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兩輩育兒觀念大碰撞,這些總有1條你中槍!
媽媽們在生完寶寶之後,會選擇兩種帶寶寶的方式
第一種:寶寶給老人帶,自己好好養身體,養完身體去上班。
第二種:寶寶自己帶,奶奶有時候會幫忙。
然而,都避不開的一點是,奶奶帶娃。
老人帶自己娃的那個年代,沒那麼多講究,寶寶的爸比媽咪也健康的長大啦
但是我們現在是個科學育兒的時代,媽媽們的育兒觀有很多會跟老人產生衝突,寶媽們經歷過嗎?
總結了一下,寶媽看自己有沒有中過招~
奶奶跟媽媽的育兒觀念大碰撞
產後飲食篇
米酒煮煎蛋,熱身驅寒
1
老人觀點:米酒熱身驅寒,要多喝,米酒就是隔水熱一下。
媽媽觀點:哺乳期媽媽不能喝含酒精的東西,會影響小孩智力等。所以為了避免衝突,我偷偷倒掉了湯。
乾媽說
首先要辟一下謠:目前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證明產褥期喝水會導致女性健康問題。哺乳期的母嬰也不應攝入酒精。
米酒是由稻米經發酵後的產物,其主要成分為水、酒精、糖類及氨基酸等。米酒的主要成分為水,也含有酒精。酒精學名乙醇,是一種中樞神經毒性物質。服用乙醇30-60分鐘後即能在血液中檢出。酒精可通過被動彌散的方式進入乳汁,含酒精的乳汁會對嬰兒神經系統的發育造成影響。哺乳期母嬰攝入酒精是十分不利的。
同理,用米酒洗澡也不可靠,因為酒精也可經皮膚吸收入血。
而有一種說法是飲用米酒要先用大火煮沸15分鐘。在100度的炙烤下,大部分酒精先於水分蒸發,剩下的是以糖水為主的液體混合物。這一做法與喝水並無本質不同,且營養成分不一定比得上其他食品。
煎生薑,生薑驅寒
2
老人認為生薑要大量吃,無論煮什麼都下,還是煎得很熱氣那種,然後放在各種湯里或者就著粥配著吃
老人觀點:生薑能排除體內脹氣,驅寒。
媽媽觀點:太上火了,吃了幾天就便秘了,而且哺乳期間不要吃太辛辣的東西,會影響寶寶。
中醫認為,生薑性溫熱、辛,可疏風解表、散寒,對於普通人可解風寒,對於體虛的產婦,可促進產婦惡露儘早排出。
但是,吃薑一次不宜過多,過多的姜醋會增加血性惡露。如果惡露突然增多或顏色變鮮紅,應暫時停止或減少分量。
要適時、適量、適度食姜。
適時:待惡露轉為顏色淡黃色或白色為宜。
適量:以隔天小半碗或一碗姜醋的量為宜,不宜飲用濃薑汁。
適度:指飲用時間不宜太長,—般持續10天左右即可。陰虛內熱的新媽媽不宜食用生薑。
不能喝太多湯水
3
老人觀點:湯水喝多會水腫。
媽媽觀點:沒有湯水哪來的奶水,我奶水本來就不多,還不讓多喝。
產後媽媽的身體非常虛弱,需要補充各種營養。很多媽媽都會喝一些湯水進補,各種湯里的營養物質是很充足的,非常適合媽媽補充調養身體。但是產後喝湯也是有講究的,不能亂喝。
產後科學喝湯要堅持這三個原則
1、不宜在產後大量飲湯
產後1-2天內機體組織中瀦留的水分迅速返回循環,使血容量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大量飲湯會加重心臟、腎臟的負擔。
同時,新生兒需乳量少,而多飲湯有催乳作用,可導致乳汁淤滯而引起乳房脹痛,若處理不當易發生急性乳腺炎。因此,分娩後一周內產婦飲湯宜適量。
2、不宜飲高脂肪濃湯
飲高脂肪濃湯,例如老母雞湯、豬蹄湯、肥排骨湯等,易產生油膩感,影響食慾,並導致發胖。還有嬰兒對高脂肪乳汁不能很好吸收而易引起腹瀉。
所以飲蛋花湯、魚湯、豆腐湯、瘦肉湯、蔬菜湯、麵湯及米湯等,可以滿足母嬰對營養素的需要。
3、產後補血別靠大量喝湯
產婦喝湯要適量,一天喝2-3碗就足夠,可多選擇帶湯的菜肴,如魚湯、去皮雞湯、羊肉湯、牛肉湯、瘦肉湯、雞蛋湯等,既可補充水分,又可攝人營養,還能促進乳汁分泌,保證母乳餵養的順利進行。
另外適當進食一些如阿膠、紅棗、紅糖、豬肝、豬腰等對補血很有療效,坐月子期間可吃3-5次。
什麼油大吃什麼
4
老人觀點:吃得油膩奶水才濃,寶寶吃了才不餓。
媽媽觀點:生完胃口不好,叫我怎麼受得了,起碼清清腸胃再慢慢吃吧。
產婦在生完孩子之後,耗費許多體力,流失了大量的營養和能量,所以一定要及時進補,但是進補也不能亂進補,油膩的食物盡量要避免。
媽媽們在最初幾日里會感覺身體虛弱、胃口比較差。如果這時強行填下重油重膩的「補食」只會讓胃口更加減退。太油膩的食物會令人反胃,媽媽攝入油脂過多可能會讓乳汁也變油,使寶寶發生腹瀉。
在產後的第一周里,可以吃些清淡的葷食,如肉片,肉末、瘦牛肉,雞肉,魚等,配上時鮮蔬菜一起炒,口味清爽營養均衡。
水果不能吃,蔬菜也只能吃一兩種
5
老人觀點:水果蔬菜寒不能吃。
媽媽觀點:不吃便秘,胃口更差。
媽媽坐月子期間進補比較多,整天大魚大肉地吃著,但其實長期如此進補媽媽體內攝取的營養成分並不均衡。
而水果中的維生素、礦物質是產後媽媽身體不可或缺的營養元素,吃水果有利於預防便秘,促進乳汁分泌,從而給寶寶提供充足的營養。
但是也不能亂吃,否則吃了也是白吃。
1、盡量不要吃反季節的水果,不吃偏寒涼性的水果,如梨、西瓜、柿子等。
2、宜吃山楂、桂圓、紅棗、香蕉等水果。山楂有利於增進產後媽媽食慾、促進食物消化,而且有活血化瘀之效,有助於產婦體內淤血排出;
3、產後媽媽的牙齒會有一定程度的鬆動,水果切成塊狀或薄片來吃會比較好。
4、放在冰箱里保存的水果偏涼,最好是拿出來先放一會兒再吃,也可以在開水中稍燙一下之後食用,但注意不要把水果放在沸水中煮,容易破壞水果中的維生素。
帶娃篇
出生幾天就把屎把尿
1
老人觀點:養成習慣,而且好收拾。
媽媽觀點:才幾天,而且網上說太小把屎把尿容易肛裂呀,真的好擔心。
把尿危害:
1、把便動作對孩子的脊椎不好,不利於嬰兒髖關節的發育,容易造成脫肛、肛裂等現象。
2、排尿過勤不利於膀胱功能的成熟,會使嬰兒很難憋住尿,反而容易尿頻。
3、把屎把尿是不尊重孩子的行為,是大人在刻意控制嬰兒的行為。長此以往很容易讓孩子對排便產生壓力,甚至抗拒。
4、定時把大小便並不會讓孩子儘早學會自主排便。因為嬰兒的尿道括約肌、肛門括約肌,要在3歲左右才能發育成熟,在此之前孩子是沒有能力完全控制大小便的。
天氣冷,要用熱一點的水給寶寶沖奶粉
2
老人觀點:40度的水太冷了,要60多度的水,沖完奶,晃一晃就剛好了。
媽媽觀點:沖奶粉要40度,我一般要按奶粉說明,天冷就45度,給她喝不會冷。
過高的水溫可以使奶粉中的蛋白質變性,一些維生素也會遭到破壞,降低其營養和食用價值。
不同牌子的奶粉有不同的配比說明,但一般來說都是用40~60攝氏度的溫水沖較好。這個溫度不僅有利於加快化學反應的速度,促使糖、奶粉等在液體里的溶解,調出比較均勻的溶液,且能保證奶粉里的營養物質不被破壞。
母乳少,寶寶一哭就餵奶粉
3
老人觀點:寶寶一哭就是餓了,得餵奶粉。
媽媽觀點:一開始乳頭平,剛開始喂,寶寶不肯吸,結果被餵了奶粉後更不肯吸,後來我一直堅持,吸奶器,拔奶頭,趁婆婆不在,讓寶寶吸,終於吸了,但是前幾天餵了奶粉,奶水已經跟不上了,所以寶寶不夠喝,還是被抓去餵奶粉。心累。
實驗證明,寶寶吃奶後,媽媽血液中的催乳素會成倍增長。這是因為寶寶吮吸乳頭,可以促進媽媽腦下垂體分泌催乳激素,從而增加乳汁的分泌。
爽身粉
4
老人觀點:拉尿拉屎洗完撲點爽身粉寶寶才舒服。
媽媽觀點:尤其是女寶寶,爽身粉會進入女寶寶陰道,引起炎症等。
乾媽說
爽身粉對寶寶危害:
1、爽身粉的主要成分是滑石粉,而滑石粉中含有不可分離的鉛,鉛進入嬰兒體內不能很快被排泄。當長期蓄積於人體時,就會危害神經、造血系統及消化系統,嚴重影響嬰兒的智力和身體發育。
2、爽身粉含有氧化鎂、硫酸鎂,容易侵入呼吸道。因孩子的呼吸道發育尚不完善,即使吸入量少也不能靠自身功能排除。如果吸入量多,侵入支氣管破壞氣管的纖毛運動,就會降低防禦力,容易誘發呼吸道感染。
3、爽身粉劑容易吸水,吸水後形成顆粒狀物質,導致皮膚髮紅糜爛。假如爽身粉撲在嬰兒屁股上,尿濕後,就會阻塞汗腺,導致摩擦發紅,甚至產生皮疹。
4、爽身粉的顆粒很小,粉塵極易通過外陰進入陰道、宮頸等處,並附著在卵巢的表面,刺激卵巢上皮細胞增生,進而誘發卵巢癌。
拉屎拉尿後就得喂
5
老人觀點:拉完就會餓,得喂。
媽媽觀點:餵奶還行餵奶粉就擔心喝太多會腸絞痛。
母乳餵養提倡按需,但要考慮寶寶兩次進食的時間間隔,4周之前白天每次餵奶時間間隔不超過3小時,夜間不超過4小時,要及時叫醒寶寶吃奶。
而4周之後,則可以完全根據寶寶的需求供給母乳。
寶寶胃口好就一直喂寶寶
6
老人觀點:寶寶自己飽了就會推開奶嘴。
媽媽觀點:要按年齡按斤數按說明看情況喂,不能一直讓她喝。如果是母乳就按需喂,奶粉不行,怕消化不好,導致腸絞痛。
有的寶寶喝太多奶粉會消化不良的,寶寶身體就這麼大,不能胃口好就一直喂,容易造成寶寶的腸胃疾病。
用鹽洗舌苔
7
老人觀點:洗乾淨了胃口好。
媽媽觀點:鹽是一歲以內一點都不能碰,怎麼可以用鹽洗舌苔。
用鹽水洗舌苔,容易導致色粘膜受損傷,這個時期舌苔是奶液的殘渣附在舌頭或是口腔黏膜上面,形成一層淡淡的白色物質。
給寶寶洗舌苔時可以用紗布沾溫水輕輕的擦拭寶寶口腔兩頰內側及舌頭上的奶殘渣的,不會影響寶寶味覺的。
家裡兩代人帶娃,肯定會有代溝存在的,畢竟生活的年代不一樣嘛,寶媽們也不要太責怪寶寶的爺爺奶奶哦~他們肯定也是愛寶寶的,只是科學育兒的知識,了解的不多,平常可以多跟他們說說科學育兒的方法啊,千萬不要因為這種事情著急上火的。
一百個家庭可能就會有一百種代溝,你家裡有什麼代溝呢?在留言區跟寶媽們聊聊吧~
※女神徐若瑄談育兒經,網友大讚超有智慧
※90後懶媽育勤兒,分享一個自己成功的育兒術
※育兒嫂把我炒了!14個黃金技巧教媽媽慧眼識「英雄」
※家長必知的25條育兒真言!
※兒童感染闌尾炎 可能引起併發症
TAG:育兒 |
※育兒習俗陷阱多,老一輩育兒觀念誤區盤點
※長輩育兒的7大神癖好, 你中槍了嗎?
※新手爸爸或者媽媽不要把長輩育兒的經驗全否定了。
※新手媽媽與長輩育兒常見四大分歧,聽聽醫生怎麼說?
※寶寶吃醬油會變黑?6大荒謬長輩育兒寶典錯的很離譜
※母嬰家庭人群報告:爸爸及祖輩育兒參與度凸顯,以家庭為單位的母嬰經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