」的德·魯伊特爾,在他的指揮下,荷蘭艦隊不止一次地採用艦炮火力壓制下的接舷肉搏戰和小艇火攻戰術,無論在北海、地中海甚至英吉利海峽的作戰中都連戰連捷,摧毀和俘獲了多艘英國海軍一級和二級戰列艦,而從荷蘭博物館複製的17世紀荷蘭侵台艦隊最大戰艦「赫克托」號的外形上看,就是一艘體量較小的三級戰列艦。
相比於英國、法國和西班牙海軍習慣的戰列線戰術,荷蘭海軍憑藉其艦隻的靈活性和得心應手的縱火船使用,更習慣於採用沖亂敵方戰列線後、在大口徑艦炮的火力壓制下進行跳幫接舷戰和火攻船突擊的「亂戰」打法,這種看似「離經叛道」的做法在後世的英法尼羅河口海戰和特拉法爾加海戰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蒸汽動力戰艦時代,奧匈帝國海軍在利薩海戰中亦以此戰法大敗義大利海軍,直到大東溝海戰中,北洋艦隊也試圖採用此戰術,並且一度成功地將日本聯合艦隊本隊攔腰截斷,但終因艦船和火炮技術落後而功虧一簣。
(荷蘭博物館複製的「赫克托」號)
近海防禦戰艦的先祖——17世紀東亞國家的自產艦船
雖然17世紀的歐陸列強已經擁有了堅船利炮,不過當時的東亞諸國如中國、日本和朝鮮雖然時不時會陷入各種戰亂,但是並沒有被歐洲人的軍艦和大炮打開國門並且像非洲和美洲那樣淪為殖民地。在鄭成功收復台灣的作戰中,鄭軍水師連續擊沉了包括「赫克托」號三級戰列艦在內的多艘荷蘭海軍艦船,這不僅是因為當時的東亞國家並非不開化的非洲和美洲部落,國家和民族意識早已十分成熟,軍官和士兵的戰鬥精神和戰術素養不僅不遜色於歐西甚至更勝一籌,也因為當時東亞國家如中國和朝鮮的自產艦船也不像兩百年後的19世紀那樣落後於世,而是非常具有時代特色和使用合理性的。
在16世紀末的朝鮮壬辰衛國戰爭中,朝鮮水師就已經配備了本國特色的優秀戰船——「龜船」,如今一些朝鮮和韓國的文章稱其為「近海防禦鐵甲艦的先驅」,無論這種評價是否有自誇的成分,但從留存的資料來看,「龜船」的設計是極具合理性的。在19世紀之前,由於焊接技術尚不存在,鉚接技術也遠未成形,加上還沒有大型鍛壓設備,因此用鋼板或者鐵板建造艦船無論在哪國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如果要建造有鋼鐵防護的「裝甲艦」,最合理的方式就是將鐵甲敷設在木板之上,這樣構成的「複合裝甲」加上弧形的角度已經足夠防住後世42磅炮的實心彈,對於槍彈和弓箭更是不在話下,對投射式縱火武器亦具有良好的防禦效果。而位於艦艏的大口徑短炮因為艦艏搶佔攻擊陣位比側舷搶陣位更加方便(不用糾結角度,只需要做到艦艏向敵即可),所以更容易發揚大口徑火炮的優勢給對方沉重一擊,在特拉法爾加海戰中,納爾遜就是憑藉艦艏的兩門大口徑68磅短炮,在亂戰中繞到敵艦艉部近距離開火,擊穿敵艦艉樓(艦員最多的所在)並且從後向前貫穿敵艦,從而給予敵艦員重大殺傷的。作為帆槳並用的小型艦隻,龜船在淺水海域(諸如黃海、朝鮮海峽和日本海的朝鮮近海)的靈活性應當會很出色,覆蓋在木殼船體上的鐵甲宛如後世的穹甲,鐵甲上的尖刺能阻止敵方跳幫接舷。如果允許合理推測,龜船憑藉靈活的轉向和良好的防護突破到日本安宅船或者大關船的艉部,用艦艏的大口徑炮對著日本艦船的高大船樓來上一炮,那麼絕對可以讓日人好好喝一壺的……從這個角度上說,龜船也許是可以說成是風帆時代里兼具後世穹甲戰艦和近海防禦鐵甲艦特點的出色近海防禦艦隻,足以體現出當時東亞國家在艦船設計和製造方面的創意和匠心。根據日本博物館裡的一些記載,在江戶時期,日本亦仿製過朝鮮龜船,並且將日本特色的安宅船和大關船的木殼上敷設鐵板,成為日本特色的「鐵甲船」。
(平壤博物館裡展示的復刻「龜船」,倒是有幾分「近海防禦鐵甲艦」的味道)
而17世紀的中國也絕非在艦船發展領域無所作為,雖然鄭和開創的大航海時代已經遠去(但客觀地說,當今的一些文字里對於「鄭和寶船」排水量超過10000噸甚至接近20000噸的說法,筆者不大認同,因為這已經遠遠超過了當時中國的生產能力、中國港口的吃水深度、中式木質帆船的長寬比特徵和航行能力,而且除了文字記載外,並無相關圖紙史料),但是中國在造船方面依然在推陳出新。除了傳統的廣船、福船和沙船外,中國水師當時也開始擁有較大型的近海防禦戰艦——鳥船。
根據留存的文字和少量圖紙的描述,鳥船在嘉靖時期被稱為「開浪船」,最初是一種「下洋大帆船」(大膽推測與鄭和船隊使用的船型有關),由於性能出色也被水師作為戰艦使用,更是鄭芝龍和鄭成功父子的海上武裝中最為有力的艦船。在荷蘭人所繪製的《福州城圖》中,鳥船是一種採用單層或者雙層甲板(其中採用雙層甲板的被稱為「大鳥船」)的艏艉樓布局多桅杆大帆船,在艏樓內安裝有一門或兩門大口徑火炮,側舷則配置中口徑火炮,以當時中國的火炮技術推測,艦艏內的很可能就是作為岸防炮的「紅夷炮」,即源於西班牙技術的大口徑銅鑄加農炮,其發射的彈丸重量很可能超過當時西方頭等戰列艦的42磅炮;側舷火炮則可能是具有連發能力的明代改進型「佛郎機」,用以在接舷戰中壓制敵方甲板上的人員。此外,鳥船上可能還會配備在記載中被稱為「火龍出水」的竹製火箭推進的投射式縱火兵器。從留存的少量圖樣上看,鳥船具有多達五根以上的桅杆,這樣的布置雖然對於遠航來說有些不合適,但是在淺海海域的轉向確實可以比西方的雙桅和三桅大型風帆戰艦靈活得多,因此如果有數量優勢,那麼鳥船面對西方風帆戰列艦時,「主場作戰」就完全可以不落下風。根據文獻記載,鄭成功收台艦隊中不乏「大鳥船」,而作為其「王牌」的「大熕船」和「靈熕船」很可能就是艦艏配備了大口徑火炮的雙層甲板「大鳥船」。在與「赫克托」號等荷蘭艦船的戰鬥中,荷蘭戰艦的側舷炮並不能準確命中數量眾多的鄭軍鳥船(1895年的大東溝海戰中,雙方的艦炮命中率只有5%上下,17世紀時候更是可想而知),而大鳥船憑藉其靈活的航行性能和優勢數量,用大口徑艦艏火炮近距離射擊荷蘭三等戰列艦的側舷和艉樓,一旦炮彈從艉樓射入就足以對荷蘭艦員造成重大傷亡,而投射式縱火兵器一旦從大口徑艦炮射擊造成的彈洞中射入荷蘭戰艦,或者小型火攻戰船的決死突擊,都完全可能引發大火和爆炸,從而為中國水師帶來一場抗擊西洋外敵作戰的偉大勝利。而西方國家也並非沒有意識到這種艦艏配置大口徑火炮的布局的好處,在兩百多年後,英國著名艦船設計師倫道爾設計出了採用這種布局的風靡一時的近海防禦艦艇——倫道爾炮艇,而國人也許更熟悉其另一個名字「蚊炮船」。
兩百多年後,近代中國的設計人員依然表現出了難能可貴的創造力和聰明才智,江南製造局建造的「金甌」號,作為世界上第一艘採用水線帶裝甲的近海防禦鐵甲艦隻被英國收入《布雷賽海軍年鑒》,認為其「燦爛可觀」;福建船政建造的「平遠」號近海防禦鐵甲艦在大東溝海戰中重創了日本聯合艦隊旗艦「松島」號,成就了這種艦艏配置大口徑火炮的艦艇在蒸汽時代的最後輝煌。
(根據《福州城圖》繪製的鳥船電腦復原圖)
海上「亂戰」的時代——尾聲
在17世紀的東亞海洋上,雖然西洋風帆戰列艦已經出現,但是能不遠萬里來到遠東的並不多,且都是比較弱的三級(四級)戰列艦,無法組成有效的戰列線,對於東亞國家自產的航行靈活且配備有大口徑艦艏火炮的小型風帆或帆槳並用戰艦並無多少優勢,因此當時的歐洲列強尚不能以「堅船利炮」讓具有上千年歷史的東亞各國俯首稱臣。而在當時的海戰中,憑藉勇敢精神沖亂對方戰列線,依靠撞擊、接舷戰和火攻等戰術取勝的「亂戰」戰法,還將有兩百多年的生命力,直到兩百多年後的蒸汽艦船時代中期,日俄兩國海軍在對馬島擺開陣勢,戰列線的對射終於取代了「亂戰」成為海戰的主旋律,雖然這個時代也很快地在日德蘭的血戰中划上輝煌的句號…… so-bidi-theme-font:minor-bidi;mso-ansi-language:EN-US; mso-fareast-language:ZH-CN;mso-bidi-language:AR-SA">世紀,一級甚至二級戰列艦都非常稀缺以至於基本上是作為各國國王的「御艦」和艦隊司令的「旗艦」來顯示王國和海軍的強大,在海戰中發揮作用的卻很是少見。真正作為海軍主力去參與海上搏殺的多是三級戰列艦,不過即使是三級戰列艦也大多只在所在國近海或者地中海活動,很少會去跑遠洋。畢竟無論從海上自持力(當時並沒有現代海軍普遍裝備的補給艦)還是航行能力上看,當時的戰列艦都太大、速度太慢且自持力太低,參加遠航純粹是艦長活得不耐煩了……
(作者CPQ)
※051型導彈驅逐艦首艦消失之謎!海軍博物館破爛現狀
※核動力航母始祖 美國海軍企業號的一生
※五常大國為何從未實裝過CIWS,原因竟然是它!
※蛙人雖小破壞力大 海軍反蛙人作戰不可小覷
TAG:浩漢防務 |
※浪漫大艦隊時代 巨艦海上對決:19世紀海洋爭霸戰
※「揚波大海 走向深藍」——2017全國海洋宣傳日南京開幕!
※參加2017 「海洋之杯」比賽的海軍黃石艦抵達海參崴
※廣東旅遊:珠海長隆海洋王國
※「國際軍事比賽-2017·海洋之杯」 靜候黃石艦佳績
※參加海洋之杯-2017軍事比賽的俄羅斯海軍和伊朗海軍艦艇先後抵達巴庫
※沉睡在海洋千萬年的寶石 海洋三寶
※海洋霸王龍 科萬上龍
※海洋特輯:2017夏季童裝清涼航海風
※歐米茄海馬系列海洋宇宙「碧海之藍」腕錶
※參加中俄海上聯合-2017演習的中國海軍艦艇編隊通過荷蘭海洋專屬經濟區
※2017「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活動於6月8日在南京舉行
※歐米茄神器:海馬系列海洋宇宙1948限量款腕錶
※李世軒《美麗的海洋》
※2017「隨尚赫游世界」——海洋贊禮號
※海洋中盛開的花朵紅海葵
※上海長風海洋世界,「票」洋過海來看「你」
※歐米茄潛水錶新旗艦——海洋宇宙「深海之黑」腕錶
※中國「海洋石油982」,鑽深9144米,南海的「定海神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