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時節話養生 春季應保持心情愉悅
2月18日,是每年24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雨水。在古代節氣一般是用來指導農事活動的計時方法,隨著現代化的逐步推進,傳統的農耕社會離我們漸行漸遠,節氣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我們需要了解它,並利用它為我們的生活服務。
雨水小知識
中國農曆正月十五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30度的位置。北半球的日照時數和強度都在增加,氣溫回升較快,來自海洋的暖濕空氣開始活躍,並漸漸向北挺進,與大陸上的冷空氣頻繁地進行著較量即形成大陸上的雲雨天氣,進而就進入中國的"雨水"節氣。雨水之後,氣溫回升較快,冰雪融化,降水增多,白晝增長。雨水不僅表示降雨的開始,也表明雨量開始增多,這一節氣現象在中國古代先民的著作中常常可以見到,如《曆書》中說:「斗指壬為雨水,東風解凍,冰雪皆散而為水,化而為雨,故名雨水。」
這個時候春風遍吹,冰雪融化,空氣濕潤,人們常說:「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對農民來說,雨水正是小春管理、大春備耕的關鍵時期,而也是我們的生活充滿新希望的開始。
雨水三侯
獺祭魚:水獺開始捕魚了,將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後食的樣子。
候雁北: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
草木萌動:草木隨地中陽氣的上騰而開始抽出嫩芽。
雨水談養生
從雨水節氣開始,氣溫逐漸回升、降水也逐漸增多。雨水節氣,春風送暖,皮膚致病的細菌、病毒易隨風傳播,故春季傳染病常易暴發流行感冒。因此每個人應該保護好自己,注意鍛煉身體,增強抵抗力,預防疾病的發生。大家就要注意「衣食住行、順應天時」,正所謂「三因制宜」,三因具體是指:因時、因地、因人。這裡講的因時既是根據時間節點的不同而調整衣、食、住、行習慣,做到「用寒遠寒,用熱遠熱」,要旨總不離「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衣:穿衣謹記要春捂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也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上體無妨略減,以養陽之生氣。此節氣之時,儘管天氣沒有深冬那種「刺骨嚴寒」,但乍暖還寒、忽冷忽熱更要格外注意,穿衣著裝要謹記「春捂」原則,以防氣溫變換引起風寒感冒。
食:健脾祛濕是關鍵
隨著雨水節氣的到來,貴如油的春雨通常會慢慢增多,但若雨水過多也會導致濕氣過盛,對人體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濕阻筋脈和濕困脾胃,出現關節僵痛、皮膚濕疹、食欲不振、腹瀉等癥狀。所以,這一時期要加強對身體及脾胃的養護,注意健脾祛濕。唐代藥王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尤其對那些脾胃功能較差的人們來說,這一方面尤為重要。
住:起居跟著太陽走
跟著太陽走的意思,就是晨起夜卧,天睡我睡,天醒我醒,早晨最好不要賴床哦,起來喝杯熱茶,在室內做緩和的鍛煉,或者出門晒晒太陽,走動走動,都對身體有好處。
行:出行時要謹慎
《黃帝內經》云: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意思就是說,生活起居方面要夜卧早起,提倡人與自然相對應。春天來了,白天漸漸延長,黑夜慢慢縮短,陽氣漸長,陽主動陰主靜,陽氣生長了人就要順應大自然的氣機,適當改變一下作息時間,增加活動的時間。
雨水仍然是早春節氣,早晚仍然較為寒冷,霧氣大,不宜於做過於激烈的運動,避免因為體內能量(中氣)消耗太過而失去對肝氣的控制,導致肝氣過剩而出現發熱、上火等癥狀。可做些散步、打太極拳等較輕鬆的運動,讓肝氣慢慢地上升。但如果雨水過多,晨練時霧氣較重,應適當推後,尤其是患者有骨關節炎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要注意。
另外,春天晴朗風大,紫外線增強,空氣中過敏原增多,花粉指數偏高,對於敏感性皮膚的姑娘來說,臉紅了、發癢了、刺痛了,各種敏感癥狀就暴發了。因此建議大家,出門儘可能選在花粉(儘管當下花粉不多)指數最低時、或者風小時。外出也要注意,過敏性皮膚最好戴個口罩,回家後換上乾淨衣服。在飲食上要少吃魚蝦、海鮮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過敏現象比較嚴重,要立即到醫院接受專科醫生的診斷與治療。
雨水談飲食
在飲食調養方面,應以調養脾胃功能為主,祛風除濕為輔,春節期間人們飲食容易疏於節制,油膩飲食相對增多,針對這一時期特點,雨水節氣中我們更要注意修養我們的脾胃,中國傳統醫學稱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人身體的營養物質需要飲食中得到,注意平時可多吃些諸如芋頭、蓮子、茯苓、鯽魚、胡蘿蔔、山藥、小米、薏米等食物,以達到健脾的目的。大家都知道粥能養胃,正如清代溫病大家王孟英在他的《隨息居飲食譜》中說到:「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因此食療方面多以粥為好,可做成蓮子粥、山藥粥、紅棗粥、薏苡党參粥等。 需要注意的是,從立春開始,就不能過食羊肉啦!
此外,由於肝氣順應春之生髮故很容易出現口舌乾燥、口腔潰爛等情況,也就是俗稱的「上火」或稱之為「肝火上炎」。因此,此時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清淡飲食,以補充人體水分,豆苗、芥菜、菠菜、淮山、蓮子、柑橘、蜂蜜、甘蔗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雨水談情志
中國傳統醫學認為:東方為肝,肝屬木,肝在志為怒,所以中醫有「怒傷肝」之說。春季陽氣生髮速度開始快於陰氣的速度,肝火也處在了上升的勢頭,需要適當地釋放。肝喜疏泄厭抑鬱,生氣發怒易讓肝臟氣血淤滯不暢而導致各種肝病癥狀,如納差、胸脅疼痛、頭痛、失眠、口苦、女性月經不調等。
因此,春天不應該鬱悶、生氣。這段時節,除了保持愉快心情,也可多稱讚別人,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保持好心情,也是護肝的一個竅門。(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風濕科主任醫師薛欒)
※「雨水」時節話養生
※春季——養生好時節
※好雨知時節,雨水節氣話養生 除濕祛濕是關鍵
※節氣養生:小滿時節宜「養心」
※養生丨春天是疏肝解郁好時節
※順應天時,雨水節氣怎樣正確養生?
※春季養生、補腎應順應天時
※秋季養生 養心又潤肺
※養生需先養心 大暑時節如何避暑
※雨水節氣吃什麼?雨水節氣養生注意事項
※大雪時節養生保健 5種應季蔬菜要常吃
※黃梅時節話養生
※立秋時節話養生
※養生:春天是疏肝解郁好時節
※雨水時節健脾祛濕養生系列之蝦仁娃娃菜
※小雪節氣如何養生保健
※順應節氣調養生
※口渴勤喝水當心反作用 夏季如何喝水最養生?
※秋季素食養生最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