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死機:原因竟然可能是宇宙射線中的高能粒子!
導讀
也許,我們並不會意識到,來自外太空的亞原子粒子正在對我們的智能手機、計算機和其他個人電子設備造成影響和破壞,然而美國范德堡大學研究人員為我們揭開了其中的秘密,並詳細研究了「單粒子翻轉」對於半導體電子產品的影響。
宇宙射線影響電子產品
電腦發生死機時,我們會看到可怕的藍屏。智能手機死機時,我們必須等一段時間才能重啟。遇到這些煩人的情況,我們很可能會責怪電子產品製造商:微軟、蘋果、三星。然而,讓我們意料不到的是,很多情況下,消費電子產品產生的運行故障,是由來自太陽系以外的宇宙射線產生的帶電粒子而引起的。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宇宙射線,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傳播,當它穿過大氣層時,會創造出次級宇宙射線粒子瀑布,其中包含: 「高能中子」、「μ介子」、「π介子」和「α粒子」。短短一秒鐘就會有數以百萬計的粒子穿透你的身體。雖然這個數量很龐大,但是亞原子粒子流是極其細微的,對於生物體也沒有已知的有害影響。
單粒子翻轉
然而,這些粒子中的一部分攜帶了足夠能量,會干擾微電子電路的運行。當它們與集成電路交互時,有可能改變存儲器中的某個數據比特的值。這個被成為「單粒子翻轉效應」,英文:Single-event upset,也稱為:SEU。
在2月17日,于波士頓召開的美國科學促進會的年度會議上, 美國范德堡大學電子工程教授 Bharat Bhuva,在題為《太陽耀斑多雲的機會:太空天氣風險量化》「Cloudy with a Chance of Solar Flares: Quantifying the Risk of Space Weather」的講習會上, 說道:
「這真是一個大問題,但它對於公眾來說是不可見的。」
但是,我們很難確定這些粒子何時何地影響集成電路,而且它們並不會造成任何物理損害,所以它們造成的故障難以描述。
所以,判斷SEU發生的情況並不是那麼簡單和直接。Bhuva 解釋道:
「當你發現單比特發生翻轉,它可能時很多原因引起的,例如可能是由軟體或者硬體缺陷引起的。判斷單粒子翻轉效應的唯一途徑,就是排除其他可能的成因。」
Bhuva報告稱,SEU引起過一些列的事故,問題十分嚴重。有一些例子可以證明:
2003年,在比利時斯哈爾貝克鎮,電子器件的單比特翻轉為某一位候選人額外增加了4096個選票。由於這個候選人得到的選票超過了邏輯可能性,這個錯誤才被檢查到,調查人員最終追查到了機器中的某個寄存器;
2008年,澳洲航空一架從新加坡飛往珀斯的客機,其中的航空電子設備系統, 由於單粒子翻轉,從而導致自動駕駛儀失靈。結果,客機在23秒之內,急劇下降了690英尺,導致三分之一的乘客嚴重受傷,使得客機在最近的飛機跑道迫降;
另外,航空公司的電腦還發生過有一些列無法解釋的小故障,造成數百家航班取消的重大經濟損失,專家認為有一些可能是SEU造成的。
賽普拉斯半導體公司的 Ritesh Mastipuram 和 Edwin Wee 對於上一代技術中電子設備中的SEU失敗率分析顯示,這個問題可能十分普遍。
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於2004年的《電子設計新聞》雜誌上,評估如下:
.1個具有500KB內存的簡單手機每28年可能會發生1個潛在的錯誤。
某些互聯網服務公司使用的只有25GB的內存的路由器,每17小時就會發生1個潛在的網路錯誤中斷他們的運行。
1個人乘坐飛機飛行在35,000英尺高度(這個高度的輻射級別比海平面要高很多),使用一台500KB內存的筆記本電腦工作,電腦每5個小時就會經歷1次潛在的錯誤。
研究介紹
Bhuva 是范德堡大學輻射效應研究小組的成員,這個研究小組成立於1987年,是美國研究輻射對於電子系統影響的最大學術項目。
這個小組主要專註于軍事和航天應用。從2001年開始,小組也開始分析陸地環境中的消費電子產品的輻射效應。他們研究了過去八代電腦晶元技術中的這個現象,包括目前一代的晶元技術,使用3D晶體管(FinFET),尺寸只有16納米。
這種16納米的研究由一組頂尖半導體公司包括:Altera、ARM、 AMD、 Broadcom、 Cisco Systems、 Marvell、 MediaTek、 Renesas、 Qualcomm、 Synopsys、 TSMC 聯合贊助。
Bhuva 說:
「半導體製造商十分擔心這個問題,由於計算機晶元中使用的晶體管尺寸在變小,數字系統的能力和容量在增加,這個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另外,微電子電路目前無處不在,我們的社會對它的依賴越來越多。」
16納米晶元的SEU研究
為了研究16納米晶元中的SEU發生率,范德堡大學的科研人員將集成電路樣本,帶進了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晶元和電子輻射(ICE)房間進行分析。在房間中,他們讓集成電路暴露於中子束中,然後分析晶元經歷過多少個SEU。
專家們以FIT(它代表了實時失敗率)作為單位,測量微電子電路的失敗率。一個FIT是指「一個晶體管在十億小時運行中發生一次失敗」。這數量看上去極小,但是我們現在使用的電子設備數量達到數十億級(單單智能手機的數量就達到了數十億級),設備中的晶體管數量也達到了數十億級,所以這個數字增加的很快。大多數電子組件的失敗率都在幾百或者幾千FIT。
目前三種主要製造工藝中,單個晶體管、集成電路、系統級別的單粒子翻轉失敗率趨勢。
(圖片來源於:范德堡大學/Bharat Bhuva)
Bhuva 說:
「通過研究,我們確認這是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但是它並沒有讓我們感動驚訝,我們在研究軍事和空間應用過程中,對於電子電路輻射效應進行了研究,我們一直預期電子系統運行中會發生這種效應。」
研究結論
儘管范德堡大學的研究細節是專利性的,不便過多透露。但是,Bhuva描述了他們從過去三代集成電路技術:28納米、20納米、16納米中,得出的總體趨勢。
從圖片得出,高能粒子攻擊帶來一個比特「翻轉」:從0到1(或者從1到0)的可能性,隨著集成電路製造工藝改進,在「集成電路」和「晶體管」級別在減小,在「系統」級別卻在增加。
隨著晶體管尺寸收縮,代表一個邏輯位所需要電荷越來越少。另外,由於晶體管變得更小,它們變成了更小的目標,所以它們被攻擊的可能性也在減小,所以發生單比特翻轉的可能性也在減少。
更重要的是,目前一代16納米的電路具有3D結構,可以取代之前的2D結構,從而顯著減少了SEU的發生。儘管這個改進被每個晶元中晶體管數量的增加抵消,每個晶元中的失敗率仍然顯著降低。
然而,新型電子系統中晶體管總體數量的增加,意味著每個設備系統層面的SEU失敗率仍然在持續增加。
應對SEU問題
不幸地是,讓微電子設備屏蔽這些高能粒子的影響,目前還無法實現。例如,讓電路免受高能中子攻擊,需要超過10英尺厚的混凝土。
然而,一些計算機晶元方面的改進設計,可以動態地減少受高能粒子攻擊的可能。對於那些可靠性要求極端重要的情況,你可以將處理器設計為「一式三份」,讓他們進行投票。
對此,Bhuva 指出:
「兩個電路同時發生SEU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所以,如果兩個電路產生同樣的結果,那麼可以確保最終結果正確。」
NASA就曾經使用這個方案,從而最大化航天飛船計算機系統的可靠性。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研究意義
這項研究帶來的好消息就是,航空、醫療設備、IT、運輸、通信、金融和電力行業,將普遍意識到這個問題,並且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然而,Bhuva 卻說:
「只有消費電子行業,在應對這個問題方面一直拖後腿。」
也許,對於行業和工程師來說是一個主要問題,但是公眾還不需要過多的擔心這個問題,因為對於一般的消費電子設備來說,可靠性還是可以滿足大眾需求的。
參考資料
【1】https://news.vanderbilt.edu/2017/02/17/alien-particles-from-outer-space-are-wreaking-low-grade-havoc-on-personal-electronic-devices/
※新材料甄選:機器學習技術大顯身手!
※新電壓轉換器:為物聯網而生,靜態功耗降低50%!
※超高速、高對比度攝像頭:和無人駕駛汽車更搭配!
※無線供電房間:讓無線充電像訪問WiFi一樣便捷!
※超低成本製造柔性電路:如同噴墨印表機印刷報紙!
TAG:IntelligentThings |
※如果宇宙射線能導致手機死機,那航天器呢?
※真相了!電腦手機卡死的原因竟然是宇宙射線干擾
※宇宙射線來襲請關手機,是真的嗎?
※神秘的高能宇宙射線到底源於何處?這種「氣泡」可能是源頭
※常坐飛機的人需要擔心宇宙射線的輻射嗎?
※能捕獲宇宙射線的神秘「能量陷阱」竟然存在於銀河系!
※能發射冰凍射線的 武器能被造出來嗎?
※坐飛機會受到外太空宇宙射線的照射,你知道嗎?
※銀河系中心現神秘能量陷阱,可捕獲高能宇宙射線
※如果連宇宙射線都不怕,這樣的生物還有天敵嗎?
※冥王星上沒有任何磁場,卻能釋放一種神秘x射線,讓科學家都震撼
※機場安檢要過 X 射線?即使不說輻射也很難讓人放心
※宇宙射線竟然偷偷破壞我們的電子設備
※伽馬射線暴重現宇宙!宇宙的危機要來了嗎?
※冥王星釋放神秘射線 背後的真相竟然是?
※宇宙最高能量伽馬射線與地球擦肩而過,人類又躲過一劫
※咖啡可防放射線傷害,這是真的嗎?
※伽馬射線爆發可能是「宇宙探戈」的產物
※宇宙射線來襲請關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