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拒絕別人,就是一種愛自己

拒絕別人,就是一種愛自己




01




我們之所以難以拒絕別人,是因為拒絕常常會伴隨著內疚發生,而我們無法承載這個內疚。所以寧願委屈自己,以緩解自己的內疚。



委屈自己和內疚之間,人會慣性地選擇痛苦相對較小的那個,這是潛意識對自己的保護。無法拒絕別人,其實就是選擇迴避內疚。





比如說,春節來了,你媽逼婚了嗎?各種應酬來了,去還是不去?請幫個忙,也可以做但就是有點不情願。被借錢不能拒絕但又各種擔心。還有就是爸爸媽媽對你的各種要求……




拒絕必然會帶著傷害他人,因為拒絕就是一種對他人的推開。無論你怎麼強調對事不對人,即使你只是拒絕一個事,被拒絕者不可避免地會體驗到你在拒絕我這個人。你在推開我,我整個人都不好了。因為每個人都多少有點被拋棄的創傷和與他人融合的需求。創傷和需求越強,受傷感就會越強。




然而讓別人失望你就又會內疚。



為了防禦這種內疚,你就開始各種忍忍吧,各種委屈自己、為難自己,以去滿足別人。






02




當我們無法拒絕別人的時候,我們潛意識裡發生了什麼呢?




你願意為他人做點什麼,是你的善良,是你的愛。這個善良里,有兩根停止線,到達這根線你才願意停止下來:






  • 一根停止線是:以你的滿意為準。



  • 一根停止線是:以我的實際能力為準。




一個無法拒絕別人的人,是這樣的:




他們在潛意識裡給自己設定了一個目標:

我做的事情,要以他人的滿意為準。




只要他人還沒滿意,我就想去努力滿足他。不然我就會內疚,然後這種內疚里又夾雜著「你怎麼這麼過分」的憤怒。比如他人約我去吃飯,去還是不去?不去他就不滿意,去了就很累。我的累算個什麼,還是先讓他滿意吧。




無法拒絕,實際上就是這樣一種狀態:直到你滿意,或者我累死,我才善罷甘休。我好不好,關我p事。




聽起來總讓我感覺有種「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悲壯感。要是你還沒滿意,你還不開心,你還不願意,我的內疚感就會推著我動起來。不然內疚就會替你來懲罰我,讓我不得安生。




不能拒絕是在說:別人是多麼地重要,自己是多麼地不重要——這是一種多麼地看不起自己。




一個能正常拒絕的人應該是這樣的:




他們在潛意識裡設置的目標是你的需求在我的能力範圍內,我願意無條件滿足你。如果你的需求在我的能力之外,我願意在我的能力範圍內滿足你一部分,而不會透支自己,滿足你所有。




無法滿足的部分,我想先照顧自己,拒絕你。




我的能力不是我的透支自己的飽負荷狀態,而是在我們的關係、情境、愛、意願等綜合環境下我願意竭盡所能的部分。




這是比較健康的愛。這種愛里,沒有委屈、沒有犧牲。




比如說老闆安排了200個工作指標。而你正常的能力上限是100個,你偷懶、磨洋工的產出是50個。熬夜、透支、瘋狂工作後的結果是150個。那你會怎麼選擇呢?




如果你無法拒絕老闆,你就會透支自己的能力,努力實現老闆的目標,以讓老闆滿意。然後在墓志銘上寫上「XX,因公殉職,卒於2017」。如果你會愛自己也愛老闆,就是產出100個,平凡度日,穩步上升。如果你愛自己不愛老闆,就是50個了,然後收到一張辭退書。






  • 對於他人的需求,一個比較健康的狀態是:

    我們滿足他人的時候,盡我所能問心無愧就好,而非超我所能讓他滿意。





  • 能夠拒絕別人就是:

    你固然重要,我也很重要,兩者不衝突的時候我願意照顧你,兩者衝突的時候,我先以自己為主吧。




這就是愛自己。







03




如果你以自己能力為上限,就必然面對著別人的受傷、不滿意、生氣、失望。


一個成熟的人,應該有的基本特點之一就是知道界限。




知道界限不是一定要恪守界限。恪守界限給人死板的感覺。

界限的意思是,我知道界限在哪裡,我選擇了恪守或者適度打破。




別人對你有期待,是別人的事情。你滿足不了他,他有情緒,是他的事情。你可以照顧他的情緒,但是期待和情緒依然是他自己的事情。本質上來說,都得他自己負責。你可以去替他負責,但是你要知道是你在替他負責屬於他的東西, 你在越界。





比如說,媽媽在逼婚,這就是越界。你嫁還是不嫁?嫁吧,你委屈。不嫁吧,她失望。她有一個期待,有一個情緒,你要不要去照顧下呢?去照顧,就是超你所能。不去照顧而只安撫,就是盡你所能了。




比如說我對你有期待,希望你每個月給我十萬塊保護費。你給還是不給?不給我就很生氣。你怎麼辦呢?以我們這素不相識的關係,拒絕我而不罵我傻x,已經是盡你所能了。




每個人都終將只能為自己的期待和情緒負責。




長大的過程,就是學會尊重別人的失望。

那是他需要負責的東西,我們可以因為愛而努力去為他人的情緒負責,不讓他體驗到失望,但終將不能永遠負責。


這就是盡我所能問心無愧,而非超我所能讓你滿意。




04




盡我所能的好處,就是我們保護好了自己。這時候我們的付出是自願的,沒有犧牲的。 我們有能力和精力在下次繼續做更多。




如果我們在超我所能地付出,就會對對方有需要、索取和怨恨。這個恨會破壞兩個人的關係。




比如說媽媽。




很多媽媽在犧牲自己愛孩子。她就會對孩子有很多隱性的要求,當孩子不滿足媽媽,不照顧、感恩、重視媽媽的時候,媽媽就會有一種養了「白眼狼」的怨恨。這讓孩子感受到不回報媽媽就對不起她,回報又覺得壓力很大。陷入了兩難。

這種兩難又會泛化到社會關係中:不滿足別人就會內疚,滿足別人又壓力大。




盡我所能而非超我所能,不僅是愛自己,更是愛他人。這樣的愛是持續的 、是沒有索取和壓力的。







05





更深層次一點,就是人的潛意識裡有一種擔憂:




如果我讓別人失望了,讓別人不開心了,就意味著我不是個好人,別人就會不喜歡我,會拋棄我。




所以他們不敢自己享受,一定要把自己搞得很苦才有付出感,有付出感才覺得安全。一旦享受了,就像是自己自私不付出一樣。




這個邏輯,如果你深入思考下,就發現它是不合情理的。你把他人想得過於脆弱了,把關係想得過於脆弱了,也把自己的破壞力想得過於強大了。好像別人不被你滿足,就會活不下去了一樣。而且,你哪有那麼不值得被愛?





一個能留下來的員工,一定是敢於跟老闆說「我儘力了」、「對不起我沒完成」的,然後聽老闆吐槽抱怨下。老闆會綜合結果來看,是不捨得辭退你的。只有你看不到自己的價值的時候,才會擔心這次不滿足他會有什麼後果,然後拚命。




一個超我所能滿足老闆的員工,會是兩個結局:要麼我走,要麼我亡。




因此,

一個不敢拒絕的人,他不相信自己即使拒絕了別人,依然有很多點閃閃發光值得被愛。好像自己只有「滿足別人」這一個值得被別人愛的點。




不敢拒絕的另外一層意思就是:我太不值得被愛了,因此我得趕緊巴結你好讓你愛我。




不敢拒絕,是一種對自己的看不起。




你需要知道,你無意間已經滿足別人太多了。這次即使你不滿足別人,你也是值得被愛的。




因為你並不是所有時候都在拒絕。




健康的拒絕不是我全部接受或全部拒絕,而是我接受能力範圍內的部分,拒絕能力範圍之外的部分。




···




作者 | 叢非從,心理諮詢師,著有《原來,懂比愛更重要》、《你是在戀愛,還是在發神經》等,微信公眾號 congnotcong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德芬空間 的精彩文章:

一個人真正的力量,是有原則
即便是你最心愛的人,心中也有一片你無法到達的森林
父母的狀態,就是你未來的模樣
所有婚姻里發生的矛盾都與愛無關

TAG:張德芬空間 |

您可能感興趣

我能照顧好自己,也不拒絕愛別人。
對自己也是一種傷害,不會拒絕別人的4個星座
這幾個星座的人不會拒絕別人,讓自己很尷尬
別寧可逼死自己,也不敢拒絕別人
不懂拒絕,就是成全別人噁心自己?
他是那種,一笑起來就讓人無法拒絕的男孩
這些生肖不忍心拒絕人,對自己也是一種傷害
善良的人,連拒絕別人都覺得自己做錯了事
七言| 善良的人,連拒絕別人都覺得自己做錯了事
怎樣拒絕別人,又不得罪人?
在愛情里你是否不懂得拒絕別人的好?
不要害怕去拒絕別人,先溫暖自己,再擁抱他人
不想別人總是抱自家娃?聰明寶媽可以這樣拒絕,有用還不得罪人
我的名字,是不是你拒絕別人的理由?
善良的人 總覺得拒絕別人像是自己做錯了事
生活中那些好說話的人,往往都是不懂得拒絕別人的人
如何拒絕一個你不愛的男人
有的時候是我們自己在拒絕真正的愛,我們害怕
不做老好人,拒絕,就這麼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