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育人的10個經典小故事
中國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豐富燦爛的傳統文化,湧現出一輩輩傑出的英雄人物,那些富有教育意義的歷史故事歷久彌新,光輝熠熠。以下列舉十篇適用於教育孩子的經典故事,讓孩子們接受經典國學的熏陶,從小事中理解和體會做人、讀書的真諦。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
孔子在前往齊國的路上,突然聽到有人在哭,聲音顯得很悲哀。孔子對駕車的人說:「這哭聲,雖然聽起來很悲哀,卻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聲啊!」
於是,趕著馬車尋聲到前面,前進一小段路後,便看到一個不尋常的人,身上掛著鐮刀,系著白帶,在那裡失聲痛哭,然而卻不是哀喪之哭。孔子於是下車,上前問道:「先生,請問您是什麼人呢?」
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問:「您現在並不是服喪的時候,為何會哭得這樣悲傷呢?」
丘吾子哽咽地說:「我此生有三個過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覺悟到,但已經是追悔莫及了。」孔子便問:「您的三個過失,可以讓我聽聞嗎?希望您能告訴我,不要有什麼隱諱啊。」丘吾子悲痛地說:「我年輕時喜歡學習,可等我到處尋師訪友,周遊各國回來後,我的父母卻已經死了,這是我第一大過失;在壯年時,我侍奉齊國君王,然君王卻驕傲奢侈,喪失民心,我未能盡到為人臣的職責,這是我第二大過失;我生平很重視友誼,可如今朋友間卻離散斷絕了,這是我第三大過失。」丘吾子又仰天悲嘆道:「樹木想要靜下來,可是風卻刮個不停;兒子想要奉養父母,父母卻不在了。過去了永遠不會再回來的,是年齡啊;再也不能見到的,是父母啊!就讓我從此辭謝這個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盡了。
孔子很感嘆地對弟子們說:「你們應記著此事,這足以作為我們的借鑒啊!」
【智慧小語】:世界上最令人悲痛的事,莫過於此吧!趁著年輕及時孝敬父母,千萬別等到父母不在了才追悔莫及,空留一生遺憾。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東漢時期有一個人叫陳蕃,他學識淵博,胸懷大志,少年時代發奮讀書,以天下為己任。一天,他父親的一位老朋友薛勤來看他,見他獨居的院內雜草叢生、穢物滿地,就對他說:「你怎麼不打掃一下屋子,以招待賓客呢?」
陳蕃回答:「大丈夫處世,當掃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當即反問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陳蕃聽了無言以對,覺得很有道理。從此,他開始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最終成為一代名臣。
【智慧小語】:大事都須從小事做起。《弟子規》中說:「房室清,牆壁凈,几案潔,筆硯正。」意思是說:書房要整理清潔,牆壁要保持乾淨,讀書時,書桌上筆墨紙硯等文具要放置整齊,不得凌亂,觸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條,才能靜下心來讀書。
書讀百遍,其意自見(xiàn)
三國時期,魏國有一個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貧苦,整天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閑時間,就坐下來讀書學習,所以知識很淵博。他的哥哥譏笑他,他卻不在乎。
天長地久,他寫出了兩本書,引起了轟動,別人問他讀書有什麼竅門。他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xiàn)。」人們很佩服他,他的名聲也越來越大。附近的人紛紛前來求教,並問他是如何學習的。
董遇告訴他們說:「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學習要利用三餘,也就是三種的空餘時間:冬天是一年之餘,晚上是一天之餘,雨天是平日之餘。」
人們聽了,恍然大悟。原來就是要通過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讀書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智慧小語】現在有些人總找借口說:「我白天那麼忙,工作壓力那麼大,生活節奏那麼緊,哪有時間學習?」其實,只要你自己肯學,時間是可以擠出來的。愛因斯坦和魯迅說過同樣一句話:人的差別在於業餘時間。有個著名的「三八理論」,就是一個普通成年人的一天應該分為「三個八」:八小時工作、八小時睡覺、八小時自由安排時間。前面兩個「八」,大多數人是一樣的,並無多大變化;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就在於剩下的八小時怎麼度過。
孟母斷機
孟子小時候厭倦學習,有一天不願讀書,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織布,見他逃學回來,一句話沒講,就把織布的梭子給弄斷了,這意味著馬上將要織成的一匹布全毀了。孟子非常孝順,忙跪下來問:「您為什麼要這樣?」
孟母告訴他:「讀書求學不是一兩天的事,就像我織布,必須從一根根線開始,然後一寸一寸地才能織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織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讀書也是這個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恆,像你這樣半途而廢、淺嘗輒止,以後怎能成才呢?」若是現在的孩子,可能不懂反省自己,一句話就扔給母親:「這是你自己的事。」但孟子的根基畢竟不同一般,他如夢初醒、恍然大悟,從此一心向學,再也不隨便曠課,後來繼孔子而成為「亞聖」。
【智慧小語】《弟子規》中說:「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應順承。」對父母長輩的責備,理應樂於聽受。對父母的批評,也要視為一種教誨。
黃香溫席
古代有個叫黃香的人,以孝出名。他9歲時母親去世,從此他更細心地照顧父親,一人包攬了所有的家務事。到了冬天,他害怕父親著涼,就先鑽到冰冷的被窩裡,用身體溫熱被子後,再扶父親上床睡下。
到了夏天,為了使父親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涼席扇涼,再請父親去睡。黃香小小年紀,就有這樣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學上有所成就,後來他當上了以孝聞名的好官,人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被列為「二十四孝」之一。
【智慧小語】用孝順的心對待父母,父母可以得到很好的孝養;用慈悲的心對待眾生,眾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利益。用恭敬孝養父母的心做天下的事情,這個世界會因為你的存在而變得格外美好。
相煎何急
以前在三國時期,曹丕得了王位後,因妒忌弟弟曹植的才華,就故意刁難他,讓他七步成詩,題目是「兄弟」,但不能出現「兄弟」二字,作不出來就要砍頭。
所幸的是,曹植才華橫溢、出口成章,很快就作了一首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詩中用了一個比喻:豆子被放在鍋里煮,而用來煮豆的是豆稈,所以豆子在鍋里哭泣:「我們本為同根所生,何必要急於相殘?」以此來影射曹丕的狠心。曹丕聽後,心感慚愧,就不殺曹植了。
【智慧小語】:縱觀上下幾千年歷史,帝王子孫中,為了名聲地位而手足相殘的例子數不勝數,而能和睦相處、互忍互讓的,少得可憐。生存在這個世間,若想活得快樂,唯一的方法就是要懂做人的原則,假如不懂,就不可能做好,做不好也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這就是規律。
程門立雪
宋朝的時候,有一位有學問的人,名叫楊時。他對老師十分尊敬,一向虛心好學。「程門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師、刻苦求學的一段小故事。
楊時在青少年時代,就非常用功。後來中了進士,他不願做官,繼續訪師求教,鑽研學問。當時,程顥(hào)、程頤兄弟倆是全國有名的學問家。楊時先是拜程顥為老師,學到了不少知識。4年後,程顥逝世了。為了繼續學習,他又拜程頤為老師。這時候,楊時已經40歲了,但對老師還是那麼謙虛、恭敬。
有一天,天空濃雲密布,眼看一場大雪就要到來。午飯後,楊時為了找老師請教一個問題,約了同學游酢(zuò)一起去程頤家裡。守門的說,程頤正在睡午覺,他們不願打擾老師的午睡,便一聲不響地立在門外等著。天上飄起了鵝毛大雪,越下越大。他們站在門外,雪花在頭上飄舞,凜冽的寒氣,凍得他們渾身發抖,他們仍舊站在門外等著。過了好長時間,程頤醒過來,這才知道楊時和游酢在門外雪地里已經等了好久,便趕快叫他們進來。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得有一尺多深了。楊時這種尊敬老師的優良品德,一直受到人們的稱讚。正由於他能夠尊敬師長,虛心向老師求教,學業進步很快,後來終於成為一位全國知名的學者。四面八方的人,都不遠千里地來拜他為老師,大家尊稱他為「龜山先生」。
【智慧小語】:老師,是給予學生第二次生命的人。在學習的過程里,從目不識丁直至學富五車,無不是老師用辛勤的汗水澆開了我們的知識之花。學會尊重給你知識、改變你命運的人吧,如果不是老師這根明燭,我們也許永遠不知道知識的美麗。
多言何益
《墨子》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子禽向老師請教:「多說話有好處嗎?」墨子答道:「癩蛤蟆和青蛙,白天晚上叫個不停,叫得口乾舌燥,也沒有人去聽它的。你看那雄雞,在黎明按時啼叫,天下皆為振動,人們早早都起來了。所以,多說話有什麼好處呢?重要的是,話要說得切合時機。」
【智慧小語】:《弟子規》中說:「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nìng)巧。」意思是說:人平時不要有太多話,否則言多必失,說多了容易成為惹禍的根源,不如在適當時機,說一些符合實際的有義之語。說話的時候,語言應真實、老實,不要用花言巧語欺騙別人。
三人成虎
魏國大夫龐恭,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臨行前對魏王說:「假如一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不相信。」
龐恭說:「如果兩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將信將疑。」
龐恭又說:「倘若三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相信了。」
龐恭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可經過三個人一說,好像真的有老虎了。現在趙國離魏國比這裡的街市遠多了,議論我的又不止三個人,如果我走後有人說我壞話,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有分寸。」
後來太子結束了人質的生活,但魏王果真聽信了小人讒言,沒有再召見龐恭。
【智慧小語】:判斷一件事的真偽,不能偏聽偏信,必須經過細心考慮,不然就會誤把謠言當真。評論他人要小心謹慎,看別人有過錯時,一定要再三觀察,否則,妄加揣測就開始誹謗,有時不經意的一句話,會給他人帶來終身的傷害。
失人之察
《呂氏春秋》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孔子絕糧於陳國與蔡國之間時,七日七夜沒吃到飯,只能無精打采地躺在那裡。一天,弟子顏回找來一點米,準備煮給老師吃。煮到快熟時,顏回就先抓起一把吃了。孔子悄悄地看在眼裡,覺得顏回有點失「禮」,所以不大高興。
過一會兒,飯熟了,顏回請孔子先吃。孔子善巧地說:「我剛剛夢見先君了,故應把乾淨的食物先供養再吃。」顏回馬上回答:「萬萬不可!剛才有土灰掉進鍋里,我雖把它抓出來吃了,但飯已經弄髒了,所以不能供養先君。」此時,孔子才知道錯怪顏回了。
事後,孔子深有感觸地嘆道:「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弟子記之,知人固不易矣。」意思是說:我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眼睛看到的有時並不可靠;我依賴自己的心,但心分析的有時也靠不住。弟子們要切記:了解一個人,本來就不是很容易的!
【智慧小語】:有人認為「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但有時候也不一定。不要認為自己所見所聞都千真萬確,不容懷疑,憑一己之見判斷別人的好壞,不一定特別可靠,很可能雜有不實的成分。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一撇一捺一世界之「書法九勢」
※《道德經》中的成語:字字真智慧,個個大境界
※古代名家筆下的荷花,朵朵清雅高潔
※孔子:永續生命活力的知識分子
※唐太宗李世民的管人用人智慧
TAG:大道知行 |
※16個經典人生故事_勵志故事
※9個經典的人生哲理故事
※人生的20個經典好習慣
※30條感悟人生的經典句子
※裙子演變的8個經典故事
※史上最經典的10個鬼故事!
※美國隊長的10大經典故事
※好色女人的10個經典表現
※莊子經典寓言故事18則
※經典勵志故事24:孩子的夢
※精編20條感悟人生的經典句子
※15條經典做人的哲理名言
※精編30條感悟人生的經典句子
※100句經典的人生勵志名言
※1979年,中國小孩經典生活照
※2017年經典句子!經典的句子說說心情
※悶騷女的12個經典特徵
※漫威2016年大事件和經典瞬間匯總—生命法庭又死了
※讓男人魅力四射的100個經典原則_為人處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