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六 浮生一日
浮生一日
攝影:王遠凌
來源:《大眾攝影》
都說拉薩是個適合發獃的地方,在拉薩這個俗世中「最後一片凈土」的聖城裡,九位自主創業的青年,用無數個生活片段串起了在拉薩創業的年輕人普通的一天,他們的經歷讓人看到,在拉薩這個人人都想在此偷得浮生一日閑的地方,有一種不同的——浮生一日。
這是虛構的一天,又是真實的一天,它由無數個微不足道的細節構成,但卻講述了一個宏偉城市裡面最不經意的一面。
在拉薩這個城市裡,九位自主創業的青年,用無數個生活片段串起了在拉薩創業的年輕人普通的一天——浮生一日。
原本這個題目是想通過照片來講述在這個俗世中「最後一片凈土」的聖城裡,年輕人究竟如何去展現出他們對於創業的雄心。然而,現實中,在拉薩這個人口流動性非常大的城市裡,真正在創業的藏族青年並不多,絕大部分的青年人在大學畢業後因為各種原因,又會浩浩蕩蕩地湧入公務員考試的大軍中。
絳白卓瑪
原名叫七追卓瑪,畢業於雲南民族大學旅遊管理專業,雲南香格里拉人。卓瑪畢業後就進了當地松贊林寺的管理局,是個事業單位,但是沒有干多久她就背著家人跑到了北京,去了一家高端旅行定製的公司,兩年時間從業務員做到了中層之後,才跟家裡人交了底,自己在北京。
在北京的工作反倒讓她對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產生了更大的興趣,於是沒過多久,這個小姑娘又毅然辭職回到拉薩自己創業,做起了精品旅遊紀念品開發的生意,同樣跟家裡隻字未提。在很長一段時間後,公司的運作逐漸走上了正軌,卓瑪也有了一定收入之後,才跟家裡說了到拉薩來的事情。
早上8點,絳白卓瑪開始沿著大昭寺的轉經道磕長頭。
造成這樣的現狀,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藏族家庭觀念重、生活節奏慢,這使得家裡面不太願意年輕人去創業,因為一旦創業就面臨四處奔波,寢食不定,這些都不太符合家庭傳統生活規律與節奏。所以,在拉薩,即便是有進行自主創業的藏族青年人,也多來自其他藏區,而拉薩本地相對較少。其次,現在的創業不同於原來的做生意,不單單是以物易物或者藉助地理優勢進行土特產品交易,而是更多需要去開拓新興市場、尋找新增長點,這些不但是新近創業者面臨的難題,同時也是西藏自治區所面臨的發展問題,在這方面,雖然藏族青年對於本土文化有優勢,但是卻缺乏內地的市場開拓運作經驗,有很多人有想法有創意,但是由於缺乏整體的創業環境和行動上面的支持,大部分都還處於觀望狀態。再則,這幾年西藏自治區民族政策提升以及邊疆地區維穩的需求使得整個自治區公務員需求量大,待遇也較內地更高,一份收入穩定的公務員工作對於初出茅廬的大學生來說的確是不錯的選擇。最後,不管在哪個領域創業,一旦進入市場,就面臨優勝劣汰,你追我趕,遊戲的規則裡面不講年齡與民族,所以相對於內地琳琅滿目的產業孵化園或者各種扶持政策,西藏暫時還沒有一套可行的培育機制或者政策來保護新興的創業者安全平穩地進入市場,就使得這裡的創業環境,特別是新興創業類型尚顯艱澀,也阻礙了不少年輕人勇敢創業。
這個時候卓瑪已經快要磕到大昭寺門口了,短短的1113米轉經道,她三步一跪地磕著,花了接近兩個小時。這個時候,太陽已經斜斜地灑在轉經道上,而轉經的人也逐漸多了起來。
絳白卓瑪來到拉薩後,把工作室放在了大昭寺旁邊,因為很長時間以來都在忙於建立公司,發展客戶。作為佛教徒的她心中一直有個夙願,就是圍著大昭寺磕一圈長頭,為遠在雲南的家人祈福。
下午4點在各個酒店網點巡視完一圈後的絳白卓瑪,又開始親自送貨。在拉薩,她基本上都是一個人在戰鬥,由於是起步階段,雖然產品口碑很好,但畢竟不是批量,而且多走網上業務,所以她暫時一個人也應付得來,只是有時候遇到有人要貨要得急,她也必須得肩挑背扛地親自走一趟。
下午7點卓瑪回家做了晚飯,簡單對付一下。絳白卓瑪住的拉巴寧讓大院曾經是五世達賴的行宮,由於是老房子,用水只能在院子中央,廁所也是公共的。但是她喜歡這裡,一方面在八角街裡面又靠近大昭寺,對她生意有幫助;另外一方面,她覺得這才是她喜歡拉薩的感覺。
晚上8點雖然絳白卓瑪早上磕了長頭,但是每天晚上晚飯之後,如果沒有特別的事情,她會習慣性地圍著大昭寺轉三圈經,一方面這是一個佛教徒每天的功課,特別是她離得很近,也很方便,另外其實也當成飯後的健步走。
然而,無論條件與環境暫時有多麼不成熟,卻並不代表沒有人敢奔向大海,弄潮起舞。《浮生一日》中的九個拍攝對象,有的曾經做過公務員,有的大學畢業後進入內地大公司,但最後都不約而同地來到拉薩,走上各具特色的創業之路,並成為了各自領域的佼佼者。分析一下,不難發現他們的共同之處:第一,均受過高等教育。無論是民族大學的普通學生,還是紐約大學的海歸,他們都提到讀書期間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對於他們創業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第二,均基於對藏族文化的反思,結合內地經驗與拉薩市場而找到了自己創業的定位。這其中有好幾位家中都是做傳統生意的,但是他們並沒有做一個守業者,而是利用自己的思考與經驗,想辦法尋找符合當下的新模式,讓人看到了他們的潛力;第三,儘管跟內地相比,拉薩有諸多不足,但是對於藏族人來說,這裡始終是最重要的地方,也是最有商機的地方,作為新興的創業者,他們不約而同地選擇從拉薩開始。
這裡的九位創業者,每個人身上散發出來的閃光之處熠熠生輝但又截然不同,他們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真實或者說不成熟的一面展現在我們面前,更讓人覺得可愛。他們每個人都做著不同領域的生意,但由於創業的原因相互認識卻又若即若離、從不抱團。
唐卡策展人普瓊,因為對他這個頭銜感興趣,在他的辦公室,很偶然地認識了的卓瑪。
絳白卓瑪,住在普瓊樓上,回家前常順路來普瓊這裡串門。卓瑪是這裡面最像生意人的創業者,她隻身一人來到拉薩,一心要做出一番事業,凡事親力親為不說,做事沉穩幹練,還特別會跟人打交道,加上一頭短髮,完全是一副女強人作派。要知道,普通的藏族女孩子在她這個年紀不少都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了,而她卻忙到「沒有時間認識男孩子」。
普瓊正在現場為前來看展的專家們介紹唐卡作品。畫師們雖然對『唐卡策展人』這個身份不太明白,但普瓊自己笑稱,為了好解釋,他總是跟畫師們說,唐卡策展人就是幫他們賣唐卡的人。
準備開展酸奶業務的東才,有著超越自身年紀的老成穩重,凡事了解細緻、深思熟慮後方才會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這使得他又特別能認真地聆聽別人的觀點和意見。
東才
30歲,甘肅瑪曲人,西北民族大學藏文文學碩士研究生。他畢業後被分配當地廣播局,連單位大門都沒進就直接跑到拉薩來創業。
由於家裡歷來做裁縫,所以到拉薩之後,他就創立自己藏族服裝品牌。
幾年之內,在大藏區,加盟了10家店。在公司走上正軌之後,他突然打起了做酸奶的主意,因為他覺得老家瑪曲的氂牛奶做出來的酸奶比拉薩市場的好很多,他希望自己老家最天然的酸奶出現在拉薩人的餐桌上。
於是,他又開始了二次的創業。
中午1點,東才和他助手正在城郊的汽車市場挑選儲運貨車。
下午4點,幾經比對,東才敲定了一款可冷藏的小貨車,這離他酸奶生意又近了一步。
晚上,他在八角街裡面挑選民族特色的裝飾品,他想把自己的店面裝修搞得更為特色一些。
旦增,東才的大學校友。這個來自水磨藏香發源地——尼木的年輕人家中曾經是當地最大的地主和藏香生產主,而現在,他卻打算把這個原本神秘的傳統工藝做成一個開放式的藏香體驗店,讓所有人不但知道他的配方、工藝、流程,甚至還可以在店裡面親自體驗這個過程,這不單是創新也是挑戰。
旦增格西
西藏尼木縣人,畢業於西北民族大學藏文文學。
西藏地區最出名的藏香是來自尼木的水磨藏香,而旦增的家族曾經就是尼木最大的藏香生產主,所以旦增從小就浸淫在藏香的文化氛圍中,後來也就順理成章地做起了藏香的生意。但是他認為現在在拉薩經營藏香的商店太多了,所以,他冒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做一個藏香體驗館,把藏香的製作方法公之於眾,讓普通百姓自己可以來體驗製作藏香,這不但是一個創新也是一個挑戰。於是,他回到老家,搜腸刮肚地把家裡面做藏香的老東西都翻了出來,就是為了讓遊客更詳細地了解尼木藏香。
上午11點,旦增在離拉薩200公里外的尼木老屋中收羅了一大堆老東西,擺在地上正在一個一個的清點。這些東西都是家中存留的做藏香的工具,雖然有些破舊,但在旦增看來,都是寶貝。
旦增格西收集好了家裡的東西,也勾起了不少的回憶。於是他突發奇想地坐了下來,開始一點一點地剝柏樹皮。尼木藏香最主要的原料就是柏樹榦,剝皮之後,在水磨的作用下,直接將整節樹榦打磨成為木屑,然後加入多種香料,製成藏香。勞作的時候,旦增格西忘記了創業的辛勞與焦慮,臉上洋溢著孩子般的笑容,他說從小就是這樣在田間地頭做藏香,這種快樂,買香的人是體會不到的。所以他才想做一個體驗館,與更多的人分享他的這份樂趣。
晚上7點,旦增已經累得精疲力竭,完全沒有了中午的輕鬆笑容,開業的進度一直被拖延,讓他倍感焦慮。
德慶玉珍,剛剛從紐約大學讀完教育政策的碩士研究生回國,創辦了一家教育諮詢公司,從事藏族女性教育與文化培養的工作,整個拉薩都還不了解她,只知道有個北大畢業(玉珍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政治專業)的藏族姑娘在邀請本地的女孩子免費旁聽她主辦的活動。旦增並不認識德慶玉珍,但是出於好心,他同意在還沒有裝修完的體驗店裡讓玉珍免費做一次活動,因為她也確實想在場地的租金上能省則省。然而過了很久,旦增也不太明白為什麼玉珍要為藏族女孩進行所謂「自我認知」這樣的培養活動。
德慶玉珍
拉薩人,27歲,北京大學國際政治專業畢業,紐約大學教育政策專業碩士。
玉珍才回拉薩不久,就成立了自己的教育諮詢公司,與扎次不同的是,她只做女性教育,這是她在紐約大學的導師給她的建議:回到拉薩,回到需要她的地方,用你學到的知識去改變那裡。
所以她回來就連續做了三期青墨齋項目,剛開始怕沒有人來,就提供免費旁聽,怕藏族女孩子太靦腆不說話,就把課程移到戶外,逐漸的,開始有一些家長介紹了玉珍的理念。隨後,玉珍又做了一起探討咖啡文化的沙龍,邀請的是藏族傳統家庭婦女,她說她希望幫這些待在家中相夫教子的女性建立圈層文化,豐富她們的交際圈與文化圈。
有人覺得玉珍的創業項目太過於理想化,畢竟拉薩還不是紐約這樣的國際大都市,但是玉珍覺得,對於拉薩來說,最應該改變的不光是學生,還應該是中產階層,只有這個階層有所改變,拉薩才可能得到真正改變與進步。
早上10點,雖然按照時區來講,拉薩的早上10點才相當於內地沿海城市的8點,但是即便如此,創業者們都陸陸續續地開始了自己的工作。德慶玉珍正在進行他新一期的青墨齋項目。青墨齋項目是玉珍在拉薩做的一個實驗性項目,旨在給拉薩的初高中女孩子通過寫作進行自我認知的機會,開發她們的溝通能力。由於很多藏族人對於這種教育理念不是很理解,所以不少家長持觀望態度。
尼翁扎西的店就在八角街上瑪吉阿米餐館的斜對面,位置不錯,但是店門不大,有時候還真容易錯過,然而只要稍加留意,透過櫥窗就會看到裡面掛著一件件造型別緻的衣服,而且第一反應絕對不會跟藏裝聯繫在一起。但事實上,扎西確實是一位以新式藏裝見長的服裝設計師。扎西超乎常人地健談,他可以跟任何人說上數個小時,從個人經歷到對藏文化的理解,從當下時局到時尚動向,可謂信手拈來,所以這就讓受命來為扎西拍短片的珠勤輕鬆多了,每段都是一遍過,拍完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試了幾件衣服。
珠勤是拉薩小有名氣的現代舞舞者,但是他工作上的身份卻是影視文化公司的老闆,為政府、公司拍商業宣傳片,也為寺廟拍紀錄片。
尼翁扎西
32歲,四川省甘孜州道孚縣人,畢業於魯東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尼翁扎西的個人經歷非常豐富,之前做過網路編輯,後來又在甘孜州做過警察,然後又到北京做過公司老闆私人助手,2010年來到拉薩後,做過酒店大堂經理,畫廊合伙人,服裝設計師。現在經營著一家以時尚藏裝為主打的個人時裝工作室。
也許是過多的經歷緣故,尼翁扎西的性格不太同於其他的藏族青年創業者,張揚且率直,睿智且健談,他可以從自己做的一件衣服跟你聊到釋迦牟尼建立佛教的初衷,也可以從當下時局聊到時尚風向。
早上9點,住在拉薩城郊的尼翁扎西開始了每天的必修課打坐冥想。
尼翁扎西來到店裡面,開始了一天的工作。電視里正在放著尼翁扎西接受採訪的畫面,那是央視國際頻道為扎西做的一個專題片。巧的是,正好西藏本地媒體也來採訪扎西,習慣面對媒體的他有條不紊地做著自己的事情,並不太受影響。相對於其他創業者來說,尼翁扎西非常重視每次媒體的採訪與合作,一方面他自己也做過公關推廣,跟媒體打過交道,有經驗;另外一方面,他也知道,要想把自己的理念傳播出去,不單單表現在自己的成衣作品上,還需要各種媒體的幫助。
晚上9點,尼翁扎西陪著老婆散步到布達拉宮前。吳倩是扎西的『粉絲』,很喜歡聽扎西講各種各樣的想法,而扎西也知道,如果沒有吳倩幫他打理日常的瑣事,他也不可能全身心地做自己。所以他們也是一對甜蜜的小夫妻。
珠勤
26歲拉薩人,畢業於河北唐山工業學校市場營銷專業。是拉薩小有名氣的街舞舞者,在拉薩獨立經營著一家影視製作公司。他喜歡稱自己為『雜家』,除開街舞,他大學期間就開始創業,後來還搞過紋身工作室,玩過音樂,未來還打算『進軍』餐飲業,對他來說,表面上是什麼好玩做什麼,其實接觸久了發現他是對於每一份工作都誠懇地當成學習的機會,並樂於嘗試。
因為一直在拍西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紀錄片,珠勤一直跟離拉薩300公里遠的桑耶寺有著很緊密的聯繫,馬上要到桑耶寺一年一度的時輪金剛大法會,所以今天珠勤必須很早地來到桑耶寺在拉薩的下寺,不一會搭乘寺廟的車到桑耶寺。珠勤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所以,進了寺廟之後,一言一行就變得特別謹慎,特別是面對那些高僧的時候。
珠勤站在桑耶寺外,面對成片的油菜花,他有些想在拉薩的女友了。珠勤說,女友的家世比自己好很多,相比起來他就是一個窮小子,所以他必須更加努力地工作去換取對方的尊重。
嘎瑪尊追桑布正好路過扎西的店,就進來打了招呼,他喜歡跟扎西聊天,只是最近比較忙,因為旅遊旺季的到來。嘎瑪是個導遊,但是幹完最近幾單活後,他就要回老家當雄一段時間了,不是因為在拉薩混不下去,而是他在老家建立了一個合作社性質的旅遊開發項目——村子裡面家家戶戶出錢合作建立草原畜牧體驗旅遊區,他來做牽頭人,也做推廣人,一方面把參與進來的人家的土特產弄到拉薩來賣,然後再從拉薩接旅遊團去老家玩。騎氂牛、打酥油、收青稞等原本對於藏族人稀疏平常的日常生活,都被嘎瑪開發成了可供遊客體驗的活動,原本在西藏只是看山看水的旅遊方式又因此多出不少花樣。
嘎瑪尊追桑布
26歲,西藏當雄羊八井人,畢業於西北民族大學藏文專業。畢業後他像大多數藏族青年一樣考了公務員,在西藏昌都洛隆縣的一個鎮上做了半年的村官,然後就辭職不幹了,直接跑到拉薩來做文藝青年,唱歌寫詩,後來迫於生計,又干起了導遊。接觸到旅遊之後,他有了一個大膽的計劃,在老家羊八井開始籌備建立一個具有合作社性質的草原畜牧體驗中心,一方面幫鄉民在拉薩賣土特產、手工藝品,另外一方面制定旅行線路,把遊客帶到自己的村子,讓遊客體驗騎牛放羊、打酥油、磨青稞這些對於牧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對於遊客又非常新鮮、互動性強的內容。雖然剛剛起步,但他已經讓村民感受到經濟效益的增長。
中午12點嘎瑪尊追桑布在大昭寺前接到了自己的客人,在未來的幾天內,他是這些遊客在拉薩旅行的導遊,也有信心跟他們成為朋友。
嘎瑪尊追桑布坐在甘丹寺的地上,下午3點,甘丹寺開始了日常例行的辯經,這是拉薩旅遊的傳統保留參觀項目,嘎瑪也不知道看了多少遍,所以正好利用這個時間稍加休息。
次仁扎西經營著一家文化傳播公司,進行藏式新音樂的推廣,風格從民謠到爵士甚至是funk(由黑人爵士樂演變而來的一種驟停打擊樂),他要做的是將流行音樂本地化,但是又絕不做口水歌。所以,他經常是寫歌、錄歌、製作、推廣一肩挑,而且常吃外賣、喜歡半夜工作,下午3點常常是他開始工作的時間,全然一副現代都市人的生活作派。次仁扎西與珠勤曾經還是合伙人,後來由於理念的分歧,珠勤做起了影視。
次仁扎西
27歲,拉薩人,畢業於西藏大學藏語新聞專業。次仁扎西是一個狂熱的音樂人,能唱歌也能寫歌,畢業之後家裡也是要求他考公務員,他連想都沒有想,就借了筆錢立馬成立了一個音樂製作公司,小有野心地要像內地一樣去簽歌手,包裝藏族音樂藝人。沒有想到第二年真的就發掘了一個不錯的組合,然後就做起了流行音樂元素與藏族本地化結合的『藏式新音樂』,幾年發展下來,手上籤約的音樂人在不斷增加,風格也涵蓋了說唱、放克、爵士以及民謠等。
下午6點,今天歌手的狀態也是很好,大家都覺得有些疲憊的時候才想起來一天沒有吃飯了,於是叫來外賣邊吃邊討論。次仁扎西工作室的牆上有很多別緻的牆畫,最大的這張畫的是佛教裡面一隻叫迦陵頻伽的神鳥,它有著三界裡面最好聽的聲音,而且這聲音有著教化世人的作用。
晚上8點,儘管又錄了幾遍,次仁扎西還是對歌手的狀態不太滿意,所以拿起吉他親自示範起來。
下午四點,次仁扎西的歌手來到了工作室,他們開始先嘗試錄歌。
與次仁扎西相比,扎次是另外一種都市人——白領的生活狀態:他準時起床,準時睡覺,準時去單位打卡,他把每天的時間安排得有條不紊。雖然他是拉薩一家很好的教育培訓機構的管理人,但是你會覺得他更像來這裡實習的大學生。扎次有著一口標準流利的英語,也去過美國,但是他還是最終回到了拉薩做起了培訓機構老師兼管理者。他雖然每天多是跟中小學生打交道,卻是所有人裡面唯一談到創業規劃與格局的人。
扎次
28歲,西藏日喀則江孜人,畢業於西南交通大學國際貿易專業。作為合伙人之一,他現在管理著一家專業教育培訓機構,同時也是學校英語老師。
扎次大學畢業之後就一直在成都的培訓學校做英語老師,講一口流利標準美式英語的他也去過美國進修。帥氣陽光的他卻有著非常自律的工作習慣。
早上9點,拉薩漸漸蘇醒,扎次剛剛做好了早餐糌粑和酥油茶,便打開電腦看新聞。
中午十二點,扎次結束了上午的課程,在大廳遇到其他學員,他還不忘跟小學員們聊了一下今天的收穫。在課上,扎次是老師,下課後,扎次又變成了學校管理者的角色。
下午5點,扎次準時下班,他晚上約了女友看電影。所以平常喜歡騎單車的他,換了輛電瓶車去接女友。
都說拉薩是個適合發獃的地方,人人都想在此偷得浮生一日閑,然而在這些創業者身上,我看到別樣的「一日」浮生。他們步履匆匆與你擦肩而過,也不會引起絲毫注意,然而,這才是屬於拉薩——這個城市的生活。
晚上11點,我原本以為年輕人的夜晚是豐富的,但是沒有想到,大多數創業對象在10點後都安靜了下來,窩在家裡看看書或者上上網,只有次仁扎西來到了酒吧。今天錄歌的情況他不太滿意,所以來酒吧散散心,也沒有邀約其他朋友,同時他也會去聽聽其他的歌手的表演,給自己找找靈感。
※A Day in Life Part II
※A Day in Life Part I
※Beerhouse at the Foot of Heiyou Mountain Part II
※Beerhouse at the Foot of Heiyou Mountain Part I
※A Lady Returnee and Her Revolution of Western Etiquette
TAG:影像國際 |
※一個院子一杯茶,浮生半日一場秋
※十年如一散文·偷得浮生半日閑
※偷得浮生八日閑(一)
※浮生六記·一個吃貨的日常
※我的假期:一個院子一杯茶,浮生半日一場秋
※偷得浮生八日閑(二)
※偷得浮生半日閑,夏季的 99 種清涼日常
※品得浮生半日閑
※偷得浮生半日涼
※●一生一世一雙人,半醉半醒半浮生
※一生一世一雙人,半醉半醒半浮生
※偷得浮生半日閑:10個清幽靜謐的日本庭園
※我拿流年,亂了浮生
※偷得浮生半日閑
※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
※麗江遊記:憶千年古都 夢浮生一場
※一盞茶,一床琴,偷得浮生半日閑
※古風唯美句子,一生一世一雙人 半醉半醒半浮生
※似水年華,浮生若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