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地的誘惑與前蘇聯到北美大陸最短航線的開闢
點擊上方「公眾號」可以訂閱哦!
點擊播放 GIF/517K
在20世紀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世界上又一次掀起了兩極探險的熱潮,這一次的進軍方式大都選擇了空中。北極的上空本來就是一片充滿英雄主義氣概的天空,再加上當時報紙與電台的大肆渲染,公眾普遍將征服北極與浪漫傳奇聯繫起來。越是這樣,各國政府越是熱情高漲,為了提高國際聲望,為了獲得公眾支持,誰都力爭在這場秘而不宣的競賽中奪得頭籌——從此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拉開了序幕。
當時報紙與廣播里經常充斥著諸如此類的消息,全世界對此如痴如醉:1931年,一支國際探險隊駕駛一艘德國齊柏林飛艇進行北極行動;1932年,蘇聯破冰船「亞力山大?西比熱雅科夫」(Aleksandr Sibiryakov)號沿北海航線從臨科拉灣到達白令海峽,進行了世界上首次不間斷的環北極圈航行;1928年,義大利諾比利(Nobile)北極探險隊遇險,經著名極地探險英雄阿蒙森等人在內的多方營救得以脫險,後搭乘「卡拉森與瑪麗金」(Krasin and Malygin)號破冰船回國,然而阿蒙森卻在駕機返回斯瓦爾巴德的途中墜毀犧牲……
面對全世界範圍的極地探險熱潮,站在世界唯一紅色政權的位置上,蘇聯政府對此自然不能無動於衷,作為顯示社會主義制度於資本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絕好機會,所有人都在期盼著蘇聯在此方面也能有所作為。此外,北極區域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對蘇聯的政治經濟意義十分重大,所以如能對此區域進行開發,則除了榮譽外還有更為實際的一層含義。更何況,當時每一件與北極探險有關的事情都激起了社會各界的極大興趣,作為普通人對日常乏味生活的一種調劑,蘇聯政府發現,這些探險活動所產生的刺激可以將人們的注意力從糧食危機的恐慌中部分轉移出來(當時蘇聯農村實行的集體農莊制度產生了一些弊病,後果之一就是30年代初在一些地區發生了糧食危機)。
「北極屬於蘇聯」
後來的事實證明,幾次成功的北極探險行動,不僅提升了蘇聯的國際聲望,而且也使在文化與科學的交互方面與世界處於隔離狀態的蘇聯知識分子階層從北極探險這個窗口看到了進行國際協作的可能性,因而在「北極屬於蘇聯」的口號下,蘇聯人民的凝聚力得到了加強。這種至少在表面上表現出來的團結,也非常有利於鞏固斯大林的領導地位。破冰船海員、極地飛行員、北極冬季站留守人員的英雄事迹,蘇聯飛行器創造的飛行紀錄,對於探險災難的救援等等,這一切都描繪了一幅蘇聯人民如何在人類共同的目標前團結一致的感人畫面。
蘇聯負責北極地區考察的最高機構格拉沃瑟莫珀特成立於1932年,直接隸屬於蘇聯人民事務最高委員會。著名海洋學家與北極探險隊領導者斯米特(Otto Yulyevich Shmidt)被任命為格拉沃瑟莫珀特的負責人。1933年,斯米特試圖使用輪船「車裡雅格斯基角」(Chelyuskin)號開闢一條由摩爾曼斯克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航線。不幸的是,該船中途在楚科奇海被冰塊圍困並隨後變為了一堆碎片,好在包括婦女兒童在內的所有乘客都被及時轉移到了一塊巨大的浮冰上。一時間,這塊後來以斯米特名字命名的浮冰成了全世界關注的焦點,所有人都在日夜擔心這支考察隊的命運。然而,更加精彩的還在後面,人們不久便為蘇聯飛行員的英勇行動所震撼——在這些蘇聯飛行員的努力下,「車裡雅格斯基角」號的所有人員全部從小小的浮冰上脫險,無一傷亡。這次事件不僅讓蘇聯飛行員名聲大噪,出盡了風頭,也讓蘇聯政府感到臉面極有光彩。
很多參與「車裡雅格斯基角」號救援行動的蘇聯飛行員後來都獲得了「蘇聯英雄」稱號,極地飛行員列溫耶夫斯基(Sigizmund Aleksandrovich Levanevskiy)是第一批被授予這一榮譽的英雄之一。
列溫耶夫斯基的聲望在1933年救援美國飛行員吉米?瑪德(Jimmy Mattern)的行動中達到了頂峰,當時這位美國飛行員在做單人環球飛行,飛機墜毀於蘇聯境內的阿納德爾河(西伯利亞東北部河流,注入白令海峽)流域。在一塊不可思議的地方降落並將吉米?瑪德帶回後,經蘇聯政府批准,列溫耶夫斯基又駕機將這位勇敢的美國同行送回他的祖國。在美國,兩位勇敢的飛行員受到了美國人民英雄式的歡迎。
由蘇聯到北美大陸的最短航線
1935年春天,列溫耶夫斯基向政府建議組織一次由莫斯科起飛經北極上空到達美國舊金山的超遠程不間斷飛行,並提議使用當時蘇聯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引擎飛機ANT- 25執行這次任務(在此之前,蘇聯飛行員米克海爾?格羅莫夫已經駕駛ANT-25創造了一項不著陸飛行的世界紀錄)。蘇聯政府迅速批准了這一計劃,並決定給予行動中所需要的一切幫助。1935年8月3日,由列溫耶夫斯基、副駕駛巴耶度科夫(Baydukov)及領航員萊特斯恩科(Levchenko)組成的遠征機組駕駛ANT-25從蘇聯空軍科學研究院位於舍克爾諾夫(Shchelkovo)的機場起飛,按照計算,他們將在63個小時後出現在舊金山上空。整個世界都在關注這次飛行,公眾從飛行準備階段起,就對這次遠征充滿了濃厚興趣。蘇聯政府更是對此寄予厚望,因為每一次成功的美國之旅,對於建立蘇聯與這個國家之間緊密的政治與經濟聯繫均是意義重大的——非常有助於打破自十月革命以來蘇聯在國際舞台事實上的被孤立狀態。按照當時外國報紙的普遍說法,這次被許諾太多的遠征,將是人類航空史上最危險但同時也是最非凡的行動。然而,事實往往會和人們的期盼開個截然相反的玩笑,在起飛10小時之後,也就是飛機僅僅到達巴倫支海上空時,機組人員突然請求莫斯科允許他們終止這次飛行,並在就近的機場著陸。據稱是一根油管的設計缺陷使燃油從機翼油箱溢出,並沿著座艙蓋的縫隙湧入了駕駛艙,顯然這次飛行是無法再繼續下去了。
飛行中的ANT-25
這次失敗的飛行讓蘇聯政府顏面掃地,為此斯大林決定親自聽一聽飛行員關於行動失敗原因的報告及關於重新組織類似行動的建議(顯然當時斯大林的心情莫名其妙地不算太壞,否則等待幾個飛行員的就不會是被接見的「殊榮」了——通常做法是直接由內務部人員帶走,在「人民的敵人」、「社會主義建設破壞者」這類帽子下被處決。當然,列溫耶夫斯基所得到的優待,也不排除是因為斯大林考慮到國際聲譽,故意做出一副溫和的姿態給全世界看,不過不管怎麼樣,這幾個飛行員總算保住了性命,並奇蹟般地甚至沒有受到任何責備)。
1936年7月20日,一個由契卡洛夫、巴耶度科夫、別利亞科夫組成的新機組駕駛一架改進過的ANT-25,用時56小時20分鐘,飛行9734千米,抵達了蘇聯最北部邊界上空。在蘇聯航空史上,這是一次非凡的偉大飛行。契卡洛夫機組在一個後來以他本人名字命名的島嶼上著陸後,稍事休整就開始返航莫斯科。
陳列在契卡洛夫博物館裡的ANT-25
1937年6月18日,仍然使用那架ANT-25,契卡洛夫、巴耶度科夫、別利亞科夫機組正式開始了橫跨北極的美國之旅,經過63小時25分鐘的艱苦跋涉,ANT-25飛機於美利堅合眾國華盛頓特區范庫弗峰附近皮爾森的一塊原野上安然落地。至此,歷經幾番艱辛嘗試,蘇聯人從空中穿越北極,連接兩塊大陸的偉大之旅終於有了圓滿的結果,一條由蘇聯到北美大陸的最短航線開闢了。整個世界沸騰了,在得到下一次越極飛行已經在準備中的確切消息之前,世界各地的慶祝活動一時間竟很難平靜下來!
1937年7月12日,另一組蘇聯飛行員——格羅莫夫、達尼林、尤馬舍夫駕駛同樣的圖波列夫單引擎飛機,沿著契卡洛夫機組開闢的航線,以62小時17分鐘的成績刷新了由同胞創造的不間斷直線飛行世界紀錄,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聖哈辛托機場著陸。
1938年4月13日,蘇聯郵政發行了一套3枚「莫斯科-北極-聖哈辛托飛行」紀念郵票
2012年7月6日,俄羅斯發行的從莫斯科直飛美國75周年的紀念郵票
2012年俄羅斯發行的小版張上印有三位英雄的照片和所乘飛機ANT-25
至今仍然在世的很多蘇聯時代的老人,都是當年為慶祝這些偉大飛行而舉行的盛大群眾遊行的目擊者或參與者,契卡洛夫與格羅莫夫兩個機組由美國返航後受到的熱烈歡迎,大概只有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返回地球時才能與之相比。
本文資料摘自《特種武器:二戰蘇聯經典轟炸機》
本書參考大量歷史資料,從專業的角度,曆數二戰時期紅色帝國DB-LK、SB-2、TB-3、K-7、DB-A等經典轟炸機型號的發展始末,解讀隱藏在這些曾經留下赫赫威名的裝備背後的故事,讓讀者了解那些即將消失在時間長河中的遺憾。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蘇聯工農紅軍
※年輕的拿破崙是如何當上一支軍團的統帥的
※兼顧攻擊性和較強的反潛壓制能力的956У型驅逐艦
※「最偉大的騎士」,威廉?馬歇爾
※聖女之謎,關於貞德的傳說與真相
TAG:戰爭事典 |
※中國最大內陸盆地:蓄水量為北美洲五大湖總和10倍,但無法使用
※北極苔原、廣袤沙漠、溫柔海島,帶你探索北美極限自然風光
※北美洲最北的國家,千姿百態的加拿大
※細數北美顏值最高的火車,穿越最靚的四季一路美到底
※遠程旅遊在德國成為時尚,東南亞和北美最受追捧
※縱貫北美的落基山脈在這裡達到海拔最高點,觀賞野生動物的好地方
※實地探訪樂視北美汽車工廠:惟有風的呼嘯和鷹的盤旋
※歐洲到北美洲重要航線上有一個「死神島」
※網傳EXO三巡北美場四月開啟 北美愛麗大飽耳福和眼福的時間!
※北美最火的恐怖片
※停不下來的「全球跑」!外媒:比亞迪在美建成北美最大電動大巴工廠
※今天,太空中一個巨大的球形物體,將在北美上空遮住太陽的光輝
※普京大帝紅遍北美,國內兩大城市卻遭「攪局」
※明朝軍隊曾經跨過白令海峽「駐軍」北美洲,受到印第安人的熱烈歡迎?
※今晚,太空中一個巨大的球形物體,將在北美上空遮住太陽的光輝
※北美太遠,北歐太貴,全世界最極致的極光,在咱鄰國就能看到!月薪5K輕鬆走起!
※東北美食地道吃,帶你領略最地道的東北菜
※數百年前北美大陸血淋淋的剝頭皮懸賞運動
※北美近期上映的十部電影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