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魯·羅伯茨:百年後,回望《貝爾福宣言》的非凡意義
文 |安德魯·羅伯茨
譯 |陸大鵬
2017年有很多百年紀念日,它們紀念的事件當中,有很多對一百年後的今天我們生活的世界仍然有影響。例如,美利堅合眾國於1917年4月對德意志帝國宣戰,這改變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雙方的力量平衡;帕森達勒戰役發生在1917年7月至11月,導致超過50萬人傷亡;11月,聖彼得堡爆發革命,導致馬克思列寧主義在隨後四分之三個世紀里統治俄國。所以,2017年有很多值得紀念的大事,其中有幾件事情,即便過了這麼久,仍然非常有爭議性。
最具爭議的要數1917年11月2日公布的《貝爾福宣言》。英國政府的這份宣言為三十年後(1948年5月)猶太人以色列國家的建立開闢了道路。在《貝爾福宣言》中,英國外交大臣和前首相阿瑟·貝爾福寫道:「英王陛下政府支持在巴勒斯坦為猶太民族建立一個民族家園,並將竭盡全力,促成這一目標的實現。但不應發生任何可能損害巴勒斯坦現有非猶太人社區之民事與宗教權益的舉動,也不應發生任何可能損害猶太人在其他國家享有的權益或政治地位的舉動。」
亞瑟·貝爾福(Arthur James Balfour,1848年-1930年)
《貝爾福宣言》之所以有這麼大的爭議性,是因為儘管它承諾為猶太人(歷史上受迫害最嚴重的民族)建立一個民族國家,但同時也(似乎很矛盾地)說,不應當損害當時已經生活在那裡的多數派民族(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權益。
以色列建國之後,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爭奪聖地的鬥爭已經持續了差不多七十年,並且非常悲哀的是,似乎一直延續到今天。反對以色列國存在的很多人把這漫長的衝突歸咎於《貝爾福宣言》,所以《貝爾福宣言》一百周年肯定會有爭議。但把衝突歸咎於《貝爾福宣言》,是錯誤的。對《貝爾福宣言》,我們需要將它放在具體的歷史語境下看待。
《貝爾福宣言》原件
要理解今天阿以衝突(聖地屬於誰?)的緣由,我們需要考慮導致《貝爾福宣言》產生的極不尋常的歷史條件。英國內閣討論《貝爾福宣言》的時期,也就是1917年6月至11月,英國完全沒有自信一定可以打贏第一次世界大戰。帕森達勒戰役以血腥的僵局告終;德國人的無限制潛艇戰讓英國幾乎流盡了血;10月的卡波雷托戰役中,奧地利人差一點就迫使義大利人退出戰爭;在2月的克倫斯基革命之後,俄國動蕩不安,距離11月的布爾什維克革命只是時間問題,而布爾什維克黨掌權之後,就出現了令協約國恐懼的局面,即俄國與德國議和,德軍幾十個師得以從東線轉往已經山窮水盡的西線。簡而言之,英國在當時雖然還沒有輸,但也不能說是贏了。
《貝爾福宣言》呼籲在聖地建立猶太國家,英國政治家(不管是對是錯)認為這可以吸引俄國猶太人(人們相信,俄國猶太人在克倫斯基和布爾什維克黨的運動中都很有影響力),但也可以吸引奧匈帝國、美國和世界其他地區的猶太人。另外,雖然英國的帝國主義思想里肯定沒有民主這個因素,但肯定有發展和經濟進步的因素。
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在戰爭中支持奧斯曼帝國,而奧斯曼帝國統治巴勒斯坦已經有四個世紀,所以英國人並沒有考慮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立場,正如英國人在戰時不曾考慮其他敵國民族的意願一樣。
與低效而腐敗的奧斯曼政府(它沒有為巴勒斯坦的經濟發展做任何努力)形成對比的是,英國政治家正確地推斷,猶太人有能力把聖地發展得欣欣向榮,就像前一個世紀里英國殖民定居者在東非、南非、馬來半島、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做的那樣(那個時期,「殖民定居」還沒有被左派變成一個貶義詞)。
當「殖民定居者」還是個褒義詞而非貶義詞的時候,英國人相信,土著居民能夠從殖民定居者的勞作中獲得極大好處,比如通過共享的通訊、灌溉工程、就業、交通基礎設施、糧食生產等多個方面。貝爾福相信,猶太人能把聖地的沙漠變得繁榮昌盛,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也能從中獲益。他是正確的。儘管今天「殖民定居者」是個負面辭彙,但我們不可以把現代的政治概念強加於1917年勞合·喬治的戰時內閣,因為這些現代的政治概念對當時的人來說是毫無意義的。
此外,大多數猶太人並非殖民定居者,而是曾在聖地生活超過3500年的以色列部落的後裔。幾百年來,不勝枚舉的考古發現已經非常明確地證明,猶太人的祖先3500年前就生活在聖地。
當然,在1917年,英國在整個中東鼓勵右翼民族主義,而不僅僅在巴勒斯坦猶太人當中鼓勵。英國人支持的反對土耳其人的阿拉伯起義(起義者主要是阿拉伯半島的貝都因阿拉伯部族,不是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是一項民族主義事業,英國人希望猶太復國主義能夠與阿拉伯起義配合,而不是成為它的敵人。但與貝都因人的民族主義(實際上到1917年才出現)不同的是,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沒有表現出任何反對奧斯曼土耳其人的民族自決意識。
事實上,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在歷史上唯一一次堅決地表現出民族自決意識,是敵對猶太人。英國人迫使宗教問題「退居二線」,是出於很顯然的原因:數十萬虔誠的穆斯林此時正在忠誠地為英國王室效力,與土耳其(也就是奧斯曼)的哈里發國作戰。奧薩馬·本·拉登發誓要恢復的,就是這同一個哈里發國。「伊斯蘭國」(ISIS)今天企圖復興的,也同樣是這個哈里發國。
所以,《貝爾福宣言》有著豐富、複雜、多成因的解釋。它之所以出現,是由於歷史上獨一無二的一整套個人、政治與地緣戰略因素的結果。這一整套因素,是今天以色列的很多敵人的那種簡單化、單成因的理論無法解釋的。例如,1917年英國的許多關鍵決策者,在文化和宗教上是猶太復國主義者。按照一位歷史學家的描述,貝爾福表現出「對反猶主義的堅決反對,並認識到基督教文明在道德、哲學、智識、文化和精神上欠猶太教的債」。
當時的首相大衛·勞合·喬治說自己對猶太人故事的熟悉程度和他對自己的威爾士民族故事的了解程度相當,甚至更高。他說,當猶太人領袖哈伊姆·魏茨曼博士「談起巴勒斯坦的時候,他不斷提到的那些地名,對我來說比西線的地名更加耳熟能詳」。
英國內閣的另一位成員溫斯頓·丘吉爾在1920年寫道:「我們的一整套倫理體系,都要感謝猶太人。這套倫理體系即便完全消除超自然因素,仍然是人類最寶貴、最無與倫比的財富,它的價值就是全部智慧和學術的總和。」與猶太人的偉大貢獻相比,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對人類文明的貢獻極少。猶太人的人口不多,他們對金融、科學、藝術、學術、商貿和實業、文學、慈善以及政治的貢獻卻大得驚人。儘管猶太人人口只佔全世界總人口的不到0.5%,但在1901至1950年,猶太人贏得了全部諾貝爾文學或科學獎的14%;1951至2000年,猶太人贏得了諾貝爾醫學獎的32%,物理學獎的32%,經濟學獎的39%和科學獎的29%——這還是在許多最偉大的猶太知識分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屠猶期間在希特勒的毒氣室被殺害之後。
人類文明欠猶太教的債,是永遠償還不了的。支持猶太人家園存在的權利,是我們最基本的一點回報。
作為英國人,我為大英帝國感到驕傲,因為在納粹屠猶的二十五年前,英國人承諾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人的民族家園。這是一項正直的努力,去幫助一個受到極大摧殘的民族。正如貝爾福在1920年所說,如果我們相信巴勒斯坦人應當民族自決,那麼猶太人也應享有民族自決的權利。他說:「我堅信不疑,除了書獃子和因為宗教或種族偏見而盲目的人,任何人都不會否認,猶太人是一個絕對超乎尋常的特例,我們必須以超乎尋常的方法對待之。」
何況1917年的勞合·喬治內閣並不認為自己會奪走巴勒斯坦人的主權。在之前若干世紀里,耶路撒冷曾被拜占庭人、麥加的阿拉伯人、塞爾柱帝國、法蒂瑪王朝、十字軍、薩拉丁的阿育布王朝、又是十字軍、韃靼人、又是阿育布王朝、馬穆魯克王朝控制,從1517年開始被奧斯曼土耳其人統治了四百年。隨後該地區被英國人控制,然後是國際聯盟,現在終於被以色列國控制。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倒是從來沒有控制過巴勒斯坦。戰敗的奧斯曼人將巴勒斯坦交給國際聯盟,所以《貝爾福宣言》不是對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攻擊,而他們自己從來沒有努力從奧斯曼桎梏下解放自己。
20世紀20年代初,覆蓋今天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約旦和敘利亞的廣袤土地被從奧斯曼帝國手中轉給阿拉伯人。在此時,貝爾福不能相信,阿拉伯人會介意「一小片土地……被交給被迫與其分離數百年的人們」。貝爾福相信,猶太人重返聖地會重新激發巴勒斯坦的經濟活力,讓猶太人在他們的古老家園團聚,並給猶太人一個避難所來躲避全球性的反猶迫害。
通過了《貝爾福宣言》的人們相信,他們並非將一個民族的土地奪走,交給另一個民族;他們事實上是從奧斯曼土耳其人手中奪走從1517年起屬於他們四百多年的土地,然後將其交給猶太人來建設他們的民族家園,同時並沒有損害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利益。畢竟阿拉伯人和猶太人都在這片土地生活了許多個世紀。
當時擔任殖民事務大臣的丘吉爾在1922年7月4日的演講中指出,有效的操作辦法是,對國際聯盟控制下的紅海地區進行灌溉開發,並發展電氣化,使得該地區第一次在經濟上和農業上足以養活大量人口。
今天的人從後見之明來看,或許覺得這種想法很天真,但當時的英國內閣對巴勒斯坦託管地的未來的設想就是這樣。這種設想是理想主義的,而不是反以色列活動家所說的「玩世不恭」。
到1918年2月,貝爾福告訴一位朋友:「我個人的希望是,猶太人在巴勒斯坦能夠繁榮昌盛,最終建立一個猶太國家。」同年7月,他對自己的親戚雷利夫人(Lady Rayleigh)說:「猶太人是個非常偉大的民族,應當有自己的地位。他們應當有自己的土地,在那裡,那些具有強烈的種族理想主義的人可以按照自己的路線發展為一個國家並自治。」並且「除了聖地,任何東西都不能滿足他們的理想」。她指出:「阿拉伯人會製造麻煩:他們說那土地是他們的,而他們的人口是猶太人的三倍。」他答道:「但是不管怎麼樣,都會有麻煩。」
1919年8月,他的立場甚至更加明確:「猶太復國主義,不管對錯,都根植於古老的傳統、當今的需求、未來的希望。它的重要性遠遠高於目前居住在這片古老土地的七十萬阿拉伯人的慾望和偏見。」在晚年,貝爾福表示,回顧他的一生,發布《貝爾福宣言》是他最為之驕傲的一件事情。
資料圖:位於耶路撒冷的哭牆是猶太教最重要的宗教聖地。
今天,從摩洛哥到阿富汗,從裏海到亞丁,阿拉伯聯盟成員國的525萬平方英里領土上,居住著超過3.3億人;而以色列只有8000平方英里,居住著700萬公民,其中五分之一是阿拉伯人。所以,聖地的猶太人被敵視他們的國家團團包圍,這些國家的面積是以色列的650倍,人口是以色列的60倍。然而,結束兩千年迫害的最後的、最美好的希望——以色列國——設法生存了下來。
一百年來,《貝爾福宣言》這份天才而正義的宣言,代表著為了發展、進步和自由所作的鬥爭。中國人民最懂得欣賞發展、進步和自由,他們也應當慶祝《貝爾福宣言》發布一百周年。
【注】本文原標題為《100周年》
【作者簡介】
安德魯·羅伯茨|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英國皇家文學學會和皇家藝術學會會員。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本微信號內容均為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聯繫ipress@foxmail.com
※曹東勃:若還是以不變應萬變,那高校的危機就不遠了
※楊波:方言在民謠中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TAG:騰訊·大家 |
※安德魯·羅伯茨:天才名將是怎麼誕生的
※斯科塞斯《沉默》新照 安德魯·加菲爾德雙膝跪地
※安德魯·羅伯茨:陰謀論,一種專屬於男性的歇斯底里
※尋找安德魯|什麼?他居然劇透了第四季的《神探夏洛克》?
※安德魯懷斯的詩與遠方
※安德魯·加菲爾德備剪刀紅毯自助理髮 克萊爾福伊藍裙露香肩優雅
※安德魯·羅伯茨:歷史上一場最怪異的戰爭
※愛豆8888連拍:潘曉婷-關曉彤-?吳莫愁-張靜初-安德魯·加菲爾德-查理漢納姆-艾瑪·斯通-黛安克魯格
※《呼吸》發布安德魯·加菲爾德帥氣 導演安迪·瑟金斯鬍子拉渣變萌叔
※6部「蜘蛛俠」爛番茄指數PK,托比·馬奎爾第一,安德魯·加菲爾德墊底
※安德魯·羅伯茨:一個人如何領導一百萬人
※西班牙國寶默劇 《安德魯與多莉尼》 9月溫情登陸重慶
※安德魯·羅伯茨:為了像中國一樣獨立自主,英國選擇了脫歐
※安德魯·羅伯茨:你可以反感君主制,但無法不熱愛女王陛下
※英國旅遊攻略:聖安德魯斯
※德安德魯-喬丹:我是一名控球手
※該死的 安德魯!
※朱莉·安德魯斯將奧斯卡影后獎座藏在閣樓 稱自己沒資格拿這個獎!
※菲利普親王退休,查爾斯會容忍安德魯王子會走上前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