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貪官這麼多!因為在封建社會像于成龍這樣當個清官,是很凄慘的
○
歡迎讀者轉載分享到朋友圈,其它公號如需轉載,
請回復『轉載
』了解事項。
「清官」真心不是那麼好當的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王金百
二零一七年央視開年大戲《于成龍》播出後,反響頗深、讚譽不絕,也十分「應景」。
本人在觀看了這部電視劇之後,真心是感觸良多,為于成龍之不畏強權、為民請命的一身正氣而讚歎,更為其清苦一生,為國為民而拋家舍業的忘我精神而感動。
除此之外,這部大戲還讓我想到了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古代的清官那麼少?
當然,人性之貪婪這一主要因素不可排除,除此之外,是不是其他一些方面原因也造成了為官清廉之難為呢?
特藉此文與朋友們探討一番。
在說清官之前,我想先和大家聊聊貪官。
中國封建社會為什麼會有那麼多貪官,為什麼那麼容易出現貪官呢?
我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有二:
1. 官大於民,甚至權大於法。
雖然歷代君主(尤其是明君)都宣揚「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治國安邦之理念,以樹立法紀典章之權威,但是大多時候「口號化」。
以清朝為例,皇親國戚(俗稱黃帶子、紅帶子)犯法,地方官吏無權審理,更無權執行法律,必須交由宗人府處理,那麼只要不是謀反之類的罪名,是不會處以極刑的,所以民廣泛流傳,黃帶子們殺人不用償命。
這也正是于成龍處死康熙皇帝外甥赫里時,被集體彈劾的原因。
2. 缺乏有效的監管機制。封建社會時期
主要還是官監管官,即相關反貪腐機構以及地方行政長官監察制度,這種制度的最大bug就是官官相護、沆瀣一氣,原本用來監管的權力,卻變成了貪腐的「門路」。
而貪腐的最大受害者——普通百姓們卻沒有監督權和檢舉權(尤其是越級檢舉更是大忌),這無疑是變相保護了貪官們。
所以為官是否正直,基本上靠官員本人的覺悟與良心。
事實證明,那些飽讀詩書的「君子們」,喪盡天良者比比皆是,這也正是封建時期老百姓們都期盼青天大老爺的原因了。
說貪官實為反襯清官,我想說一句,在封建社會大背景下,當清官真是太難太難了!
(圖)影視劇照。于成龍,清朝名臣,在20餘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舉「卓異」,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愛戴,被康熙帝讚譽。
我總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 克己之欲,有違人之本性
于成龍有一個別稱「於青菜」,我不知該把其定義為外號還是美譽,這個別稱正是于成龍的平日生活的寫照,從七品知縣到官居一品,任職兩江總督兼兵部尚書,于成龍的餐桌上永遠只有青菜豆腐。
這就是三獲「卓異」之稱,被康熙皇帝譽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龍於大人的餐饗之美味,怎能不讓人們為之心酸動容。
明代第一大清官海瑞,母親過生日買了二斤豬肉,都能成為全國爆炸性新聞,其轟動行絕對不亞於前些日子某強離婚之事件。
當清官的生活太清苦了!
試問如果不是生活所迫,有幾人甘願過得如此清苦的生活?
中國傳統文化的修為目標就是消除一切人之本性慾望,成為無懈可擊的完人、聖人,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這不是難以企及,而是根本不可能,因為那是有違人之本性的。
但是那個時代,文人們不這麼認為,他們堅持認為無法企及是因為對自己的要求不夠嚴格,所以他們在這條修行的道路上砥礪前行,而為官清廉就是聖人的要求之一。
但是當這些文人們變成了官員們之後,很多人因經不住周圍的各種誘惑而選擇放棄初衷,他們的放棄並不是原地踏步,而是轉頭滑向另一個極端的深淵,將自己的慾望無限放大了。
而作為最高領導者,權力無限至上的皇帝們,他們更是這一窘境的「第一當事人」。
(圖)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
我真想知道,康熙皇帝在京接見於成龍時,在口口聲聲誇獎于成龍於青菜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要改善一下於成龍的生活水平呢?
有沒有想過,此時于成龍已經離家近20載,這期間從未與家人見過一面呢?
于成龍也是人啊!
我知道康熙皇帝是一代明君,在工作上給予了于成龍無限的支持與關照,然其所為不過是分內之事。
他積極樹立於成龍為眾臣工之榜樣,希望大家都能夠向于成龍一樣,體恤民情、憂國憂民、清正廉潔,這都沒有問題,可問題是學了于成龍就得天天吃青菜豆腐,難道康熙皇帝真的想讓他的一、二品大員們生活這般貧苦嗎?
我認為康熙皇帝見到于成龍時應該面帶愁容,而不應該面帶讚佩之喜色。
2. 清官之特立獨行,致使其難成大事
這裡我要先說明一下,我所指的大事是治世安邦之事。
縱觀中國封建歷史,治世之能臣往往上不了清官榜,反言之清官榜上的名人,也很難上的去治世能臣榜。
包拯是宋朝最著名的清官,但是大宋王朝的治世能臣不是他,是趙普、是范仲淹、是寇準,甚至王安石也是之一。
再看明朝,明朝的治世能臣定要首推張居正,然而張居正不想也不敢啟用海瑞,因為海瑞太偏執了,打擊面太廣,以至於沒有人願意跟海瑞合作。
再看于成龍,一生為官也是換了很多地方,雖然職位與權力越來越大,但是在每一個地方任職時間都不是太長。
一個人即使你有再大的本事,也不可能獨自擔負起治理家國之重任的,張居正明白這一點,所以他不用海瑞,並且不得不與大太監馮寶處理好關係。
曾國藩明白這一點,所以他一改年輕時憤世嫉俗、恪守原則,而是採取在不貪腐之大原則下, 「融入其中」的處世之道。
其實這真正是無奈之舉。
所以張居正和曾國藩成為了治世能臣,海瑞和于成龍卻不是。
當然,張居正和曾國藩的治世之道或者改革之法都被局限在體制之內,所以他們並沒有使中國從根本上擺脫窘境,這也是中國封建知識分子和改革家們一大悲哀。
(圖)包拯,北宋名臣
3. 封建制度缺陷,使得官員無法清廉
最近拜讀了張宏傑先生的著作《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尤其是「左側面」講述曾國藩收支部分,使我感觸頗深,受益匪淺。
其中就清朝官員的收入與支出,講解的十分清晰,在當今看來,其明顯不合理之規定太多了,例如:官員的官服需要自己出錢做,國家或者皇帝老兒不管。
工作服需要自己掏錢做,放在當今,這事兒是不是很扯?
還有,官員給皇帝彙報工作的奏摺以及皇帝批覆後返還官員的來回「快遞費」需要官員自己出錢,你說這叫什麼事兒?
要知道清朝時候的快遞費可比現在貴老多了!
另外,像官員的幕僚們工資也是官員自行承擔,這部分錢當官的從哪出?
所以你看,于成龍無論走到哪裡當官,身邊的幕僚永遠是那幾個人。
造成這一制度缺陷,歸根結底是皇帝的不作為,或者說是偷懶,以所謂的低新俸來減少國家開支,其實結果恰恰相反。
地方衙門需要正常運轉之經費國家供給不足,於是就會不自主的出現各類黑收入,俗稱陋規,而這些都被最高權威者所默許。
這無疑給了官員貪腐的絕佳借口。
所以,無論道光皇帝如何節儉,他手下貪官卻是越看越多,整個官僚系統尾大不掉,根本就是半停滯狀態,辦事效率之低下可想而知。
文官貪腐那麼武將們又如何呢?
答案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重文輕武這一現象在我國封建王朝總會不約而同的出現,宋、明等漢人政權王朝如此,連大清這一「馬背上民族」建立的王朝,到了晚期也同樣如此,主要體現就是同品級的武將官員要比文官的工資低很大一截,所以武官們就干出「吃空餉、貪兵餉」之事。
其惡果就是士兵們不得不另尋生計,而軍隊兵事全廢。這也就不難理解太平天國一幫勞苦大眾拼湊的軍隊,總是能PK掉政府「正規軍」了。
貪腐之危害,可見一斑!
(圖)張居正,明朝中後期政治家、改革家,萬曆時期的內閣首輔,輔佐萬曆皇帝朱翊鈞開創了「萬曆新政」。
明朝的官員工資制度更是可笑,明朝官員工資在太祖朱元璋時就已經定好了,200多年不變!
那是不是朱老皇帝定下了工資標準太高了呢?
咱們以縣官為例,海瑞當縣太爺月奉5兩,依據當時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1000元人民幣左右,而海瑞恪守祖制,就靠這1000來塊錢來養活一家老小。
可見在明朝當官,真的是「沒法活」。難怪明末顧炎武感嘆「自古百官俸祿之薄,未有如此者」。
而實際上,絕大部分的明朝官員們並沒有活的如此貧苦,其原因「你懂的」。
個人認為,明朝的政體制度比清朝還要差很多。
其實上述三點並非各自獨立,而是相輔相成,歸根結底還是封建時期高度集權的政體制度的各種缺陷,導致了貪官的層出不窮,清官的寥寥無幾。
但是不管怎麼說,貪污腐敗之劣行,尤其是禍國殃民之輩,絕對是要被踏上一萬隻腳而被永世唾棄的。
而那些一身正氣,為國為民,夙夜匪懈的清官們,確實值得後人敬仰,而他們身上的高貴品質更值得我們學習。
當下國家正在全力反腐,真心希望正氣之風席捲祖國大地,將「老虎、蒼蠅」全部打掉。
「稿酬作者招募」點擊詳情
※人物 | 歷史上最節儉的好皇帝,卻對此人花錢不計其數
※解讀 | 一向善於相人的曾國藩卻遭遇擇婿鐵律,屢屢把女兒推入火坑
※探究 | 三國時期戰爭先敗的一方,都存在著這麼一個鐵定規律
※圖文 | 中國50處世界遺產榜單,個個都是中國驕傲!
TAG:歷史大學堂 |
※田朴珺做錯了什麼,為什麼被黑成這樣
※什麼是成熟,這是我看到過最好的解釋
※給你一條曲線,你能那把它變成什麼?看完這些你該明白和他們之間的差距到底在哪裡了
※為什麼很多電梯里都有一面鏡子?真相竟是因為這樣!
※什麼是真男人?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清軍敗亡的罪魁禍首是什麼?竟然是這個玩意造成的
※為什麼你對她這麼好,兩人到最後卻還是沒有在一起?
※她這麼好,為什麼會成了前女友?
※在東北,還能吃到這個,好感動!你猜這是什麼?
※是什麼讓這群人只喝血不吃肉,又是為何有這麼矮的人
※這不是蜜蠟,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認識那麼多人,還是很孤獨?
※你為什麼累成狗了還這麼窮?
※為什麼我會變成一個濫好人?
※為什麼我們總是這樣?
※男人為什麼會拒絕嫖妓?居然是因為這個
※幸福是什麼?幸福就是困了,有個地方讓你倒頭便睡!被這些狗狗的奇葩睡覺萌到了
※一直吃的少動的多,可為什麼還是胖了?
※這個紅本本為什麼有如此的魔力,這些官兵從中學到了什麼?
※解密:為什麼清官在有些時候會比貪官更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