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過後,養生著重祛濕寒
?明日我們迎來了2017年第二個節氣——雨水,此時太陽到達黃經330°,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在雨水時節,陽氣萌發,人們容易「肝強脾弱」,同時濕邪留戀,難以去除,如何祛濕養脾,成為此時養生的重點。
??何為濕氣?
??佛山市中醫院內科中醫博士胡洪濤副主任中醫師表示濕分內濕和外濕,外濕是指外感濕邪,因過多接觸潮濕環境,而被濕氣入侵;內濕指的是體內水液不能正常的運化,而積聚、儲留,導致了具有濕性特點的疾病。
??那麼濕氣重的人,身體會有什麼反映呢?胡洪濤說,最大的反映就是疲憊,「人們常說春天容易疲乏,其實就是濕氣重造成的。」濕氣重的人常常會有胸悶的感覺,想長呼一口氣才舒服,身體特別疲乏,懶得活動,有頭昏腦漲之感,易睏倦,記憶力減退。此外,還會有大便粘稠不成形、食慾差、舌苔厚膩等癥狀。
??祛濕主要養脾
??《素問·至真要大論》中說「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說到濕,就不得不提脾臟。胡洪濤表示,腎主水,肺主宣發肅降,也都對水液有一個調節,但最直接最緊密的還是脾。
??因為脾臟喜燥惡濕,而脾臟的一大功能就是運化水濕。中醫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廣義的理解一下,可以說,濕氣重的人都會有脾虛。脾虛無力運化水液,則體內水液聚集會產生濕氣,對體外的潮濕環境也會降低承受能力,濕氣更易讓機體出現癥狀。
??所以要祛濕,健脾很重要。溫補脾可食用健脾的食物,如:鯽魚、胡蘿蔔、蘋果、淮山、蓮子、芡實、豬肚、鴨子等;祛濕食物有赤小豆、薏米、萵筍、扁豆、冬瓜等。
??預防濕寒上身
??濕往往與「寒」一起來,除了除濕,還要注意保暖,不要受涼。胡洪濤強調一定要注意「春捂秋凍」,春天早晚溫差大,要適度增減衣服,「春天是陽氣升發的時節,陽氣往人體上走,腳和腿的陽氣就會不足,所以更要注意人體下半部分的保暖,特別是愛美的女性,不要太早穿上短裙。」
??另外風、寒、濕三邪侵入人體肌表經絡,使氣血運行不暢,容易導致關節炎,如果出現「倒春寒」,有膝關節炎的人感覺酸痛更明顯,這類人平時可以帶護膝,或用艾條熏膝關節。
??跟大家所認為的「早睡早起」不同,胡洪濤表示,在春季,我們應該遵循「晚睡早起」,「春季我們要提昇陽氣,而動則昇陽,過早入睡不利於陽氣升發。」
??文/佛山日報記者王紫君相關鏈接
??葯膳助你祛濕養生
??胡洪濤副主任中醫師根據不同體質的市民,推薦了不同的祛濕葯膳,趕快學起來吧。
??平和體質者
??這種體質的人體內陰陽平衡,脾胃也沒有任何不適,平時可適當食用辛甘的食物,如紅棗、生薑、蔥、香菜等來達到祛濕的目的。
??推薦葯膳:參棗粥
??党參15克,大棗10枚,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健脾益氣。
??脾胃虛弱者
??脾胃虛弱的人腸胃通常不好,容易拉肚子,所以日常可多實用健脾胃的食材,如党參、北芪、淮山、胡椒等等。
??推薦葯膳:胡椒豬肚湯
??豬肚2斤,砂仁10g,花椒2g,胡椒2g,生薑與蔥適量,煲湯飲用,能健胃養脾。
??腎虛者
??中醫說「寒從腳下起,火自頭上生」,而腳又歸腎管,所以若腳不注意保暖,就容易腎虛。腎虛者平時可多食用芝麻、豇豆、肉桂、鱸魚等食物。
??推薦葯膳:肉桂粳米粥
??肉桂粉3~5g,粳米100g,煮粥食用,適用腎陽衰弱者。
??痰濕體質者
??痰濕凝聚,以形體肥胖、腹部肥滿、口黏苔膩等痰濕表現為主要特徵,對梅雨季節及濕重環境適應能力差。可多吃些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魚類等清淡食物,對於蔥、姜、蒜、韭、薤、椒等辛味之品則應少吃。
??推薦葯膳:冬瓜玉米粳米粥
??玉米粒50克,粳米60~100克,冬瓜50g,先將玉米粒研成粉末,其他食材一同煲粥,能祛濕益肺寧心。
??文/佛山日報記者王紫君
※雨水節氣:養生重在健脾祛濕
※雨水養生,重在祛濕邪,養脾胃!
※祛濕健脾 雨水節氣養生重養脾
※今日雨水,養生需防寒祛濕調脾胃
※好雨知時節,雨水節氣話養生 除濕祛濕是關鍵
※陰雨天氣潮濕如何養生祛濕
※穀雨養生:重在健脾除濕
※穀雨養生:重養肝祛濕 忌焦慮防過敏
※夏季暴雨多發濕氣重,養生達人抓緊把濕氣排出去
※痰濕體質,養生宜重祛痰除濕!
※手腳冰冷的寒涼女,熟吃水果更養生
※雨水養生 雨水節氣有什麼養生方法
※節氣養生|今日雨水,春捂防寒、調養脾胃、對抗春燥,養生做這些就對了!
※大寒節氣的養生重點
※雨水習俗,雨水節氣養生注意四大要點
※節氣養生 | 今日雨水,春捂防寒、調養脾胃、對抗春燥,養生做這些就對了!
※穀雨時節養生重在,六款美食養肝祛濕!
※二十四節氣養生之穀雨節氣養生—重養肝祛濕忌焦慮防過敏
※養生重在潤肺降噪、祛濕養胃,莫走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