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讀帖,寫字更有神!
貼,拿著古代碑帖讀。有人說「看」帖和「讀」帖一樣,其實完全不然,一字之差,卻相隔萬里之遙。看,是一目十行,走馬觀花;讀,才是體味其中奧妙。
讀帖不能像看小說,不動腦,更不能不動手。動腦,就是要琢磨 「帖」,也就是專業術語里講的 「形質」,帖上的字的點畫、結構和章法,都是看得到的。
那麼,如何讀?
一、對於「字」,看它的提按、頓挫、疾徐、藏露、方圓的用筆技巧。
著重體會書家的「筆力」。古人對此又叫「骨力」或 「骨氣」。但是,我們在「三餘」動手在宣紙上「臨」有困難,那就用手指在空中比著畫,也有叫「空臨」。這樣更易於反覆體會每個字的用筆。
顏真卿《顏勤禮碑》
二、還要看每篇的章法,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首尾相應,上下承接,左右顧盼,遞相映帶,參差錯落,伸縮抑揚及和諧統一。
就是要熟記每一個字的筆法。每周起碼要記住一個字。這樣時間久了,每個字都達到相當熟悉時,你再臨帖或創作時,就會得心應手,揮灑自如了。除此之外,就是逐漸領會和掌握碑帖的主人在寫帖的「氣」和「神」。這裡的「氣」也就是專業術語里的「貫氣」;一看「形連」,即字與字之間的有形連接;二看「引帶」,即上個字的末筆與下個字的首筆鋒芒是如何呼應的,也叫「意連」。
米芾 《白雲居》
三、看「勢連」,即字與字之間的俯仰顧盼,筆斷意連是如何銜接的。
至於「神」,由於才疏學淺,不敢妄談。只能說一點點體會,就是書法史上每個書家都有每個書家的各自的特點和風格。康有為講過一句話「觀千帖,方能帖」。我很贊同這個觀點。一定要多看。看得多了,你的視野就開闊了。中國有句古話:「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不斷的相互比較,眼睛就會銳利起來,眼力自然就會增長。
讀帖從一點一畫入手, 仔細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筆、結字、章法及氣勢、韻味之妙處。通過閱讀,眼觀神會, 潛移默化, 以加深理解, 鍛煉視覺記憶,豐富、積蓄和提高藝術鑒賞能力。
有句話叫「帖臨一本,書觀百家」。讀帖不僅限於一兩本, 古今許多書法家的實踐經驗證明, 讀帖勝於臨帖。學習古人,首先要繼承和領略書法大家的各人風格,在這個基礎上,再去逐步尋求變化。在領略的基礎上去尋變化,時而久之日積月累,你的書技定會有很大提高。
書法微店年後開始營業,毛筆、宣紙都有哦!
※曹大維:歐陽中石根本不懂書法!
※最簡單的10個漢字,卻最難寫!
※低調生活,是一種無限的優雅!
※如果把2000首古詩詞融進氣質里,是什麼模樣?
TAG:書法家論壇 |
※別!寫的真好,多讀讀
※這確實是一篇好文章,百讀不厭!多讀多受益!
※搞笑段子:多讀讀書真的太有用了!
※這確實是一篇好文章,百讀不厭!多讀多受益
※這確實是一篇好文章,百讀不厭,多讀多受益
※這確實是一篇好文章,百讀不厭(多讀多受益)。
※這確實是一篇好文章,百讀不厭(多讀多受益)
※多讀書,多看報,別管閑事,多睡覺!
※多讀這十句話,有量才有質,連續才會成長
※成年人不愛讀書,卻逼著孩子多讀書?
※這碗美國雞湯寫得太好了,忍不住多讀幾遍!
※人丑就要多讀書,別再說你看不懂這些瓶身單詞了!(護膚篇)
※什麼是文化?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多讀多受益)
※寫好文章講求「三多」:多讀書、多寫作、多修改
※無常那麼遠,那麼近,你我都應多讀讀
※五句金言,太經典!多讀幾遍你會受益!
※你呀,人丑就要多讀書
※唐代名醫寫了一首歌,歌詞至今無人超越,想少去醫院就要多讀它!
※詩寫得讓人忍不住發笑,多讀幾遍你就笑不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