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日記:痕迹調查系列——鮑魚殼
本文作者「人多多」,歡迎去豆瓣App關注Ta。
在熟人眼裡,我是赫赫有名的「收集狂」。我搜集很多朋友不能理解的東西,範圍之廣總讓人起疑,「你家裡有多大地方?你怎麼什麼都要?有地方放嗎?」其實我收來的東西並不太佔地方,涉及範圍廣,但數量不多,所以至今為止,家裡還未因此受災。不過我也常抱怨,要是再多個房間給我有空間展示,不用像現在這樣壓縮式收藏就更好了。好在我有自然筆記,可以用這種方式把自然物和背後的故事一起記錄下來,保持記憶猶新,還能與人分享。
飯桌上,常是我搜刮戰利品的陣地,比如各種吃剩的海螺、蟹殼、蝦須、魚骨等。因此常引來不解的眼神,和一句「不就是個貝殼么,這也要?」對方內心的潛台詞其實可能是「真的大概沒見過什麼世面,頭回見貝殼吧,這也稀罕」。我從來不在意別人在這件事上怎麼看我,因為只有我自己知道,又淘到寶了。
當我以此為寶時,周圍人還能理解。
當我收這樣的扇貝殼時,背後總會有個聲音:「怎麼什麼垃圾都要」
確實,這樣的貝殼看起來很臟,不光滑,還有很多洗不掉的垃圾堆砌。但它們在我眼中是真正的寶。
夏天去青島玩兒,我在海邊撿了很多貝殼,其中包括一種九孔鮑螺殼。
鮑螺殼是右旋的螺形貝殼,外觀接近橢圓,耳狀。殼面粗糙,殼質堅厚,螺線由偏在一側的殼頂發出,看似鬆散,螺線末端有小孔,小孔基部略突起,從殼頂一列排開,逐漸增大,共有九個。
鮑螺屬於單殼軟體動物,它的殼只有一片,扁而寬,下部殼口大開。當鮑螺用有力的腹足緊緊吸附在礁石上時,這種低矮的結構使其更適合抵禦風浪撲擊,遇到敵害,也不會被輕易剝離,而能達到自保目的。
鮑螺殼內部有非常美的珍珠光澤,因此我連破碎的殼也一起撿了回來。
剛撿到鮑螺時,我以為上面的小孔也是破碎的痕迹,但仔細看,發現它們排列得整齊而有韻律,那是人家自然天成的結構。在這麼緊湊的螺殼上出現這樣的孔,作為裝飾的可能性不大,我判斷它多數是功能孔。
經查資料證實:鮑螺家族是比較原始的貝類,在它設計房子的結構時,考慮到要讓排出的廢物離進食的部位盡量遠些。它採取的方式是在建貝殼屋時留出孔洞,通過這些殼孔分別完成呼吸、排泄及生殖等功能。讓海水從這裡流進,排出時幫它解決生活問題。
鮑螺殼上集聚了很多雜物。當我試圖清理掉它們時,發現這些「雜物」以極強的牢度固著在螺殼上。要想弄掉得動用改錐、釺子、小錘等工具。剝離的過程它們會破碎成齏粉狀,類似貝殼那種質地。這讓我好奇起來:鮑螺殼上這一身的垃圾都是什麼?它們為什麼會像狗屁膏藥一樣粘著螺殼?
查詢它們的種類我才知道,原來這些並不是鮑魚自己撿來的垃圾,而是被動接受的鄰居。主要有管蟲、藤壺、牡蠣和珊瑚。
管蟲
管蟲是管棲海生蠕蟲的總稱。
螺殼上的管蟲是其中的一種。這種蠕蟲以濾食為生,定居在自己建造的石灰質的房子里。它喜歡附著在岩石或沙地上,有時也會附著在扇貝、鮑螺殼等其他堅硬的東西上。它擅長分泌出來一種特殊物質,為自己構築一條跟身體匹配的長長的堅硬的中空管道。獵食者雖對它有意,但隔著厚厚的壁壘卻也毫無辦法。
藤壺
藤壺,有灰白色石灰質的外殼,看上去像座小火山。藤壺靠濾食水中的浮游生物過活。很多藤壺附著在礁石上,任憑風吹浪打也沖刷不掉。除此之外,它們還能附著在碼頭、船體、甚至鯨魚、海龜、龍蝦、螃蟹的身上,像扇貝、鮑螺的硬殼也是它們喜歡附著的對象。
我還記得兩年前,失事的馬航370飛機蹤影全無,專家期待通過在大海上發現機身殘骸確定其大致的失事位置,而殘骸是否屬於馬航370,就可以依據附著在上面的藤壺的生長情況來確定。
海里有大量的剛孵化出來的藤壺幼苗,它們要過幾個星期漂浮的日子後,才能附物而居。在它準備附著時,會分泌一種膠質,使自身能牢牢的粘附在硬物上,成為今後再不能自行移動的成體。
接下來,它們開始不斷脫殼並長大,在每一次脫皮之後,都會分泌出一種藤壺初生膠,這種膠的吸附力極強,若想用手把它剝下來,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兒。
因此,藤壺的生長狀況可以作為專家判斷海漂殘骸落海時間的依據。
牡蠣
牡蠣也叫生蚝,是雙殼類軟體動物,固著型貝類,因其肉味鮮美,常成為盤中美餐。
牡蠣以開閉兩片貝殼的方式進行攝食和呼吸,也是濾食性生物。它的幼體也像藤壺幼體一樣會在海里游泳,兩周後,永久固著於它找到的其他硬物上,比如海邊的礁石、其他牡蠣殼或像我撿到的這幾枚鮑螺殼上。固定三天以後,幼體失去游泳的能力,變成終身不能再自行移動的成體,然後繼續長大。
珊瑚
其中一枚破碎的螺殼上還有疑似珊瑚留下的痕迹,它們在已失去肉身的半片牡蠣殼上安家,不過看樣子,只是剛打下基礎,沒有等到更上一層樓的機會,鮑魚的壽命就終結了。
珊瑚蟲呈中空的圓柱形,下端常附著在物體的表面上,頂端有口,通過觸手收集食物,以捕食海洋里細小的浮游生物為生。 珊瑚小的時候也會遊動,能在海里隨波漂流。數日至數周后在固定表面上發育為水螅型體。在它的生長過程里,吸收海水中的鈣和二氧化碳,然後分泌出石灰石,變為自己生存所依賴的外殼。珊瑚是珊瑚蟲群體死後留下的骨骼。
在了解了鮑螺的幾位鄰居的生活習性後,我驚訝的發現這些三教九流們有很多共性:前三者都是濾食性動物、四者都能建造石灰質的堅硬外殼,並且為了減少在海中游泳所造成的能量損耗,都會找個堅硬的後盾作為依靠。從選址建房的角度來講,它們都隨遇而安。無論是固定的礁石,還是移動的貝殼,對它們來講都無所謂,只要能保證自己不在游泳上耗費體能專心濾食就可以了。
從鮑螺的角度講,一旦招惹上這些賴皮,就只能終身與之共處,並不得不額外背負著它們的巢穴生活。面對這一切,大概除了努力適應,並無其他辦法。
它的這些鄰居們有很多相似的屬性和習慣,這也正印證了那句「人以群分物以類聚」。不過也許,在長期共同的生活中,它們發展出互惠互利的相處模式,同舟共濟也未可知呢。
鮑殼是著名的中藥材「石決明」,古書上又叫它千里光,有明目的功效,因此得名。石決明還有清熱平肝、滋陰潛陽的作用,現在,它在我眼裡更是從裡到外,渾身是寶了。
在撿到這幾枚鮑螺殼之前,我對它和它的鄰居們一無所知,當我因為它們的美麗收藏後,我用自然筆記的方式將它記錄下來時,筆記過程中,我不斷的產生疑問:它的殼上為什麼有孔?它是怎樣生活的?殼上的其他生物都是什麼?它們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裡......越來越多的問題,引導我去想辦法找到答案,結果我通過一個小小的鮑螺殼還原了一組生物的生活狀態。這遠比我僅僅時常拿出來欣賞它的美麗更有趣的多。
現在,你還記得我在前面提到的看上去髒兮兮的扇貝殼嗎?你能看出殼上是它哪位鄰居嗎?
(全文完)
本文作者「人多多」,現居上海,目前已發表了29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人多多」關注Ta。
※豆瓣日記:那些童年記憶中的野花——東北野花名稱(二)
※豆瓣日記:一百年後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豆瓣日記:浪漫植物學我們為什麼要送花?
※豆瓣日記:19歲Molly故事之二:除蟲記
※豆瓣書評:你我皆星塵
TAG:每日豆瓣 |
※清康熙官窯豇豆紅葫蘆瓶微觀痕迹鑒定憑證
※【卡色列漫畫】愛的痕迹
※《蘭亭序》塗抹痕迹考證
※清乾隆款唐英燒制霽藍釉描金筆洗微觀痕迹鑒定憑證
※點亮神經元,尋找記憶痕迹
※記錄時光流逝的痕迹
※章子怡盛裝出席活動,臉上皮膚白到發光,P圖痕迹明顯遭網友調侃
※耿作明:現場勘查、痕迹檢驗的「定心砣」
※毫無修圖痕迹 中國武俠版球星登場
※敗落帝國的痕迹:前蘇聯廢棄的核彈洞庫
※黃曉明曬喝啤酒照片 網友:廣告打得毫無痕迹
※組圖:肯豆法國海邊衝浪秀火熱身材,內褲痕迹一露無遺
※《想 家》作者:痕迹
※林志玲「裙掀到大腿疑走光」 瘦成皮包骨驚見點滴痕迹
※揭秘古代筆記中的那些離奇「痕迹」
※去魚尾紋的小竅門 悄悄淡化歲月痕迹
※菲茨傑拉德號修了三個月總算出塢,撞擊痕迹仍很明顯
※甲骨文中的夏代痕迹
※范冰冰穿薄紗禮服,三角褲勒出痕迹 網友:三角褲質量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