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見過鳥長耳朵的,這隻貓頭鷹是怎麼回事?
點擊播放 GIF/1K
說到鴞[xiāo],恐怕很多人不知道是什麼。但如果換種說法呢?「貓頭鷹」,相信所有人都會恍然大悟。常在夜間出沒,以捕食其他動物為生的鴞類,多長得眼大臉圓,有些種類還在頭部有一對由羽毛構成的耳簇。而它們將耳簇豎起來的時候,實在是神cosplay廣大鏟屎官耳熟能詳的喵老爺了。
各種貓頭鷹。上排左起:倉鴞、雕鴞、花彩角鴞、東部鳴角鴞;下排左起:大雕鴞、墨西哥西點林鴞、眼鏡鴞、長耳鴞。圖片:Brad Wilson / Audubon
鴞形目鳥類長相奇特,行為隱秘,不僅令今天的人們對它產生興趣,在過去也為當時的人們所認識。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了一對大型青銅鴞形立尊,是殷墟有史以來發掘出的最為精美的銅器之一,被稱作「婦好」鴞尊,也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一件鳥形銅尊。「婦好」鴞尊的一大特點就是在頭頂具有一對高聳的龍形耳羽,與今天的主角——長耳鴞(Asio otus),在形象上頗有幾分神似。
一對「婦好」鴞尊。圖片:atmuseum
今日主角。圖片:胖哥野鳥攝影
少見的「撞名」
耳鴞屬Asio源自拉丁文,意為「有耳羽簇的鴞類」,種本名otus也源自拉丁文,是指「有耳羽簇的小型鴞類」。巧合的是,種本名otus恰好也正是角鴞屬(Otus)的屬名。在鳥類當中,如長耳鴞這樣,種本名跟另一屬屬名撞車的例子並不多見。
如果把長耳鴞的屬名種名倒過來,我們就得到了Otus asio,東部鳴角鴞的曾用名。還好現在鳴角鴞已經獨立成屬(Megascops)了。圖片:wikipedia
長耳鴞分布廣泛,見於歐亞大陸、北非和北美,論分布範圍,在所有鴞類里僅次於同屬的短耳鴞(A. flammeus)。長耳鴞體長35~40 cm,體重200~435 g,翼展90~110 cm,體型上也略小於短耳鴞。
短耳鴞,同樣有耳簇,就是短。圖片:Wikimedia Commons
身披靜音服
身被羽毛,是鳥類的一大顯著特徵。而許多夜行性鴞類的羽毛就更有特點,在飛行中具備神奇的降噪功能。早在一百多年前,人類就已開始了對這一現象的研究和解釋。1904年,德國科學家Mascha指出:鴞類的飛羽具有「梳齒」狀的前緣,而在飛羽表面還具有絨毛狀結構。1934年,英國科學家Graham又發現:飛羽的後緣具有類似「劉海」狀的毛邊結構。上述三個特徵的集合,在其他鳥類中還沒有發現。
飛翔的長耳鴞,分解動作。圖片:Koobassoff / DeviantArt
後來的研究表明,這三個特徵的確與鴞類的靜音飛行有關:
前緣的「梳齒」形態,有利於穩定飛行時經過翅膀表面的空氣流動,從而減少雜訊。
飛羽後緣的「劉海」狀毛邊結構,有助於使相鄰的飛羽在飛行運動中較為緊密地聯結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性的平滑邊界層,避免空氣流動的間斷,從而減少邊界層產生的噪音。
長耳鴞的翼展,飛羽後緣有毛邊結構。圖片:Joana Bruno/Domestika
而飛羽表面的絨毛狀結構,是因為羽枝具有較長的遠端羽小枝,這些絨毛狀結構可以幫助在飛羽表面形成顯著的多孔結構,而多孔結構被公認為具有良好的吸聲功能。同時,這些絨毛狀結構還被認為可以改善翼面的空氣動力特徵,有利於鴞類採用振翅幅度相對較小,且頻次較低的飛行模式,這一特質也被認為可以減少飛行雜訊。
飛羽表面的絨毛狀結構,(a)為俯視圖,(b)為仰視圖,(c)為側視圖,比例尺分別為:(a)1mm,(b)200μm,(c)100μm。圖片:H. Wagner /Interface Focus(2017)
總之,夜行性的鴞類已經演化出靜音飛行的高超本領,既有利於發揮自身敏銳的聽力,在黑夜裡發現與定位獵物,也可以保證悄無聲息地接近、突襲它們。
鳥、田鼠和蝙蝠
鴞類通常是整個囫圇吞下食物,而消化不了的毛髮、骨骼會在消化道內形成食繭(食丸),再吐出來。通過收集分析食繭里的內容物,鑒定種類,就可以了解它們的食性。國外的研究表明,長耳鴞主要以小型哺乳動物尤其是田鼠類為食,也會捕食少量的鳥類、蝙蝠,甚至蛙類。不同的地方生活的長耳鴞,在偏好的食物上會有區別。
護住獵物的長耳鴞。圖片:Cezary Korkosz /The Owl Pages
在我國分布的33種鴞類當中,長耳鴞的食性可算是研究得最多的一種,也有些有趣的發現。在台灣越冬的長耳鴞食譜里,鳥類的比重可以佔到67%。而對在山東曲阜孔廟高大柏樹上越冬的長耳鴞進行的研究(1982-1984年)則發現,它們幾乎全部以鼠類為食,在食繭里僅發現少量蝙蝠的殘骸。而在甘肅民勤,這裡的長耳鴞也幾乎全部捕食鼠類,其餘僅有1.01%的獵物比例為鳥類。2004-2012年間對北京地區越冬長耳鴞的長期研究最有意思,研究人員發現這裡的長耳鴞取食大量的蝙蝠,跟取食鼠類的比例相當,這是首次在溫帶地區生活的鴞類當中發現大量取食蝙蝠的現象。同時發現,隨著捕食蝙蝠和鼠類的比例逐漸減小,取食鳥類的比例呈現出逐年增加的趨勢。
捕鼠喂娃的長耳鴞。圖片來源見水印
長長的耳簇,讓它們更像樹樁
從接近海平面到海拔2750m的適宜環境里,都有過長耳鴞的分布記錄,但它們在英國主要生活在海拔150m以下。跟喜歡開闊環境的短耳鴞不同,它們偏好鄰近開闊草地、農田的針葉林或針闊混交林,在茂密的灌叢林中也能找到它的身影。白天,它們藏身在密林中靠近主幹的樹枝上,依靠斑駁的羽色跟周圍環境巧妙融合。而它們長長的耳簇也被認為是一種偽裝手段。受到驚擾時,長耳鴞會豎起耳簇,全身僵直。此時,耳簇可以起到破壞圓形頭部曲線的作用,使得長耳鴞看起來更像是截枯樹樁。
數數,有多少假樹樁?圖片:胖哥野鳥攝影
說不定,耳簇也有其它作用。繪圖:翼狼Elang
長耳鴞的繁殖期可從2月延續到7月,不同地方的起止時間有所不同。在英國和我國東北地區,繁殖期通常開始於3月,多在3月中旬至4月底之間產卵。它們偏好利用樹上喜鵲或烏鴉的舊巢,也會使用人工巢箱,偶爾會在樹洞里或地面上直接產卵孵化。英國的研究發現:在針葉林中,巢的高度平均為7.5 m;在闊葉林中稍矮一些,約為5 m。我國東北地區的長耳鴞巢,平均高度則約為11 m。
闊葉樹上的長耳鴞巢高度較低。圖片:YouTube(UP: george konstantinou)
冬季,長耳鴞常會形成大小不等的群體,白天集中在某處停棲,也常會利用城市公園綠地中的樹木。北京天壇公園里就曾有過較大數量的越冬集群。而塞爾維亞北部基金達(Kikinda)的城市廣場周邊樹上,在冬天會集聚起超過750隻的群體,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長耳鴞越冬集群。
向南飛,南山有谷堆
我國分布的33種鴞類中的大部分都是其分布內的留鳥,長耳鴞則算是其中遷徙行為較突出的種類。通常而言,生活在北方的長耳鴞會南遷越冬,而分布靠南的種群則是當地的留鳥。如1984-1989年間,在山東長島共環志了1017隻長耳鴞,其中有1隻於1985年11月14日環志的個體,1987年1月3日在安徽金寨被重捕回收,兩地之間的直線距離為828 km。在北美地區,繁殖於加拿大北部的種群會南遷到美國及墨西哥越冬。有1隻個體曾創造了從加拿大薩克其萬飛到墨西哥瓦哈卡,行程約4000 km的紀錄。
長耳鴞第四個亞種及分布地,黃色僅夏季分布,綠色全年分布,藍色為越冬地。圖片:Mother Nature Network
同時,以小型獸類為主食的長耳鴞,也會受到獵物周期性種群波動的影響,併產生相對應的移動。例如在芬蘭北部一塊面積47平方千米的研究區域內,長耳鴞的繁殖對在年際間會有0至19對這樣的顯著變化。北美則有長耳鴞在不同的年份,選擇相距超過450km的繁殖地生兒育女。
長耳鴞:我的天壇
北京冬天的天壇公園可能曾是全中國最容易見到長耳鴞的地方,而如今,在那裡已經很難再見到它們的蹤影。前文提及的研究顯示,自2004年冬季開始觀察記錄以來,來這裡越冬的長耳鴞數量逐年下降,從最初的18隻減少到了3隻(2012冬季)。研究人員認為:周邊綠地的休整和變化導致鼠類數量的減少,使得長耳鴞不得不轉而捕食蝙蝠;而舊城改造和城市建設,又導致適合蝙蝠聚集冬眠的場所變得越來越少;蝙蝠數量的下降,使得長耳鴞捕食時又轉向數量更多的鳥類……天壇越冬的長耳鴞面臨著食物來源日漸萎縮的不利局面,它們的數量逐年減少,也就不足為奇了。
長耳鴞,你去了哪裡?圖片:胖哥野鳥攝影
我們仍未知道曾在天壇越冬的長耳鴞,是如何搜索、捕食冬眠中的蝙蝠的。而隨著它們不再回來,這也許將永遠成為不解之謎。希望這些長耳鴞已經找到了其他的安身之處。但在高速發展的當下,這樣的地方還剩下了多少呢?
鴉雀有生
如果你入手了實體物種日曆,一定發現了,本周是「耳朵周」!各種高萌耳朵即將登場,盡請關注。
今天的第二篇文章,接著聊離我們最近的、曾經在天壇越冬的長耳鴞。內有視頻,別錯過。
日曆娘今日頭像
鴟鴞科 恐鴞
※猛獁的故事們 地上的貝殼
※家有捕蠅草,我可以喂它吃肉么?
※穿山甲和她的朋友們,是怎麼給鏟屎官出難題的?
※有音頻有真相!兩米長的美洲獅,叫聲竟然像小貓
TAG:物種日曆 |
※長相奇葩醜陋的鳥長大了居然是這個樣子,真是鳥大十八變啊
※這種鳥長得搞笑就算了,居然還穿著藍色的美鞋子
※驚艷怪鳥是渡渡鳥的近親 這種鳥長得非常驚艷漂亮
※男子戶外救下奄奄一息的白色幼鳥,小鳥長大後讓他感到驚訝
※怪鳥長張「猴子臉」原來它的名字叫草梟!
※這種鳥長了三個腦袋,可以發出類似人類的笑聲!
※菜鳥長大會壟斷嗎?誰來保護我們的快遞
※自然界中不可思議的緣分:棕熊老虎當哥們 鴕鳥長頸鹿成閨蜜
※八大山人最神韻的花鳥長卷!
※八大山人最神韻之花鳥長卷!
※八大山人最精美的高清大寫意花鳥長卷,千萬別錯過!
※琥珀中首次發現雛鳥化石,恐龍時代的古鳥長啥樣?
※億萬年前,小鳥長啥樣?
※八大山人 最精美的大寫意花鳥長卷欣賞
※最「年輕」嬰兒木乃伊 被錯當成死鳥長達幾世紀
※琥珀中發現古雛鳥 億年雛鳥長相兇狠滲人
※「百花頌梅州」著名畫家葉泉創作10米花鳥長卷,驚艷客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