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狗就有狗樣子——皇太極時代作為殺人鷹犬的多爾袞
雖然逼殺阿巴亥,但皇太極繼位之後,血濃於水,對幼弟多爾袞卻不薄,非常信用,非常重用。
天聰二年(1628年),年僅17歲的多爾袞就在戰爭中嶄露頭角。是年二月,多爾袞隨皇太極出征察哈爾蒙古多羅特部,獲得敖木輪大捷。此役,多爾袞率部斬殺二千餘級。為此,皇太極大宴諸貝勒大臣,大讚多爾袞能幹,賜多爾袞號「墨爾根戴青」,意為「聰明王」。從此,多爾袞一步一個腳印,開始加入後金軍主要征戰統帥之列。
天聰五年(1631年)大凌河之戰,多爾袞身先士卒,冒著槍林彈雨,率先衝鋒陷陣直抵大凌河城下。事後皇太極得知後,切責諸將不加勸阻,幾喪這位十四弟的性命;松錦大戰,多爾袞更是被皇太極委任為主攻統帥,披堅執銳,在錦州城下幾乎被明朝守將祖大壽的紅衣大炮轟斃。
日後,清軍包圍松錦,雖然因為擅自讓手下軍士輪休而遭到皇太極貶爵處理,多爾袞的軍事才能還是一直深受皇太極讚賞,不久就被恢復了爵賞。
作為清朝政治家,皇太極確實屬於深謀遠慮之輩。他繼位之後,重新在女真諸族中建立封建性質的倫理道德觀念,穩固皇權,稱帝建國,改「大金」為「大清」,易「女真」為「滿洲」,重用漢族儒生,提倡滿漢一體,基本構建了日後清朝的大業根基。
皇太極在處心積慮利用漢人力量的同時,他還特彆強調要以昔日金國滅亡的歷史教訓為鑒,強調不忘滿洲舊俗。
當時,皇太極雖然傾心學習中原儒家文化,但對女真本民族的風俗習慣和文化傳統極其重視。其手下重臣達海和庫爾纏雖然屢勸皇太極效漢人服飾制度,改易滿洲衣冠,卻一直未被這位汗爺接受。
據《清太宗實錄》記載,崇德元年(1636年)十一月,皇太極對以多爾袞等人為首的親王、郡王、貝勒、固山額真等大臣們說:如果朕先前接受達海和庫爾纏等人的建議,改服寬衣大袖的漢服,則不便於我們女真人騎馬射箭,而騎射乃八旗兵之長技和戰無不勝的法寶。所以,我們大清的衣冠風俗斷不能改!
轉年,皇太極又對諸王、貝勒們說:
「昔金熙宗及金主亮廢其祖宗時衣冠、儀度,循漢人之俗,遂服漢人衣冠,盡忘本國言語。……我國家以騎射為業,今若不時親弓矢,惟耽宴樂,則田獵行陣之事必致疏曠,武備何由而得習乎!蓋射獵者,演武之法;服制者,立國之經。朕欲爾等時時不忘騎射,勤練士卒。凡出師田獵,許服便服,其餘俱令遵照國初之制,仍服朝衣。且諄諄訓諭者非為目前起見也,及朕之身豈有習於漢俗之理!正欲爾等識之於心,轉相告誡,使後世子孫遵守毋變棄祖宗之制耳!」
可見,金朝滅亡的歷史經驗,一直讓皇太極憂心忡忡。他借金朝覆亡前鑒,諄諄告誡說,語言、服飾和騎射,三者皆為滿洲傳統文化的根本,要一直努力保持下去。不僅在當朝,後世子孫也不要輕易改變。
皇太極不僅是口頭這樣說的,在實際行動中也是這樣做的。在滿語方面,早在天聰八年四月,他已經命令將業已漢化的官名和城市名改為滿語,如總兵官改為「昂邦章京」、副將改為「梅勒章京」、參將改為「甲喇章京」,等等;又將瀋陽改為「盛京」、赫圖阿喇改為「興京」,等等;不久,他下令禮部舉行科舉考試,不僅考核傳統儒家文化,還專門選拔精通滿語、蒙語的人才;服飾方面,為了遏制清朝內部改穿漢服的趨勢,他嚴令清朝大臣要身著圓領、窄袖、左衽和衣擺四面開衩的旗式服裝;在騎射方面,他詔令各旗的牛錄額真們必須帶領士卒在春夏秋三季進行操演,並派部院大臣隨時抽查。在適當時候,大範圍舉行射騎比賽……
對皇太極如此的訓示,多爾袞最為心領神會,他當時就跪奏:
「臣等更復何言,惟銘刻在心,竭力奉行而已。」
雖然對於皇太極這位皇帝哥哥殺生母之事一直耿耿於懷,但對於皇太極「滿洲化」的教誨,多爾袞卻一直銘記在心,甚至在後來有過之而無不及,對中原和江南佔領區的漢人剃髮易服,竭盡慘酷之能事……
當狗一定就要有狗樣子!這種類似叢林法則的處世之道,多爾袞一直謹慎遵行。
在皇太極在位期間,他處處附和、贊同皇帝八哥。早在天聰七年(1633)六月,皇太極曾經詢問諸王及將領:時下征伐主要目標,是明朝,還是察哈爾或者朝鮮。揣測到皇太極的心意,深知主攻方向關係到後金政權能否進一步迅速發展的重大問題,多爾袞就極力贊和,力主以「征明」為先。他從奪取全國政權這一目標出發,向皇太極獻策說:
「宜乘春時整練士卒,待我(後金)耕種既畢,彼(明)谷將熟,入邊直逼燕京,截其援兵,殘毀屯堡,因糧於敵,為久駐計,可坐待其斃也。」(《碑傳集》卷一《睿親王多爾袞傳》。)
當然,多爾袞贊和皇太極確實是揣測上意,但他的建議,確實對於當時的後金政權是一種最好的策略:第一,從八旗實際情況出發,在整練戰備的同時,不誤生產;第二,搶掠明朝糧食,以戰養戰;第三,對明朝統治地區施行「殘毀」的屠掠破壞性戰爭,可以不斷削弱明朝的國力。
天聰八年(1635年),蒙古察哈爾林丹汗死於青海打草灘。利用這一有利時機,皇太極命令多爾袞、岳托、薩哈廉、豪格等人率精兵萬人,收服了林丹汗之子額爾克孔果爾額哲。這次攻蒙之戰,多爾袞不僅為皇太極順利地解決了蒙古問題不說,還從察哈爾蘇泰太后處得到的元代傳國之璽「制誥之寶」,為皇太極正式稱帝的合法性大造其勢。
為此,皇太極不久就改元「崇德」,改國號為「清」,正式立國,而多爾袞也因功晉封為和碩睿親王。
崇德元年十二月,清軍猛攻朝鮮,把朝鮮國王李倧包圍在南漢城。為促使李倧投降,崇德二年(1637)正月,多爾袞率軍進攻朝鮮的江華島。當時朝鮮的二王子、王妃以及眾多大臣和眷屬都在島上。
正是由於多爾袞出軍猛戰,江華島被清軍佔領。朝鮮國王李倧絕望,不得不率文武群臣,向皇太極獻上明朝所頒發的敕印,正式向清朝稱臣投降並遣送質子。
由於多爾袞的鷹犬功勞,清軍收降察哈爾,擊降朝鮮,最終使得明朝在遼東失去了兩翼之援,致使整個明清戰爭形勢發生了質的變化。
在對明朝的戰爭過程中,多爾袞率領清朝軍隊,每到一處都施行屠掠政策,他們殺人掠物,犯下種種暴行——崇德三年,多爾袞作為「奉命大將軍」,和岳托一起進犯明朝,分別在董家口、牆子嶺等地毀邊牆入侵,西掠至山西,東破濟南,殺明朝總督盧象升。
此次清軍在明朝境內縱橫逐突數千里,蹂躪明朝城池四十餘座。清軍所到之處,燒殺擄掠一空,並掠取了20多萬漢人出關供奴役,漢地損失財物不計其數,給山西、河北、山東等地百姓帶領了噩夢般的深重災難……
皇太極時代,多爾袞倡謀出奇,攻城必克,野戰必勝,深得皇太極的信任。其謀略思路,與八哥同出一轍,自始至終對皇太極的意圖予以貫徹。在清朝開國過程中,多爾袞可謂居功甚偉。所以,皇太極一直非常看重多爾袞,甚至表示對這個十四弟 「愛勝親子」。
皇太極時代,在諸貝勒中,除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穎親王薩哈廉之外,要屬多爾袞的官階升遷最穩定。
努爾哈赤死時,他已初封貝勒;天聰二年(1628年,崇禎元年)三月二十九日,晉固山貝勒(旗主、和碩貝勒),成為鑲白旗旗主;天聰四年(1630年,崇禎三年)七月十一日,皇太極與諸貝勒焚香盟誓之時,多爾袞在諸小貝勒中名列第五;天聰五年(1631年,崇禎四年)十月二十八日,與大凌河投降漢官祖大壽等人盟誓中,多爾袞排列順序未變;天聰九年(1635年,崇禎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以及第二年正月初一日,當時除大貝勒代善坐在皇太極右邊(濟爾哈朗兩次缺席),多爾袞在諸小貝勒中已躍居第一位。多鐸、岳托、豪格、阿巴泰、阿濟格等人都排在後邊;天聰十年(1636年,崇禎九年)四月初五日,諸貝勒正式登堂儀式上,多爾袞排第三;初八日,皇太極上尊號,出場貝勒排名,多爾袞雖然依舊排名第三,但由於代表滿族官員向皇帝敬獻表文,多爾袞的地位從實際上看已經又有上升。二十三日,多爾袞被正式賜封為「和碩睿親王」。
皇太極時代,相比多爾袞,濟爾哈朗一直排名第一。這主要是因為,在皇太極心中,濟爾哈朗的才能雖然不是很高,但他為人比較厚道,不擅權,不居功,從生活上真正關心皇太極的起居,平時過錯也很少,而且又能在松錦大戰中開闢過 「圍錦打援」新局面,所以濟爾哈朗的政治位置一直偏前。這種安排,也體現出了作為帝王的皇太極居心良苦——十四弟多爾袞才能出眾,但位高氣驕,難以駕馭。有濟爾哈朗在前,可以壓制一下多爾袞……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滿清陰險奴才趙良棟和大義凜然吳世璠
※?秋後算賬狂報復——滿酋康熙帝的陰險面目
※?恩怨盡時論濁清——康熙帝 「以漢殺漢」取得「三藩起事」之勝
※母子通姦後宮亂——多爾袞青少年滿洲酋長家族的血肉相殘
TAG:赫連勃勃大王 |
※皇太極死後,此人為了皇太極的子孫與多爾袞死磕,好幾次差點喪命
※一代梟雄皇太極離奇死去,是否與多爾袞有關係
※此人是努爾哈赤的侄子,兩朝元老,為什麼最後被皇太極所殺
※皇太極死得蹊蹺,遺禍豪格同多爾袞內鬥,害得愛子丟了夫人要殺子
※努爾哈赤最愛的女人,想將她嫁給自己的次子,最後卻被皇太極逼死
※她生有貴子,是皇太極的第一寵妃,可皇太極卻因她而死!
※清朝時期皇太極的女人都被稱為「大博氏們」,寓意是這樣的!
※皇太極一死,一大幫人爭皇帝,都動刀子了,最後全被這女人給耍了
※孝庄皇后的成功,誰功勞最大?不是皇太極和多爾袞,而是這個男人
※她魅力究竟有多大 大齡剩女竟能讓皇太極獨寵她一人
※因為喇嘛的一個預言,皇太極拚命抓住的女人,恩寵遠不如二婚姐姐
※當皇太極的老婆有多可憐?還在坐月子就被賞給下屬
※一個字,看出她才是皇太極最愛的女人,一個妾,在他心裡卻是皇后
※皇太極的大哥,汗位的繼承人,為什麼會被老爸殺掉
※皇太極長子豪格要錢有錢,要人有人,為何最後沒能當上皇帝呢?
※皇太極最寵愛的妃子坐月子時為何被送給了大臣?真相令人臉紅
※奇葩情種皇太極:不僅娶敵人老婆,還把自己的老婆送給大臣
※皇太極的女人不可小覷,皇太極沒辦法的敵將,女人用「犧牲」拉攏成功
※喪心病狂的皇太極竟然將姐姐千刀萬剮?原因卻讓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