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研究顯示 早期不良撫育或增精神疾病風險

研究顯示 早期不良撫育或增精神疾病風險


研究顯示 早期不良撫育或增精神疾病風險


近日,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行為科學重點實驗室嚴超贛研究組及其合作者,採用大鼠模型和靜息態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方法探索發現,早期不良撫育行為可能會導致大腦中與情緒調節相關的杏仁核—前額葉皮層發育異常,增加罹患精神疾病的易感性。該研究論文近日在《自然》子刊《轉化精神病學》上發表。


既往研究顯示,早期撫育不良,特別是來自撫養者身體或心理層面的虐待,會導致生物體大腦發育異常,易於罹患精神疾病。但目前尚無縱向研究探討不良撫育對大腦自發活動發育模式的影響機制。

在該研究中,實驗組幼鼠出生後8天~12天,研究者不給予母鼠築巢材料,導致母鼠無法對幼鼠進行良好養育。隨後,研究者讓幼鼠在出生後45天的青少年期和出生後60天的成年早期,完成強制游泳實驗、糖水偏好實驗以及社交實驗等行為實驗。結果顯示,出生後受到不良撫育的大鼠表現出更多抑鬱樣行為、社交退縮和大腦發育異常。同時,研究人員對輕微麻醉狀態下不良撫育的大鼠進行靜息態功能磁共振成像掃描,計算大鼠靜息態的腦區功能連接(反映不執行任務時腦區之間的信息交互)。結果發現,不良撫育組大鼠的杏仁核—前額葉皮層功能連接從青少年期到成年早期發育異常。


嚴超贛介紹,大腦中的杏仁核主管情緒,而前額葉皮層會控制杏仁核活動。生物體正常發育時,杏仁核與前額葉皮層交互作用會逐漸增強,共同調控情緒。實驗發現,正常撫育對照組大鼠的杏仁核—前額葉皮層功能連接從青少年期到成年早期隨著發育有顯著增強,但在不良撫育組的大鼠中卻未觀察到相應變化。另外,通過計算大鼠靜息態的比率低頻振幅(一種衡量大腦自發腦活動的指標),發現不良撫育組的大鼠在青少年期內側前額葉皮層的自發活動顯著高於對照組,這與前人研究發現的受虐幼兒「早熟」現象頗為一致。


上述研究可為腦疾病治療提供啟示,也為人類和嚙齒類動物面對生命早期壓力的跨物種結果一致性提供了佐證。嚴超贛表示,該團隊研究的是這種不良影響產生的關鍵時間窗口,及採取何種有效干預手段能夠逆轉大腦的不良發育,比如是否可以通過增加玩具環境、增強社交環境等方式,幫助大腦重新發育起來。


研究顯示 早期不良撫育或增精神疾病風險

研究顯示 早期不良撫育或增精神疾病風險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墨紫含笑造林與撫育管理栽培技術
春風撫育季——輕鬆成功「造人」的神來之筆!
科學家首次發現動物親代撫育行為背後的遺傳因素
哺乳期的母獅因撫育幼崽獨自外出找食物,飛身捕白鶴
林芝建中國野生中藥資源保護撫育基地
夫妻提倡用自然方式撫育孩子,生病拒絕去醫院,孩子五歲還未斷奶
為什麼雌性虎鯨會一直撫育後代?
從懷上雙胞胎到產後撫育這一整年裡,我所經歷的還遠不止信中所寫的……
小貓由這群雪貂幫忙照顧撫育,怎料長大後畫風大變
康熙后妃中去世最晚的嬪妃是誰?她曾撫育過年幼的乾隆帝
邱瓈寬撫育陳寶蓮遺孤,現為養子開生日派對,有子初長成替她欣慰
小貓是由這群雪貂幫忙照顧撫育得,怎料喵長大後畫風整個大變
此女是在位時間很短的皇后,曾經主持後宮十一載,最後還撫育了雍正
小貓是由這群雪貂撫育的,怎料喵長大後畫風整個大變
她一生無兒女,曾因撫育太子,死後被新皇帝追封為皇貴妃
37歲貧困媽媽懷上三胞胎歡天喜地,生下後無力撫育急的想送人
貓爸爸全程照顧母貓產子並撫育小貓,這就是別人家的公貓
她是康熙的親表妹,只當了不到一天皇后,卻撫育了一代君王
懷孕之後男朋友就提出分手 單親媽媽獨自撫育孩子欲拋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