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熊玲:論認同與接納情結之一

熊玲:論認同與接納情結之一


熊玲:論認同與接納情結之一



看《悖論簡史》(羅伊·索倫森)中有一小段對話讓我韻味了半天。泰利斯(古希臘巴門尼德派哲人)認為生與死沒有區別,有人問他「那為什麼你不去死呢?」泰利斯答道「生與死沒有區別」。問到「人最難的事是什麼?」他回答說「認識自己」。問「什麼是最愉快的事情?」「成功」。問「人是什麼?」「人是理性的有朽動物」。問「什麼是神聖的事物?」「既無開始也無結束的事物」。而蘇格拉底用「所有的欠缺是基於無知,所有的德行都基於知識」認識人的論證,更讓我回味無窮。

令人嘆服,人類在公元前的幾百年就有了那樣精深的人類思想。


我在韻味人的奇特和神秘的感嘆中深深感嘆,「認識自己」才是人類惟一既無開始也無結束的事情,是人類千古而永恆的主題。不然,世世代代怎會沉醉這一問題不放呢?或許,正是這一人類主題的無始無終之特性,才構成了人所具有的神秘和奇特?


但我仍感覺迷惑,人為什麼要無窮盡認識自己,又為什麼總是認識不了自己?人既然是理性的,又為什麼認不清自己呢?有些人為啥不關心日常生活事,而總是痴迷「人是什麼,你從何而來,你將走向哪裡」這樣高深而虛無縹緲的東西?又或許,正是東西的深邃、虛縹才激發人的欣快感?是虛無縹緲的東西才構成了使人痴迷的精神世界內容?


韻味著先哲思想,我也陷入了虛無縹緲的感想,想談論「認同與接納情結」之話題。


熊玲:論認同與接納情結之一



認同與接納的魔力。人真是奇特的怪物,從不滿足自己是動物開始成為了人,成為人後又不滿足人的現狀,而總是時而懈怠時而瘋狂地追逐呵追逐,卻不知要追逐到哪裡去,也不知還想成為什麼。當人是「理性的有朽動物」後,實在無法忍受「朽」的意識,人類便努力創造著文明與理性,以使自己感覺強盛不朽。歷來就是,皇室貴族擅長以強權保證(幻想)自己長生不老,平民百姓懂得如何適應(或服從)以使自己不至早朽。作為人,不管身份的高低,一開始便習得性有了認同與接納的感知力。


人有生與死兩大本能,如果把活力(或能力)象徵生本能,把朽(或無能)象徵死本能,那麼人在這兩大本能的驅動下,這一生便是認同與接納富有活力的事物,而否認與排拒代表朽事物的一生。通俗地說,人這一生,只願向他很認同的人和事物靠近,只願接納他想接納的人和事物,同時人這一生,總是在與他反感的人和事抗衡,總是在害怕他認同的人否定他、拋棄他的顧慮中,艱難地維護著人際關係。


關於認同、投射認同概念與臨床應用,精神分析領域對此有太多太複雜的研究,國內的年輕學者李孟潮「為什麼要研究認同」一文就洋洋洒洒數萬字,他的有關認同、投射認同的文字恐怕有一本書。為什麼要研究認同?我想,因為人是關係動物,是在認同中成長,長成什麼樣取決於他認同的客體是咋樣;因為人的終極任務就是「認識人」。看學者們研究的文獻就知道,研究認同不是隨便哪個人就能研究的,它像「認識自己」一樣,水深得沒底。你能掌握別人的研究都得下功夫。我是在掌握途中的人,感覺為什麼要研究認同,不,應該是為什麼要掌握認同?因為人是在認同中活動著。人的早期是活在他人的思想和要求里,那時他只能通過認同他人而確立自己,精神分析說這是「發育性認同」。長大後,人活在有他人思想也有自己思想的自我中。但,成人後的人,他可能未必認同別人卻又不得不認同,可能善於既否定別人也否定自己,也可能還是完全認同他人才能找到自己。一句話,他可能活在各種防禦性認同的世界裡。


熊玲:論認同與接納情結之一



如果說精神分析理論認為認同的含義是:一個人是如何變成像另外一個人的,那麼,這個含義帶有人被異化了的界定,即人不是他自己的意味。從這一異化感覺理解認同,認同對人的發展,起到的是病理性防禦作用。但認同、防禦機制有太多的分類,界定認同的含義是「一個人是如何變成像另一個人」看出精神分析最關注的是病理性認同和防禦機制。李孟潮談到「認同和防禦機制的關係就在於,所有防禦機制都是在認同的平台山進行的,防禦機制的目的就在於促進某種認同,同時防止另外一種認同。」看來,認同與防禦機制不可分割,它們是目的與手段的關係。


確實對於人來說,你要成長,要成為你想成為的某種人或某類人,認同是你能否「成功地成為某類人」的動力(動機)。如渴望成為「強大父親」的小男孩,他會(仿效)認同他父親的方方面面,包括父親吸煙、吃飯的樣子。渴望成為「李宇春」的女孩,她會拚命認同李宇春的所有,包括李宇春的髮型、表情。


通過生活經驗,我感覺到認同與接納(情結)的不可分割。它們才是更明顯的目的與手段的關係,只不過,接納情結是動機(目的),認同是達到接納需要和情結滿足的手段。


熊玲:論認同與接納情結之一



所以在這裡,我更想談論接納的意義。


認同與接納,都是必然有客體的,它們分別都有所指的對象。接納,固然存在接納與被接納,或者說接納者與被接納者。如果說人類最原始的恐懼源於分離焦慮,那麼人對被接納的渴望應該是最原始的愉悅需要,即最早的滿足和愉悅感源於被接納。反過來說,人的心理疾病可源於早期的接納挫折,或經歷過被拋棄的體驗。

人,天生就有接納情結,該隱便是這個情結的原型。《聖經》關於該隱犯罪和受到懲罰的記載,為我們提供了(通過對懲罰的接受,罪惡感得到洗刷)這一事實的範例,即人最害怕的不是懲罰,而是遭到拒絕。上帝接受了亞伯的奉獻,但拒絕了該隱的奉獻。上帝不說明任何原因,就給了該隱以人無法生活的最壞處境,即在不為權威所接受的環境下生活。上帝拒絕了該隱的奉獻,因而也就拒絕了該隱。對該隱來說,這種拒絕是無法忍受的,所以他殺害了對他既憎恨也認同的對手(又導致了實在的犯罪事實)。該隱所遭到的懲罰是什麼呢?他並沒有被處死,甚至沒有受到傷害,事實上上帝禁止任何人殺害他,而該隱的標記意味著保護他免收傷害。他所遭到的懲罰是成為一個被遺棄者,在上帝拒絕了他以後,他就和他的同胞分離了。這種確如該隱所說:「我所受到的懲罰,遠過於我所能承受的。」


該隱情結,就是一個接納情結。上帝是權威的象徵,他的接納與否,決定著他者生活價值的命運。儘管我們不知上帝因何判斷誰該被接納,誰該被拋棄?但我們很清楚信奉上帝的人,不管上帝認不認同自己、接不接納自己,他自己都是對上帝高度認同,甚至可說是共生性認同的;我們也清楚,亞泊和該隱為了得到上帝的接納,而予上帝忠實的奉獻,可上帝的接納因人而異。


這裡可以看出,上帝是至高無上的權威,他不存在要誰的接納而認同誰,只存在(你們)對我絕對認同的癖好,否則,我會遺棄你。也看出,亞泊和該隱代表上帝創造的凡人,他們生活在絕對認同權威的神話里,其絕對認同的背後是恐懼被權威人拋棄。因此說,那樣的認同(嬰兒模式的粘附性認同、自戀性認同)僅僅是保護他們脆弱心理、避免分離焦慮的防禦性手段,而不是想成為「上帝」的動機或目的。


所以,該隱情結隱喻了這樣一個含義:體現凡人的重要感和存在感,是看你是否被權威人物所接納。



熊玲:論認同與接納情結之一



為什麼說「認同與接納的魔力」呢?因為認同對人的成長作用非凡,而接納(情結)不僅有促進人認同的正性力量,還有致人迷戀對象、扼殺人自我意志的反作用力。如果把該隱情結視為導致他真犯罪的原因,那麼,人的接納情結可以是致人病理行為(或心理疾病)的動因。


凡具有魔力的東西,是具有誘惑性的,它可誘使人在某個領域變得瘋狂,或誘使你不知不覺中誤入歧途。因此,魔力有走火入魔的風險,它超越了動力的正性感覺,魔力比動力的量旺盛,並帶有邪惡之嫌。就猶如武林派別有正教與邪教,有英雄與梟雄之分。只不過英雄背後是受代表正教的善良、光明、正義、正氣、勇氣、拯救等力量在驅動,而梟雄的背後是受代表邪教的野心、征服、勇氣、陰毒、攻擊衝動等力量的驅使。


象徵來看認同與接納的力量關係,接納較認同富有魔力。認同是可以為了接納而妥協的,人為了獲得他重要客體的認可與接納,是能忍受手段的艱辛,哪怕埋藏自己的真實,甚至完全沒有自我地活著。比如,《宰相劉羅鍋》里的何坤就是這樣的人。現實生活中那些忍辱負重、活得很累很累的老好人,也屬於被接納魔力附身,即有接納情結的一類人。(待續)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熊玲心理諮詢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那麼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
臨近年末,千萬提防小偷
熊玲:精神分析是實像與影子的相遇
久坐工作——猝死的元兇之一
你的磁場決定你的命運!

TAG:熊玲心理諮詢 |

您可能感興趣

關於趙麗穎,網友是這樣評價的,你認同嗎
熊玲:誰在投射性認同?
十一種愛情的滋味,你們認同嗎?
歐立德:不能把「中國」認同當作滿洲人的唯一認同
婚前同居性行為,你能接受認同嗎?
與你的「記憶」解除認同
同學會是夫妻情感的殺手,你認同嗎?你該知道的血的教訓!
成龍女兒「小龍女」發聲:承認同性戀,媽媽表示可以接受!
人們對宋智孝的評價,你認同嗎?
人的喜歡與AI的認同
火影忍者 說實話我還是無法認同鼬對於和平的理念,無法理解
一臉愛玩樣?如何才能獲取女生的認同
權志龍為什麼招人喜歡?李艾的解釋網友很認同
所謂「血之哀」,缺的不過是一場認同
你對同性戀之間的性行為認同嗎,對他們這樣的行為有什麼看法?
性和愛是兩回事 你認同嗎?
與「身體」解除認同
宋慧喬宋仲基否認同游巴厘島,疑似被非法拍攝!
娛樂圈公認沒有整容的五位女星,你認同嗎?