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敢於「天子守國門」的原因是什麼?
「天子守國門」是對明朝永樂皇帝遷都北京歷史事件的形容,明王朝最初建都是在今南京境內,後遷都北京。
對於明王朝的評價,歷來是充滿爭議的,批評者居多,但是不管怎樣,都改變不了明朝對整個中華民族歷史的重大貢獻,尤其在抵禦外敵方面,表現出了不屈的民族氣節,值得敬仰。
(明朝疆域圖)
明王朝雖然統一了中原地區,但是北方的外患依舊嚴重,明朝時的北元疆域,包括現在的內蒙、外蒙,而內蒙的最南線距離明朝的國都北京是非常近的。當時,北元最南線就劃在了現在的慕田峪長城一線,也就是說,在明朝,出了懷柔或密雲水庫,就到了敵人地界。
遷都北京,需要承擔很大的軍事風險,稍有不慎,就會滿盤皆輸,可見明朝的國都軍防壓力有多大。明朝皇帝有何自信,敢將國都建立在距離外敵如此之近的地方?
這就要提到明朝著名的九邊重鎮了。九邊,指的就是守護邊防的九個大鎮,每一邊為一鎮,剛開始是九邊重鎮,後來為了保證國防安寧,又增加了兩個鎮,我們習慣於稱之為九邊十一鎮。
明朝與北元的邊界線,基本上是沿著萬里長城的走向分劃的。下面我們按照從東往西的順序,了解一下九邊重鎮的設置。
1.遼東鎮,總兵駐遼寧省錦州市北鎮縣的廣寧,管轄地段,西起山海關,東到鴨綠江邊,全長九百多公里,駐守官兵九萬多人,從右側牽制北患左翼,是北方邊防的左邊防護。
2.薊州鎮,也稱薊鎮,總兵駐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的三屯營。管轄地段,西起北京市懷柔區的慕田峪長城,東止河北省秦始皇市的山海關,全長八百多公里,駐守官兵十萬餘人。
3.宣府鎮,總兵駐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縣(今改為區)。管轄地段,西起山西大同東的西洋河,東止於北京市昌平區的居庸關,全長五百多公里,駐守官兵十五萬餘人。宣府鎮的位置十分敏感,是京師十分重要的戰略屏藩,宣府鎮若是失守,就意味著京師危急。
4.大同鎮,總兵駐山西省大同市。管轄地段,西起山西省忻州市偏關縣東的鴉角山,東止山西省大同市天鎮倒的鎮口台,全長三百多公里,駐守官兵十三萬多,是進攻中原地區必經路徑之一。
5.太原鎮,也稱山西鎮,總兵駐山西省忻州市偏關縣,全長八百多公里,駐守官兵五萬多人,是明朝的長城外三關之一,總衛三晉大地。管轄地段,西起山西省忻州市保德縣的黃河東岸,東南止於河北省邢台市的黃榆嶺。
6.榆林鎮,也稱延綏鎮,總兵駐今陝西省榆林市綏德縣。管轄地段,西起寧夏鹽池縣的黃馬池,東止陝西省榆林市府谷縣的黃甫川,全長八百多公里,駐守官兵八萬多人。
7.固原鎮,總兵駐寧夏固原。管轄地段,西起甘肅蘭州市皋蘭縣,東止陝西榆林靖邊。
8.寧夏鎮,總兵駐銀川。管轄地段,西起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蘭州市皋蘭縣,東止寧夏鹽池縣,全長五百多公里,駐守官兵十二萬多,
9.甘肅鎮,總兵駐張掖。管轄地段,西起嘉峪關,東止蘭州,全長約八百多公里,駐守官兵九萬多人,為北方邊防的右側防護。
這是最初的九邊重鎮,之後又增加兩鎮,即昌鎮與真保鎮。
昌鎮,總兵駐北京市昌平區,從薊州鎮中划出。管轄地段,西起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的紫荊關,東止慕田峪長城,全長二百多公里,駐守官兵不到兩萬人,任務是保護明朝陵墓。
真保鎮,總兵駐河北省保定市。管轄地段,北起紫荊關,南止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的故關,全長三百多公里,駐守官兵三萬多人。
九邊十一鎮的陸續建立,使得明王朝的邊境線上形成了一道堅固的堡壘,各鎮位置都十分重要,在抵禦外敵方面,起到極為有效的作用,有了這些重鎮的守衛,皇帝才能安心的守在國門。當然,萬事都不是絕對的,天子最終還是沒有守住國門。
※非洲幾條鐵路,中國製造,太值了
※拼歷史,比發展,盤點比省會還牛的省內城市
※如果諸葛亮篡位,有可能成功么?
TAG:風長眼量 |
※你怎麼看明朝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為什麼說明朝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謊言?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明朝六大硬漢是誰你知道嗎?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真是稱讚明朝嗎?真相併非如此!
※為何有人說明朝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明朝是最偉大的王朝,歷代皇帝一直堅持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正確看待明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句話
※天子守國門還是模仿忽必烈:永樂皇帝遷都北京的深層原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並不是謬讚,而是大明王朝的真實寫照
※大明到底是一個什麼樣子的王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明朝最任性皇帝:開不上朝先河,常駐邊境盼敵犯,真正天子守國門
※明朝:天子守國門,最有骨氣的朝代
※人常說,大明王朝的天子守國門,但你知道這句話的出處嗎?
※天子守國門,君臣死社稷!哪個是歷史上最有骨氣的王朝?
※天子守國門,明朝九邊十一鎮,這些軍區是如何規劃的?
※天子守國門,明朝九邊十一鎮,這些軍區是如何規劃的?全是廢物?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個王朝霸氣!
※明成祖天子守國門,實現萬國來朝,如此威風,為何不能稱千古一帝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大明會有如此兇險的祖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