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中的女性——劍橋大學女哲學家社團
哲學中的女性——劍橋大學女哲學家社團
By 李石(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
首發:《中國社會科學報》
「哲學界的女性代表嚴重不足。通過各種談話、研討會和工作坊,我們為女性哲學家在劍橋大學以及更廣領域所做出的哲學學術工作提供一個論壇,以促進交流並慶賀她們的成果。」[1]這是劍橋大學女哲學家社團(Woman in Philosophy)的開篇宣言。2010年,劍橋大學哲學系的三位女性畢業生有感於哲學研究中女性所處的尷尬局面(例如,某些哲學學術會議中時常只有一兩位女性參加),以及女性代表的嚴重不足,創建了劍橋大學女哲學家社團, 其目的就是要為哲學研究中的女性研究者創建一個相互鼓勵、相互支持以及展示成果的平台。
劍橋大學每學年有三個學期,女哲學家社團每學期都會有三次正規的學術活動,向全校師生開放。這些學術活動可能是某位女哲學研究者的報告,或者是大家對於某一學術問題的討論,或者是請到著名哲學家來做女性相關的主題演講。每逢這樣的學術活動,社團的組織者都會帶來自製的蛋糕和茶點與大家分享,在輕鬆自由的氣氛中討論存在、自由、正義、美德、等等這些傳統意義上由男性主導的哲學主題。實際上,許多男性研究者也被這種自由平和的氛圍所吸引,我參加了幾次女哲學家社團的學術活動,都見到男性研究者的身影。對哲學感興趣的人們,不論男女,都參與到親切的談話中,品嘗美味的茶點,分享世界之本質的看法,每個人臉上都浮現出會心的微笑。
與此同時,劍橋大學女哲學家社團還希望能夠通過相關的社會調查推動學術制度的改革。2011劍橋大學女哲學家年社團參與了英國女性哲學協會(Society of Woman in Philosophy)主導的「英國哲學研究中的女性」[2]調查。該調查報告顯示,相比於其他學科,哲學研究中女性的比例嚴重偏低。尤其是在碩士階段之後,包括博士、博士後、講師、教授……。在哲學研究越往後的階段中,女性的比例越低(本科階段女性比例為46%,這一比例在碩士和博士階段就急劇下滑,而以哲學為職業的女性只佔19%)。該報告認為,女性研究者在哲學研究中的代表性嚴重不足,依據該報告,英國女性哲學協會向政府建言,希望能推動相關政策的改革。
除了學術活動和調查研究之外,劍橋大學女哲學家社團還儘力協助女性哲學研究者解決一些具體的困難。例如,協助女性研究者兼顧家庭事務和學術研究,為女性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學術研究找到切實可行的辦法。在女哲學家社團系列活動的推動之下,劍橋大學的女性研究者相互鼓勵和支持,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女性在哲學研究中的地位和代表性。
女性在劍橋大學獲得與男性平等的地位經歷了艱苦而漫長的抗爭。在19世紀末以前,劍橋大學與當時的其他大學一樣,是不招收女性的。直到1869年格頓(Girton)學院的建立和1872年紐納姆學院(Newnham)院的建立,女性才得以到劍橋大學讀書。在此之後,其他學院在各種壓力之下,開始招收女性。然而,即使到了20世紀中期,女性在劍橋大學的處境仍然十分艱難,她們不能與男士們一起出席講座,不能在開放教室進行科學實驗,不能參加考試,甚至被拒絕授予學位。這些情況直到近50年才得到改善。女性受教育尚且如此艱難,而女性學哲學以及從事哲學研究,就更加艱難了。少數進入哲學界的女性都是通過私人教師學習哲學,或者是自學成才的貴族。只有通過家族的關係,少數對哲學感興趣的貴族女性才能與當時著名的男性哲學家進行哲學討論。
然而,與歧視和偏見的不斷鬥爭當中,劍橋大學湧現出了一批優秀的女哲學家。這其中包括:協助創辦哲學期刊《分析》(Analysis)並擔任該期刊編輯的女哲學家瑪格麗特·麥當娜(Margaret MacDonald ,1907-1956);曾任曼切斯特大學哲學系主任以及亞里士多德協會主席的著名哲學家桃樂茜·艾米特(Dorothy Emmet,1904-2000);劍橋語言研究中心(Cambridge Language Research Unit)的創立者瑪格麗特·馬斯特曼·布雷斯維特(Margaret Masterman Braithwaite,1910-1986);維特根斯坦的學生、將維特根斯坦學說引入英國的著名語言哲學家伊麗莎白·安斯克姆(G. E. M. Anscombe,1919-2001);著名認知理論專家薩塞克斯大學認知與計算機中心的創立者瑪格麗特·伯頓(Margaret Boden,1936-);羅爾斯的學生著名政治哲學家、名譽勛位獲得者奧尼爾歐若拉(Onora O Neill,1941-),聖約翰學院的第一任女院長心靈哲學家簡·赫爾(Jane Heal,1946-);等等。
女性在哲學學術界的劣勢地位,並不是劍橋大學獨有的現象。在東方,在中國,女性在哲學界也同樣成為男士們的笑柄。最能體現男性對哲學女研究者態度的就是周國平先生的名言「研究哲學,對女性和哲學來說都是一種傷害」。周先生的慨嘆似乎透著對女性的憐憫,然而在我看來,這句話本身才是對女性和哲學最大的傷害。暫且不提對女性的傷害,如果沒有女研究者的貢獻,作為人類對事物的根本性質之思考的哲學學術,將損失一半的豐富性和多樣性;而沒有了學術生態的多樣性,哲學學術的發展也將遭遇凋零。所以說,女性在哲學研究中的劣勢地位,不僅僅是事關女性的緊要問題,也是事關整個哲學學術的緊要問題。
女性在哲學學術界的劣勢地位不僅是「不利」的,同時也是「不義」的。一個正義的社會應該是保證基本的機會平等的社會。這其中包括:受教育的平等、謀求職位的平等、晉陞機會的平等……。如果女性在哲學的學習和研究中與男性同樣優秀(暫且不提判斷孰優孰劣的標準大多都是由男性哲學家確定的),女性就應與男性有同樣的獲取職位與晉陞的機會。然而,現實的情況卻是,各高校哲學系的女性研究者少之又少,即使有也很難得到晉陞。這其中不排除女性為家庭所累的問題,但更主要的還是制度和觀念的問題。
當然,任何趨向平等的轉變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另一方面,任何轉變也都不可能自動達成。如果那些遭受不平等待遇的群體一味地忍氣吞聲,不平等的程度只會越來越深。因此,為了一個更加公正平等的世界,為了一個更加多樣化的哲學學術生態,哲學界的女性們應攜起手來,相互支持,不懼非議,堅毅前行。
[1] http://www.phil.cam.ac.uk/seminars-phil/women-in-phil
[2]http://www.swipuk.org/notices/2011-09-08/Women%20in%20Philosophy%20in%20the%20UK%20(BPA-SWIPUK%20Report).pdf
※分析哲學之意涵及其在教育上的啟示
※真理與意義:倫理港灣
※哲學小說連載(三)真理與意義:本質峰
※美國成功的關鍵在於「人性尺度上的革命」!
TAG:哲學園 |
※揭秘入選「中國科學之星」的4位女性科學家
※十位最美麗的女性科學家
※華裔女性丁尼當選美國醫學和生物工程院院士
※生物學奇蹟:科學家要人造女性生殖系統
※道教與唐代女性文學
※拉斯克夫人:推動醫學發展的偉大女性
※中國科學家研發新技術 未來或現「女性」精子
※戈達德先行者:致女性科學家與工程師
※世界上十位最美麗的女性科學家
※美國哈佛大學首座以華裔女性命名的建築「趙朱木蘭中心」落成
※扎迪·史密斯談種族、女性與文學創作
※天文學裡程碑上的女性光輝
※美科學家發布動態女性生殖系統模型
※學宋美齡抗衰老 女性抗老的五大食療方
※王小波:男人眼中的女性美
※女性學佛必讀!
※第一位留美學醫的中國女性:金韻梅的傳奇一生
※越南深受儒學影響,封建時代提倡女性都成為貞潔烈女
※神奇!德國科學家發現精子的新用途:可助女性抗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