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代超視距空戰系統下馬:美國本答應賣更好的產品卻翻臉了
中國在戰鬥機超視距作戰能力規劃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60年代的殲八戰鬥機研製;而學術意見上的分歧,在特定歷史背景下演化成了研製單位的分裂變遷,最終形成了中國今天的戰鬥機研製中心地區分布。
殲八戰鬥機項目提出時,中國空軍的方案論證能力遠不及今天的系統化、深入化;只是簡單的表示,需要一架比殲7飛的更遠、在高空滯空時間更長的新戰鬥機。因為殲7自身燃油不夠,要在接近20 000米的高度攔截U2偵察機時攔截窗口很小,只要稍有差錯就會引起攔截失敗。在確定要做一個更大、更強的方案以後,當時601所對於怎麼放大殲7出現了兩個方向的分歧。
圖:殲八採用雙發動機共用單進氣口的設計
導彈派認為,隨著技術的發展,以後戰鬥機一定是要以導彈為主要作戰武器,而且作戰範圍遲早要打到飛行員肉眼看不見的幾十公里遠距離上;因此給前機身留出雷達安裝空間至關重要,必須採用兩側進氣方案。而機炮派雖然不否定這一觀點,但是認為這樣對於殲7的原始布局改動太大,風險太高。當時機炮派尤其是害怕機炮的安裝位置不方便安排,打炮時炮口噴出的大量燃氣被兩側進氣道吸入,引起發動機喘振停車,因此堅決要求保留殲7的機頭進氣方式。
圖:殲八II平台改回最初的兩側進氣方案
然而殲八採用兩台發動機,雙發共用一個進氣口在殲六上就已經被證明會造成嚴重的互相干擾;嚴重時常常造成發動機啟動困難、空中容易停車而且一台停車會誘發另一台也停。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機炮派並未說明。但在後來殲八II的兩側進氣道研製報告中,曾經的機炮派很自豪的說,殲八II是中國第一款設計之初就要求重點考慮進氣道與發動機工作匹配的戰鬥機。
最終機炮派獲得了殲八項目的研製權,導彈派的布局設計被安排成了一個遠期的非主力型號計劃,就是殲九項目;這個項目最大的特色在於,它安排了一套半主動制導的火控雷達和導彈系統,用以實現超視距攻擊。由於當時的格鬥導彈性能很差,只能在目標屁股後面追著紅外信號最強烈的發動機噴口打,這種能夠迎頭射擊的遠程導彈系統就被稱之為「攔射武器系統」。
圖:殲9的攔射系統來自F4的殘骸,核心是火控雷達與AIM7導彈
殲九上的攔射系統並非從無到有的完全自研,很大程度上是在美國F4戰鬥機殘骸中的相關設備基礎上,重現複製美方的技術設計。但由於電子電氣、精密化工等工業能力上的差距,這套系統的開發極不順利。在70年代末期,殲九項目徹底停滯、並很快下馬以後,攔射系統被計劃移植到殲八II平台上。
但對當時的中國來說,這套由攔射系統已經不是唯一的發展方向了。在中西蜜月時代,同樣是殲八II平台上就推動了和平典範計劃,由美國以F16的航電技術對殲八II進行現代化改進。中國最早的攔射武器系統因為項目雖早,進展卻過於緩慢,拖得太晚而性能指標嚴重落後,遠不如當時準備引進的美國新版航電火控和AIM7好,最終導彈和雷達先後下馬、淘汰。
然而可惜的是,80年代末期風雲突變以後,和平典範計劃擱淺;而最終買也沒有買成。
※狙擊步槍都是栓動?半自動就是班組精確射手步槍?錯!
※國防科工委安排成都走後門參加競爭,使中國戰鬥機少走幾十年彎路
※台灣現役步槍等同於德國HK416縮水,強於95步槍
※台灣下代步槍用6.8槍彈壓倒大陸5.8?愚昧的選擇
※俄軍新一代步槍AK12能實現千發射速的變速點射功能?純屬謠言
TAG:候知健 |
※只有中美俄三國才能研發的作戰系統:美俄都不肯賣,中國卻已外銷
※真牛!中國二炮領跑解放軍「空天一體化」作戰系統
※此武器一旦發生損毀,也就意味著美國整個作戰系統面臨癱瘓
※在星戰系列中它可是能一口吞噬一個地球的傢伙
※中國的單兵外骨骼作戰系統,科幻里東西在現實中出現了
※舉世無三 藍星只有中美兩國掌握協同交戰系統技術
※俄媒稱俄羅斯電子戰系統能世界上最強碾壓其他國
※「宙斯盾」,美國海軍現役最重要的整合式水面艦艇作戰系統
※星球大戰系列的真正男一號,阿納金的一曲輓歌
※隱身將不再是唯一法寶,中美隱身戰機電子戰系統較高低
※中國最新電子戰系統裝備開發成功,可癱瘓周邊美日韓「宙斯盾」艦
※EP-3讓中國電子戰系統進步 美國人混淆視聽而已
※中國究竟推出了什麼作戰系統?俄羅斯表示已經毫無優勢了
※整合發現與跟蹤,「宙斯盾」美國海軍現役最重要艦艇作戰系統
※二戰系列——美國不參戰,此戰役根本無法勝利,英法只能坐以待斃
※中國首次高調曝光單兵外骨骼作戰系統:中國版超級士兵即將登場了
※中國售緬甸首架梟龍戰機亮相 或配西方電子戰系統
※我要代表月亮消滅你,美戰系列美甲大集合!哪個款才是你的愛?
※美國忌憚俄軍鐵路導彈作戰系統,同時懷疑中國也引進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