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阿爾茨海默病竟是腸道微生物在作祟?
被譽為人類的"第二基因組"的腸道菌群,近年來已經成為最火爆的研究領域之一。這些高度多樣化、數量驚人的菌群生活在我們的身體中,對我們的健康至關重要。腸道菌群參與許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食物的消化和新陳代謝,免疫反應和炎症等。同時,腸道菌群還可以與大腦相互作用,影響一些精神疾病比如焦慮、抑鬱、自閉、精神分裂及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生及發展。
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現至今已過去了一個多世紀,但在十大致命的疾病中,阿爾茨海默病仍然是唯一一個不能預防,治療或治癒的疾病。隨著人類壽命延長,老年人口數增加,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也越來越多。儘管一些臨床和實驗證據都暗示腸道菌群在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生及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它對於阿爾茨海默病的影響仍然不明確。近日,瑞典隆德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腸道細菌可以加速阿爾茨海默病的發展。這項發表於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結果為預防及治療阿爾茲海默症提供了新的可能。
APP轉基因小鼠與野生小鼠具有不同的腸道菌群組成
在動物實驗中,研究人員通過測序細菌16S rRNA發現,與對照小鼠相比,阿爾茨海默病模型小鼠(澱粉樣前體蛋白APP轉基因小鼠)具有不同的腸道細菌組成。因此,研究人員構建了無菌的APP轉基因小鼠,以進一步探究腸道細菌與該病之間的關係。研究人員發現,與對照組相比,無菌小鼠腦中β-澱粉樣蛋白斑塊數量明顯更少。而神經元中β-澱粉樣蛋白的聚集是阿爾茨海默病的一個典型病理特徵之一。
被移植APP轉基因小鼠腸道菌群的無菌小鼠β-澱粉樣斑塊水平升高
為了理清腸道菌群與阿爾茨海默病發病之間的聯繫,研究人員分別將健康小鼠和阿爾茲海默症模型小鼠的腸道細菌轉移到無菌小鼠中,發現被轉移患病小鼠來源的腸道細菌的小鼠大腦中出現更多的β-澱粉樣斑塊。
「我們的研究是獨一無二的,它顯示了腸道細菌和阿爾茨海默病之間的直接因果關係。令人驚訝的是,完全缺乏細菌的小鼠大腦中的澱粉樣蛋白斑更少。」本文的研究人員FridaF?kH?llenius說。
「這項結果意味著,我們現在可以開始尋找預防或延遲阿爾茨海默病發生及發展的方法。我們認為這是一個重大突破,因為我們以前只能提供緩解癥狀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
該研究為隆德食品健康科學中心的FridaF?kH?llenius副教授和博士生Nittaya Marungruang與瑞士洛桑聯邦理工研究小組之間的一項聯合研究。該聯合研究小組現已擴展到包括來自德國和比利時的研究人員,並收到5000萬瑞典克朗的歐盟資助。研究人員將繼續研究細菌在阿爾茨海默病發展中的作用,並探索基於通過飲食和新型益生菌調節腸道微生物群的全新預防和治療策略。
參考資料:
Gut bacteria may play a role in Alzheimer s disease
Reduction of Abeta amyloid pathology in APPPS1 transgenic mice in the absence of gut microbiota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須在正文前註明來源生物探索。
※Science報道:狂犬病毒或成精準治療腦癌的「神器」
※最新分析!「掌上測序儀」為何越來越吸金?
※神經肽食慾素可作為治療感染性休克的潛在藥物
TAG:生物探索 |
※Science:為什麼膳食纖維可以讓我們更健康?答案在腸道微生物……
※Neurology;帕金森症有可能是源於腸道!
※Nat Med:腸道微生物是治療糖尿病的關鍵
※BioWeek一周資訊回顧:Nature意外發現!腸道微生物與「腦部疾病」有關
※Nature專題:腸道菌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
※Nature:意外發現!腸道微生物與「腦部疾病」有關
※Cell:腸道菌群也有生物鐘
※Nat Neurosci:華人教授證實腸道菌群是化療引起疼痛關鍵
※Nature期刊:腸道的免疫中文字幕
※Microbiome:腸道微生物影響「慢性疲勞症」的發生
※Cell Host&Microbe:腸道微生物或可誘發機體老化相關的炎症發生
※一周資訊回顧:Nature意外發現!腸道微生物與「腦部疾病」有關
※標準腸道菌群——「Normal」 for the gut microbiota
※Science:炎症會促使腸道微生物進化
※Cell Host&Microbe:良好的腸道關係或幫助抵禦病原體入侵
※瑞金醫院寧光院士團隊Nature Medicine發文稱,移植可代謝味精的腸道菌群或可減肥
※Kirkland Sunsweet西梅干,皮薄肉多營養高,值得擁有的「腸道清道夫」
※Cell Host & Microbe:重大發現!腸道微生物或可誘發機體老化相關的炎症發生
※腸道微生物失衡為何會引發焦慮抑鬱?答案在大腦中的microRN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