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蜀國第三代權臣,連吳抗魏,舌戰群儒干翻曹爽,死於醉酒後

他是蜀國第三代權臣,連吳抗魏,舌戰群儒干翻曹爽,死於醉酒後


他是蜀國第三代權臣,連吳抗魏,舌戰群儒干翻曹爽,死於醉酒後



蜀漢延熙七年,曹魏大將軍曹爽、征西將軍夏侯玄率馬步軍十幾萬從駱谷大舉進攻蜀漢漢中地區。蜀漢三萬守軍在鎮北大將軍王平的指揮下,扼守住咽喉要道興勢山,擋住了曹魏大軍進入漢中平原的大路。

蜀漢大將軍、尚書令費禕得到通報,留鎮南大將軍馬忠守成都,自己親率各路蜀軍往興勢赴救。


軍隊就要出發,發令兵飛馬賓士,奉命出征的將士們披甲列隊,整裝待發。費禕的辦公大樓人來人往,來去匆匆。


這時光祿大夫來敏來拜訪費禕,「大將軍,咱們下盤棋怎麼樣?」


費禕爽快地答應了。

兩人對弈,費禕下得從容不迫,一點沒有著急厭倦的表示。一盤棋下完,來敏服氣了:「剛才是想探試一下您而已,大人真是胸有成竹,這一去一定馬到成功。」


由於前線王平指揮正確,蜀道險峻,興勢山被蜀軍提前布置,一夫擋關,萬夫莫開。


魏軍被攔在狹窄的地形,優勢兵力根本施展不了,更悲劇的是糧草運不上來,後方為了供給費盡九牛二虎之力,關中地區和西北的少數民族為此疲憊萬分,牛馬驢騾死了許多,大家怨聲載道。


曹魏的高手司馬懿等人紛紛發出警告,再不退兵,被蜀軍切斷退路,會有全軍覆滅的危險!曹爽才怕起來,下令撤退。



他是蜀國第三代權臣,連吳抗魏,舌戰群儒干翻曹爽,死於醉酒後


曹爽(?-249年),字昭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他體態肥胖,是大司馬曹真長子,三國時期曹魏宗室、權臣。


費禕的援軍這時也到達了,他率軍向曹魏軍的退路沈嶺、衙嶺、分水嶺進發,企圖一舉截斷敵軍退路。魏軍拚死苦戰,打是打出一條路跑回去了,但傷亡慘重,狼狽不堪。關中地區兵源財源基本在這一戰中都消耗殆盡。


興勢防守戰蜀軍大獲全勝,並且影響深遠。曹魏當時的當權者曹爽、夏侯玄等人本想通過伐蜀樹立威望,不料事與願違,被蜀軍一頓胖揍,損兵折將,大失人心眾望,為後來司馬懿發動政變拿下曹爽集團打下了伏筆。


同時也加重了魏軍在與蜀軍交戰中的畏敵情緒,本來諸葛亮北伐曹魏造成的魏軍畏蜀如虎,到此再一次印證蜀人的善戰。一直到十幾年後,憑藉地大物博的優勢,曹魏的勢力明顯強出蜀漢很多時,才再次發起征蜀之戰。

此戰過後,蜀漢大司馬蔣琬因病把益州刺史等重要職位都讓給費禕,不久就病故。


費禕成為蜀漢後主時代諸葛亮、蔣琬後的第三任領導人。



他是蜀國第三代權臣,連吳抗魏,舌戰群儒干翻曹爽,死於醉酒後


費禕字文偉,荊州江夏人。劉備平定益州,費禕加入了他的隊伍,在年青人中,和董允、許叔龍等人齊名。


有一次費禕和董允一塊去參加一個隆重的葬禮,董允要他老爸董和派輛車送他們去。董和給他倆一輛「開後鹿車」,這是種門開在後面,只容下一隻鹿的小車。並且是人力拉的。董允面有難色,費禕已經爬上車了。


到了葬禮現場,人山人海。諸葛亮等大人物的座駕都是寶馬賓士等高檔車,費董二人坐著人力黃包車吱吱呀呀地到達,董允很不好意思,費禕卻大大方方地下來,該幹麼幹麼。


車夫回來一五一十給董和彙報了。後來董和對董允說:「我常想你和費禕倆人誰優秀,現在我心裡有數了。」


諸葛亮平定南方少數民族叛亂回來,朝中的大臣到城外十幾里歡迎。費禕當時擔任皇宮侍從,在官員中資歷年紀都靠邊站。諸葛亮卻叫他上自己的車,一塊兒進城。大家無不對小費刮目相看。可見費禕年輕時就上得了檯面,很被諸葛亮器重。



他是蜀國第三代權臣,連吳抗魏,舌戰群儒干翻曹爽,死於醉酒後



費禕一開始的政績體現在外交方面。


諸葛亮當政後和孫吳重歸於好。費禕經常出使東吳,做得到不辱使命。


孫權很會開小玩笑,東吳的諸葛恪、羊茞等大臣都辭鋒銳利,善於辯論。


比如諸葛恪曾分解蜀吳倆字。說「蜀」字是:「有水者濁,無水者蜀。橫目苟身,蟲入其腹。」說「吳」字是:「無口者天,有口者吳,下臨滄海,天子帝都。」談鋒犀利,可見一斑。


外交場上唇槍舌劍,費禕卻不落下風。


有一回孫權設宴招待費,事先對部下說,蜀使來時,大家低頭吃東西,不要理他。費禕一進來看這場面,隨口就說:「鳳凰來翔,麒麟吐哺,驢騾無知,伏食如故。」


鳳凰飛過來了,麒麟停下吃飯來見禮,驢騾傻瓜還是低頭猛吃。捧了孫權一下,把他的臣下嘲笑一通。


諸葛恪反擊道:「種下梧桐樹,等待鳳凰來。哪來的燕雀跑來幹什麼?讓我用彈弓把他打回老家罷。」倆人各寫了一篇「麥賦」「磨賦」,相互欣賞。總算是賓主在親切友好的氣氛中進行會談。


費禕的本領得到了東吳君臣的一致讚許。回國時孫權把自己佩帶的寶刀送給他,表彰他為吳蜀倆國的聯盟做出的貢獻,相信他會成為蜀國未來的頂樑柱。



他是蜀國第三代權臣,連吳抗魏,舌戰群儒干翻曹爽,死於醉酒後



魏延(?-234年),字文長,義陽(今河南桐柏)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


諸葛亮北伐時費禕擔任參軍、中護軍、司馬等職務,為蜀漢大業盡心儘力。諸葛亮去世時,蜀軍中的一起突發事件,很能說明費禕應變能力之強。


大將魏延和長史楊儀從來不和,倆人經常爭論。吵著吵著,魏延就拔出劍,在楊儀的鼻子尖前比劃,楊儀又氣又恨又怕又惱,總是鼻涕眼淚一把一把地抓。這時總是費禕出面居中調停,化解矛盾。


諸葛亮在時,還摁得住他倆,諸葛亮一死,兩人就鬧開了。


諸葛亮死前就布置如下:魏延斷後,倒數第二隊姜維,如果魏延不聽命令,前面就全部開拔。


為防止對壘的曹魏司馬懿趁機進攻,諸葛亮死時是不發喪的。楊儀是長史,官職高,派費禕去告知最前線的魏延,果然魏延就說:「丞相死了,我魏延還在。丞相府的下屬送喪回去就行了。咱們不能因人廢事,應該由我率領各部繼續北伐。況且我魏延是誰?讓我聽楊儀的命令去斷後?」


魏延要留下費禕和他一塊行動。費禕知道不妙,忽悠魏延說:「老魏啊,楊長史是個文官,不懂軍事。我去和他說一下,他一定聽你的意見。」


趁著魏延沒反應過來,出門上馬飛奔而去,這一跑算跳出了虎口。


魏延和楊儀兩人大鬧的結果,是先後都死於非命。費禕因自己的急中生智保住了一條性命。



他是蜀國第三代權臣,連吳抗魏,舌戰群儒干翻曹爽,死於醉酒後



蔣琬(?—246年),字公琰。零陵湘鄉(今湖南省湘鄉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宰相。與諸葛亮、董允、費禕合稱「蜀漢四相」。


如果說諸葛亮的繼任者蔣琬是大智若愚型,費禕算是極端聰明能幹型了。


他擔任尚書令時,公務煩瑣,案牘勞神,費總能舉重若輕地輕鬆解決問題。


他看公文一目十行,過目不忘,速度是常人的好幾倍,並且立刻領會其中意思。


處理公務時,賓客喝茶的,喝酒的,來下棋的,他全應付自如,都能讓大家高高興興地過癮而去,大事情從來不會延誤。


後來董允接他的職位當尚書令,想學他的做法,不到半個月,公務遲滯了很多。董允大為嘆息:「每個人的能力真的不一樣,費禕的本事我是跟不上。我天天從早忙到晚,還是覺得時間不夠用啊!」


呵呵,想來他一定想起他老爸的話了。


費禕當政時,以安民為主,不輕易動兵。姜維一直想北伐,總是讓他控制住,每回給姜維的兵力不超過萬人。他對姜維說:「咱們不如諸葛丞相多了,他老人家還沒拿下中原,何況我們呢!現在我們能做的,就是保境安民,守住國家。建功立業的大事,等以後有大本事的人去做。不要有僥倖心,想去賭一把,萬一輸了,後悔就來不及了。」


所以當時蜀漢以防守為主,從不主動進攻中原,算是讓益州百姓休息了一段時間。


費禕的死最為讓人痛惜。


他對歸降的人很親近,總是君子坦蕩蕩,本人不設防。


延熙十六年正月,蜀漢舉行開年大會,大家開懷暢飲,許多人都喝高了。警衛員估計也麻倒。


有一個曹魏投降過來的叫郭修的人也在座,他藏著匕首,早就想找機會刺殺蜀漢的重要人物。當時費禕喝得沉醉不知人事,根本沒想到戒備,郭修上前一刀把費禕給刺死了。



他是蜀國第三代權臣,連吳抗魏,舌戰群儒干翻曹爽,死於醉酒後



費禕這個人平常謙和有禮,家裡也不添置財產。兒子穿著樸素,出入沒有車輛,和平頭百姓一個樣,一點也不像官二代。


費禕死後,追謚為敬侯。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教師王漢周 的精彩文章:

一位姓張的80歲老頭,贏了武則天卻輸給了武三思
他是近代史上撲朔迷離的間諜,周恩來死前保他清白!
家裡647位嬌妻也擋不住他去妓院采這朵野花

TAG:歷史教師王漢周 |

您可能感興趣

蜀國草根猛將:馬謖失街亭後他嚇退張郃、諸葛亮剛死他制止魏延造反、曹爽十幾萬人被他三萬人打的狼狽不堪…
魏延是蜀國後期最勇猛的武將,為何諸葛亮還是下令決心要殺他?
魏蜀吳三國,蜀國為何最先滅亡,諸葛亮的隆中對暗藏禍根!
蜀國五虎將中下場最慘的不是關張,而是他!二百宗族被曹操滅門
魏蜀吳三國,蜀國為何最先滅亡,原來諸葛亮的隆中對暗藏玄機!
多年後,張飛之孫追隨諸葛亮之子,皆為蜀國戰死
蜀國戰敗,為何只有關羽後代慘遭屠殺?
蜀國五虎將趙雲一生征戰為負傷,最後卻死於繡花針
諸葛亮雖然是三國第一謀士,但是蜀國最先滅亡的罪魁禍首也是他!
劉備帳下大將投降曹魏被拜為重臣,留在蜀國的兒子為國盡忠戰死
蜀國正史第一位冤將,蜀之猛將,功勛之臣,慘遭滅門
諸葛亮死了,他第一個奔喪;蜀國滅亡,他卻被罵是叛賊
他是蜀國五虎將,差點要了曹操性命,除了武藝,人屠是座右銘!
此人蜀國後期「小五虎」之首 智勇不亞於姜維 死得實在是悲壯
三國巔峰戰力有三位在蜀國,最厲害的卻是曹操愛將
最慘的蜀國五虎將:三國名將馬超是被嚇死的?
蜀國的滅亡是諸葛亮敗家還是劉禪昏庸?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蜀國使者說了一句話,司馬懿:諸葛亮命不久矣
吳蜀結盟孫權本嫌棄蜀國國君小,領土小,卻被此人一句話給鎮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