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雷壇河,又叫水磨溝,五十五盤水磨成風景,如今都去了何方?
磨坊是人們磨面之地。不大的房間內放置兩扇石磨,相互摩擦轉動中,雪白的麵粉,便源源不斷地在旋轉中流淌下來。
雷壇河,這是蘭州城邊,一條令人難以割捨的河流。雖然如今雷壇河已經乾涸了,成了一條失去了生機的河流,然而在六十年前,雷壇河水勢洶湧,豐富的水資源滋養了兩岸的人們。人們沿著河邊,開闢了良田,修起了懸樓,種植了梨樹,蘭州八景中曾有「梨苑華光」,指的就是雷壇河一帶梨園中梨花開時的勝景。那時,沿著雷壇河,從阿干鎮到金天觀,沿河分布著幾十座水磨坊。
宗效強曾講述過雷壇河邊水磨坊的故事。
對蘭州周圍居民而言,雷壇河是僅次於黃河的河流,也是我們記憶中無法磨滅的河流。
人們說,雷壇河是發源自榆中馬銜山的一股清泉,一路上彙集了山寨、鐵冶、琅峪、大楞桿、爛泥溝等支流。逐漸壯大,成了水勢洶湧的河流。過去,雷壇河兩岸植被非常好。尤其是,阿干鎮以上的河谷,山坡上都長滿了灌木林和各種野花野草,真正是個風景優美的地方。
說起來,這條一百多里長的河流,還有羊壽河、大石頭河、柴溝河、阿干河、雷壇河等四五個不同的名字。不熟悉的聽著一頭霧水,鬧不清,究竟說的是哪條河流。其實,這些名字都指的是同一條河流,只不過不同的河段,有不同的稱呼。雷壇河在榆中銀山以上,叫做羊壽河。在鐵冶以上則叫大石頭河,而過了鐵冶後,則成了柴溝河,到了峴口子和八里窯之間,又被稱為阿干河。八里窯以下才被稱為雷壇河。
這條河流還有一個響亮的名字——水磨溝。因為在這條河流兩岸分布著數十盤乃至近百盤水磨水碾。
他的記憶中雷壇河岸邊不僅有許多水磨,而且留下了諸多與水磨有關的地名,比如磨溝沿、甘家磨、四盤磨、單家磨、王家磨、水磨灘、打磨溝等等。
以前,人們對蘭州水磨,進行過一些統計。不過這種統計都是比較粗糙。在明代蘭州及其周邊約有93盤水磨。到清道光年間已有265盤。到民國三十年時,蘭州周圍水磨總量卻只有215座,水磨溝一帶有水磨55盤。
小時候在新橋小學念書,每天上學都要經過東溝沿,在我們的記憶中,那時水大得很,水從渠道中順勢衝下,嘩嘩地流淌,在太清宮前轉了個彎,然後流到下溝去了。
小時候,我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觀看水磨輪的旋轉。
水磨坊多修建在林木繁茂的地方,夏天的午後,外面日頭很毒辣,而水磨坊邊上,則是躲避烈日的好地方。我們常常光著腳,踩著水玩耍。長時間在水中浸泡,水磨輪上長出了淡淡的綠苔,渠水嘩嘩流淌,水磨輪呼呼旋轉,掀起大大小小的浪花,一個難得的午後,就這樣度過了。
以前蘭州水車的數量和水磨坊的數量相差不大,如今水車已經成了蘭州的名片,水磨卻漸漸地被人們遺忘了。也許是它看上去沒有水車高大,也許它外觀粗糙,但它曾經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就不應該忘記它。
宗效強簡歷
宗效強,男,生於1943年,大學學歷。原在蘭州電力修造廠工作。一生喜愛文學,曾在報刊雜誌發過數百篇散文、詩歌、歌詞等。2004年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第一本散文集《心谷迴音》,2006年由作家出版社會出版第二本散文集《憶海波光》,2008年與戰友們合著並參與組織編輯詩文集《我們是原子城保衛者》。退休前為高級政工師。現為蘭州市作家協會和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
TAG:攏史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