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平常吃的醬油是「中國好醬油」嗎?
(作者:李虓,發酵工程碩士,酒類、食品類研究者,釀酒師,科普作家,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自知識就是力量微信公眾號)
紅燒肉、辣子雞、梅菜扣肉……我可不是在報菜名,我在想今天用什麼醬油做這些好吃的名菜。縱觀華夏大地的種種著名菜品,醬油可謂是讓我們大飽口福的一位「功臣」,如果世界上沒有了醬油,不知道會讓多少像我一樣的「吃貨」大驚失色!
(圖片來自網路)
醬油始創於我國,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早在宋代,林洪著的《山家清供》中就有記載用醬油烹調的菜譜,書曰:「韭菜嫩者,用薑絲、醬油、滴醋拌食。」醬油雖然發源於我國,但如今在世界範圍內得到廣泛使用,這首先要歸功於高僧鑒真。
據說在公元753年,鑒真東渡日本的時候,將中國的制醬技術傳入日本,教會了日本僧人和居民制醬。後來,唐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日本高僧空海到我國長安留學,也將中國制醬技術帶回日本。之後,逐漸流傳到東南亞一帶和世界各地。最後,就成為了家喻戶曉的調味品。
現在有數據統計,目前世界醬油年產量約為 800多萬噸,其中,中國大陸約500萬噸,日本約120萬噸,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約為260萬噸。然而,當時的鑒真和尚怎麼也想不到,在今天的國際市場上,中國醬油雖然在產量上占絕對的優勢,卻不如日式醬油具有競爭力。在美國,日本醬油已佔據其80%的市場份額,而中國醬油的地位則顯得黯淡。
什麼原因?為什麼我泱泱醬油發源國會這樣?看看我們國內的醬油市場,的確存在質量良莠不齊的現象。市面上的醬油大都分為兩類,即高鹽稀態發酵醬油和低鹽固態發酵醬油,這種分類是根據工藝特點而來,正因為工藝的不同,導致質量的差異,高檔醬油大都出於前者,但是前者的市場比例卻只有10%左右。而在日本卻以高鹽稀態法發酵為主,這正是我國醬油缺乏競爭力的重要原因。
在工藝方面,低鹽固態發酵醬油是以脫脂大豆及麥麩為原料,經蒸煮、麴黴菌制曲後與鹽水混合成固態醬醅,再經發酵製成的醬油。這種醬油的發酵溫度較高,釀造周期較短。
而高鹽稀態發酵醬油是以大豆或脫脂大豆、小麥或小麥粉為原料,以較高濃度的大量鹽水,以液態狀醬醪為基礎,經長時間低溫發酵製成的醬油,正是這種低溫而緩慢的釀造過程,更有利於醬醪中的風味物質的形成,所生產的醬油醬香更加濃郁、質量更好。
在口感方面,雖然一個是高鹽,一個是低鹽,但是這僅與發酵過程有關,與口感的咸不咸沒有關係。高鹽稀態發酵醬油色澤鮮艷,香氣馥郁,鹹味和鮮味為主導,還有一絲香甜的味道。而相比之下,低鹽固態發酵醬油,主要以咸和鮮突出特點,口感和質量不如高鹽稀態發酵法釀造的醬油。
(圖片來自網路)
在我們中國人的飲食生活中,醬油的用量很大,人均年消費量4.4升,有的地區高達十幾升,幾乎我們每個人都會用到醬油,怎樣才能確保我們使用的醬油是高質量的那一部分醬油呢?
當購買醬油時,我們可以注意一下產品的標註,看看是採用傳統工藝釀造的高鹽稀態醬油,還是採用低鹽固態發酵方法的速釀醬油。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關注一個產品指標,這個指標就是「氨基酸態氮」含量,這是區分釀造醬油級別的重要指標之一。
氨基酸態氮含量0.8克/100毫升為特級,0.4克/100毫升為三級,兩者之間為一級或二級。該指標越高,說明醬油中的氨基酸含量越高,鮮味越好,醬油的品質也越高。通過這些方法的簡單鑒定,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確保我們吃到的是「中國好醬油」。
編輯:劉偉瓊
本文系原創作品,商業合作及轉載請聯繫jiangq@cast.org.cn 投稿請聯繫 zhaocui@cast.org.cn
※春節應酬這麼多,飯桌上究竟該怎樣飲酒?
※敲黑板!味道還有相互作用!
※紐西蘭呆萌國寶——幾維鳥
※無數次海島游,是時候該注意一次這神奇的紅樹林了
TAG:知識就是力量 |
※「兒童醬油」,你是來打醬油的嗎?
※炒菜愛放醬油好么?醬油吃多了會怎樣
※買醬油顏色越深越好?教你如何挑選一瓶好醬油!
※醬油,吃還是不吃?怎麼吃醬油最有益?
※醬油里有防腐劑嗎?如何選一瓶好醬油?
※天天吃醬油,你真的買對了嗎?教你4步輕鬆挑出好醬油!
※吃醬油到底好不好 海鮮醬油裡面真的有海鮮嗎
※和黃磊比,誰的醬油炒麵最好吃?
※生抽、老抽、烹飪醬油?這些醬油用法,你真的知道嗎?
※醬油 蝦醬 耗油讓食物更鮮美 到底是如何做出來的
※醬油中的鮮味是怎麼來的 身上有傷口能吃醬油嗎
※噁心!你們愛喝的蜜糖原料竟然是黑醬油和白糖?
※為什麼飯店的醬油都比家裡好吃?
※老抽好還是生抽好?醬油你真的懂嗎?
※不是「醬」,也不是「油」,哥是醬油
※醬油和鹽,究竟哪個更健康?醬油會致癌是真的嗎?
※五星大廚教你不用水在家做蔥香醬油雞,味道比飯店的都要好哦!
※生吃醬油會得癌?還能愉快地吃醬油么?
※「黑暗料理」其實巨好吃!荔枝蘸醬油都弱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