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過的孩子,更不願等待
心 / 里 / 有 / 束 / 光 眼 / 里 / 有 / 片 / 海
文 | 魚爸 來源公號 |
養育男孩(ID:breedboy)
強烈推薦此音樂,一定要聽
NLP心靈治療師創始人劉小峰老師的個人微信公號
長按二維碼可關注
1
我想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感覺:孩子越大,越難搞定。
所以我們常常聽到父母無奈地聲音近乎絕望:
你能不能不要天天玩手機遊戲?
你能不能好好吃飯,不要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
你能不能不要總是在外邊打架?
可以安靜一點嗎?
可以少吃一點零食嗎?
可以不要買這麼多個玩具嗎?
……
就拿前幾天來說。
我因為還有一點空,所以一個人在書房看一部很早就想看的電影。
兒子就跟奶奶在客廳里看動畫片。
平常是規定了電視時間的,如果孩子沒有遵守,我會提醒,那天我自己在看就忘了。
結果當我說超時了,要兒子關電視機時。
沒想到小傢伙直接來一句「爸爸,你不是也看了很久嗎,為什麼我就不行
?」
我也是一時語噎
。
我知道孩子總是在看著我們,學著父母的行為。
特別是男孩子,喜歡模仿父親的一舉一動。
所以我不想一邊玩著手機遊戲一邊教育孩子說玩手機不好。
也不能自己看著電影電視劇,要求孩子不要看。
更不能自己當著孩子的面發著脾氣,然後告訴孩子要好好控制脾氣,不要總是發火。
父母本身沒有自律。
無法給孩子帶來好的教養。
我們不能只要求孩子,而不要求自己。
很多時候,你要孩子自律,其實就是希望孩子聽話乖巧順從,自己省事。
反而忽視了孩子內心的感受。
往往不經意間就傷害孩子的自我獨立意識,最後成為父母的附庸。
那真的是一種可憐。
唯有培養孩子真正發自內在的自律,才是真愛。
2
孩子的自控力並非天生,往往來源於後天的環境。
特別是父母本身是否信守承諾,是否能夠以身作則。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 Walter Mischel 進行了一系列著名的「棉花糖」實驗。
他招募了幾百名4歲的孩子,研究人員把他們帶進一個房間,房間有一張桌子,桌子上放著一顆棉花糖。
研究人員告訴孩子,自己有事情要離開一會兒,如果他們回來的時候,孩子沒有吃掉棉花糖,那麼就可以再得到一顆棉花糖作為獎勵,如果吃掉了,則沒有獎勵。
結果,有的孩子甚至在房門關上後幾秒鐘就迫不及待地吃掉了,有的等了一分鐘、有的等了五分鐘、有的甚至等了十三分鐘。
而三分之一沒有吃的孩子,他們會看著棉花糖,不斷往後推,甚至舔上一口,或者通過唱歌、踢桌子、閉眼睛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直到研究員回來。
14年後,參加過棉花糖實驗的孩子,都已經進入高中,Mischel給他們的父母和老師,發去了調查問卷。
結果發現,不擅長等待的孩子,普遍更有行為問題,無論是在學校或家裡都如此
。他們的SAT成績較差,不擅長應對壓力環境,注意力不集中,交不到朋友。
而能夠等待15分鐘的孩子,比只能等待30秒鐘的孩子,SAT成績平均高出210分。
在孩子們進入而立之年後,兩拔孩子也出現了明顯不一樣的表現。
那些不擅長等待的孩子,成年後更容易體重超標,沾染毒品。
而擅長等待的,則普遍獲得更大成就,更少地出現例如犯罪、肥胖和吸毒等不良問題。
故事沒有完,我們從上面的試驗可以看出能自我控制的孩子優秀的概率更大,但是沒有看到是什麼決定了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後來,羅徹斯特大學的Celeste Kidd,重新改良了這個實驗。在引入「棉花糖」實驗之前,她將孩子分成A、B兩組,同時讓孩子們和她的同事一起畫畫,旁邊放了一盒用過的蠟筆。
有一位同事會告訴孩子們,「他們可以現在用這些舊的蠟筆,或者稍等一下,她會去拿一些全新的更加漂亮的蠟筆」。幾分鐘後,A組的那個成人拿著全新的蠟筆回來了;而B組的成人空手回來,和孩子們道歉,說,「對不起,我記錯了,我們沒有新蠟筆了。」
同樣的情況又重複了一遍,這次是許諾有新的貼紙,同樣的,A組的孩子得到了新的貼紙,而B組的成人又再一次道歉。經過這兩次前期的「熱身」後, Kidd開始引入了「棉花糖」實驗。結果非常令人震驚,A組(也就是成人兩次都兌現承諾的那組)的孩子通過測試的比例要比B組的孩子高出四倍。
通過這個試驗我們看到,
孩子的自控力,並不完全是天生的,它是後天獲得的。
它和孩子的父母是否對孩子信守承諾有莫大的關係。
要讓孩子養成推遲滿足感的習慣,就必須讓他們學會自律;要讓他們養成自律意識,對安全感產生信任,父母必須以身作則。
3
我曾見過一個非常讓父母頭疼的孩子。
她和周邊的小朋友都很難相處。
因為只要見到想要的東西,必須馬上拿到手,哪怕是別人的玩具,哪怕大人承諾說買一個給她,說什麼都不會鬆手。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她的爺爺奶奶奶奶經常哄騙她。
比如為了讓她回家,而她又不想回去,想繼續玩。
這時候她奶奶就會抱起她說「你媽媽回來了,給你買了好多好玩的,快點回去。」
剛開始我發現她很樂意回去。
當然她媽媽在外邊上班,根本就沒回去。
還有很多的版本,比如「我們先回去,等一會就來」
結果從來沒有馬上就來這回事。
大人以哄騙為樂,孩子已然分不清哪句話是真的。
後來,我發現這個奶奶無論說什麼,孩子都不聽。
結果就是被強行抱走,非整聽話不可。
幾乎所有說不通的孩子,都有過被大人無數次哄騙的經歷。
只是小小的他們不能講述內心的感受而已。
有媽媽說,有時候是我忘記了兌現承諾。
而且後來也給孩子道歉了。
千萬不要以為道歉能解決問題啊!
父母如果沒有從基本的態度上進行反思,並且去改變的話。
最後孩子將不再信任你。
你給的零食他恨不得一口氣吃完。
你打開電視機,他不相信吃完飯給他看的承諾,所以你關機他就哭。
就好比那個棉花糖試驗。
失望過的孩子,更不願意等待。
因為他們覺得即時滿足才是實實在在的,等待只會被忽視。
長期如此,會養出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4
父母破壞規則,孩子就會輕視規則。
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與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
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須先做到,否則就無權要求孩子這樣去做。
其實父母真正的付出,孩子是能感受到的
。
最怕的就是有的父母明明不願改變,但是卻跟孩子說我愛你。
比如因為自己脾氣的緣故,遷怒給孩子,然後一頓打罵之後就跟孩子說我愛你,對不起你。
當然孩子只能選擇原諒你,因為別無他法。
但是你的愛總是虛妄的口頭承諾。
那面對總是出爾反爾的你,孩子不再信任。
這時候,你的承諾變得一文不值。
你的管教變得毫無用處,甚至充滿了諷刺意味。
自律的基礎是自我肯定,找到自我價值,並為之努力。
對一個孩子而言,要去完成這次重要的心理成長。
沒有父母的用心是不可能的。
我們常常會把時間花在自己喜歡的東西上。
比如自己喜歡的物件,只要你喜歡就會細心保管,呵護,幾年後還是新的一樣。
我們種植花木,喜歡的話也會常常澆水施肥。
對於孩子,更要花費更多的心血去陪伴。
自律的孩子,面對我們這個複雜的世界,能更多一份自信。
這是父母送給孩子的一份心靈禮物。
其實,自律也是每位父母必修的一門課。
加油吧,以身作則,言出必行。
-END-
作者簡介:
魚爸,家有小子一枚,立志做一名合格的80後奶爸,童書編輯,閱讀推廣人。
公眾號:養育男孩(ID:breedboy) (一個最有愛的公眾號,面向家長群體,每天原創分享親子養育常識、親子閱讀推廣、家庭關係建造知識,以男孩養育為切入點,分享有趣、有愛、有信的內容!)。
特別推薦
關注自在堂主
找到屬於自己心靈的自由,找到心靈的美,走向覺醒
長按二維碼可關注
喜歡請點贊 分享朋友圈 也是一種讚賞
The more we share, The more we have
※真的愛孩子,請先卸下你的鎧甲和尖刺
※韓寒:中國男人最缺的不是錢,而是情感教育!
※親愛的,不要再傷害自己了
※什麼樣的恩愛,可以秀一生
※你家的男孩夠不夠「野」?
TAG:NLP心靈治療師 |
※送出去的孩子,還聯繫幹嗎?看著她過的不好,不是更殘忍!
※你對生活的失望,生個孩子也不會變得更好
※看到這個可愛的孩子,誰也不願相信將要發生的事!
※或許,現在的你帶著孩子很辛苦,或許你常常想
※不願分享,不是孩子的錯
※沒看孩子的睡相,你就不知道孩子有多可愛
※在這裡,很多孩子被無情的殺死,只因沒得到酋長同意
※女人常做這些事,不僅身材難看,還不好生孩子
※孩子再可愛也不能給人隨便摸!生病了半夜照顧的又不是他!
※你付出的不夠,就別怪孩子跟你不親
※孩子,不該是你的最愛
※不是你的孩子我不要!
※不是孩子不優秀,而是做父母的要求太多
※孩子睡的時間夠不夠,看這個表就知道!
※成長等不起,再難我也要陪孩子
※你有沒有想過這輩子如果沒錢,就不要孩子了?
※陪孩子洗澡別超過這個年齡,不然就是對孩子的性傷害
※產後老公沒忍住,奶水越來越少孩子不夠吃,悔不當初
※有一種鑽心的痛叫餵奶痛,沒生過孩子的人不會懂!
※你所謂的教育孩子也許只不過是在欺負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