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壽春三叛之第二叛

壽春三叛之第二叛

毌丘儉文欽之亂,又稱壽春二叛,是三國時期對曹魏攝政司馬師家族的一次討伐性起事,是250年代壽春三叛的第二叛。

背景

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氏完全控制了曹魏政權。254年,大將軍司馬師因魏帝曹芳意欲奪權而廢黜之,改立曹髦,鎮東將軍都督揚州毌丘儉和揚州刺史文欽因此叛亂。

籌劃

毌丘儉、文欽剛叛亂時,決定隱藏意圖,秘密吸收大軍。他們派使者去鎮南將軍諸葛誕處招募豫州士民。諸葛誕發覺兩人的要求不合理,知道他們要謀叛,便殺了使者。毌丘儉還派人送書信到兗州,信使被刺史鄧艾所殺。

叛亂

毌丘儉、文欽起兵時連同安豐護軍鄭翼、廬江護軍呂宣、太守張休、淮南太守丁尊、督守合肥護軍王休等上表,稱司馬師的父親追封相國司馬懿歷事忠貞,而司馬師為人臣子不忠不孝,列司馬師罪狀十一,提出念司馬懿之功免司馬師死罪令其以侯就第,而以司馬師胞弟安東將軍司馬昭代司馬師輔政,及授其叔父太尉司馬孚為保傅及以司馬孚之子護軍散騎常侍司馬望為中領軍。

長期覬覦壽春的東吳很快得知叛亂的消息。吳主孫亮派軍援助毌丘儉、文欽,以削弱魏軍。吳丞相孫峻領左將軍留贊、驃騎將軍呂據率援軍前往。司馬師、征東將軍胡遵、鄧艾、諸葛誕合兵向叛軍進軍。魏軍到隱橋,毌丘儉部將史招、李續相繼來降。荊州刺史王基奉令搶在毌丘儉和文欽之前搶佔了南頓。魏軍暫歇並調動,對叛軍造成最終導致起事失敗的恐慌。叛軍家屬都在淮北,叛軍士氣因此受挫。軍隊叛離了毌丘儉和文欽。司馬師屯汝陽,見狀,命鄧艾率少量軍隊進入樂嘉要塞。文欽急忙趕來,卻被主力大軍截擊。文欽下令撤退,司馬師派左長史司馬班(或作司馬璉)督驍騎八千追擊,將軍樂綝督步兵後繼,在沙陽大破文欽。這導致壽春大量人口因害怕遭到屠殺逃往東吳。叛軍余部散去,毌丘儉被安豐津都尉追殺,在慎縣被張屬所殺。文欽當即逃到東吳。文欽到項縣時,壽春及淮河流域其他地區皆被諸葛誕所得。吳軍當時還未到達,很快下令從東興撤退,呂據在高亭打敗魏將曹珍。諸葛誕派軍攻打,別將蔣班敗留贊,留贊及吳將孫楞、蔣修和很多吳軍皆遇害。

後果

文欽全家成功撤到東吳,但幾年後諸葛誕叛亂時,文欽被其所殺。司馬師無嗣,將攝政權移交司馬昭。幾年後司馬昭鎮壓諸葛誕之亂,後又發動魏滅蜀之戰。司馬昭死後,子司馬炎攝政。司馬炎很快迫使曹奐禪位,建立晉朝。280年,晉滅吳,三國終結。

更多歷史,敬請關注王昆明細說歷史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昆明細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襄陽之戰經過
大非川之戰經過
它被認為是前後三國的分界點
江陵之戰經過

TAG:王昆明細說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壽春三叛之第一叛
壽春三叛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