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示豬籠草成為肉食植物的遺傳學機制
豬籠草利用圓筒形的「捕蟲籠」引誘昆蟲。來自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的研究者對澳洲、亞洲和美洲的豬籠草進行了分析比較,發現這三種幾乎完全獨立演化的豬籠草經歷了相同的基因改變。
對食肉植物而言,它們往往生活在營養貧乏的環境中,能消化動物並吸收營養是非常大的優勢。美國科學家的分析表明,豬籠草成為食肉植物在遺傳機制上的選擇十分有限。
對一些昆蟲來說,豬籠草是世界上最致命的植物。一旦掉入豬籠草的圓筒狀葉子中,這些小蟲子就只能接受被吞食的命運。關於豬籠草如何演化成肉食者,以及這背後的原因,科學家直到最近才有了一點線索。
研究人員對世界不同地區的三種豬籠草屬植物進行了脫氧核糖核酸(DNA)分析,驚奇地發現,這三種幾乎完全獨立演化的豬籠草經歷了相同的基因改變。豬籠草利用圓筒形的「捕蟲籠」引誘昆蟲。捕蟲籠的內壁具有蠟質,十分光滑,昆蟲一旦進入籠中就很難爬出。捕蟲籠的底部有很多腺體,能分泌出酸性的消化液,將昆蟲的肌肉和外骨骼分解。
這三種豬籠草分別產自澳大利亞、亞洲和北美洲。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的研究者維克托·艾伯特(Victor Albert)說:「這些植物擁有一個遺傳工具百寶箱,在如何變成肉食者的問題上,它們分別嘗試給出答案。而最終,它們的解決方案是一致的。」
此前的研究顯示,這三個物種獨立演化成了肉食植物。在此次研究中,研究者詳細揭示了它們如何對古老的免疫系統蛋白質(許多都是相同的)進行改造,以產生消化肉食的酶。在對豬籠草的基因組進行測序之後,研究團隊鑒別出了各個物種中被以不同方式激活的基因。這些基因與某些蛋白質的製造有關,包括幾丁質酶等。幾丁質酶能夠分解幾丁質,而幾丁質正是昆蟲外骨骼的主要成分。還有一種酶是磷酸酶,可以使植物吸收食物中的磷元素,這對它們的生長至關重要。
「這些結果表明,成為食肉植物的途徑十分有限,」艾伯特博士說道。對食肉植物而言,它們往往生活在營養貧乏的環境,能消化動物並吸收營養是非常大的優勢。然而從遺傳學的分析可以看出,成為食肉植物在遺傳機制上的選擇十分有限。
論文的共同作者Kenji Fukushima博士說:「食肉植物往往生活在營養貧乏的環境中,考慮到其他營養來源難以獲得,使它們捕捉並消化動物的能力變得無可替代。」
在演化過程中,構成酶的氨基酸常常被交換出去,由其他氨基酸取而代之。研究者分析發現,不同豬籠草屬物種的酶具有眾多相同或高度相似的氨基酸,而這些氨基酸是非肉食植物所沒有的。相關的研究結果發表在近期的《自然-生態與演化》(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雜誌上。
※SpaceX登陸火星計劃推遲至2020年:可能還需投入更多資源
※科學家公布新動畫記錄黑洞周圍恆星運行軌跡
※雙目失明貓咪是這樣迎回家主人的,竟有些淚目
※墨西哥礦洞現年齡超6萬年遠古微生物:燃起尋找外星生命希望
※「黎明」號飛船在穀神星表面隕石坑內發現有機物
TAG:新浪探索 |
※有一個地方,肉食性植物成為人類食物
※世衛組織最新通知:將香腸、火腿等肉食類食品列為致癌食物!
※肉食植物維納斯捕蠅草,帶你一探究竟!
※兇猛的肉食性魚類——桂花魚
※加拿大科學家在北大西洋發現新的肉食性海綿生物
※「停止肉食!」卡梅隆種菜,開素食餐廳,辦素食學校,過純素農夫生活
※肉食動物肝臟和血液鐵含量最高,肝臟是寶寶缺鐵性貧血的首選食品
※擁有捕食功能的捕蠅草,是自然界中的肉食植物!
※大型的肉食性恐龍-食肉牛龍
※日本女大學生票選外表草食內在肉食的男藝人
※肉食族的專屬美容飲品
※肉食恐龍家族中的「素食者」:切齒龍
※野狗泛濫成災,專家提議製作狗肉食品刺激出口貿易!
※舌尖上的爐石:跟著廚神學做肉食大餐
※肉食動物必看,健康食肉指南
※在中底層討生活的肉食性動物——布氏鱧
※「肉食動物」的天堂新加坡肉乾界三巨頭之一的林志源
※一猛男子切自己的肉做樣品,研製仿人肉食材
※貝殼顏色豐富多彩的肉食性動物——丘克氏芋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