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帖,比臨帖更重要!
讀貼,拿著古代碑帖讀。有人說「看」帖和「讀」帖一樣,其實完全不然,一字之差,卻相隔萬里之遙。看,是一目十行,走馬觀花;讀,才是體味其中奧妙。讀帖不能像看小說,不動腦,更不能不動手。動腦,就是要琢磨 「帖」 ,也就是專業術語里講的 「形質」,帖上的字的點畫、結構和章法,都是看得到的。那麼,如何讀?
一、對於「字」,看它的提按、頓挫、疾徐、藏露、方圓的用筆技巧。
著重體會書家的「筆力」。古人對此又叫「骨力」或 「骨氣」。但是,我們在「三餘」動手在宣紙上「臨」有困難,那就用手指在空中比著畫,也有叫「空臨」。這樣更易於反覆體會每個字的用筆。
▲顏真卿楷書麻姑仙壇記
二、還要看每篇的章法,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首尾相應,上下承接,左右顧盼,遞相映帶,參差錯落,伸縮抑揚及和諧統一。
就是要熟記每一個字的筆法。每周起碼要記住一個字。這樣時間久了,每個字都達到相當熟悉時,你再臨帖或創作時,就會得心應手,揮灑自如了。除此之外,就是逐漸領會和掌握碑帖的主人在寫帖的「氣」和「神」。這裡的「氣」也就是專業術語里的「貫氣」;一看「形連」,即字與字之間的有形連接;二看「引帶」,即上個字的末筆與下個字的首筆鋒芒是如何呼應的,也叫「意連」。
▲米芾 《蕭間堂記》
三、看「勢連」,即字與字之間的俯仰顧盼,筆斷意連是如何銜接的。
至於「神」,由於才疏學淺,不敢妄談。只能說一點點體會,就是書法史上每個書家都有每個書家的各自的特點和風格。康有為講過一句話「觀千帖,方能帖」。我很贊同這個觀點。一定要多看。看得多了,你的視野就開闊了。中國有句古話:「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不斷的相互比較,眼睛就會銳利起來,眼力自然就會增長。
讀帖從一點一畫入手, 仔細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筆、結字、章法及氣勢、韻味之妙處。通過閱讀,眼觀神會, 潛移默化, 以加深理解, 鍛煉視覺記憶,豐富、積蓄和提高藝術鑒賞能力
▲趙孟頫《大學帖》
有句話叫「帖臨一本,書觀百家」。讀帖不僅限於一兩本, 古今許多書法家的實踐經驗證明, 讀帖勝於臨帖。學習古人,首先要繼承和領略書法大家的各人風格,在這個基礎上,再去逐步尋求變化。在領略的基礎上去尋變化,時而久之日積月累,你的書技定會有很大提高。
※中國史上最後一道聖旨竟是他寫的!
※誰是古代最牛「藝考生」
※輕扇撩香 陳半丁扇面作品欣賞
TAG:沃德利成書畫院 |
※讀帖、臨帖,你要看準哪些細節?
※讀帖、臨帖,你要看準9個細節?
※讀帖、臨帖,你要看準9個細節!
※讀帖臨帖,練眼力,你要看準9個細節!
※讀帖、臨帖,你要看準這9個細節
※讀帖的重點
※多讀帖,寫字更有神!
※讀帖四步,助你臨帖功效倍增
※看看他是怎麼讀帖的!
※怎樣讀帖?讀帖到底讀什麼?請看吳汝賢先生讀帖十觀
※讀帖的快樂,幾人懂?
※乾隆爺的印再大,也擋不住我細緻的讀帖!
※說了如何選帖、讀帖和臨帖,也說了如何選擇紙筆,卻唯獨沒說這個
※半解讀帖——有的放矢!寫好米芾《新恩帖》的關鍵點在這裡
※讀帖,你可從3點下手!
※讀帖的五個重點
※草書臨帖和讀帖
※讀帖有沒有眼力,先看你能不能找到筆鋒!
※讀帖是最好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